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7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在三阴性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
1
作者 朱小存 甄林林 +3 位作者 李智 宋玮 万江洋 赵瑞鹏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 分析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BTLA在140对TNBC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不同BTLA表达患者的预后;Cox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BTLA... 目的 分析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T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BTLA在140对TNBC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不同BTLA表达患者的预后;Cox回归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BTLA表达情况对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根据Cox回归结果,用R语言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估。结果 TNBC患者癌旁组织的BTLA表达显著高于癌组织(P<0.01);140例中BTLA阳性表达69例,阴性表达71例,且BTLA阳性组患者的血清高水平糖类抗原50、肿瘤分级高、晚期pT分期及pN分期比例均低于BTLA阴性组(P<0.05)。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显示,BTLA高表达的TNBC患者显示较好的预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TLA阴性表达的TNBC患者有较差的无病生存期(P<0.05)。根据Cox多元分析中显著参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C指数为0.763(95%CI:0.724~0.829)。结论 在TNBC患者中,BTLA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低;BTLA表达情况为预测TNBC患者无病生存的独立因素;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生存预后 COX回归分析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研究
2
作者 杨卫 李媛媛 +1 位作者 张丽柯 徐全晓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_(1)N_(0)M_(0)组、T_(2)N_(0)M_(0... 目的:探讨颗粒酶B(granzyme B,GZMB)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物患者中的表达及与T淋巴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3例为观察组,根据肿瘤分期分为T_(1)N_(0)M_(0)组、T_(2)N_(0)M_(0)组、T_(2)N_(1)M_(0)组、T_(3)N_(0)M_(0)组及T_(3)N_(1)M_(0)组;选择同期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物患者9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GZMB及T淋巴细胞水平;对乳腺癌患者GZMB与T淋巴细胞参数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不同分期下CD_(8)^(+)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乳腺癌患者中T_(3)N_(1)M_(0)组GZMB水平高于其余4组(P<0.05),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低于其余4组(P<0.05);乳腺癌患者分期越高,GZMB水平越高,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越低;Pearson相关性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GZMB水平与CD_(3)^(+)、CD_(4)^(+)及CD_(4)^(+)/CD_(8)^(+)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GZMB在乳腺癌患者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在不同分期中存在差异,且与T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可指导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酶b 乳腺癌 乳腺良性肿物 t淋巴细胞水平 相关性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的AITL 1例
3
作者 徐腾飞 刘金立 朱永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95-1198,共4页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侵袭性淋巴瘤。本文报道1例伴单克隆B淋巴细胞和单克隆浆细胞增殖AITL患者的诊疗经过,以提高对AITL的认识及诊疗水平,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 单克隆b淋巴细胞 单克隆浆细胞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F-κB、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
4
作者 王菲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核因子-κB(NF-κB)、簇分化抗原64(CD64)水平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新生儿败血症,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80)和死亡组(n=15)。比较两组患儿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短轴缩短率(FS)、升主动脉内径(AAO)、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F-κB、CD64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新生儿败血症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指标及实验室指标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儿肌酸激酶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FS、AAO及LVEF高于死亡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CD3^(+)、CD4^(+)水平高于死亡组,NF-κB、CD64水平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FS、LVEF、CD64是影响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FS、LVEF、CD64联合预测新生儿败血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8,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的0.827、0.895和0.877(P<0.05)。【结论】FS、LVEF联合CD64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临床可通过密切监测上述指标及时判断新生儿败血症预后,采取相关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脓毒症 超声心动描记术 t淋巴细胞亚群 NF-κb/血液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海燕 王禹舟 迪军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固有淋巴细胞(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不同疾病时期外周血中固有淋巴细胞(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神木市医院收治的90例SLE患者进行研究(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评价所有SLE患者的病情活动程度,其中活动组(SLEDAI≥5分)32例,非活动组(SLEDAI<5分)58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的外周血ILC1、ILC2、ILC3、记忆B细胞、静止B细胞和CD4^(+)、CD8^(+)、CD4^(+)/CD8^(+)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分别为(20.35±2.51)%、(25.45±6.70)%、(36.20±2.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55±1.20)%、(21.79±6.53)%、(31.28±2.74)%,I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分别为(10.12±1.34)%、(6.20±1.12)%、(60.23±8.14)%、(30.85±3.30)%、0.81±0.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9±3.48)%、(14.36±2.41)%、(42.05±3.38)%、(42.05±3.38)%、1.5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患者的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分别为(22.40±2.53)%、(32.02±9.12)%、(39.36±3.16)%,明显高于非活动组的(18.64±2.04)%、(26.88±6.45)%、(34.90±2.20)%,I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分别为(8.66±0.81)%、(5.73±1.10)%、(56.86±10.42)%、(27.96±3.10)%、0.68±0.05,明显低于非活动组的(19.68±1.85)%、(8.50±1.84)%、(62.03±11.25)%、(34.50±3.62)%、0.98±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C1、记忆B细胞、CD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正相关(r=0.726、0.549、0.500,P<0.05),LC2、ILC3、静止B细胞、CD4^(+)、CD4^(+)/CD8^(+)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均呈负相关(r=-0.503、-0.715、-0.705、-0.668、-0.734,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ILC、B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密切相关,对其监测有助于评估疾病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固有淋巴细胞 b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疾病活动度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寅红 季滢 肖黎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159-1164,共6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对宫颈癌前病变患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接收的7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治疗前后的HPV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水平[CD3阳性细胞(CD3^(+))、CD4阳性细胞(CD4^(+))、CD8阳性细胞(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199(CA199)、细胞角蛋白19(CK1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差异,并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在HPV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水平、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PV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病毒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PV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和CD4^(+)水平及CD4^(+)/CD8^(+)比治疗前均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均有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A199、CK19、SCCA水平以及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阴道出血、感染及宫颈粘连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6%vs.17.14%,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辅助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可以显著提高HSIL患者的HPV转阴率,降低HPV病毒载量,调整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肿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高频电刀宫颈环切术 宫颈癌前病变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晓飞 姚君霞 +1 位作者 杜建秀 代丽丽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3,共7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B7同源体6(B7-H6)表达差异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同年龄段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组织B7-H6表达情况(H-score评分)及血清B7-H6水平,并比较研究组不同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分析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并分析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0级患者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高于1级、2级患者,且1级患者高于2级患者(P<0.05)。研究组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血清B7-H6水平均为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26、0.714、0.712、0.842和0.840,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预测的AUC分别大于肿瘤直径、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间质浸润深度预测的AUC(P<0.05)。H-score评分和血清B7-H6水平在预测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方面拥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且宫颈癌组织B7-H6表达、血清B7-H6水平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负相关,也是宫颈癌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b7同源体6 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 预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核因子κB水平与肾损伤发生的关系
8
作者 张力奋 夏成云 +1 位作者 蒋健 邓富丽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核因子κB(NF-κB)对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并分析其对SLE发生肾损伤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124例SLE患者,收集患者入院24 h内的尿液,采用磺基水杨酸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F-κB。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Th17与NF-κB的相关性。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小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血肌酐、补体C3和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和抗组蛋白抗体。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h17、NF-κB对SLE肾损伤的影响,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h17、NF-κB预测SLE肾损伤发生的价值。结果124例患者中,发生肾损伤40例,发生率为32.26%。肾损伤患者外周血Th17、NF-κB水平均高于无肾损伤患者(P均<0.01)。SLE发生肾损伤患者Th17与NF-κB呈正相关(r=0.288,P<0.01)。与未发生肾损伤的SLE患者比较,肾损伤患者Th17、NF-κB、血肌酐、24 h尿蛋白、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IgG和Hb水平降低,抗ds-DNA抗体占比增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gG、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Th17、NF-κB是SLE肾损伤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ROC曲线显示,Th17、NF-κB单独及联合预测SLE肾损伤的AUC分别为0.733、0.784、0.887,均高于0.70,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Th17、NF-κB与SLE肾损伤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SLE患者发生肾损伤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肾损伤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行CAR-T细胞治疗后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9
作者 曹芯萍 张萌 +1 位作者 张笑梅 赵明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04-260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CAR-T细胞治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NE)的复发/难治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ALL)患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R/R B-ALL患者99例,这些患者均发生NE并随后接受G-CSF治疗,按照G-CSF使用时间分为早期G-CSF组(7 d内使用,n=56)与对照组(7 d后使用,n=43),分析G-CSF应用后NE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G-CSF组患者NE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4(2,5.7)vs 11(9,14),P<0.05],但两组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最低值、NE分级及感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1,P=0.090,P=0.111)。两组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CRS均能有效控制。结论:R/R B-ALL患者进行CAR-T细胞治疗后早期运用G-CSF能缩短NE恢复时间,且对CAR-T细胞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风胶囊对膝骨关节炎患者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3
10
作者 程园园 刘健 +6 位作者 万磊 张金山 冯云霞 刘磊 汪元 王桂珍 张皖东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16-421,共6页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knee osteoarthritis,KOA)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按随机分...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knee osteoarthritis,KOA)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及新风胶囊(XinFeng capsule,XFC)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KOA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30例治疗组,即XFC组(每次3粒,每日3次)和30例对照组,即氨基葡萄糖组(glucosamine,GS组,每次2粒,每日3次);2组治疗均30天为1个疗程,连续1个疗程。流式细胞术检测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SOD,采用魏氏法测定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s-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oss-reacting protein,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0,IL-1β,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结果①与NC组比较,KOA患者外周血BTLA在CD3+T细胞(CD3+BTLA+T cell)、CD8+T细胞(CD8+BTLA+T cell),CD4+T细胞上(CD4+BTLA+Tcell)的表达频率明显下降,MAD明显升高。与正常范围比较,60%的KOA患者血清SOD水平降低,且随Lequesne MG的加重及病程的延长而降低,而与年龄、性别无关。②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BTLA表达水平与Lequesne MG呈明显负相关,与RP、RE、BP积分呈正相关;CD3+BTLA+T cell、CD4+BTLA+T cell与IL-1β呈明显负相关,与血清IL-10呈正相关;CD4+BTLA+T cell与血清SOD呈正相关(P<0.05或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SF-36总积分、BTLA表达频率、IL-10明显升高,Lequesne MG、症状分级量化评分、IL-1β、MDA明显降低。结论 XFC能提高KOA患者外周血BTLA表达,抑制T细胞活化,降低异常免疫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减轻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患者全身机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b 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超氧化物歧化酶 新风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肺功能变化及与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孙玥 刘健 +1 位作者 万磊 齐亚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及其与外周血BTLA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心肺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选取RA患者100例并抽取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PEF、MEF25、ME...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肺功能变化及其与外周血BTLA和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心肺功能下降的机制。方法选取RA患者100例并抽取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采用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参数FVC、FEV1、MVV、PEF、MEF25、MEF50、MEF75。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2组心功能参数EF%、SV%、FS%、E、A、E/A。流式细胞术检测BTLA表达频率及活化水平,魏氏法测定ESR,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TNF-α、IL-4、IL-35)及氧化应激指标(MDA、ROS、SOD、TAOC)。结果 1)与NC组相比,RA患者肺功能参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心功能参数EF、E峰、E/A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SV无明显差异;外周血IL-17、TNF-α和炎性指标ESR、CRP值显著升高,BTLA、IL-4、IL-35值显著降低,ROS、MDA明显升高,SOD、TAOC明显降低。2)相关性分析显示心功能参数与CD24+细胞、CD19+CD24+细胞、TAOC负相关,与BTLA、CD19+Cell、ROS、MDA、SOD呈正相关;肺功能各参数均与ESR、Hs-CRP、DAS28呈负相关,与BTLA、CD19+CD24+、SOD、TAOC、IL-4、IL-35呈正相关,与CD24+BTLA+、ROS、MDA、IL-17、TNF-α呈负相关。结论 RA患者存在心肺功能降低,并与机体BTLA表达减弱、抗氧化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心、肺功能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氧化应激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张馨心 刘亚清 +1 位作者 崔永辉 许春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T淋巴细胞、白介素-28B (IL-28B)及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9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1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IL-28B、GP73及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IL-28B、GP73、T淋巴细胞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3^(+)、CD4^(+)及CD4^(+)/CD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380、13.155、9.827、9.939、16.367、11.453,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血管浸润者血清中IL-28B、GP73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血管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CD3^(+)、CD4^(+)、CD8^(+)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水平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分化程度及血管浸润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血清GP73、IL-28B水平均高于生存者,CD4^(+)/CD8^(+)指标低于生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29、2.082、9.267,P<0.05)。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血清IL-28B、GP73及CD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3^(+)、CD4^(+)及CD4^(+)/CD8^(+)指标下降,IL-28B、GP73及CD4^(+)/CD8^(+)水平与相关病理特征、预后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癌 t淋巴细胞 白介素-28b 高尔基体蛋白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功能性B淋巴细胞敲除促进肝内HBV复制并抑制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
13
作者 杜艳芹 刘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0-2360,共1页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清除依赖于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应答。目前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介导病毒清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但是B淋巴细胞在控制HBV感染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慢性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HBV的清除依赖于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应答。目前HBV特异性T淋巴细胞在介导病毒清除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但是B淋巴细胞在控制HBV感染方面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感染与免疫研究所刘嘉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揭示了B淋巴细胞在HBV清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通过高压尾静脉注射HBV pSM2质粒构建急性自限性HBV复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复制 慢性HbV感染 全球公共卫生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自限性 感染性疾病科 华中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B淋巴细胞增生2例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14
作者 范玲 李文生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23年6~9月确诊的2例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陕西省人民医院2023年6~9月确诊的2例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病例,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 encoded small RNA,EBER)检测,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原位杂交EBER检测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老年男性患者,病变部位均为右侧鼻腔,组织学特征为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大中小不等,以中大细胞为主,胞核不规则,胞质淡染或透明,核椭圆形,染色质呈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较多见,凝固性坏死及凋亡明显;背景见小淋巴细胞灶状聚集,淋巴滤泡散在分布。免疫组织化学CD2,CD3,CD56,TIA-1和颗粒酶B(GrB)阳性表达;CD20,CD79a和PAX-5局灶阳性表达;CD21,CD23及CD35见残存FDC网;CD5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约30%。原位杂交检测EBER肿瘤细胞阳性。病理诊断:ENKTL伴B淋巴细胞增生。结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伴B淋巴细胞增生少见,尤其是B淋巴细胞增生形成淋巴滤泡时,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诊断困扰,需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综合分析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 b淋巴细胞增生 反应性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张晓安 罗强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2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治疗肺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 目的探讨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TLA)和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肿瘤免疫逃逸的相关性,为今后临床治疗肺腺癌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5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取术后肿瘤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肿瘤组织组;另收集同期58例肺炎患者,取肺炎性组织样本,将其作为肺炎性组织组。比较两组组织中BTLA、TIM-3表达情况;分析BTLA、TIM-3表达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手术前后肺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分析BTLA、TIM-3表达与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肺炎性组织相比,肺腺癌肿瘤组织中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更高;BTLA阳性表达患者中TNM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BTLA阴性表达患者;TIM-3阳性表达患者中低分化及TNM分期为Ⅱ、Ⅲ期的患者占比均高于TIM-3阴性表达患者;与术前比,术后7d患者外周血CD4^(+)水平、CD4^(+)/CD8^(+)比值均升高,而CD8^(+)水平降低(均P<0.05)。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7 d外周血CD3^(+)、CD4^(+)水平呈负相关,而与外周血CD8^(+)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与CD4^(+)/CD8^(+)比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TLA和TIM-3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BTLA和TIM-3阳性表达率均与术后7 d外周血CD3^(+)、CD4^(+)水平呈负相关,与术后7 d外周血CD8^(+)水平呈正相关,BTLA与TIM-3有望成为监测肺腺癌肿瘤免疫逃逸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免疫逃逸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激活在休克/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婷婷 白建文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6-650,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andTlymphocyteattenuator,BTLA)激活在休克/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u模型组和6A6(BTLA激动性抗体)干预组。采用Westernblo... 目的探讨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andTlymphocyteattenuator,BTLA)激活在休克/脓毒症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u模型组和6A6(BTLA激动性抗体)干预组。采用Westernblot观察对照组和AU模型组肺组织BTLA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测定和比较三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ELISA方法测定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水平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TUNEL染色评估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肺组织切片HE染色了解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外45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如上三组观察10d生存率。结果BTLA在Au模型组肺组织中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Au模型组比较,6A6干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升高,肺部TNF—α和MIP-2、MCP-1水平升高,肺组织MPO活性增加(P均〈0.05)。TUNEL染色显示,6A6干预组小鼠肺细胞凋亡较Au模型组增加。HE染色显示,6A6干预组较Au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损伤加重。6A6干预组较Au模型组小鼠死亡率显著升高。结论BTLA在休克/脓毒症诱导的ALI肺组织中表达升高。BTLA激活使脓毒症诱导的Au小鼠肺通透性增高,肺部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肺部中性粒细胞募集增加,肺细胞凋亡增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损伤加重,导致ALI小鼠死亡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和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及其配体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小鼠体内的异常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丽坤 李琰 +3 位作者 张胜男 曹哲瑶 陆岩 杨宏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 目的研究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及其配体疱疹病毒侵入介体(herpes virus entry mediator,HVEM)在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HSK)小鼠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探讨共抑制信号BTLA-HVEM是否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免疫病理反应。方法将106PFU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KOS毒株接种于BALB/c鼠的角膜上建立HSK动物模型,分别于角膜接种病毒前(0d),接种病毒后的第3、7、10、14、21天,用毛细管取小鼠的左眼眼眶静脉窦血1mL,分离淋巴细胞,行荧光抗体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阳性率;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TLA蛋白及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BALB/c鼠的角膜接种HSV-1后的1~5d,角膜擦拭液中均检测出HSV-1复制,表明小鼠感染了单纯疱疹病毒。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显示:角膜接种HSV-1后第3天,所有小鼠均患了急性上皮性角膜炎,并于感染后1周内痊愈,自病毒接种后第8天起,小鼠出现角膜基质炎的改变,表现为角膜基质呈灰白色混浊,角膜基质混浊于病毒接种后的第10天达到高峰,持续至第14天后逐渐减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BTLA+T细胞和CD3+CD4+HVEM+T细胞的阳性率,在角膜接种病毒前(0d)分别为(3.15±0.60)%和(9.84±1.06)%,在角膜接种病毒后第10天(HSK疾病程度最严重时)分别增加到(20.47±3.15)%和(45.18±3.90)%(与0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HSK小鼠角膜组织中BTLA和HVEM的蛋白表达结果一致:HSK临床表现最严重时,即病毒接种后第10天时,BTLA蛋白和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表达最强,主要表达于角膜基质层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上,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也有表达。结论在HSK小鼠模型中,BTLA及其配体HVEM蛋白在角膜组织中及外周血CD4+T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强,共抑制信号BTLA-HVEM参与了CD4+T细胞介导的HSK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角膜基质炎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细胞衰减因子 疱疹病毒侵入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豫波 石炳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88-889,共2页
关键词 b t淋巴细胞衰减因子 抑制性受体 CD2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养阴方联合利奈唑胺对复治肺结核患者呼吸功能、炎性因子及B、T淋巴细胞衰减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程俊伟 王杰 郁春要 《广东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补肺养阴汤用于治疗复治肺结核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肺组织中B、T淋巴细胞衰减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肺结核再次治疗的86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 目的分析利奈唑胺联合补肺养阴汤用于治疗复治肺结核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肺组织中B、T淋巴细胞衰减子表达的作用。方法选择进行肺结核再次治疗的86例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86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及观察组,每组43例,常规组予以利奈唑胺治疗,观察组予以利奈唑胺联合补肺养阴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FEV1/FVC水平;白细胞介素(IL)-6、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对比每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FEV1、FVC以及FEV1/FVC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指标高于常规组;二氧化碳分压指标低于常规组;FEV1、FVC以及FEV1/FVC指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在IL-6、IL-8以及TNF-α方面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IL-6、IL-8以及TNF-α方面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在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CD4^+以及CD4^+/CD8^+比值方面均高于常规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7.67%、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分别是9.30%、1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治肺结核病患采用利奈唑胺以及补肺养阴方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机体炎症水平,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淋巴细胞衰减 炎性因子 呼吸功能 复治肺结核 补肺养阴方 利奈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ncRNA PVT1表达分析银杏内酯B对ITP患者B淋巴细胞及Treg/Th17免疫失衡的影响
20
作者 雷蕊 杨亚丽 +2 位作者 张宝君 张丙寅 王金龙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1期3157-3160,3167,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lncRNA PVT1)、B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reg/Th17)免疫失衡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依据双盲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lncRNA PVT1)、B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reg/Th17)免疫失衡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依据双盲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30例ITP患者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给予长春地辛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内酯B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ncRNA PVT1表达、B淋巴细胞亚群[CD19^(+)、B1淋巴细胞]比例、Treg/Th17免疫失衡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分析lncRNA PVT1表达与CD19^(+)、B1淋巴细胞比例以及IL-17、IL-21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失访7例,观察组失访5例,最终分组为对照组58例,观察组60例。治疗后两组患者lncRNA PVT1表达、IL-17、IL-21水平以及CD19^(+)、B1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lncRNA PVT1表达、IL-17、IL-21水平以及CD19^(+)、B1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疗效更优(P<0.05)。lncRNA PVT1表达与CD19^(+)、B1淋巴细胞、IL-17、IL-21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银杏内酯B对ITP患者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其lncRNA PVT1表达、B淋巴细胞比例、Treg/Th17免疫失衡细胞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 银杏内酯b 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 b淋巴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