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a)P对鲫鱼全脑NO、NOS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胡俊峰 王丕文 +3 位作者 张春玲 于素芳 韩惠芬 刘国庆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87,共2页
目的 探讨苯并 (a)芘 [B(a)P]对鲫鱼全脑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及水生态毒理学机制 ,同时为苯并 (a)芘的水污染监测探寻灵敏简便的亚致死指标。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溶剂对照、3× 1 0 -4~ 3×1 0 -1 mg/LB... 目的 探讨苯并 (a)芘 [B(a)P]对鲫鱼全脑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及水生态毒理学机制 ,同时为苯并 (a)芘的水污染监测探寻灵敏简便的亚致死指标。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溶剂对照、3× 1 0 -4~ 3×1 0 -1 mg/LB(a)P处理组共 6个实验组 ,分别于染毒后 1 ,3,6和 1 2d取鲫鱼全脑进行检测。 结果 全脑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与苯并 (a)芘存在着剂量及染毒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引起体内NOS活性升高及NO的过量产生是苯并 (a)芘在鲫鱼体内发挥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酶(NOS) 鲫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及绿茶对B(a)P的抗诱变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春玲 袁晓燕 +3 位作者 胡俊峰 曲江斌 于素芳 韩惠芬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3-394,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草药及绿茶对B(a)P的抗诱变作用。方法 采用Ames试验,检测几种中草药和绿茶的水溶性提取物对苯并芘[B(a)P]的抗突变作用。结果 除各受试物的最小剂量组外,其它各试验浓度的绿茶、茶多酚、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犀黄丸等5... 目的 探讨中草药及绿茶对B(a)P的抗诱变作用。方法 采用Ames试验,检测几种中草药和绿茶的水溶性提取物对苯并芘[B(a)P]的抗突变作用。结果 除各受试物的最小剂量组外,其它各试验浓度的绿茶、茶多酚、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及犀黄丸等5种受试物的提取物均有明显抑制B(a)P诱发的TA98和TA100回复突变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受试的中草药及绿茶对B(a)P具有抗诱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诱变 中草药 绿茶 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降重金属、降B(a)P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永山 《江苏中医药》 CAS 2002年第4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重金属 b(a)p 降低 苯并(a)芘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HC、DDT和B(a)P在内蒙古草地牧草中污染现状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梅枝 雍世鹏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地上优良牧草中,有机氯农药(666,DDT)和苯并(a)芘(简写B(a)P),污染现状的调查,对四个地带性草地类型十个调查区域内154份牧草样品中,两项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草地上优良牧草中,有机氯农药(666,DDT)和苯并(a)芘(简写B(a)P),污染现状的调查,对四个地带性草地类型十个调查区域内154份牧草样品中,两项有害物质含量超标情况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66、DDT和B(a)P平均含量在草甸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0927mg/kg、0.0086mg/kg、0.0050mg/kg,在典型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0450mg/kg、0.0030mg/kg、0.0052mg/kg,在荒漠化草原牧草中分别为0.1003mg/kg、0.0015mg/kg、0.0056mg/kg.在草原化荒漠牧草中分别为0.2529mg/kg、0.0000mg/kg、0.0056mg/kg.全区草地上生长的16种牧草中,两项有害物质均被检出,大部分含量都比较低,但个别样品含量很高,说明内蒙古草地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 污染 bHC DDT b(a)p 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污染食品与致癌机理及天然食物抗癌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8-1039,共2页
关键词 天然食品 抗癌作用 b(a)p污染食品 致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vitellogenin(VTG) in response to B(a)p exposure in polychaete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被引量:1
6
作者 LI Wanjuan XUE Shenglun +4 位作者 PANG Min YUE Zonghao YANG Dazuo ZHOU Yibing ZHAO Hu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6期2297-2307,共11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ndocrine toxicity of B(a)p to marine polychaete P erinereis aibuhitensis, vitellogenin(VTG) cDNA from the P. aibuhitensis was isolated, recombinated and expres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ndocrine toxicity of B(a)p to marine polychaete P erinereis aibuhitensis, vitellogenin(VTG) cDNA from the P. aibuhitensis was isolated, recombinated and express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ull length P. aibuhitensis vitellogenin gene(PaVTG) was 5 325 bp, and encoded 1 692 amino acids. It contained the vitellogenin_N domain of unknown function(DUF1943), a von Willebrand factor type D domain, as well as a conserved KALGNAG motif. The expression of VTG gene and protein were mainly up-regulated after exposed to B(a)p at transcrip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levels. PaVTG gene express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t day 4. At day 7 PaVTG expression was up-regulated in 0.5 μg/L and 5 μg/L B(a)p group. At day 14 PaVTG wa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in 0.5–10 μg/L B(a)p.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aVTG in 0.5 μg/L and 10 μg/L B(a)p group was up-regulated with time prolonging, but the expression in 5 μg/L and 50 μg/L B(a)p group exhibited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tren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B(a)p concentration PaVTG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both firstly increased then decreased. In contrast to B(a)p exposure, estradiol did not induce PaVTG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until late times of exposure(14 d). Overall,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PaVTG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the effects environmental estrogenic comp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VITELLOGENIN b(a)p EXpRESSION profi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水受纳河流自然入渗过程中B(a)P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预测
7
作者 任杰 马伟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1069,共9页
在调查和监测再生水受纳河流凉水河中苯并芘[B(a)P]浓度的基础上,利用Hydrus-1D耦合GMS模型研究B(a)P的时空分布和迁移演变,预测再生水受纳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a)P在包气带的垂直入渗率为0.102 m^(-1),仅为水运移的0.73... 在调查和监测再生水受纳河流凉水河中苯并芘[B(a)P]浓度的基础上,利用Hydrus-1D耦合GMS模型研究B(a)P的时空分布和迁移演变,预测再生水受纳河流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a)P在包气带的垂直入渗率为0.102 m^(-1),仅为水运移的0.73%。由于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B(a)P穿透16 m深的包气带时间约为63年,其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贡献率分别为78.4%和19.3%。当B(a)P与地下水相交,受地下水流的推动,B(a)P的迁移以地下水流方向迁移为主。B(a)P在地下水中沿地下水流方向的迁移速率为6.65 m/a,分别为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和垂向迁移速率的2.42倍和16.22倍。时空分布表明,地下水中B(a)P浓度随与河流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其在平行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和垂向的衰减率常数分别为1.19×10^(-4)、3.05×10^(-4)和3.67×10^(-3)m^(-1),与迁移率呈负相关。然而,地下水中B(a)P浓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积累率为7.3×10-2d^(-1)。B(a)P的迁移和积累对以地下水为饮用水的沿岸居民造成潜在的危害,导致地下水安全利用范围在20年内将从平行地下水流方向、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和垂向的438、276和19.8 m分别缩减至568、324和27.7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b(a)p] 河流入渗 数值模拟 溶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段长江、嘉陵江水中及生活饮用水的B(a)P调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昌珍 姜元华 +1 位作者 向新志 彭一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24,共3页
本文报导了1988~1991年枯、丰水期的嘉陵江、长江水及以其作为水源的出厂水进行的B(a)P含量调查分析,取佯144件,结果表明:水源水72件,超标率18.06%;出厂水72件,超标率5.56%;出厂水B(a)P含... 本文报导了1988~1991年枯、丰水期的嘉陵江、长江水及以其作为水源的出厂水进行的B(a)P含量调查分析,取佯144件,结果表明:水源水72件,超标率18.06%;出厂水72件,超标率5.56%;出厂水B(a)P含量与水源水含量有相关性(r0.3012,P<0.05);长江水40件,超标率27.50%嘉陵江水32件,超标率6.25%;长江水B(a)P含量高于嘉陵江,两江枯水期水源水和出厂水含量高于丰水期;并对长江北岸的主要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下游最高含量为132ng/L,江水已受到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出厂水 b(a)p 水污染 长江 嘉陵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B(a)P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民 江夕夫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3-144,共2页
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B(a)P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一次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对B(a)P浓度为0.005μg/L和0.050μg/L的水样,相对标准偏差为6.1... 对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B(a)P的试验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石油醚一次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对B(a)P浓度为0.005μg/L和0.050μg/L的水样,相对标准偏差为6.1%和3.9%,平均回收率为87.9%和91.2%,本法最低检出限为0.0008μg/L。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烟辅助材料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及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朝荣 陶飞燕 +3 位作者 汪长国 戴亚 冯广林 周志刚 《园艺与种苗》 CAS 2014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索卷烟主要辅助材料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卷烟纸透气度、卷烟纸克重、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 [目的]探索卷烟主要辅助材料对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4-(N-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考察卷烟纸透气度、卷烟纸克重、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及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卷烟纸透气度、滤棒吸阻和滤嘴通风度与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滤嘴通风度,滤棒吸阻次之;在正交试验范围内,卷烟纸透气度为50 CU,滤棒吸阻为4 500 Pa/支及滤嘴通风度为60 CU为最优方案,并与优化前进行了对比,优化后卷烟主流烟气中B(a)P、NNK和4种芳香胺总量释放量均低于优化前。[结论]研究结果为卷烟减害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辅助材料 b(a)p NNK 芳香胺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染毒大鼠尿中B(a)P的排出量与外周血淋...
11
作者 李一欣 徐厚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61-364,共4页
关键词 染毒大鼠 尿 b(a)p 排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加工过程对水体中B(a)P含量的影响
12
作者 高晶 付余春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4-166,共3页
通过对某橡胶厂工业用水及饮用水中B(a)P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厂区水中B(a)P含量明显高于生活饮用水;硫化罐冷却水中B(a)P含量显著高于未硫化的水;P值均<0.005。我们认为硫化过程有使B(a)P产生或积聚的可能,致使橡胶厂水体中B(a)P含... 通过对某橡胶厂工业用水及饮用水中B(a)P含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厂区水中B(a)P含量明显高于生活饮用水;硫化罐冷却水中B(a)P含量显著高于未硫化的水;P值均<0.005。我们认为硫化过程有使B(a)P产生或积聚的可能,致使橡胶厂水体中B(a)P含量增高,建议冷却水不要二次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 b(a)p含量 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Eiseniafetida)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系对环境浓度苯并(a)芘的响应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磊 宋玉芳 +3 位作者 张薇 陈朗 David Freestone M Leigh Ackland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7-342,共6页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蚯蚓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抗氧化酶系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苯并(a)芘[B(a)P]暴露与酶活性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接近沈抚灌区实地污染状...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供试生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蚯蚓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抗氧化酶系以及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苯并(a)芘[B(a)P]暴露与酶活性的量-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接近沈抚灌区实地污染状况B(a)P(0.1~2.0mg.kg-1)暴露下,第1、3、7以及第14d取样时,P450和SOD有较好的响应:SOD在第1、3d显著升高,而在第7、14d时降低;P450总体表现为低浓度B(a)P诱导下降低,高浓度下升高的趋势。CAT、POD以及GST的敏感性相对较差。比照其他4个指标,蚯蚓P450的敏感性更为优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指标敏感性总体表现为:P450>SOD>CAT/POD>G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蚯蚓 p450 抗氧化酶系 苯并(a)芘[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a)芘代谢产物高效液相法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琳琳 谢虹 +5 位作者 吴志刚 方国民 戴雯雯 王桂珍 鲁文清 陈学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1-762,共2页
关键词 苯并(a)芘 高效液相法测定 代谢产物 细胞色素p450酶 b(a)p 化学致癌物 前致癌物 致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性接触苯并(a)芘对焦炉工人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红梅 聂继盛 +4 位作者 孙建娅 薛翠娥 王芳 石樱桃 牛侨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苯并(a)芘[B(a)P]对焦炉作业工人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183名男性焦炉工人的工作性质分为炉底组、炉侧组和炉顶组3个组:分别有28、57、57人。41名对照组从该企业的原材料处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 [目的]探讨职业性接触苯并(a)芘[B(a)P]对焦炉作业工人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183名男性焦炉工人的工作性质分为炉底组、炉侧组和炉顶组3个组:分别有28、57、57人。41名对照组从该企业的原材料处选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工作场所空气中B(a)P的浓度,并对工人尿中1-羟基芘(1-OH-Py)的水平进行检测;分别用碱性羟胺比色法和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全血滤液中乙酰胆碱(ACh)的含量和红细胞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结果]焦化厂空气中B(a)P的浓度明显高于原材料处(10.2±7.6)ng/m3,并且呈现炉顶(1623.5±435.8)ng/m3高于炉侧(185.9±38.6)ng/m3;炉侧高于炉底(19.5±13.2)ng/m3的趋势;焦炉工1-OH-P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红细胞AChE的活力明显降低,全血ACh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1-OH-Py与ACh之间呈正相关(r=0.184,P=0.012);1-OH-Py与AChE之间呈负相关(r=-0.163,P=0.027)。[结论]职业接触B(a)P能够抑制外周血红细胞AChE的活力,使外周血ACh的水平升高,从而造成胆碱能系统的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胆碱能系统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维生素E琥珀酸酯抑制苯并(a)芘
16
作者 单毓娟 吴坤 于建武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804-805,共2页
目的 探讨药物代谢酶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抑制苯并 (a)芘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途径投予VES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再选择最佳途径观察两相药物代谢酶在此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光度法... 目的 探讨药物代谢酶在维生素E琥珀酸酯 (VES)抑制苯并 (a)芘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模型 ,观察不同途径投予VES对前胃癌的抑制作用。再选择最佳途径观察两相药物代谢酶在此过程中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肝脏微粒体 (S - 9组分 )中Ⅰ相药物代谢酶乙氧基异吩恶唑 0 -脱乙基酶(Ethoxyresorufin 0 -deethylase,EROD)活性 ;应用试剂盒测定S - 9组分中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 -S -转移酶(GST)活性。结果 经口投予和腹腔注射VES均可明显降低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的发生。VES可显著降低肝脏Ⅰ相药物代谢酶乙氧基异吩恶唑 0 -脱乙基酶 (EROD)的活性 (39 1± 3 0 5 ) ,与阳性对照组 (5 7 9± 3 16 )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VES可降低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 ,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性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 苯并(a)芘[b(a)p] 乙氧基异吩恶唑0-脱乙基酶(EROD)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DMC萃取食用油中苯并(a)芘及其GC/MS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珍 王琳琳 +2 位作者 陈小鹏 龙柳锦 庄连蝶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8-543,共6页
为了准确、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超声波辅助-绿色溶剂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7μg/L和0.053μg/L,加标回收率大于9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1.76%... 为了准确、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含量,建立了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超声波辅助-绿色溶剂萃取及GC/MS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其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17μg/L和0.053μg/L,加标回收率大于95%,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32%~1.76%和2.46%~3.17%,表明该方法符合痕量分析要求。实验考察了萃取剂种类、配比、用量、超声波功率、温度和时间对苯并(a)芘萃取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萃取工艺条件:ACN-DMC配比(V/V)7∶3,萃取剂用量25 mL,超声功率300 W,温度20℃,时间10 min/次,萃取两次。采用该方法测定38个食用油样中苯并(a)芘含量,结果表明,其中30个不同品牌的新鲜食用油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0.09~8.17μg/kg;8个油炸食用油苯并(a)芘含量范围为6.03~11.73μg/kg。本方法耗时短且减少了有毒溶剂的使用,为食用油中含有的苯并(a)芘分析检测提供了一种科学简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b(a)p) 食用油 碳酸二甲酯(DMC) 气相色谱-质谱(GC MS)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型亚油酸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的抑制作用: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赟 邱隽 +1 位作者 陈炳卿 刘瑞海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 研究共轭型亚油酸 (CAL)的抑癌作用 ,并为进一步探讨CLA的抑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以B(a)P诱导建立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 ,观察CLA对小鼠前胃癌促长阶段的抑制效果 ,共分 5组 ,即色拉油阴性对照组、CLA阴性对照组、B(a)P阳性对照组... 目的 研究共轭型亚油酸 (CAL)的抑癌作用 ,并为进一步探讨CLA的抑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以B(a)P诱导建立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 ,观察CLA对小鼠前胃癌促长阶段的抑制效果 ,共分 5组 ,即色拉油阴性对照组、CLA阴性对照组、B(a)P阳性对照组、B(a)P +CLA高剂量实验组和B(a)P +CLA低剂量实验组。整个实验期为 2 3周 ,检测细胞增殖、Pan rasP2 1蛋白表达和氧化还原酶等指标。结果 短期给予CLA对B(a)P诱导的小鼠前胃癌促长阶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B(a)P阳性对照组、B(a)P +CLA高剂量实验组和B(a)P +CLA低剂量实验组的肿瘤发生率分别为 10 0 %、6 0 %和6 9 %。其抑癌机制与其对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及对机体GSH Px、GST和SOD酶活力的诱导作用有关 ,而并不依赖于对Pan rasP2 1蛋白表达的调节途径。结论 提示共轭型亚油酸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化学预防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型亚油酸 b(a)p 小鼠 胃癌 抑制作用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山西省农村地区室内燃煤空气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智文 任爱国 +1 位作者 关联欣 李竹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8-729,共2页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室内燃煤污染状况。方法在冬季和夏季各选择山西省平定县和太谷县的部分农村住户,连续3 d采集卧室、厨房和室外空气,测定主要燃煤污染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3,4-苯并(a)芘〔B(a)P〕含量。结果研究地区... 目的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室内燃煤污染状况。方法在冬季和夏季各选择山西省平定县和太谷县的部分农村住户,连续3 d采集卧室、厨房和室外空气,测定主要燃煤污染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3,4-苯并(a)芘〔B(a)P〕含量。结果研究地区居民室内燃煤污染物冬季高于夏季,厨房高于卧室和室外。3种污染物超标情况以冬季厨房和卧室中的B(a)P超标最为严重,平均水平分别为15.0和11.84 ng/m3,超标率为97.9%和93.8%,最高超标倍数高达557.7和153.5倍。结论山西省农村地区冬季室内燃煤污染状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冬季室内B(a)P的污染最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燃煤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3 4-苯并(a)芘[b(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概念探讨烟焦油的致癌作用机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常福厚 白图雅 +4 位作者 王敏杰 范蕾 刘超 吕晓丽 韩瑞兰 《中国药理通讯》 2012年第3期55-55,共1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概念探讨烟焦油致癌作用的机理,主要探讨烟焦油中的致癌成分B(a)P通过代谢酶激活以及激活后的产物的致癌途径,绘制出B(a)P致癌网络,为寻找抗癌新药提供有效的导航图。方法:通过国内、外近几年的对B(a)...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概念探讨烟焦油致癌作用的机理,主要探讨烟焦油中的致癌成分B(a)P通过代谢酶激活以及激活后的产物的致癌途径,绘制出B(a)P致癌网络,为寻找抗癌新药提供有效的导航图。方法:通过国内、外近几年的对B(a)P致癌机理文献的收集整理绘制出B(a)P的致癌机理图:(1)B(a)P代谢图构建:B(a)P经过药物代谢酶CYPlAl、CYPlBl代谢后转化成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BaP-7,8-dihydrodiol-9,10-expomde,BP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机理 致癌作用 烟焦油 药理学 网络 b(a)p 药物代谢酶 CYpl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