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水ZnS/PVDF复合膜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1
作者 张琼 智芳芳 《塑料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0,共5页
研究通过在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负载一定量的硫化锌(Zn S)光催化剂进行共混改性,制备Zn S/PVDF复合膜材料,并对其亲水性、催化活性以及催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6%Zn S的复合膜材料(Zn S/PVDF-3)在亲水性、渗透性... 研究通过在疏水聚偏氟乙烯(PVDF)膜上负载一定量的硫化锌(Zn S)光催化剂进行共混改性,制备Zn S/PVDF复合膜材料,并对其亲水性、催化活性以及催化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6%Zn S的复合膜材料(Zn S/PVDF-3)在亲水性、渗透性、分离性能和抗污染性能方面均表现最优,其纯水通量达到302.5 L/(m^(2)·h),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能够达到92.5%。在抗污染性能方面,Zn S/PVDF-3能够达到70.6%的通量恢复率。在光催化降解性能测试中,相比纯PVDF膜,Zn S/PVDF-3也能保持优异的降解效果,其对甲基橙和刚果红染料的降解率分别为90.2%和91.1%。在耐久性测试中,Zn S/PVDF-3表现出优异的循环催化效果和耐酸碱性能,在经历了5次循环之后或者在溶液p H值为2~14的条件下均能够保持75%以上的降解率。研究表明,Zn S/PVDF复合膜材料能够在降解染料废水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 PVDF复合膜 光催化 耐久性
原文传递
Aqueous synthesis of 79%efficient AgInGaS/ZnS quantum dots for extremely high color rendering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被引量:5
2
作者 Zhe Hu Hanxu Lu +7 位作者 Wenjie Zhou Jinxin Wei Hanqing Dai b Hong Liu Zhiyong Xiong Fengxian Xie Wanlu Zhang Ruiqian Guo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89-196,共8页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I-III-VI quantum dots(QDs)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arge Stokes shifts,good eco-friendliness,and wide tunable emissions.In this work,a facile microwave-assisted aque...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I-III-VI quantum dots(QDs)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arge Stokes shifts,good eco-friendliness,and wide tunable emissions.In this work,a facile microwave-assisted aqueous route using glutathione(GSH)and citric acid(CA)as dual stabilizers is introduced to synthesize AgInGaS/ZnS(AIGS/ZnS)core/shell QDs.An exceptional 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 QY)as high as 79%is successfully achieved,boosting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water-dispersible AIGS QDs.By varying the Ag/Ga ratio,the PL peak wavelength can be tuned from 547 to 616 nm,and luminescent hydrogel films with different colors are obtained by embedding AIGS/ZnS QDs in polyacrylamide/poly-vinyl alcohol(PAAm/PVA)hydrogels.The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WLED)with a high color rendering index(CRI)of 92.1(R_(9)=92.0)and a 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of 3022 K is fabricated using QDs-PAAm/PVA hydrogel films in combination with a blue InGaN LED chip,indicating that the as-prepared QDs are competitive color-conversion materials for WLE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ngas/zns Aqueous synthesis Quantum dots White LEDs
原文传递
锂电池负极ZnS/rGO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王保德 郭来功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3,共6页
以闪锌矿与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闪锌矿/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利用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电极进行分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ZnS电极,ZnS/rGO复合电极的初始放电容量、首次... 以闪锌矿与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微波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闪锌矿/还原氧化石墨烯电极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利用结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对电极进行分析。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ZnS电极,ZnS/rGO复合电极的初始放电容量、首次库伦效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均更高,内阻更小;与ZnS电极相比,ZnS/rGO-I电极在不同倍率下的容量衰减显著改善,显示出优异的倍率性能。机理分析表明:ZnS/rGO复合材料去除了部分GO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虽导致部分导电率损失,但EIS结果显示rGO依然为ZnS提供良好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zns 氧化石墨烯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电磁屏蔽ZnS红外窗口金属网栅的制备工艺探索
4
作者 肖佳楠 彭乔 尹士平 《信息记录材料》 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
为了满足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对高效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硫化锌(ZnS)红外窗口的金属网栅制备工艺过程。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金属网栅的结构参数,探讨了在电磁屏蔽效能和红外透过性能之间的平衡点。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 为了满足现代军事和民用领域对高效电磁屏蔽材料的需求,本文系统性地研究了硫化锌(ZnS)红外窗口的金属网栅制备工艺过程。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金属网栅的结构参数,探讨了在电磁屏蔽效能和红外透过性能之间的平衡点。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金属网栅不仅能有效屏蔽电磁干扰,还能在宽波段内保持高透过率,为新型高效电磁屏蔽材料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锌(zns)红外窗口 金属网栅 电磁屏蔽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氟酸处理InP/GaP/ZnS量子点的光学性能及其发光二极管应用
5
作者 陈晓丽 陈佩丽 +3 位作者 卢思 朱艳青 徐雪青 苏秋成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 采用氢氟酸(HF)原位注入法制备了InP/GaP/ZnS量子点。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透射电镜、球差校正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HF对InP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HF刻蚀减少了量子点表面氧化缺陷状态,有效控制了InP核表面的氧化,并且原子配体形式的F-钝化了量子点表面的悬挂键,显著提升了量子点的光学性能。HF处理的InP/GaP/ZnS量子点具有最佳的发光性能,PLQY高达96%。此外,用HF处理InP/GaP/ZnS量子点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其发光的电流效率为6.63 cd/A,最佳外量子效率(EQE)为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 InP/GaP/zns量子点 光学性能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CdS/HAP复合微球的SILAR法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杨莉 靳晓曼 +2 位作者 姜晓雪 王柯 罗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1-858,共8页
以酵母模板法制备的中空羟基磷灰石(HAP)微球为基底,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利用XRD、SEM、UV-vis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能力等,同时结合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复合... 以酵母模板法制备的中空羟基磷灰石(HAP)微球为基底,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利用XRD、SEM、UV-vis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能力等,同时结合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机理.结果表明:利用SILAR法成功实现了ZnS@CdS/HAP复合微球的制备,ZnS@CdS/HAP复合微球的直径约为3~5μm且分散性良好,在可见光区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催化剂添加量1g/L、pH=7、温度为25℃的条件下,对50mL浓度为1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可见光催化100min时去除率高达93%.机理分析证实,ZnS@CdS/HAP光催化可能存在的Z型电荷迁移机制在有效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的同时有效抑制光生腐蚀的发生,提升了ZnS@CdS/HAP复合微球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 zns 光腐蚀 HAP 光催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_(2)/ZnS复合材料改性隔膜实现锂硫电池稳定的高倍率性能
7
作者 许占位 郭隆华 +5 位作者 任宇川 赵家棋 李嘉胤 李亮 马维鹏 张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效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大幅降低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无机金属化合物材料改性的隔膜不仅能抑制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其...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效益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下一代电池体系之一.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大幅降低了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寿命,严重阻碍其实际应用.无机金属化合物材料改性的隔膜不仅能抑制多硫化锂(LiPS)的穿梭效应,其部分特殊的晶面还能加速多硫化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本文在罗盘状ZnS表面原位生长球状的MoO_(2),制备MoO_(2)/ZnS复合材料.MoO_(2)对多硫化物有着较强的吸附作用,ZnS有着良好的电导率,两者的复合可加速电子传导效率和氧化还原速率.以所制备的MoO_(2)/ZnS作为隔膜改性材料,锂硫电池在5 C的大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仍可以保持690 mAh g^(-1)的放电比容量,平均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14%,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2) zns 复合材料 穿梭效应 隔膜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e/ZnS异质结的结构和界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8
作者 鲍爱达 马永强 郭鑫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5,共7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vdWH),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分析了该异质结构的几何、电子、输运性质。通过结合能、声子谱、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验证了所构建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的稳定性。详细计算了Ga... 本文设计了一种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vdWH),并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地分析了该异质结构的几何、电子、输运性质。通过结合能、声子谱、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验证了所构建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的稳定性。详细计算了GaSe/ZnS vdWH界面性质中的平面平均电子密度差和平均静电势。结果表明,GaSe/ZnS vdWH是一种直接带隙为2.19 eV,载流子迁移率较高的异质结构。其中,沿x方向的电子迁移率可达1394.63 cm^(2)·V^(-1)·s^(-1),而沿y方向的电子迁移率可达1913.18 cm^(2)·V^(-1)·s^(-1),性能优异,有望应用于电子纳米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密度泛函理论 GaSe/zns范德瓦耳斯异质结构 声子色散谱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负载量Zn改性HZSM-5催化甲醇芳构化
9
作者 杨丽娜 项洋 +1 位作者 刘金宝 李剑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1-458,共8页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 为了充分利用ZnOH^(+)物种并保证适宜酸性,用低浓度Zn(NO_(3))_(2)溶液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甲醇芳构化催化剂;利用XRD、FTIR、N2吸附-脱附、XPS、NH3-TPD、Py-FTIR、TG-DTG等方法对所制备催化剂进行表征,探究低负载量(0.1%~0.5%(w))Zn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催化剂的MFI结构保存完整,孔道类型无明显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与高负载量(大于0.5%(w))相比,低负载量时,Zn与骨架Al有较强相互作用,强酸和B酸减少幅度小,B酸和L酸量比值更高,催化剂平均积碳速率降低,寿命更长;低负载量中,Zn0.2-HZ5的Zn与骨架Al的相互作用更强,催化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zn改性 低负载量 甲醇芳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强韧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0
作者 范才河 毛垚晶 +4 位作者 刘俊伟 吴琴 胡泽艺 李济 武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64,共26页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 通过增加超高强Al-Zn-Mg-Cu合金中Zn的含量来提升合金的性能已成为超高强Al-Zn-Mg-Cu合金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对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推动了这类合金的发展及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本文综述了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和Zn含量的提升对于Al-Zn-Mg-Cu合金强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微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工艺、形变热处理和大塑性变形等强化手段。通过对比分析各种制备和强化方法对合金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详细阐述了高Zn含量超高强Al-Zn-Mg-Cu合金的强韧化机制及方法,展望了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旨在为高Zn含量Al-Zn-Mg-Cu合金的成分设计和制备提供指导,以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n-MG-CU合金 强韧化机制 zn含量 析出相 超高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BiV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好胜 钟译瑱 +2 位作者 张奇晰 赵燕熹 黄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00,106,共8页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 以BiVO_(4)纳米棒为载体,采用室温共沉淀法制备了BiVO_(4)负载ZnS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利用SEM、TEM、XRD和FT-IR等对其组成、结构、形貌进行表征;以四环素(TC)为污染物,考察了ZnS/BiVO_(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纯ZnS和BiVO_(4)相比,ZnS/BiVO_(4)复合材料对TC光催化降解的性能显著增强,其中,Zn/Bi摩尔比为2/1的ZnS/BiVO_(4)-2/1样品对TC的降解效果最佳,1 h内TC(20 mg/L)清除率达到83.5%。自由基猝灭实验证实光生空穴(h^(+))、超氧自由基(·O_(2)^(-))及羟基自由基(·OH)均在ZnS/BiVO_(4)-2/1样品光催化降解TC过程中发挥作用,初步阐述了ZnS/BiVO_(4)-2/1光催化TC降解的Z型异质结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BiVO_(4) 四环素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 NPs增强ZnO@ZnS核-壳异质纳米棒光催化产氢性能研究
12
作者 朱泉雯 任华娟 +3 位作者 刘学方 张军 陈铭 侯建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222,共8页
采用原位光沉积方法将铂纳米颗粒(Pt NPs)负载在核-壳异质纳米棒ZnO@ZnS表面,制备出ZnO@ZnS/Pt复合光催化剂。调控Pt NPs在ZnO@ZnS表面的负载量,探究了不同质量的Pt NPs对光催化产氢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贵金属Pt的负载量为2%(ZnO@... 采用原位光沉积方法将铂纳米颗粒(Pt NPs)负载在核-壳异质纳米棒ZnO@ZnS表面,制备出ZnO@ZnS/Pt复合光催化剂。调控Pt NPs在ZnO@ZnS表面的负载量,探究了不同质量的Pt NPs对光催化产氢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贵金属Pt的负载量为2%(ZnO@ZnS/Pt-2)时,复合光催化产H_(2)性能最好,产氢速率为4.52 mmol/(g·h),是ZnO@ZnS的1.8倍,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稳定性。在此复合材料中,贵金属Pt纳米颗粒作为助催化剂,Pt对H~+具有较低的吸附能,优先吸附H~+,光生电子转移到Pt纳米粒子表面,H^(+)在其表面得到光生电子,被还原为氢气,成功地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有效地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s核-壳纳米棒 Pt助催化剂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产氢 产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纳米微球及其力响应结构色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安琪 李程程 +2 位作者 苏醒 赵亚萍 蔡再生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41,45,共6页
采用硫化锌(ZnS)为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利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20~260 nm的单分散ZnS纳米微球,并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背景材料,以涤氨织物为基底,成功制备了力响应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当受到应力拉伸时,ZnS-WPU结构色织物... 采用硫化锌(ZnS)为光子晶体结构色材料,利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在120~260 nm的单分散ZnS纳米微球,并以水性聚氨酯(WPU)为背景材料,以涤氨织物为基底,成功制备了力响应光子晶体结构色织物,当受到应力拉伸时,ZnS-WPU结构色织物从红色转变为蓝色,且在500次拉伸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力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响应织物 光子晶体 zns 结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退火对低温硫化生长的ZnS薄膜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王朋杰 张仁刚 +3 位作者 张超 张鹏 曹兴忠 王宝义 《半导体光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4-909,共6页
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沉积Zn薄膜;然后,通过低温硫化工艺制备出ZnS薄膜;其次,在500~800℃高温和氩气气氛中对样品进行1 h退火处理;最后,使用XRD,SEM,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所得ZnS薄膜性能的... 首先,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石英玻璃衬底上沉积Zn薄膜;然后,通过低温硫化工艺制备出ZnS薄膜;其次,在500~800℃高温和氩气气氛中对样品进行1 h退火处理;最后,使用XRD,SEM,ED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所得ZnS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低温硫化工艺制备出的ZnS薄膜为六方结构,在高温退火后,其晶粒尺寸变大,在可见光范围透光率高达约80%,带隙为3.59~3.63 eV。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ZnS薄膜的晶粒尺寸从20 nm增加至28 nm, S/Zn原子比降低,表面形貌也发生变化,其中,当退火温度为500℃时,所得ZnS薄膜的质量较好,而当退火温度大于等于600℃时,ZnS薄膜中会出现硫杂质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薄膜 磁控溅射 硫化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的制备及其刚果红降解性能研究
15
作者 伊鲁东 王浩 +5 位作者 张宇 张本贵 谢英鹏 温远光 刘晨 王志煜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1332-1337,共6页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处理废水是水处理研究方向之一,它是将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回收难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膜污染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dS和CdS/ZnS光催化剂,用相转化法分别制备出聚偏氟乙烯/聚砜(PVDF/P...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处理废水是水处理研究方向之一,它是将膜分离技术与光催化技术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催化剂回收难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膜污染问题。利用水热法制备了CdS和CdS/ZnS光催化剂,用相转化法分别制备出聚偏氟乙烯/聚砜(PVDF/PSF)膜,以及CdS和CdS/ZnS光催化剂嵌入其中的CdS-PVDF/PSF光催化膜和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将刚果红溶液作为污染物,氙灯作为光源,分别对这3种膜的膜通量、截留率和刚果红降解率进行测试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进行360 min后,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的膜通量能够达到63.0 L·h^(-1)·m^(2),相比PVDF/PSF膜(36.0L·h^(-1)·m^(2))和CdS-PVDF/PSF光催化膜(52.1L·h^(-1)·m^(2))的膜通量有显著增加,说明CdS/ZnS的负载有效缓解了PVDF/PSF膜的膜通量由于刚果红分子堵塞孔道引起的衰减。在膜通量增加的同时,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的截留率在360min后依然保持在100%。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对刚果红的降解率可以达到86.9%,分别比使用PVDF/PSF膜和CdS-PVDF/PSF光催化膜提高了18.1%和6.2%。CdS/ZnS-PVDF/PSF光催化膜能够获得最高的膜通量和降解率,因此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膜 CdS/zns光催化剂 聚偏氟乙烯 聚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LiF/ZnS(Ag)和导光束的微型耐高温中子探测器设计与测试
16
作者 吴培玮 赵立宏 叶佳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6,共9页
堆内中字注量率的测量对于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闪烁体光纤中子探测器因其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够深入狭窄空间的特性在堆内中字注量率在线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6)LiF/ZnS(Ag)混合材料和导光束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微型... 堆内中字注量率的测量对于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闪烁体光纤中子探测器因其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以及能够深入狭窄空间的特性在堆内中字注量率在线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6)LiF/ZnS(Ag)混合材料和导光束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微型耐高温中子探测器。使用蒙特卡罗软件Geant4和光学仿真软件Trace Pro完成了探头结构的优化设计,并采用毛细玻璃管解决了粉末状闪烁材料在形状应用上的限制,显著提高了光产率。利用中国核动力研究院零功率实验堆和南华大学中子实验放射源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探测器高温工作稳定性好、计数率高、响应灵敏以及γ抑制能力强,具备相对中字注量率在线监测能力,为将来适用于更高温度环境的高计数率微型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探测器 微型 耐高温 ^(6)LiF/zns(Ag) 导光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分子激发态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17
作者 吕浩男 李瑞 +2 位作者 桑纪群 刘晓军 任晓辉 《高师理科学刊》 2024年第4期60-67,共8页
采用考虑了戴维森修正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Q)方法计算了ZnS分子能量最低的四条解离极限相关的18个Λ-S态的电子结构,并给出了势能曲线(PECs).计算中纳入了相对论效应和Zn原子3d轨道的芯-价电子关联效应.通过求解一维径向Schr?din... 采用考虑了戴维森修正的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MRCI+Q)方法计算了ZnS分子能量最低的四条解离极限相关的18个Λ-S态的电子结构,并给出了势能曲线(PECs).计算中纳入了相对论效应和Zn原子3d轨道的芯-价电子关联效应.通过求解一维径向Schr?dinger方程,拟合出了一些典型束缚态的光谱常数,与之前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还计算了ZnS分子的永久偶极矩(PDMs),通过对PDMs的分析,阐明了ZnS分子中Zn原子与S原子的成键特性与分子极性.借助耦合矩阵元说明了电子态之间的扰动作用和预解离机制.最后,计算了^(1)Σ^(+)-^(1)Σ^(+)和^(1)Π-^(1)Σ^(+)态的跃迁偶极矩(TDMs)、Franck-Condon因子(FCFs)和振动能级信息以及自发辐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 光谱常数 辐射寿命 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改性Cu/SiO_(2)催化十二醇无氧脱氢制十二醛的研究
18
作者 曹珊珊 周维友 +4 位作者 田正 吴中 孙中华 钱俊峰 何明阳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5-13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改性M-Cu/SiO_(2)(M为Zn、Fe、Co或Cr)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NH_(3)-TP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十二醇无氧脱氢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改性可提升Cu物种在SiO_(2)载体表面的分...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系列金属改性M-Cu/SiO_(2)(M为Zn、Fe、Co或Cr)催化剂,通过BET、XRD、H_(2)-TPR、NH_(3)-TPD、XPS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十二醇无氧脱氢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Zn改性可提升Cu物种在SiO_(2)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和还原性及其在脱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适当的Cu^(+)/Cu^(0)比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弱酸性位的增加会导致副产物十二烯的生成。将Zn-Cu/SiO_(2)催化剂应用于十二醇无氧脱氢制备十二醛的反应中,在最优条件下,十二醇的转化率为91.4%,选择性为97.7%。连续运行200 h后,Zn-Cu/S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在脱氢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醇 十二醛 无氧脱氢 CU催化剂 zn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P507树脂对La(Ⅲ)和Zn(Ⅱ)的吸附行为研究
19
作者 刘帅峰 刘培 +5 位作者 来鹏飞 黄龙 郭浩然 冯伟航 聂华平 张小林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 采用萃淋树脂吸附法提纯稀土时,稀土与非稀土杂质之间深度分离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采用静态法研究了CL-P507树脂对La^(3+)和Zn^(2+)的吸附规律,考察了吸附时间、料液pH、温度对CL-P507树脂吸附Zn^(2+)和La^(3+)的影响,分析了Zn^(2+)和La^(3+)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探讨了Zn^(2+)和La^(3+)在吸附过程的分离迁移规律。结果表明:CL-P507树脂的磷酸功能基中的H^(+)会参与吸附反应,当料液pH=4.0、La^(3+)和Zn^(2+)吸附时间分别为8、15 min时均可达到吸附平衡,静态平衡吸附量分别达0.0989、0.1534 mmol/g;CL-P507树脂对La^(3+)、Zn^(2+)的吸附反应均为吸热过程,且均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受化学反应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稀土与非稀土杂质的深度分离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P507树脂 吸附 稀土 La(Ⅲ) zn(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u、Zn同位素在医疗诊断上的应用
20
作者 郭瑞 于慧敏 +2 位作者 张华凤 荚卫东 黄方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9,共15页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 过渡金属元素Fe、Cu和Zn是生命活动的关键元素,其同位素有望作为示踪人体疾病的新指标。文章介绍了Fe、Cu、Zn同位素在医学中应用的一些基本原理和近年来在医学诊断和代谢方面的应用,其中Fe同位素能有效示踪与Fe代谢相关的疾病;Cu同位素在示踪肝病和癌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Zn同位素可作为分泌器官癌症的有效示踪剂。依据现有这三种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应用,对未来的前景提出了展望,希望能进一步推动金属稳定同位素在医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医学诊断中金属稳定同位素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同位素 Cu同位素 zn同位素 医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