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体系表面活性剂复配乳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志刚 牛瑞霞 曾伟男 《价值工程》 2012年第22期31-33,共3页
ASP体系与原油之间的乳化作用与该体系提高采收率直接相关。采用界面张力评价和乳状液析水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HAB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探索乳化性能的改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确立在驱油过程中... ASP体系与原油之间的乳化作用与该体系提高采收率直接相关。采用界面张力评价和乳状液析水率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HABS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探索乳化性能的改善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确立在驱油过程中稳定乳状液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为45℃,NaOH浓度为0.6%、HABS与NP-6以质量比9:1复配浓度为0.05%时,形成的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一HABS三元体系,24小时内原油乳状液析水率由17.5%降至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三元复合体系 复配 界面张力 乳状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含水油藏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艳华 孔柏岭 +3 位作者 肖磊 吕晓华 束华东 林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0-574,共5页
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特高含水油藏条件,筛选出SP二元复合体系、ASP三元复合体系的优选配方,分别为2000 mg/表面活性剂SH6+1500 mg/L聚合物ZL-II和8000 mg/LNa_2CO_3+2000 mg/L表面活性剂SH6+1500mg/L聚合物ZL-II,并对比评价了两种体... 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特高含水油藏条件,筛选出SP二元复合体系、ASP三元复合体系的优选配方,分别为2000 mg/表面活性剂SH6+1500 mg/L聚合物ZL-II和8000 mg/LNa_2CO_3+2000 mg/L表面活性剂SH6+1500mg/L聚合物ZL-II,并对比评价了两种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多次吸附性能和岩心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81℃、7.34 s^(-1)下优选出的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的黏度分别为74.6mPa·s和46.5mPa·s,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64×10^(-3)和3.89×10^(-4)mN/m,ASP三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比,界面张力有一个数量级的下降,黏度下降37%。81℃老化120 d后,APS三元体系的黏度保留率高于SP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4)mN/m数量级,较SP二元体系低两个数量级,长期稳定性能优越于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在与天然油砂重复接触5次以后,界面张力从3.63×10^(-4)mN/m增至4.67×10^(-3)mN/m,仍维持在超低数量级,且非均质岩心驱油效果整体比SP二元体系高3%~5%。因此采用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双河油田IV5-11层系在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经过两年的的矿场试验,区块已经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二元复合体系 asp三元复合体系 特高含水油藏 热稳定性 多次吸附 提高采收率 双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锦强 王影娟 +1 位作者 刘仁强 李星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6,共3页
应用德国HAAKE公司生产的RS-150H型流变仪,对1275和1255两种聚合物溶液弹性效应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聚合物溶液、盐、二价离子和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 应用德国HAAKE公司生产的RS-150H型流变仪,对1275和1255两种聚合物溶液弹性效应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聚合物溶液、盐、二价离子和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及温度等因素对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弹性增强;随着盐、二价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弹性减弱;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聚合物的弹性略有下降;温度的变化对聚合物弹性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三元复合体系 弹性 流变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岩石介质中渗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建军 宋义敏 刘先贵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A02期2439-2442,共4页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采油新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岩石中的渗流规律对于三元复合驱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配置了7种不同成分的乳状液,通过流变实验得出了乳状液流变曲线...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采油新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岩石中的渗流规律对于三元复合驱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配置了7种不同成分的乳状液,通过流变实验得出了乳状液流变曲线。研究表明,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为非牛顿流体,其流变方程可用幂律方程表示。在流变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渗流连续性方程,推导给出了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岩石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在对非线性渗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ANSYS应用软件,对渗透系数矩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给出了模拟乳状液在地下渗流的方法。最后,利用ANSYS软件,对原油/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一区块内的渗流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井间的压力分布曲线和区块模型中的压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三元复合体系 乳状液 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柏林 金占鑫 +2 位作者 杨凤艳 王洪卫 代素娟 《化学工程师》 CAS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通过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的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3种化学剂在二类油层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HPAM最先突破,碱和表活剂随后一起突破;各类驱油化学剂间色谱分离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HPAM与表活剂、碱与表活剂、碱与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碱、表活剂与HPAM 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随渗流距离增加而延迟,同时也增大了色谱分离程度;渗透率较小的二类油层比一类油层色谱分离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色谱分离 二类油层 岩心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体系启动水驱残余油微观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袁颖婕 侯吉瑞 +2 位作者 姜康 鞠鹏 刘必心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0-43,47,共5页
采用微观模拟技术,对三元/二元体系启动水驱后残余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高黏弹性及低界面张力特性能够以将油珠拉成油丝、剥离油膜、乳化并携带油滴等方式,大幅度降低水驱后的盲端、簇状、柱状残余油,增加乳化油滴数量,提高... 采用微观模拟技术,对三元/二元体系启动水驱后残余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高黏弹性及低界面张力特性能够以将油珠拉成油丝、剥离油膜、乳化并携带油滴等方式,大幅度降低水驱后的盲端、簇状、柱状残余油,增加乳化油滴数量,提高驱油效率;当模型水驱采收率为50%时,碱-活性剂-聚合物(ASP)体系最终采收率可达81.2%,SP体系可达85.1%,采收率增幅分别为31.2%和35.1%;等黏度的无碱体系比三元体系驱油效率更高,无碱复合驱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驱 微观模型 盲端残余油 乳化油滴 三元/无碱复合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前置段塞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文祥 孙灵辉 +1 位作者 胡锦强 刑德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5-97,114,共4页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其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越高,且出口含水率大于60%时,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应为1 000 mg/L;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没有影响,只是随着二元前置段塞的增加,岩心出口含水率下降;固定二元前置段塞,ASP段塞越大,出口含水率越低,其驱油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体系 前置段塞 三元复合驱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渗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曾流芳 刘建军 裴桂红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1-23,共3页
根据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方程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在ANSYS应用软件对非稳态热传导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热传导系数矩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了乳状液在地下渗流规律... 根据三元复合体系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流变方程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乳状液在孔隙介质中的渗流方程。在ANSYS应用软件对非稳态热传导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热传导系数矩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模拟了乳状液在地下渗流规律。对乳状液在一区块内渗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井间的压力分布曲线和区块模型中的压力分布情况。图2,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乳状液 渗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64
9
作者 孙焕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工业化推广和新驱油体系技术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区老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06年3月,累计增产原油达到1150万t。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发展了化学驱油理论,胜利油田化学驱由单一的聚合物驱发展... 通过技术探索、研究试验、工业化推广和新驱油体系技术攻关,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胜利油区老油田持续稳产的主导技术,截至2006年3月,累计增产原油达到1150万t。经过多年攻关研究,发展了化学驱油理论,胜利油田化学驱由单一的聚合物驱发展为多个复合驱油体系,并形成了具有胜利油田特色的化学驱配套技术。目前,胜利油田三次采油面临着聚合物驱优质资源接替不足、三次采油技术接替难度大、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已实施化学驱单元的效果差异较大等问题,需要增强化学驱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强化储备技术攻关、拓宽三次采油技术发展空间,抓好注聚项目管理、提高降水增油效果,强化先导试验研究、加快三次采油技术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田 三次采油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复合驱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体系黏度场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春萍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20-223,13-14,共4页
准确预测地层黏度分布情况,将为油田中后期的开发注入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长管岩心物理模拟试验,检测不同PV数(时间)、不同采样点(井距)采出微小液滴的黏度,滴定采出液化学剂质量浓度,得到不同时机化学剂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给出... 准确预测地层黏度分布情况,将为油田中后期的开发注入方式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长管岩心物理模拟试验,检测不同PV数(时间)、不同采样点(井距)采出微小液滴的黏度,滴定采出液化学剂质量浓度,得到不同时机化学剂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给出化学剂运移速度关系,计算出色谱分离引起的黏度场分布;实际黏度与色谱分离黏度差值为油水乳化对黏度贡献,通过不同乳化程度、不同含水条件下乳化引起的黏度,模拟给出地下乳化程度分布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体系 长管模型 色谱分离 乳化程度 黏度场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化复混肥优化配料专家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志勇 杜华清 +1 位作者 黄魏 贺立源 《计算机与农业》 2003年第3期10-12,共3页
通过对复混肥生产配料过程中所涉及的植物营养、配方施肥和复混肥生产加工等领域知识的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网络化专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混肥优化配料与Inter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复混肥优化配... 通过对复混肥生产配料过程中所涉及的植物营养、配方施肥和复混肥生产加工等领域知识的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网络化专家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信息技术将复混肥优化配料与Internet相结合的网络化复混肥优化配料专家系统的具体开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混肥 数据库 asp 网络化专家系统 计算机网络 优化配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构筑三元复合驱体系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岳 孔丽萍 +4 位作者 陈士佳 阚亮 李彦阅 田津杰 敖文君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13-17,共5页
碱(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三元复合驱(ASP)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对复合驱体系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技术指标外,还需要药剂对环境污染小或者无污染。针对D油田原油、注入水的性质以及... 碱(A)/表面活性剂(S)/聚合物(P)三元复合驱(ASP)技术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的有效手段之一,而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对复合驱体系环保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除技术指标外,还需要药剂对环境污染小或者无污染。针对D油田原油、注入水的性质以及油藏温度复配绿色表面活性剂体系,再与聚合物、碱复配构筑三元复合驱体系,考察该复合体系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多种复配比例均可使三元体系界面张力达到10-3 mN/m级别,而碱的加入能够提升界面活性,使界面张力达到10-4 mN/m级别。该三元体系经过5次吸附后,界面张力仍可达到10-3 mN/m级别,说明该体系抗吸附性能较好。另外,通过实验也认定该三元体系的乳化能力和热稳定性能较好。驱油实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配比的三元复合驱体系采收率提高幅度分别为16.64%、18.11%和19.27%,提高采收率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油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鼠李糖脂与烷基苯磺酸盐复配提高界面活性的三元复合驱驱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春艳 《采油工程》 2018年第1期9-13,88,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以改善传统三元体系驱油效果,则对复配三元体系室内驱油性能及现场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即在传统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通过调节二者复配比例,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 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以改善传统三元体系驱油效果,则对复配三元体系室内驱油性能及现场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即在传统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中加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通过调节二者复配比例,使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油水界面上的分布更加致密,界面活性进一步增强,油水界面张力可降低到10-4mN/m数量级,且界面活性范围变宽,受碱质量分数变化影响更小,具有更高的洗油效率。室内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复配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达到20%以上;现场试验表明,在相近地层条件下,复配三元体系比仅采用烷基苯磺酸盐一种表面活性剂的传统三元体系阶段采收率高4.9%以上。因此,复配三元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复配三元体系 三元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超低界面张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