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诊断急性胰腺炎腹壁受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操啸 周晓秋 +3 位作者 刘云峰 高大圣 王晶 杨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5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胰腺炎腹壁受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行MSCT检查,观察腹壁受累MSCT表现,并进行Balthazar CT评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C...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急性胰腺炎腹壁受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行MSCT检查,观察腹壁受累MSCT表现,并进行Balthazar CT评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CT(CTSI)评分及临床评分,比较CT所示腹壁受累与CT评价及临床评价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入组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壁CT改变发生率为48.00%,主要表现为腹壁条索状影沿体壁方向平行延伸,腹壁及肌肉间隙边界不清甚至消失,腹壁肌肉脂肪明显增厚肿胀;相关性分析示,急性胰腺炎患者腹壁改变与Balthazar分级、CTSI评分、临床分级呈正相关(r=0.521,r=0.448,r=0.396,均P﹤0.05)。结论 CT所示腹壁受累可作为评价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但临床仍应结合其他症状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急性胰腺炎 腹壁受累 临床评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CRP浓度、EPIC评分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黄淑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浓度、腹部CT胰外炎症评分(EPIC评分)、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对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浓度、腹部CT胰外炎症评分(EPIC评分)、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奥曲肽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浓度、EPIC评分、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RP浓度及EPI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浓度及EPIC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CRP浓度(41.56±12.34)mg/L及EPIC评分(1.86±0.3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5.67±13.89)mg/L、(3.56±0.5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腹膜刺激征消失时间、临床治愈时间分别为(2.18±0.31)、(2.27±0.53)、(2.09±0.56)、(9.89±1.38)d,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59±0.43)、(3.91±0.58)、(3.95±0.73)、(14.38±2.41)d,观察组患者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评价疗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酒精性胰腺炎患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浓度及EPIC评分,显著缩短了治愈时间,提高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奥曲肽 急性酒精性胰腺炎 C反应蛋白 腹部ct胰外炎症评分 治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CT胰外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薇薇 李峥艳 +2 位作者 黄子星 钟欢欢 宋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CT胰外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四川大学西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MDCT)(包括双源CT)胸腹部增强扫描。观察记...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CT胰外炎性浸润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0年7月四川大学西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3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MDCT)(包括双源CT)胸腹部增强扫描。观察记录每例SAP患者的CT表现,观察内容包括胰腺、胰外炎症蔓延、胰外器官改变、局部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相关CT评分;同时总结SAP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及预后。比较、分析、总结CT评分与临床表现、临床评分及预后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SAP局部并发症发生患者组其CT评分〔CT严重指数(CTSI)评分、Balthazar CT分级及胰外炎症蔓延评分〕分值较治愈患者组高(P<0.01)。各项CT评分均可以有效评估SAP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胰外炎症蔓延评分的准确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600),优于传统的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各CT评分均与临床评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CT征象中,胰腺实质受损及胰外炎症蔓延情况越重,提示SAP并发局部并发症的机率越高。CT评分中,胰外炎症蔓延评分预测SAP并发局部并发症的准确性优于CTSI评分及Balthazar CT分级,并与临床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RANSON评分 ct评分 腹部ct胰腺外炎症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模型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韩宝华 杨文 +4 位作者 王慧 韩树池 张志斌 焦会珍 王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 目的:构建基于CT评分和炎症因子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28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乌司他汀联合血液净化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测定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D-二聚体水平;治疗第3天进行腹部CT检查,评估修正CT严重指数(MCTSI)和胰腺外炎症CT评分(EPIC)。根据入院后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94例)和死亡组(34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预后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回归模型,用一致性指数(C-index)、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对SAP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死亡组CRP、PCT、IL-6、IL-8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治疗后,死亡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高于生存组。生存组MCTSI和EPIC评分均低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RP>140.7 mg/L、D-二聚体>2.00 mg/L以及治疗后IL-6>31.28 ng/L、IL-8>31.04 ng/L、TNF-α>31.04 ng/L和MCTSI>8分均是SAP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8.939(1.792~44.575)、6.369(1.368~29.640)、8.546(1.664~43.896)、5.239(1.108~24.769)、4.808(1.126~20.525)、18.569(3.931~87.725),均P<0.05〕。模型1(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构成)的C-index低于模型2(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0.988比0.995);模型1的平均绝对误差(MAE,0.034)和均方误差(MSE,0.003)均高于模型2(0.017、0.001);阈值概率在0~0.66或0.72~1.00时,模型1的净收益均低于模型2;阈值概率在0.66~0.72时,模型1的净收益高于模型2。此外,模型2的C-index高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0.995比0.833、0.751);模型2的MAE(0.017)和MSE(0.001)均低于APACHEⅡ(0.041、0.002),模型2的MAE低于BISAP(0.025);模型2的净收益高于APACHEⅡ和BISAP。结论:由治疗前CRP、D-二聚体和治疗后IL-6、IL-8、TNF-α及MCTSI构成的SAP预后评估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精准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且优于APACHEⅡ和BI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ct评分 炎症因子 预后 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