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敏 侯利利 +2 位作者 李瑶 李思彤 李云茹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青年重症BGC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 目的分析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的疗效及转归影响因素。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青年重症BGCH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入两组,对照组(n=61)接受经颞叶皮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n=61)接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归优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92%,低于对照组的16.40%(P<0.05)。两组转归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出血量多(OR=2.408,95%CI:1.608-3.607)、入院时GCS评分低(OR=0.469,95%CI:0.322-0.683)、术后并发症数量多(OR=2.275,95%CI:1.525-3.393)、血肿清除率低(OR=0.401,95%CI:0.265-0.606)是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颞叶皮质入路、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青年重症BGCH患者转归无明显差异,后者具有手术和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青年 经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疗效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薛铁栓 李丽 陈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3期553-555,562,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3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血肿清除术。按照患者接受的不同入路手术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例,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研究组(n=43例,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分析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48h血肿清除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估]。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研究组术后24h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h血肿总清除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d额Barthel指数均较术后7d有不同程度升高,且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经颞叶皮质入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24hGCS评分,提升患者术后48h血肿清除率,促进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经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铸 李伦走 +2 位作者 黄章峰 李科良 张传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对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2019-01—2022-12收治的121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组61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B组60例(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指标水平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5.11±0.89)h,短于B组的(6.03±0.73)h,术中出血量(37.21±4.27)mL,少于B组的(39.82±4.41)mL,48 h血肿清除率(90.06±3.44)%,大于B组的(88.69±4.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78、3.299、2.017,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98.36%(60/61),高于B组的86.67%(52/60)(χ^(2)=4.460,P=0.035);术后3 d,2组患者S-100β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高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经额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应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更有效促进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及临床疗效,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额叶入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手术与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
4
作者 唐清明 侯黎明 +1 位作者 汪棋笙 李华国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665-669,共5页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手术治疗的100例原发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50例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97.0±3.5)%vs.(96.1±3.6)%;P=0.195],但是观察组手术时间[(73.36±14.41)min vs.(87.88±22.47)min;P<0.001]和术中出血量[(31.30±8.62)ml vs.(65.60±13.65)ml;P<0.001]明显减少。术前,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8.94±5.45)分]、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4.02±0.92)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7.64±5.60)分、(4.08±0.83)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9.92±4.51)分]和mRS评分[(2.28±1.0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NIHSS评分[(11.92±4.84)分]和mRS评分[(2.96±0.97)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是观察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自发性基底节区血肿,神经内镜手术和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预后,但是神经内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少、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基底节区血肿 神经内镜手术 显微手术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袁鹏 张清华 杨艳华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6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行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OS)分级情况及术后1、3、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行大骨瓣减压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开始手术至颅内压下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预后良好率为81.82%,高于对照组的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血肿清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3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倪红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岛中央沟与大脑表面的中央沟相齐平,将岛叶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3~5个岛短回,后半部分由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前半部分被额下回三角部、盖部和中央前回覆盖;岛叶后半部分的上方被中央后回、缘上回覆盖,下方被赫氏勒回覆盖。岛叶被上纵束环绕,上纵束联系额颞顶枕叶,钩束在岛叶下方连接额叶和颞叶。经侧裂暴露到达上界沟区域、前岛点,额眶部至少需要牵拉2.0 cm,牵拉时要避免对Broca区的损伤。暴露岛叶下界沟则需要牵拉颞叶2.5 cm,牵拉压迫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横回。结论 经外侧颞-岛叶入路可充分暴露岛叶,适合切除纯岛叶胶质瘤。对于其他类型岛叶胶质瘤,前岛点和前界沟位置容易暴露,后岛点及下界沟暴露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岛盖 外侧裂 胶质瘤 显微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活性因子的影响
7
作者 李俊明 王乃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4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观察组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周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观察组的内皮素(ET)、血管升压素(AV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活性因子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血管活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及预后的影响对比
8
作者 徐坤 张晓东 +1 位作者 张云一 李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3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21年12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1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侧裂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预后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7 d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更佳,可加快血肿清除,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经侧裂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血肿清除率
原文传递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山 要跟东 +1 位作者 任洪波 牛国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前CT表现分为外侧型组、前部型组、后部型组、混合型组,均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4组的性别、...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术前CT表现分为外侧型组、前部型组、后部型组、混合型组,均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分析4组的性别、年龄、血肿体积、术前GCS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生存状态的异同。结果术后血肿清除〉90%者42例,血肿清除在80%~90%者6例。术后死亡6例,再出血1例。存活的42例中,术后6个月ADL评级Ⅰ级者6例,Ⅱ级者10例,Ⅲ级者17例,Ⅳ级者5例,V级者4例。在术前GCS评分及血肿体积方面,混合型与外侧型、混合型与前部型、后部型与外侧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术前血肿的CT分型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影像学分型 经侧裂-岛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钱洪波 殷骏 潘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周GCS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预后良好,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区后部 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预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早期左侧壳核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伟强 彭国毅 +3 位作者 杨金华 肖哲 张子衡 罗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62-64,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早期急诊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69例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早期急诊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69例高血压性左侧壳核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我院同期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术后失语情况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部分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69.6%(48/69)比44.8%(26/58)],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2%(7/69)比31.0%(18/58)],观察组患者未见完全失语者,无失语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0%(49/69)比3.5%(2/5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预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8%(44/69)比32.8%(1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壳核出血的效果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其具有血肿清除效果好、止血方便、对脑组织损伤小、对语言功能的影响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出血 高血压 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焦松 衣希 +5 位作者 韩冲 夏湘平 曾尤超 肖华 刘锐 唐钧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7期48-5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4月1日~2015年10月1日收治入院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5%、80%≤血肿清除率〈95%、血肿清除率〈80%的百分比分别为75.00%、23.33%、1.67%,对照组为48.33%、28.33%、23.33%;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23.33%;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为(13.57±1.05)分,对照组为(10.87±2.34)分。观察组患者各项相关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超早期治疗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早期治疗效果更佳。应在早期积极给予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层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黎军 姜德华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 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36例,血肿清除>95...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6 h内超早期手术,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结果血肿完全清除36例,血肿清除>95%11例。术后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随访3~6个月,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5例,Ⅳ级6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是一种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 外侧裂-岛叶入路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兵 梁日初 廖勇仕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血肿清除95%以上,9例血肿清除90%以上,4...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血肿清除95%以上,9例血肿清除90%以上,4例血肿清除80%以上,再出血2例。本组死亡3例,存活22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按GOS评分:1分3例,2分1例,3分13例,4分5例,5分3例。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显微手术如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可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基底核区 老年人 70岁以上 小骨窗开颅 入路 外侧裂岛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入路方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晓强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比较小骨窗经额叶入路与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额叶组)和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5例(侧... 目的比较小骨窗经额叶入路与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行小骨窗经额叶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额叶组)和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5例(侧裂-岛叶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半年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额叶组血肿清除〉90%比率和再出血率分别为50.0%和0.0%,虽优于侧裂-岛叶组的60.0%和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额叶组术后半年预后良好率为60.0%,显著低于侧裂-岛叶组的82.8%(P〈0.05)。结论小骨窗经额叶入路与经侧裂-岛叶入路均能有效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肿,并发症均较少,但经侧裂-岛叶入路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入路 侧裂-岛叶入路 高血压 基底节 出血 小骨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广飞 蓝鹏 《当代医学》 2021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与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大骨瓣经颞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患者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方法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 大骨瓣经颞叶入路 高血压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路宁 张健 韩松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02-804,共3页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 目的比较经侧裂岛叶与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所有患者从发病至手术时间小于6 h,对照组行传统经颞叶皮质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术后7 d 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1%(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的预后优良率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88%(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相比,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佳,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侧裂岛叶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孟磊 刘正 +1 位作者 吴长山 郭志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行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33例。A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手术清除血肿,B组患者采用传...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行血肿清除手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33例。A组患者采用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手术清除血肿,B组患者采用传统经颞叶切开皮质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A组ADL评分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微创经侧裂-岛叶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良好,可较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显微手术 经侧裂-岛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在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焕燕 李军 +1 位作者 勾海超 李继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HPH)手术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开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患者1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8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血肿清除率、语言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60.00%vs.42.35%)、血肿清除率(65.88%vs.44.71%)、预后良好率(87.06%vs.57.65%)更高,再出血率(8.24%vs.27.06%)、完全性失语率(1.18%vs.16.47%)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治疗中,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可有效清除患者壳核血肿,降低再出血率和完全性失语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高血压性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颞叶皮质入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士博 崔丹 +3 位作者 牛运褀 都兴伟 李晓伟 原雪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方案。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35例(观察组)和采用经皮质入路35例患者的(对照组)血肿清除情...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方案。方法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35例(观察组)和采用经皮质入路35例患者的(对照组)血肿清除情况和Ba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Ba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更彻底,预后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开颅血肿清除术 外侧裂-岛叶入路 经皮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