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Anti-bacterial Effect on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of Dairy Cow Recessive Mastitis 被引量:2
1
作者 GAO Gui-sheng GAO Guang-ping +4 位作者 LI Zheng-ben SHI Qiu-mei ZHANG Yan-ying SHAO Xin-hua LIANG Yin-ju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3年第4期201-203,共3页
[Objective]This paper aimed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w recessive mastitis' s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provide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Plating and ... [Objective]This paper aimed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cow recessive mastitis' s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provide basis for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Method]Plating and test-tube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anti-bacterial diameter,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and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of 20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airy cow recessive mastitis' s clinically isolated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Conc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7 kin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rba Taraxaci,Rhizoma Coptidis,Fructus Forsythiae,Herba Andrographis,Radix Scutellar iae,Flos Carthami,Flos Chrysanthemi Indici had strong anti-bacterial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anti-bacter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nti-virus and anti-bacteria composite air filter materials 被引量:7
2
作者 WANG JinMe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1期48-52,共5页
The anti-virus and anti-bacteria activ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some Chinese medicine,such as the honeysuckle,forsythia and the licorice.Using a w/o/w emulsion method,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fabricated to un... The anti-virus and anti-bacteria active components were extracted from some Chinese medicine,such as the honeysuckle,forsythia and the licorice.Using a w/o/w emulsion method,the active components were fabricated to uniform particulate microcapsule with sustained-release properties.The polypropylene punched felt was finished with the finishing agent of microcapsule,nano ZnO and TiO 2 and polymer adhesive,and the composite air filter with anti-virus and anti-bacteria properties were formed,staphylococcus aureus,colibacillus and candida albicans were applied to antibacterial experi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ti-bacteria rate are all 100%,and the virus inactivation rate also reaches 100% to pandemic influenza A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CAPSULE NANO Chinese medicine ANTI-VIRUS anti-bacteria
原文传递
双精氨酸转运系统:细菌致病性的重要门控系统
3
作者 林雨菲 赵含羽 +3 位作者 赵方荣 郭玉茹 张泽辉 刘明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双精氨酸转运(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Tat)系统存在于多种细菌中,该系统在质子动力的驱动下转运折叠蛋白,转运的Tat底物蛋白均含有Tat信号肽,其N区包含双精氨酸基序S-R-R-x-F-L-K。细菌Tat系统底物蛋白有磷脂酶C、酰胺酶、细胞分... 双精氨酸转运(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Tat)系统存在于多种细菌中,该系统在质子动力的驱动下转运折叠蛋白,转运的Tat底物蛋白均含有Tat信号肽,其N区包含双精氨酸基序S-R-R-x-F-L-K。细菌Tat系统底物蛋白有磷脂酶C、酰胺酶、细胞分裂蛋白以及铁摄取相关蛋白等。随着对Tat系统的深入探索,Tat底物蛋白被发现能参与细菌的能量代谢、细胞分裂、生物被膜形成、运动、应激反应和毒力等过程的调控。文章从细菌Tat系统的组成、转运模式、校对机制及其与致病过程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新型抗感染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精氨酸转运系统 致病性 细菌-宿主互作 抗感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vacrol combined with NIR light-responsive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 with specific anti-bacteria,anti-inflammation,and immunomodulation for periodontitis
4
作者 Daorun Hu Congkai Zhang +8 位作者 Chao Sun Haijing Bai Jialiang Xie Yawen Gu Mengyuan Li Junkai Jiang Aiping Le Jiaxuan Qiu Xiaolei Wa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7199-7215,共17页
Bacterial infection,biofilm formation,immune dysfunction are common triggers and aggravators in periodontitis,which render periodontal restoration challenging.Thus,a strategy with 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immun... Bacterial infection,biofilm formation,immune dysfunction are common triggers and aggravators in periodontitis,which render periodontal restoration challenging.Thus,a strategy with antibacterial,anti-inflammatory,immunoregulatory capacities has great promise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periodontitis.Herein,carvacrol(CA)-based near-infrared(NIR)lightresponsive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system consists of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which upconvert 808 nm NIR to blue light),mesoporous silica(mSiO_(2),the carrier channel),hydrophobic CA(blue light response properties).Under the irradiation of 808 nm NIR,owing to the synergy of CA and upconverted blue light,the UCNPs@mSiO_(2)-CA(UCMCs)exhibit the properties of specific anti-bacteria(including anaerobic bacteria),anti-inflammation,and immunomodulation.Notably,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sults exhibit that many classic inflammatory immune-related signaling pathways,including the MAPK signaling pathway,tumor necrosis factor(TNF)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are enriched to remodel the immune microenvironment.Additionally,UCMCs with NIR irradiation accelerate periodontal restoration and serve as promising non-invasive management of periodontitis.Altogether,this study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herbal monomer combined with light-responsive in situ nano-drug delivery system and provides a more effective and reliable strategy for variou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deep tissue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 near-infrared light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 PERIODONTITIS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富氢水对牙周炎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福双 卫晓萱 +1 位作者 周剑鹏 王骏 《口腔疾病防治》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富氢水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在脑损伤、肾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效应。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富氢水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认为,富氢水可抑制牙周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口腔结缔组织及... 富氢水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炎、抗氧化及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在脑损伤、肾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积极效应。在牙周炎的治疗中,富氢水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目前研究认为,富氢水可抑制牙周致病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口腔结缔组织及骨组织破坏,对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的牙周炎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富氢水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上调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减轻牙周炎环境下的牙周组织损伤。调节与炎症密切相关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防御通路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的表达,是富氢水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机制。在菌斑生物膜的形成中,富氢水可以抑制细菌生长增殖,并下调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GTFs)和葡聚糖结合蛋白(glucan-binding protein,GBP)以抑制细菌黏附,预防牙周炎发生。此外,富氢水对多种细胞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I型胶原表达也具有积极作用,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目前临床研究中尚未发现富氢水使用的不良反应,其生物安全性能够得到一定保证,但有关富氢水在牙周炎中的研究多为体内外临床前研究,且对于富氢水在治疗中的有效浓度和剂量的选择仍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富氢水在牙周炎中的治疗意义,并探究富氢水的最佳使用方案。本文旨在对目前富氢水在牙周炎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氢 富氢水 牙周炎 菌斑生物膜 伤口愈合 氧化性应激 炎症 细胞生长因子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er Urges Less Use of Anti-Bacteria Products
6
作者 Will Dunham 苏玉美 《当代外语研究》 2004年第1期6-7,共2页
现在消毒柜,消毒水倍受许多有"洁癖"的人的青睐。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悉心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碰那个东西,上面有细菌。久而久之,人们一谈起细菌,就似乎是流行病、传染病如流感、疟疾、肝炎、肺结核等的代名词。现在研... 现在消毒柜,消毒水倍受许多有"洁癖"的人的青睐。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悉心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碰那个东西,上面有细菌。久而久之,人们一谈起细菌,就似乎是流行病、传染病如流感、疟疾、肝炎、肺结核等的代名词。现在研究表明,其实,细菌并没那么可怕。相反,有时候没有细菌的"真空"世界对你和你孩子的抗病能力的培养反而不利。物极必反,抗菌和抗生素的随意使用很可能招致"超级细菌"的滋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病菌 Researcher Urges Less Use of anti-bacteria Products 清洁剂 抗生素 传染病
原文传递
硫酸盐还原菌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7
作者 游家庆 丁浪勇 +7 位作者 刘冉冉 赵春雨 田富全 李衍铖 雷浩然 郭倩倩 江丰 李雅颖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O_(2)共存环境中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进行了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观察和分析了腐蚀后试样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SRB和CO_(2)共存时,SRB的存在... 在硫酸盐还原菌(SRB)和CO_(2)共存环境中对耐微生物腐蚀钢进行了浸泡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X射线衍射(XRD)等观察和分析了腐蚀后试样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SRB和CO_(2)共存时,SRB的存在可抑制CO_(2)腐蚀,且SRB含量越多,均匀腐蚀速率越小,但SRB会促进点蚀的发生和发展;当SRB含量足够多时,试样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的具有保护性的Fe S膜,腐蚀速率和点蚀坑尺寸明显减小;随着SRB含量增多,阻抗弧半径增大,耐微生物腐蚀钢的耐蚀性提高,当SRB接种量为0.2%时,阳极反应以活化溶解为主,腐蚀速率受阴极反应控制,当SRB接种量增加到2%和20%时,致密FeS腐蚀产物膜生成,阳极反应受到抑制,腐蚀速率受阳极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微生物腐蚀钢 硫酸盐还原菌(SRB) CO_(2)腐蚀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在皮肤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慧 杨思佳 +3 位作者 任晗堃 曲召辉 郑立波 李姝静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717,共10页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各部位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亲肤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提取和纯... 植物多糖是一种从植物各部位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由十个或十个以上的单糖单元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近年来,由于其丰富的生物活性、安全性、亲肤性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糖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不同的提取和纯化方法会对多糖的结构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生物活性。本文阐述了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并同时对植物多糖具有的保湿补水、抗氧化、抗炎、抑菌、美白等功效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植物多糖在功能化妆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糖 保湿 抗氧化 抗炎 抑菌 美白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根面龋牙科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熊净迪 程兴群 吴红崑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期64-69,共6页
根面龋是老年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和未治疗率高,治疗难度大,可迅速进展引起牙髓根尖周病或残冠根,是老年人失牙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慢性病之一。因此,根面龋早期干预和防治非常重要。传统防根面... 根面龋是老年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和未治疗率高,治疗难度大,可迅速进展引起牙髓根尖周病或残冠根,是老年人失牙的重要原因,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口腔慢性病之一。因此,根面龋早期干预和防治非常重要。传统防根面龋牙科材料如氟化物、氯己定等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是其具有牙齿着色、再矿化及杀菌效率低下等缺点。近年来,一系列新兴防根面龋牙科材料如无机纳米材料、胶原交联剂等逐步成为研究热点,新兴材料具有促进深部牙体组织再矿化、作用时间延长、黏附力增强等优点。未来防龋材料应根据根面龋的特点及应用人群进行设计,朝着简便化、高效化、低毒性方面发展。本文对目前防根面龋牙科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防根面龋牙科材料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对促进根面龋的有效预防,改善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面龋 防龋材料 再矿化 口腔保健 人口老龄化 龋病预防 抗菌材料 氟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的抗菌效果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虹 王群 +3 位作者 方欣 孙璐瑶 陈进 步恬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6,共7页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对微生物细胞膜、蛋白、遗传物质的破坏作用以及对果蔬中乙烯的代谢抑制和氧化作用,使其具有优良的杀菌、食品保鲜效果,是稳定可靠的食品保鲜剂。主要对二氧化氯的生物安全性、抗菌保鲜机理、抗菌效果以及其... 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其对微生物细胞膜、蛋白、遗传物质的破坏作用以及对果蔬中乙烯的代谢抑制和氧化作用,使其具有优良的杀菌、食品保鲜效果,是稳定可靠的食品保鲜剂。主要对二氧化氯的生物安全性、抗菌保鲜机理、抗菌效果以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抗菌 食品保鲜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海洋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DL-p0m-g2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婷 孙建 +7 位作者 王玉妃 盘伟斌 覃旭灿 覃炳云 周丽曼 王聪 王佩 孔凡栋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6,共13页
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分离于北部湾钉螺菌株Aspergillus fumigatus DL-p0m-g2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综合应用反相ODS(octadecylsilyl)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质谱... 为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一株分离于北部湾钉螺菌株Aspergillus fumigatus DL-p0m-g2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研究。综合应用反相ODS(octadecylsilyl)柱色谱、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抑菌活性和胆固醇转运蛋白NPC1L1(NPC1-lik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transporter 1)蛋白结合等生物活性评价。实验共分离得到2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甾体,分别鉴定为6-methoxyspirotryprostatin B(1)、spirotryprostatin A(2)、fumitremorgin C(3)、cyclotryprostatin A(4)、fumitremorgin B(5)、pseurotin A(6)、azaspirofuran A(7)、azaspirofuran B(8)、cephalimysin C(9)、cephalimysin B(10)、fumiquinazoline C(11)、fumiquinazoline B(12)、fumiquinazoline A(13)、fumiquinazoline D(14)、fumiquinazoline F(15)、tryprostatin B(16)、verruculogen(17)、chaetominine(18)、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toxin(19)、helvolic acid(20)、7-deacetylpyripyropene A(21)、terezine D(22)。其中化合物6对人肝癌细胞(Hep G2)、人肺癌细胞(A549)、人直肠癌细胞(HCT116)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3和2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菌活性;化合物14与NPC1L1蛋白具有较好的结合,显示其在降脂药物开发中的研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fumigatus 化学成分 细胞毒活性 抑菌活性 NPC1L1蛋白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产β-葡萄糖苷酶植物乳杆菌的益生和酶学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檀茜倩 程笑笑 +5 位作者 崔方超 王当丰 吕欣然 俞张富 沈荣虎 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9-79,共11页
乳酸菌因自身特性和分泌多种代谢物而在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从泡菜中筛选出2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后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PC7-C6和PC7-C11)。随后对2菌株的益生特性以及酶产量较高的PC7-C11的酶... 乳酸菌因自身特性和分泌多种代谢物而在发酵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从泡菜中筛选出2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经16S rRNA基因测序比对后均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命名为PC7-C6和PC7-C11)。随后对2菌株的益生特性以及酶产量较高的PC7-C11的酶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菌株为γ-溶血,对氨苄西林、克拉霉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中度敏感;可在pH 4条件下生长;培养8 h后自聚集率在50%~64%范围,与大肠杆菌共聚集率均大于60%;对乙酸乙酯的疏水率分别为70.41%,61.19%,对二甲苯和正己烷的疏水率在30%~40%范围;能够抑制大肠杆菌、蜂房哈夫尼菌、腐生葡萄球菌、粘质沙雷氏菌和马胃葡萄球菌等细菌的生长;PC7-C11的抗氧化能力优于PC7-C6,PC7-C11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9.33%和53.49%。植物乳杆菌PC7-C11菌株酶活力的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pH值7,乙醇、葡萄糖、二甲基亚砜、SDS、EDTA、Fe^(2+)、Mg^(2+)、Na^(+)、Ca^(2+)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K^(+)对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Β-葡萄糖苷酶 益生菌 酶活力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菌的环境分布、传播及新型抗菌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欧阳富成 曹慧明 +3 位作者 陈博磊 李准洁 李智 梁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菌群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中耐药菌(ARB)及耐药基因(ARGs)的存在给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带来了巨大挑战.有关医院中常见耐药致病菌的研究已有很多,尚缺乏环境中耐药...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多重耐药菌菌群数量急剧增多,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环境中耐药菌(ARB)及耐药基因(ARGs)的存在给临床治疗耐药菌感染带来了巨大挑战.有关医院中常见耐药致病菌的研究已有很多,尚缺乏环境中耐药菌的分布、传播及新型耐药菌抗菌技术等的相关研究.本文综述了耐药菌的环境分布特征及其传播机制,概述了新型抗菌技术及其应用,最后展望了有关环境耐药菌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环境分布 传播 抗菌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曲霉抗耐药菌活性成分及其逆转耐药性作用研究
14
作者 刘俊 邹慧敏 +1 位作者 曾岗 周晓俐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土曲霉的抗菌活性成分及其对临床耐药菌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导向法及现代分离技术对土曲霉的代谢产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96孔板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耐药菌的作用,筛... 目的探讨土曲霉的抗菌活性成分及其对临床耐药菌的逆转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菌活性导向法及现代分离技术对土曲霉的代谢产物进行活性物质分离,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96孔板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耐药菌的作用,筛选活性成分,并在无抗菌作用的浓度下分析活性成分对抗菌药物、耐药菌株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评价活性成分逆转耐药菌耐药性的作用。结果从土曲霉的活性组分中分离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烟曲霉酸(HA,化合物1)、对羟基苯丙酸(化合物2)、对甲氧基苯甲酸(化合物3)、吲哚-3-乙酸(化合物4)、对羟基苯甲酸(化合物5)。HA对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21.00±0.37)mm、(19.00±0.21)mm、(32.00±0.23)mm。HA在1/2 MICHA的浓度下,使头孢曲松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了75.00%,75.00%,87.50%,使氨苄西林对上述3种耐药菌的MIC分别降低了75.00%,75.00%,93.75%,使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上述3种耐药菌的MIC均降低了75.00%;HA在1/4 MICHA的浓度下,使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均降低了50.00%,使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了50.00%,87.50%,50.00%,50.00%;HA在1/8 MICHA的浓度下,使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均降低了50.00%,使头孢曲松对耐药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降低了50.00%,使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耐药菌屎肠球菌的MIC分别降低75.00%,50.00%,50.00%。结论化合物2至化合物5均为从真菌土曲霉代谢物中首次分离出。HA是土曲霉抗多重耐药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多重耐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均有抗菌、逆转耐药性作用,对3种耐药菌的最佳逆转浓度为1/2 MIC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曲霉 烟曲霉酸 次生代谢产物 抗耐药菌 逆转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作用的体外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丁 秦双霞 +2 位作者 郝慧超 邓放明 赵玲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63,共9页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 为探究乳酸菌的抗过敏活性,本研究采用传统分离技术从发酵蔬菜中获得乳酸菌,并进行益生菌体外评价,结合RBL-2H3细胞脱颗粒抑制实验筛选具有抗过敏活性的益生菌。结果表明,从发酵蔬菜中分离的4株菌株表现出良好的益生特性和安全性;所选4株乳酸菌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β-己糖胺酶均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并对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4均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具有作为抗过敏活性益生菌的可能性。4株菌株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2株、发酵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各1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RBL-2H3细胞 益生特性 脱颗粒 抗过敏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川前缘冰舌区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抗辐射-抗氧化特征——以老虎沟12号冰川为例
16
作者 朱培世 刘阳 +7 位作者 徐业腾 汪金秀 张昺林 陈拓 刘光琇 张威 张松林 章高森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697-709,共13页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 全球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加速冰川退缩,冰川前缘进化出大量抗辐射-抗氧化微生物资源。细菌作为影响冰川前缘演替过程的重要类群之一,对其冰舌区新融化的冰碛物生境中抗辐射-抗氧化细菌的研究却较为少见。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学的研究,不仅对老虎沟12号冰川前缘冰舌区冰碛物生境可培养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同时对菌株的抗辐射和抗氧化能力进行筛选和评估。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分离出的259株细菌分别归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其中放线菌门的菌株数量最多,其次是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在物种多样性方面,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是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门。TN、TOC、WC和pH是影响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UVC辐照强度的D10(致死率为10%)剂量高于100 J·m^(-2)的菌株占可培养细菌总数的94.9%,过氧化氢耐受浓度的D10剂量高于10 mmol·L^(-1)的菌株占100%;其中有20株抗辐射菌株氧化胁迫后的存活率在90%以上。此外,氧化胁迫后存活率高于Deinococcus-radiodurans R1的菌株均是100 J·m^(-2)UVC辐照后抗辐射存活率高于50%的抗辐射菌株。该研究不仅可以为冰川前缘环境中细菌的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可以为后续辐照、氧化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抗辐射-抗氧化冰川细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虎沟12号冰川 可培养细菌 抗辐射-抗氧化 冰碛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县中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17
作者 庄有霖 许佳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11期1267-1271,共5页
目的调查尤溪县中医院2022年至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尤溪县中医院2022年至2023年... 目的调查尤溪县中医院2022年至202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特点,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尤溪县中医院2022年至2023年出院主要诊断为AECOPD的232例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菌药共涉及5类13种,合计使用272例次,其中,β-内酰胺类使用最为频繁,达到243例次(89.34%),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4例次(8.82%)。在232例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单一用药占比最高,为203例(87.50%);抗菌药物的使用平均天数为(8.04±2.48)d。β-内酰胺类的使用时间高于其他类抗菌药物(P<0.05)。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排名前三的药物均为β-内酰胺类;所调查的5类抗生素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均<1。联合用药方面,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有28例(12.07%),而三联用药仅有1例(0.43%)。此外,药敏试验的结果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多种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尤溪县中医院AECOPD患者抗菌药使用以β-内酰胺为主,联合用药方面基本合理,但仍需改进联合用药评估、个体化单一用药、耐药监测及药师干预等,以优化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抗菌药 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黏菌素联合治疗ICU内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
18
作者 王瑰 薛晓燕 +3 位作者 钱亚芳 陈荣 包万员 毛易捷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黏菌素治疗ICU内广泛耐药(X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ICU收治的X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并使用硫酸黏菌素治疗的患者,收集其目标病原菌、联合用药方案、给药方式及剂量等,观察和评估其疗效与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硫酸黏菌素治疗ICU内广泛耐药(X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ICU收治的X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并使用硫酸黏菌素治疗的患者,收集其目标病原菌、联合用药方案、给药方式及剂量等,观察和评估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使用硫酸黏菌素联合抗感染治疗的患者共109例,临床有效68例(62.4%);细菌学清除65例(59.6%);发生肾损伤不良反应3例(2.8%),其中1例为很可能,2例为可能。结论:对于XDR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重症患者,以硫酸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抗感染方案具有较好的疗效,雾化吸入安全性较高,但仍需关注其肾损伤可能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黏菌素 联合抗感染方案 广泛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花生衣抗糖化缓解皮肤衰老功能的影响
19
作者 岳开妍 毛丙永 +3 位作者 唐鑫 张秋香 赵建新 崔树茂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4,共11页
糖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并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衰老。体外实验表明花生衣具有抗糖化作用,乳酸菌发酵能否提升花生衣的抗糖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体外AGEs生成模型和丙酮醛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模型,从10株乳酸菌... 糖化会导致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并在体内积累,引起皮肤衰老。体外实验表明花生衣具有抗糖化作用,乳酸菌发酵能否提升花生衣的抗糖能力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体外AGEs生成模型和丙酮醛损伤皮肤成纤维细胞(HSF)模型,从10株乳酸菌中筛出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该菌具有很好的抑制AGEs生成能力,能缓解HSF细胞的糖化损伤。高糖细胞模型实验发现,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HSF细胞中BAX和NFKB1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小鼠实验结果表明,口服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花生衣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GEs含量,提高小鼠皮肤弹性,改善小鼠皮肤萎缩状况,且效果优于未发酵花生衣。由此可见,植物乳植杆菌CCFM1354发酵能显著提升花生衣的抗糖化功能,缓解皮肤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糖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乳酸菌发酵 花生衣 皮肤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腐剂对皮肤常驻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20
作者 滕贇 刘雅丹 《实验室检测》 2024年第10期116-118,共3页
目的测定在不同的防腐剂的作用下,皮肤常驻菌的抑制效果。方法结合采集的实时数据先计算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设定初始的约束条件后进行菌体的培养,多周期对比菌落数量的变化状态,并测算菌落变动平... 目的测定在不同的防腐剂的作用下,皮肤常驻菌的抑制效果。方法结合采集的实时数据先计算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设定初始的约束条件后进行菌体的培养,多周期对比菌落数量的变化状态,并测算菌落变动平均值,判定分析此时菌体的处理效果。逐批逐次对测试的溶液进行稀释,针对水溶液、膏状化妆品、粉状化妆品以及液态化妆品四种测试目标的对比,计算出菌体的抑制灭杀对数值。结果在不同的采样样品浓度下,对皮肤的常驻菌进行灭杀与抑制,经过多层级的计算,最终得出的灭杀对数值较高,均可以达到7.5以上。结论防腐剂浓度的增加对皮肤常驻菌的抑制效果基本上处于正向的变化关系,防腐剂的浓度越高,形成的抑制效果越好,反之,防腐剂的浓度越低,形成的抑制效果会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防腐剂 皮肤常驻菌 抑制分析 作用核验 防腐处理 皮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