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钇对Al-W系统机械合金化的影响
1
作者 覃善华 欧阳义芳 +2 位作者 钟夏平 吴伟明 文慧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成分为 (Al0 .9W0 .1 ) 1 - x Yx(x=0 ,0 .0 5 ,0 .1 )和 (Al0 .8W0 .2 ) 1 - x Yx(x=0 ,0 .1 )混合粉末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研磨 ,用 X射线衍射对球磨后的粉末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合金化过程主要是 Al和Y固溶到 ...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对成分为 (Al0 .9W0 .1 ) 1 - x Yx(x=0 ,0 .0 5 ,0 .1 )和 (Al0 .8W0 .2 ) 1 - x Yx(x=0 ,0 .1 )混合粉末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研磨 ,用 X射线衍射对球磨后的粉末结构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合金化过程主要是 Al和Y固溶到 W中 ,钇的加入有利 Al在 W中的溶解 ,同时 ,钇能缩短合金化的时间 ,加速机械合金化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系统 机械合金化 al-w-Y三元合金 扩散 固溶 球磨 粉末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Co-Al-W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徐仰涛 夏天东 +1 位作者 闫健强 赵文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68-2177,共10页
研究新型Co-Al-W合金在800和900℃空气中氧化动力学及元素Mo、Nb、Ta和Ti对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氧化100 h后,Co-8.8Al-9.8W(摩尔分数,%)和Co-8.8Al-9.8W-2Ta合金的质量增加较小,表明其抗高温氧化能力较强;在900℃... 研究新型Co-Al-W合金在800和900℃空气中氧化动力学及元素Mo、Nb、Ta和Ti对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氧化100 h后,Co-8.8Al-9.8W(摩尔分数,%)和Co-8.8Al-9.8W-2Ta合金的质量增加较小,表明其抗高温氧化能力较强;在900℃氧化时,Co-8.8Al-9.8W-2Mo、Co-8.8Al-9.8W-2Nb、Co-8.8Al-9.8W-2Ta和Co-8.8Al-9.8W-2Ti合金的质量增加小于Co-8.8Al-9.8W合金的,表明加入合金元素可以提高合金的抗高温氧化能力;在不同温度下,Co-Al-W合金氧化膜表面出现团聚、开裂和脱落现象;氧化膜分为3层,外层为Co3O4氧化物,中间层为W、Al和合金元素的复杂氧化物,内层为Co和Al的氧化物。从合金氧化动力学曲线来看,在800℃时合金元素增强Co-Al-W合金抗高温氧化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Ta、Ti、Mo、Nb;在900℃时按Ti、Ta、Mo、Nb顺序依次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合金 高温氧化行为 合金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钨对新型Co-Al-W合金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徐仰涛 夏天东 闫健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研究Co-Al-W和商用MAN900合金在800℃75%Na2SO4+25%NaCl混合熔盐中的腐蚀动力学及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7.5 W、9.8 W和10.7 W合金经热腐蚀后质量增加量比MAN900合金的质量增加量少,Co-Al-W合金的耐热腐蚀能力比MAN900合金的耐热腐蚀能... 研究Co-Al-W和商用MAN900合金在800℃75%Na2SO4+25%NaCl混合熔盐中的腐蚀动力学及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7.5 W、9.8 W和10.7 W合金经热腐蚀后质量增加量比MAN900合金的质量增加量少,Co-Al-W合金的耐热腐蚀能力比MAN900合金的耐热腐蚀能力强。Co-Al-W合金在熔盐中腐蚀膜结构分成3层,即呈蓬松状由富钴氧化物Co3O4组成的腐蚀膜最外层,由Co、Al、W复杂氧化物组成的中间过渡层和主要由Al及Co氧化物组成较致密的腐蚀膜内层。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合金腐蚀膜最外层由于脱落逐渐变薄;中间过渡层厚度逐渐增加,该层中各元素分布趋于均匀、稳定;腐蚀膜内层致密性增加使该层增厚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合金 合金元素钨 热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合金粉末冷热压制坯工艺与坯块热变形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拉凤 张治民 +1 位作者 薛勇 李保成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9-53,共5页
试验研究Al、W粉末按比例混合,冷压、热压制成Al-W粉末合金坯块的工艺,确定冷压、热压工艺参数,压制坯块的致密度达到99.5%以上。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l-W合金粉末压制坯块在变形温度420℃~570℃、应变速率0.001 s^-1~5 s^-... 试验研究Al、W粉末按比例混合,冷压、热压制成Al-W粉末合金坯块的工艺,确定冷压、热压工艺参数,压制坯块的致密度达到99.5%以上。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Al-W合金粉末压制坯块在变形温度420℃~570℃、应变速率0.001 s^-1~5 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l-W粉末合金坯块高温塑性变形应力的影响,确定不同变形温度、不同变形速率下的峰值应力,计算Al-W粉末合金的变形激活能,为制定Al-W粉末合金塑性成形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粉末合金 压制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参数对Al-W合金致密化和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拉凤 郭熠 +2 位作者 李彩霞 王登魁 田学栋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7,共7页
通过Al-W粉末合金压制坯挤压变形,试验研究了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Al-W合金致密化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升高和挤压比增大均对Al-W合金的致密化有积极作用,相对密度从热挤压前的0.943提升到0.9975,达到近致密状态。挤压温度和... 通过Al-W粉末合金压制坯挤压变形,试验研究了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Al-W合金致密化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升高和挤压比增大均对Al-W合金的致密化有积极作用,相对密度从热挤压前的0.943提升到0.9975,达到近致密状态。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Al-W合金硬度的影响较为复杂,挤压温度一定时,硬度随着挤压比的增大而增大;挤压比一定时,在较低的挤压比下,硬度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较高的挤压比下,硬度随着挤压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显微组织分析进一步表明,热挤压塑性变形显著提高了Al-W合金的致密度,在挤压温度为540℃,挤压比为35时得到平均晶粒细小的挤压态Al-W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约为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合金 挤压温度 挤压比 致密化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二元系的机械合金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欧阳义芳 钟夏平 吴伟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1期69-72,共4页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元素粉末制备了Al1 - x Wx( x = 0 .1 ,0 .2 ,0 .5 ,0 .9) 合金。用X 射线衍射法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分析, 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形貌并研究了晶相结构。结果表明, 球磨后Al...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由元素粉末制备了Al1 - x Wx( x = 0 .1 ,0 .2 ,0 .5 ,0 .9) 合金。用X 射线衍射法对球磨后的粉末进行了分析, 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形貌并研究了晶相结构。结果表明, 球磨后Al 在W 中的固溶度大大扩展, 但球磨到250h 该系统仍未形成非晶; Al0 .5 W0 .5 粉末经250 h球磨后出现一结构为体心四方的新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al-w合金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W合金粉末压制体热变形行为及本构方程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拉凤 张治民 +1 位作者 薛勇 李保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69,73,共4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420~570℃、应变速率0.001~1s-1、最大变形程度60%的条件下,对Al-W合金粉末压制体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l-W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应力的影响,计算出变形激活能为451.21k J/mol...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420~570℃、应变速率0.001~1s-1、最大变形程度60%的条件下,对Al-W合金粉末压制体进行热压缩试验。分析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Al-W合金高温塑性变形应力的影响,计算出变形激活能为451.21k J/mol,并建立了Al-W合金本构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合金 变形温度 应变速率 流变应力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含量对Co-Al-W合金强化相和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仰涛 沙岐振 夏天东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2-309,共8页
Co-Al-W合金是一种由γ′-Co3(Al,W)相沉淀强化的新型钴基高温合金,为了研究微合金化元素钽对Co-8.8Al-9.8W(摩尔分数,%)合金强化相和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运用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和XRD分析方法研究Co-8.8Al-9.8W-x Ta(x=0、0.5、1、1.5... Co-Al-W合金是一种由γ′-Co3(Al,W)相沉淀强化的新型钴基高温合金,为了研究微合金化元素钽对Co-8.8Al-9.8W(摩尔分数,%)合金强化相和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运用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和XRD分析方法研究Co-8.8Al-9.8W-x Ta(x=0、0.5、1、1.5、2)合金的相组成、γ′强化相的数量及μ相的析出行为;运用SEM和EDAX等方法研究合金高温氧化膜的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和元素分布,并计算合金的氧化激活能。结果表明:钽元素含量增加,合金中γ′强化相的数量增多,对μ相析出的抑制程度增加。Co-8.8Al-9.8W-x Ta合金的氧化膜主要由3层组成,最外层主要为钴的氧化物,中间过渡层为钨、铝和钽的复杂氧化物,最内层主要为铝的氧化物。钽元素提高合金氧化膜最内层中铝氧化物的致密性和稳定性。1.5Ta合金的氧化膜具有最佳的致密度和稳定性,氧化激活能最高,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合金 高温氧化 激活能 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fied embedded-atom interatomic potential for Co-W and Al-W systems 被引量:1
9
作者 董卫平 陈铮 Byeong-Joo LEE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907-914,共8页
A semi-empirical interatomic potential formalism,the second-nearest-neighbor modified embedded-atom method(2NN MEAM),has been applied to obtaining interatomic potentials for the Co-W and Al-W binary system using previ... A semi-empirical interatomic potential formalism,the second-nearest-neighbor modified embedded-atom method(2NN MEAM),has been applied to obtaining interatomic potentials for the Co-W and Al-W binary system using previously developed MEAM potentials of Co,Al and W.The potential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lattice parameter,melting point and elastic constants.The present potentials generally reproduce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W and Al-W systems accurately.The lattice parameters,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elastic constants match well with experiment and the first-principles results.The enthalpy of mixing and the enthalpy of formation and mixing of liquid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CALPHAD calculations.The potentials can be easily combined with already-developed MEAM potentials for binary cobalt systems an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Co-Al-W-based multicomponent alloys,especially for interfacial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fied embedded-atom method Co-W system al-w system atomistic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4不锈钢基体激光熔敷Co-Al-W合金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天东 闫健强 徐仰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10-112,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激光熔敷对304不锈钢基体上Co-Al-W合金熔敷层质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价了激光熔敷工艺参数对熔敷层质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对激光熔敷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激光输出功率、扫描速度对熔敷层...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激光熔敷对304不锈钢基体上Co-Al-W合金熔敷层质量的影响,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评价了激光熔敷工艺参数对熔敷层质量影响的显著程度,并对激光熔敷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激光输出功率、扫描速度对熔敷层成形的影响显著,而搭接率的影响程度较小。对于Co∶Al∶W(原子比)为78∶12∶10的混合粉末,本试验条件下能够获得较好成形的激光熔敷工艺参数是:输出功率3 kW、扫描速度3 mm/s、搭接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CO-al-w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Co-Al-W合金在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仰涛 夏天东 闫健强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6,共5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技术,研究了室温下新型Co-Al-W合金在不同pH值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的NaCl的溶液中,不同成分合金均会遭受严重的点腐蚀,点蚀多发生在晶界处。点蚀发生是由于Cl^-从溶液中迁... 采用电化学方法、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技术,研究了室温下新型Co-Al-W合金在不同pH值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不同pH值的NaCl的溶液中,不同成分合金均会遭受严重的点腐蚀,点蚀多发生在晶界处。点蚀发生是由于Cl^-从溶液中迁移至蚀孔所致。钨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合金的耐点腐蚀能力,Co-81.8Al-9.8W的耐点腐蚀能力最好。在中性NaCl溶液中,相对于钴基Stellite 6合金,新型Co-Al-W合金的耐腐蚀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合金 点蚀 电化学方法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工艺参数对Al-W合金棒材强度和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拉凤 李彩霞 郭熠 《轻合金加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8-42,共5页
试验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Al-W合金棒材强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塑性变形能够显著提高Al-W合金棒材的致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挤压温度,试样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现象,晶粒得到显著细化;挤压比的增加使合金... 试验研究不同挤压温度和挤压比对Al-W合金棒材强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挤压塑性变形能够显著提高Al-W合金棒材的致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挤压温度,试样在挤压过程中发生动态再结晶现象,晶粒得到显著细化;挤压比的增加使合金变形程度增大,变形流线细密,晶粒细化;在挤压温度540℃、挤压比35情况下得到平均晶粒细小的挤压态Al-W合金棒材,其平均晶粒约为5μm,抗拉强度达到479N/mm^2。并建立Al-W合金棒材的抗拉强度与挤压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5%,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合金 挤压温度 挤压比 抗拉强度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添加量对Co-Al-W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诚 王国鑫 +3 位作者 陈曦 郭敏 黄太文 刘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77-2988,共12页
基于实验研究、热力学计算与动力学分析,研究了Ni含量对Co-Al-W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Ni和添加Ni的Co基单晶高温合金均具有典型的枝晶组织,但Ni的添加增大了合金的一次枝晶间距。同时,Ni的添加增大了Al和W元素的显... 基于实验研究、热力学计算与动力学分析,研究了Ni含量对Co-Al-W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Ni和添加Ni的Co基单晶高温合金均具有典型的枝晶组织,但Ni的添加增大了合金的一次枝晶间距。同时,Ni的添加增大了Al和W元素的显微偏析倾向,降低了Ta元素的显微偏析倾向,但对Ti元素的显微偏析倾向的影响较小。无Ni合金的枝晶间析出相为初生γ′相和(β+γ′)共晶相,而含Ni合金的枝晶间析出相为初生γ′相,即Ni的添加改变了合金的凝固路径与铸态组织。同时,Ni的添加对Co-Al-W基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特征温度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添加量 Co-al-w基单晶高温合金 枝晶组织 显微偏析 凝固路径 凝固特征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含量对Co-Al-W基高温合金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碧轩 刘丽荣 +1 位作者 杨彦红 于金江 《铸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3-227,共5页
以四种不同Ni含量(20/25/28/30 wt.%)的Co-Al-W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发射电镜观察合金铸态、固溶态及时效态的显微组织,分析Ni含量对合金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四种合金中除了含有γ和γ'相以外,都含有β-(CoAl)... 以四种不同Ni含量(20/25/28/30 wt.%)的Co-Al-W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场发射电镜观察合金铸态、固溶态及时效态的显微组织,分析Ni含量对合金组织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下四种合金中除了含有γ和γ'相以外,都含有β-(CoAl)相和以Co_3Ta为基的固溶体相。Ni可以提高合金γ/γ'两相的错配度绝对值,随着Ni含量的增加,铸态合金中的γ'相立方度均增加。时效处理后,低Ni含量的合金γ'相形貌从圆形转变为不规则形状;高Ni含量的合金γ'相转变为规则且具有方向性,均产生粗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含量 Co-al-w基高温合金 显微组织 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元素Nb对电弧熔炼Co-Al-W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立峰 徐仰涛 罗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0-42,共3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电弧熔炼Co-8.8Al-9.8W及Co-8.8Al-9.8W-2Nb合金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元素Nb对Co-Al-W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o-Al-W合金的相组成主要为γ相+沉淀析出的γ'-Co3(Al,W)相。Nb的... 利用光学显微镜、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电弧熔炼Co-8.8Al-9.8W及Co-8.8Al-9.8W-2Nb合金组织进行观察与分析,研究元素Nb对Co-Al-W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o-Al-W合金的相组成主要为γ相+沉淀析出的γ'-Co3(Al,W)相。Nb的加入有利于γ'相的存在,显著提高Co-Al-W合金的硬度,且细化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合金 合金元素Nb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空心微球上Al-W多层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16
作者 孙书兵 刘艳松 +4 位作者 何小珊 王锋 何智兵 黄景林 刘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297-4302,共6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高-低Z金属涂层对提高靶丸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和驱动微球运动的倾斜旋转托盘与敲击装置,在GDP空心微球表面溅射了不同工作气压的Al-W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 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高-低Z金属涂层对提高靶丸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和驱动微球运动的倾斜旋转托盘与敲击装置,在GDP空心微球表面溅射了不同工作气压的Al-W多层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气压变化对多层涂层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多层涂层的厚度均匀性好,达90%以上,涂层均呈致密的柱状晶生长,残余应力小,涂层质量受工作气压影响显著。涂层结构的致密度随气压增大而下降,涂层的形貌与颗粒尺寸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多层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随气压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工作气压为0.5Pa时,Al-W涂层的综合性能最好,表面颗粒形貌为细小均匀的塔形,表面粗糙度值低至331.1nm,残余应力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w多层涂层 工作气压 壁厚均匀性 柱状晶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W基高温合金的团簇成分式
17
作者 马启慧 张宇 +2 位作者 王清 董红刚 董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2,共11页
Co-Al-W基高温合金具有类似于Ni基高温合金的γ+γ'相组织结构.根据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Ni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即最稳定的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可以描述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上次近邻的三个连接原子.本文应... Co-Al-W基高温合金具有类似于Ni基高温合金的γ+γ'相组织结构.根据面心立方固溶体的团簇加连接原子结构模型,Ni基高温合金的成分式即最稳定的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可以描述为第一近邻配位多面体团簇加上次近邻的三个连接原子.本文应用类似方法,首次给出了Co-Al-W基高温合金的团簇成分式.利用原子半径和团簇共振模型,可计算出Co-Al-W三元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为[Al-Co_(12)](Co,Al,W)_3,即以Al为中心原子、Co为壳层原子的[Al-Co_(12)]团簇加上三个连接原子.对于多元合金,需要先将元素进行分类:溶剂元素——类Co元素Co (Co, Cr, Fe, Re, Ni,Ir,Ru)和溶质元素——类Al元素Al (Al,W,Mo, Ta,Ti,Nb,V等);进而根据合金元素的配分行为,将类Co元素分为Co~γ(Cr, Fe, Re)和Co^(γ')(Ni, Ir, Ru);根据混合焓,将类Al元素分为Al, W (W, Mo)和Ta (Ta, Ti, Nb, V等).由此,任何多元Co-Al-W基高温合金均可简化为Co-Al伪二元体系或者Co-Al-(W,Ta)伪三元体系,其团簇加连接原子成分式为[Al-Co_(12)](Co_(1.0)Al_(2.0))(或[Al-Co_(12)] Co_(1.0)Al_(0.5)(W,Ta)_(1.5)=Co_(81.250)Al_(9.375)(W,Ta)_(9.375) at.%).其中,γ与γ'相的团簇成分式分别为[Al-Co_(12)](Co_(1.5)Al_(1.5))(或[Al-Co_(12)] Co_(1.5)Al_(0.5)(W,Ta)_(1.0)=Co_(84.375)Al_(9.375)(W,Ta)_(6.250) at.%)和[Al-Co_(12)](Co_(0.5)Al_(2.5))(或[Al-Co_(12)] Co_(0.5)Al_(0.5)(W, Ta)_(2.0)=Co_(78.125)Al_(9.375)(W,Ta)_(12.500)at.%).例如,Co_(82)Al_9W_9合金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1)Al_(0.4)W_(1.4)(~[Al-Co_(12)]Co_(1.0)Al_(0.5)W_(1.5)),其中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1.6)Al_(0.4)W_(1.0)(~[Al-Co_(12)]Co_(1.5)Al_(0.5)W_(1.0)),γ'相的团簇成分式为[Al-Co_(12)]Co_(0.3)Al_(0.5)W_(2.2)(~[AlCo_(12)]Co_(0.5)Al_(0.5)W_(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w基高温合金 成分式 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 化学近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Al-W活性材料的界面扩散动力学
18
作者 于江涵 耿铁强 +2 位作者 李文 朱正旺 张海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8-102,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Ni-Al-W活性材料Ni_(37.5)Al_(42.5)W_(20),研究了材料中Ni-Al、Al-W、Ni-W 3种不同界面处的扩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400℃保温不同时间下该材料表观激活能变化不大;扩散层厚度Δx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且lnΔx与lnt...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Ni-Al-W活性材料Ni_(37.5)Al_(42.5)W_(20),研究了材料中Ni-Al、Al-W、Ni-W 3种不同界面处的扩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400℃保温不同时间下该材料表观激活能变化不大;扩散层厚度Δx随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且lnΔx与lnt呈线性关系,在3种不同界面处只发生了扩散而未产生金属间化合物。Ni-Al界面层厚度与保温时间关系式为Δx_(Ni-Al)=4.52 10^(-8)t~(1/2.635),界面扩散方式为晶格扩散中的体扩散机制;Al-W界面层厚度与保温时间关系式为Δx_(Al-W)=9.56 10^(-8)t~(1/4.050),界面扩散方式为表面扩散机制;Ni-W界面层厚度与保温时间关系式为Δx_(Ni-W)=2.33 10^(-7)t~(1/6.534),界面扩散方式为表面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w活性材料 粉末冶金 界面扩散 生长动力学 表观活化能
原文传递
冷喷涂Ni-Al-W活性复合材料反应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青 廖雪松 +4 位作者 张峰浩 李朋辉 杨华楠 赵慧林 古晓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5-228,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究了Ni-Al-W活性复合材料的热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冷喷涂制备的NiAl-W活性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金属间化合反应,只在温度达到450℃时发生了固态扩散反应。W含量对于Ni-Al-W体系的固态扩散反应阈...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究了Ni-Al-W活性复合材料的热反应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冷喷涂制备的NiAl-W活性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没有发生金属间化合反应,只在温度达到450℃时发生了固态扩散反应。W含量对于Ni-Al-W体系的固态扩散反应阈值温度无明显影响。Ni-Al固态扩散反应之后,W开始参与Ni-Al-W体系的固态扩散反应,Al-W反应阈值温度大于Ni-Al反应。四种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均在Ni-Al共晶温度时发生热爆反应。随着W含量的升高,在反应中对Al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从而抑制了Ni Al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降低了体系反应的能量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喷涂 Ni-al-w 活性材料 金属间化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Al-W基高温合金发展概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启慧 王清 董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传统Co基高温合金的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与碳化物强化,强化效果弱于Ni基高温合金中的有序相γ′强化,从而使得Co基高温合金的应用受到限制。直到2006年,在Co-Al-W三元相图中发现稳定的L12相——Co3(Al,W),这种新型γ′相强化的Co-Al-W基... 传统Co基高温合金的强化机制为固溶强化与碳化物强化,强化效果弱于Ni基高温合金中的有序相γ′强化,从而使得Co基高温合金的应用受到限制。直到2006年,在Co-Al-W三元相图中发现稳定的L12相——Co3(Al,W),这种新型γ′相强化的Co-Al-W基高温合金有以下特点:(1)含Ta合金熔点高于Waspaloy合金;(2)硬度与屈服强度不低于Ni基高温合金;(3)γ/γ′两相之间的晶格错配度与Ni基高温合金在数值上接近,符号上相反,而正的晶格错配度更有利于蠕变性能。综上所述,Co3(Al,W)相的发现为Co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自2006年以来,针对Co-Al-W基高温合金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大量研究。Co-Al-W基高温合金的微观组织为γ/γ′两相,此外还会存在一些二次相,其中包括富集Al和Ti元素的B2-CoAl相、富集难熔元素的拓扑密堆相m-Co7 W6以及易在时效过程析出的c-Co3 W相。这些二次相通常在晶界析出,容易成为裂纹的发源地,同时会弱化固溶强化效果,对合金的高温性能不利。虽然Co-Al-W基高温合金得到了立方形态的γ′相共格析出,但由于γ′-Co3(Al,W)相高温稳定性差,需要对其进行合金化,因此,这种γ′相强化的Co基高温合金正在由简单的Co-Al-W三元合金发展成为复杂的多元合金。综合来看,主要添加的合金化元素有Ta、Ti、Nb、V、Mo、Ni和Cr。其中,γ′相形成元素包括Ta、Ti、Nb、V、Mo,这些元素的分配系数均大于1,且能有效提高γ′相固溶温度与体积分数;Cr、Fe、Re的分配系数小于1,是γ相形成元素,添加后均降低γ′相固溶温度,其中Cr会提高γ′相的体积分数。众多合金元素中,Cr、Mo和Ni元素的过量添加会降低γ/γ′两相间的晶格错配度,从而改变γ′相形态甚至破坏γ/γ′两相组织。合金的组织与性能密切相关,γ/γ′两相、γ′相为立方形态且γ′相高温稳定性高的合金具有优异的性能。Co-Al-W基高温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然后随温度升高而异常升高;最后再次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故而存在峰值温度与峰值强度,Co基高温合金多应用在峰值温度下,以便获得最高的屈服强度。此外,由于Co-Al-W基高温合金中γ/γ′两相晶格错配度为正,在蠕变过程中会出现平行于拉应力的筏化,对合金的高温性能有利。除了Ta、Ti等元素能强化合金外,少量B元素的添加有晶界强化作用,可以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添加Cr元素的Co-Al-W基高温合金在高温氧化过程中会形成三层氧化层,分别是最外层的Al2 CoO4、富Cr并含有Cr2 O和Cr2 O3的中间层以及最内层的Al2 O3。其中Cr2 O3和Al2 O3氧化层均致密且具有保护作用,可显著提高合金的抗氧化能力。本文简单介绍了Co-Al-W基高温合金的发现与发展,综述了近年来Co-Al-W基高温合金的研究现状,并指明了未来Co基高温合金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AL W 基高温合金 γ′析出相 合金化 固溶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