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gNO3对梨叶片不定芽诱导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娟 汤浩茹 刘玲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0-923,F0004,共5页
为了探讨AgNO3在离体培养物形态发生中的作用,以金水梨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梨叶片再生不定芽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胺含量会随着外植体细胞分裂分化迅速增加,其中腐胺含量在培养5d时形成高峰,精胺在20... 为了探讨AgNO3在离体培养物形态发生中的作用,以金水梨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梨叶片再生不定芽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胺含量会随着外植体细胞分裂分化迅速增加,其中腐胺含量在培养5d时形成高峰,精胺在20d时出现峰值,而亚精胺在培养过程中2次出现峰值。经AgNO3处理后叶片内源多胺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增多,其中以0.1mg/LAgNO3处理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培养 agno3 内源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
2
作者 王春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77,共3页
对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8题有关SO2与AgNO3溶液反应进行试题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几点问题思考;通过设计多组实验方案对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及上层清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进行实验探究,得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沉... 对2019年北京高考理综卷第28题有关SO2与AgNO3溶液反应进行试题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几点问题思考;通过设计多组实验方案对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的成分及上层清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进行实验探究,得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主要为Ag2SO3和少量Ag、溶液中存在SO4^2-和[Ag(SO3)2]^3-的实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气体 agno3溶液 Ag(SO3)2^3-配离子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醇解度对热致变导电PVA/AgNO3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甘勇 白时兵 +3 位作者 向伟 胡守亮 赵翔 李悦芳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采用不同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在固相具有热致变性能的导电PVA/AgNO3复合薄膜.采用FTIR表征了各种醇解度的PVA与Ag+之间的络合作用.通过TG、SEM、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EDS)等方法... 采用不同醇解度的聚乙烯醇(PVA)和硝酸银(AgNO3)为原料,通过溶液成膜法制备了在固相具有热致变性能的导电PVA/AgNO3复合薄膜.采用FTIR表征了各种醇解度的PVA与Ag+之间的络合作用.通过TG、SEM、X-射线衍射、X射线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醇解度的PVA/AgNO3复合薄膜的热性能和热处理后薄膜表面形貌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醇解度的PVA/AgNO3复合薄膜在160~200℃均有一明显失重峰;随着醇解度增加,SEM显示热处理后纳米银粒子尺寸减小;实验发现在温度为170 ~ 200℃时,醇解度为80%、88%、92%的PVA/AgNO3复合薄膜其表面电阻率能从300 ~ 500 kΩ突然降低到5~20 Ω(降低4~5个数量级),而醇解度为97%的PVA/AgNO3复合薄膜表面电阻率不能发生突变,反而升高.这种具有独特电阻率-温度特性的薄膜在热敏电阻或温度传感器等方面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变导电 热处理 醇解度 PVA ag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gradation analysis of A^2/O combined with AgNO3 + K2FeO4 on coking wastewater 被引量:3
4
作者 Pengyu Zhu Kaijin Zhu +1 位作者 Rob Puzey Xiaoli R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555-1560,共6页
In this work, a coking wastewater was selected and a biochemical Az/O treatment device for fractional degradation was designed and employed. After each stage of the treatment,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gas ch... In this work, a coking wastewater was selected and a biochemical Az/O treatment device for fractional degradation was designed and employed. After each stage of the treatment, the products were analyzed throug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GC-MS) to determine their composition. Finally, AgNO3 + K2FeO4 was used as an advanced deep catalytic oxidation treatment. It was concluded from the analysis that cyclic organics could be degraded and 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controlled within 50 mg. L-1, in line with the target value, Meanwhile, the spectra obtained from the GC-M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based on the COD.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hard-degradable organics in coking wastewater could be eliminated through the A2/O bio-membrane treatment and the advanced treatment of making use of K2FeO4 as an oxidant and Ag+ as a catalyst, the catalytic efficiency with Ag+ as a catalyst of K2FeO4 was very high. Ag+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oxidation capacity of K2FeO4 to wastewater in its short stability time, and this is an important innov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king wastewater Biochemical treatment agno3 K2FeO4 catalytic oxidation Cyclic organics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3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胜芳 韩淑兰 +1 位作者 党士坤 王慧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1-406,共6页
研究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逆转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的玻璃化苗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这种逆转作用受AgNO3浓度的影响。在AgNO3的浓度为4 mg·L^-1时... 研究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逆转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逆转的黄芩组培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的玻璃化苗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且这种逆转作用受AgNO3浓度的影响。在AgNO3的浓度为4 mg·L^-1时,玻璃化苗的逆转率最高为88%,且逆转的黄芩苗的生长状态最好。在此基础上,对逆转1个月的黄芩玻璃化苗的活性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逆转的黄芩玻璃化苗体内黄芩苷的含量为68.6 mg·g^-1,明显高于玻璃化苗(38.3 mg·g^-1),但低于正常的组培苗(108.2 mg·g^-1)。此外,提取物的抗氧化、抗菌和抗肿瘤实验结果显示,逆转的黄芩玻璃化组培苗明显好于玻璃化苗,但仍低于正常的组培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gNO3对黄芩组培玻璃化苗具有较好的逆转及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 agno3 黄芩苷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镜反应为何不直接使用AgNO3溶液?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三华 《中学化学》 2004年第8期22-22,共1页
在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中,需要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与乙醛反应制得光亮的银镜,而不是直接使用AgN03溶液,但Ag^+的氧化能力比Ag(NH3)2^+的要强,因为φ^0(Ag^+/Ag)=0.799(V),而φ^0[Ag(NH3)2^+/Ag]=0.373(V)。这是为什么呢?
关键词 银镜反应 agno3溶液 化学 中学 学习指导
原文传递
AgNO3促进4-芳基喹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7
作者 陈嘉靓 蒋俊 于贤勇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20年第3期30-35,共6页
以N-芳基苯丙炔胺为原料,在AgNO3作用下,通过热环化以45%~92%的较高收率得到14种4-苯基喹啉类衍生物。系统研究了溶剂、催化剂、温度等因素对环化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较高等特点,是一... 以N-芳基苯丙炔胺为原料,在AgNO3作用下,通过热环化以45%~92%的较高收率得到14种4-苯基喹啉类衍生物。系统研究了溶剂、催化剂、温度等因素对环化结果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合成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收率较高等特点,是一种合成4-苯基喹啉衍生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N-芳基苯丙炔胺 4-芳基喹啉 硝酸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3诱导的苦瓜纯雌系完全花分化与幼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日升 张曼 +3 位作者 周生茂 方锋学 杨丽涛 李杨瑞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9-472,共4页
本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三叶一心期喷施AgNO3诱导苦瓜纯雌系完全花分化过程中花蕾与幼叶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喷施AgNO3后幼叶中IAA、GA3、ZR和ABA含量与喷水的相比,都是先下降后增加。AgNO3处理的花蕾中这4种激素... 本文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三叶一心期喷施AgNO3诱导苦瓜纯雌系完全花分化过程中花蕾与幼叶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喷施AgNO3后幼叶中IAA、GA3、ZR和ABA含量与喷水的相比,都是先下降后增加。AgNO3处理的花蕾中这4种激素含量在72h内没有一致变化规律,但变化幅度大于幼叶的,表明生殖器官的内源激素对苦瓜性别分化影响比营养器官的大。AgNO3处理后24~48h内,花蕾中这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喷水的,而其余时间则高于喷水的。此外,AgNO3处理的花蕾中ABA/IAA、ZR/IAA和GA3/IAA比值也在24~48h发生剧烈的变化,48h之后这些激素比值与喷水的相差不大。这些结果说明了AgNO3处理后24~48h是苦瓜纯雌系性别分化的关键时期,IAA可能是诱导纯雌系苦瓜雄性分化的关键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纯雌系 完全花 内源激素 agno3
原文传递
AgNO3对网纹甜瓜试管苗糖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雪超 齐红岩 +1 位作者 陈岩 华利静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92,共7页
在网纹甜瓜继代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测定试管苗糖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玻璃苗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苗;抗氧化系统发生紊乱,O2-.产生速率降低,H2O2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木... 在网纹甜瓜继代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NO3,测定试管苗糖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结果表明,玻璃苗果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而蔗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苗;抗氧化系统发生紊乱,O2-.产生速率降低,H2O2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木质素含量降低。加入30μmol·L-1AgNO3使玻璃苗蔗糖合成酶、蔗糖转化酶活性和木质素含量与正常苗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当浓度AgNO3有利于维持试管苗糖代谢正常进行,降低试管苗脂质过氧化程度,从而降低或抑制玻璃化现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试管苗 agno3 糖代谢 抗氧化酶 木质素
原文传递
AgNO3对网纹甜瓜试管苗再生和玻璃苗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齐红岩 陈岩 刘雪超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67-1170,共4页
以网纹甜瓜品种‘中蜜1号’为试材,在其不同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AgNO3,检测不定芽的诱导率和增殖率、玻璃苗发生率和生根情况的结果表明,添加AgNO3后,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添加70μmol·L-1AgNO3可促进不定芽的诱导,50~60μm... 以网纹甜瓜品种‘中蜜1号’为试材,在其不同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AgNO3,检测不定芽的诱导率和增殖率、玻璃苗发生率和生根情况的结果表明,添加AgNO3后,子叶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添加70μmol·L-1AgNO3可促进不定芽的诱导,50~60μmol·L-1AgNO3明显促进不定芽增殖,并完全抑制玻璃苗的产生,添加50μmol·L-1AgNO3的生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甜瓜 试管苗再生 玻璃化 agno3
原文传递
AgNO3对菊花叶片不定芽诱导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政 刘伟超 +4 位作者 何松林 任冰洁 李嘉欣 梁前燕 王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6489-6494,共6页
采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试管苗叶片为试验材料,添加0.5 mg/L、1.0 mg/L、2.0 mg/L、4.0 mg/L AgNO3做处理,以未添加AgNO3为对照,研究不同质量浓度AgNO3对菊花叶片不定芽诱导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试管苗叶片为试验材料,添加0.5 mg/L、1.0 mg/L、2.0 mg/L、4.0 mg/L AgNO3做处理,以未添加AgNO3为对照,研究不同质量浓度AgNO3对菊花叶片不定芽诱导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处理后5~10 d期间,适宜的AgNO3质量浓度使菊花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呈急剧上升趋势,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peroxidase,APX)活性呈下降趋势,但降幅较低;在处理后10~15 d期间,0.5 mg/L AgNO3处理菊花叶片时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急剧上升,同时适宜AgNO3质量浓度能够使CAT和POD活性提前增加,使得菊花叶片防御系统正常发挥作用,在抵御Ag+造成伤害的同时,产生的过量抗氧化酶能够提前诱导不定芽的产生。较高的AgNO3质量浓度使菊花叶片膜质氧化加剧,膜系统保护酶CAT、SOD和POD活性迅速下降致使菊花叶片不定芽诱导发生时间延后以及诱导率下降。综上分析表明:0.5 mg/L AgNO3使得菊花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并能够提高叶片诱导不定芽的诱导率、平均芽数和一级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3 菊花 叶片培养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教学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振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17期50-51,共2页
笔者的课例“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有幸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优质课录像课评比,并获得“示范奖”。结合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课例的反复打磨,现将教学设计和思考与同行分享、交流。一、问题的提出本节课的选题源于学生在课后对2013年北... 笔者的课例“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有幸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优质课录像课评比,并获得“示范奖”。结合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课例的反复打磨,现将教学设计和思考与同行分享、交流。一、问题的提出本节课的选题源于学生在课后对2013年北京理综卷28题中一个问题的质疑,即SO2通入漂粉精溶液中形成的白雾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能使酸化的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而该现象不能判断白雾中有HCl,由此引发了对SO2通入酸化的AgNO3溶液能否生成沉淀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3 实验探究教学 溶液 反应 SO2 教学设计 录像课 优质课
原文传递
The effect of ethylene inhibitors (AgNO3, AVG), an ethyleneliberating compound (CEPA) and aer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of hybrid Cymbidium (Orchidaceae)
13
作者 Jaime A. TEIXEIRA DA SILVA 《Frontiers in Bi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6期606-610,共5页
Protocorm-like bodies (PLBs) or thin cell layers (TCLs) derived from PLBs of hybrid Cymbidium Twilight Moon 'Day Light' can induce new or neo-PLBs on Teixeira Cymbidium (TC) medium, which contains 0.1 mg/L a- ... Protocorm-like bodies (PLBs) or thin cell layers (TCLs) derived from PLBs of hybrid Cymbidium Twilight Moon 'Day Light' can induce new or neo-PLBs on Teixeira Cymbidium (TC) medium, which contains 0.1 mg/L a- naphthaleneacetic acid, 0.1 mg/L kinetin, 2 g/L tryptone and 20 g/L sucrose, and is solidified with 8 g/L Bacto agar.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esponse ofneo-PLB formation to an ethylene-liberating compound (2-chloroethylphosphonic acid (CEPA)), to two ethylene inhibitors (silver nitrate (AgNO3) and aminoethoxyvinylglycine (AVG)), and to aeration (made possible by using Milliseal~ or autoclaved filter paper). AgNO3 at 1 or 2 mg/L in TC mediu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resh weight of PLBs while 1 mg/L of AgNO3 also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neo-PLB from both half-PLBs and from tTCLs. In contrast, AVG and CEPA inhibited neo-PLB formation. Neo-PLB formation from half-PLB or TCL explants in the presence of aeration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lower neo-PLB weight. The use of AgNO3 and aeration are alternative means to mass produce neo-PLBs for micropropagation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3 AVG CEPA PLB Teixeira Cymbidium (TC) medium
原文传递
关于AgNO3感光的趣味化学实验
14
作者 包义才 罗鹏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22年第23期37-38,共2页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装置,利用阳光在AgNO,和碳酸钙的混浆上书写字母和汉字。字母和汉字在深灰色背景下呈浅黄色,而背景灰色则是纯银色。实验原理是银离子的光照还原反应,该反应也是摄影化学的基础。通过该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装置,利用阳光在AgNO,和碳酸钙的混浆上书写字母和汉字。字母和汉字在深灰色背景下呈浅黄色,而背景灰色则是纯银色。实验原理是银离子的光照还原反应,该反应也是摄影化学的基础。通过该实验既能增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和兴趣,又能感受光化学反应的震撼效果。以此为出发点,带领学生感受人类摄影化学的发展史,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no3 光照 分解 摄影 化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量AgNO3溶液对氯水漂白性的影响探究
15
作者 杨发丽 郭玉林 于守丽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23期68-70,共3页
对氯水中滴加过量AgNO3溶液后漂白性减弱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通过查阅资料,应用氧化还原、平衡移动等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空白对照等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多角度寻找证据,证明了未知物质AgClO的存在。
关键词 过量agno3溶液与氯水 AgCIO 实验探究
原文传递
一个罕见的家族性NOR异位无遗传学及表型异常
16
作者 刘倩倩 贾婷 +3 位作者 李存玺 刘家恩 窦肇华 胡华莹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对携带核仁组织区异位的生育障碍女患者家系及其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生育障碍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一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5)ins(15;?)(q22.3;?)的女性,对其本人、家系成员以及胎... 目的对携带核仁组织区异位的生育障碍女患者家系及其胎儿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析,探讨其致病性。方法针对生育障碍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检查,发现一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5)ins(15;?)(q22.3;?)的女性,对其本人、家系成员以及胎儿,应用高分辨染色体核型分析、核仁组织区AgNO3染色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做变异来源追踪及影响分析。结果先证者的未知插入片段性质为核仁组织区,遗传自其有正常生育能力的母亲,核仁组织区异位未导致基因拷贝数异常。结论在本研究家系中,15q22.3区域核仁组织区异位未导致基因拷贝数变异及临床表型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组织区 agno3染色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及其对小黑杨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2
17
作者 詹立平 姜静 +4 位作者 赵鑫 程贵兰 李淑娟 惠楠 刘桂丰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9-692,共4页
研究了几种抗生素及AgNO3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和对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确定首选抑菌抗 生素是头孢噻肟钠,AgNO3的抑菌效果也很好,两者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200和3.0 mg·L-1,抑菌时间均为9 d,此浓 度下小黑杨叶... 研究了几种抗生素及AgNO3对农杆菌的抑菌效果和对小黑杨花粉植株叶片不定芽产生率的影响。确定首选抑菌抗 生素是头孢噻肟钠,AgNO3的抑菌效果也很好,两者的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200和3.0 mg·L-1,抑菌时间均为9 d,此浓 度下小黑杨叶片的不定芽产生率为88%和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杨 不定芽 叶片 agno3 花粉植株 株叶 抑菌效果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和AgNO_3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军营 文付喜 +3 位作者 何盛莲 陈新建 许海霞 程西永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6-48,共3页
为解决河南小麦生产上三个主导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兰考906)生物技术改良的技术瓶颈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BA和A gNO3处理对上述三个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 m g/L ABA的诱导培养基以及在添... 为解决河南小麦生产上三个主导品种(豫麦18号、豫麦49号、兰考906)生物技术改良的技术瓶颈问题,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BA和A gNO3处理对上述三个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 m g/L ABA的诱导培养基以及在添加0.1 m g/l ABA的基础上再添加2.5 m g/L或5.0 m g/LA gNO3的诱导培养基对幼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最为有利,但不同基因型在相同的处理下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仍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幼胚 ABA agno3 愈伤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NO_3对草莓试管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秦永华 张上隆 +1 位作者 胡桂兵 张学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5-719,共5页
为了探讨重金属离子对果树的毒性机制,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主栽品种丰香(Toyonoka)和章姬(Akihime)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草莓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中有AgNO3存在时,2个草莓品... 为了探讨重金属离子对果树的毒性机制,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主栽品种丰香(Toyonoka)和章姬(Akihime)组培苗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草莓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培养基中有AgNO3存在时,2个草莓品种的根干质量和根长明显增加,根系活力随着Ag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0 mg/L时达最大值,而根系含水量则随着AgNO3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AgNO3浓度为0.5-1.0 mg/L时,植株株高和干质量逐渐下降,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抗氧化酶的活性则逐渐增加。叶片中MDA的含量、O2-的产生速率、脯氨酸的含量和IAA氧化酶的活性随着AgNO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IAA的含量则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agno3 生长 抗氧化酶 毒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被引量:23
20
作者 董振明 殷海龙 +2 位作者 郑养珍 孙庆玲 张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62-1865,共4页
利用银离子可被维生素C还原为银沉淀的原理,建立了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实验中考察了温度、时间、Ag^+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选取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为35 min,氧化剂用量为1.0μg·mL^-1Ag^+溶液2.0 mL。同... 利用银离子可被维生素C还原为银沉淀的原理,建立了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实验中考察了温度、时间、Ag^+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选取反应在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为35 min,氧化剂用量为1.0μg·mL^-1Ag^+溶液2.0 mL。同时优化了测定银的最佳原子吸收条件。建立的方法易于操作,检出限小于1.0μg·mL^-1相对标准偏差为2.04%,线性范围宽,不受样品颜色干扰且其他共存物质干扰也较小,弥补了其他分析维生素C的方法的一些不足,样品测定结果和药典中的碘量法一致,该法的回收率为99.30%-106.06%,结果较为满意。绘制了两种标准曲线,其中绘制以银为标准的工作曲线更简便,而以维生素C为标准的工作曲线相比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原子吸收测定 维生素C agn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