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脑脉康调控PPARγ/LXRα/ABCA1通路介导脂质代谢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家瑞 丁春晓 +4 位作者 管仲莹 刘晶 陈巍 高静 庞敏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83-88,共6页
目的基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探讨心脑脉康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心脑脉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 目的基于PPARγ/LXRα/ABCA1通路探讨心脑脉康改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心脑脉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予常规饲料喂养。阿托伐他汀组予阿托伐他汀钙混悬液灌胃,心脑脉康高、中、低剂量组予56、28、14 g/kg心脑脉康水煎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8周。检测小鼠肝脏指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肝组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HE染色观察主动脉内膜及肝组织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A1、ABCG1、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TC、TG含量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管壁增厚、内皮下泡沫细胞增多,肝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大量脂肪空泡,肝组织PPARγ、LXRα、ABCA1、ABCG1、SR-B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心脑脉康高、中、低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C、TG含量显著降低(P<0.05),主动脉管壁增厚减轻,内皮下泡沫细胞减少,肝细胞排列较整齐,脂肪变性不同程度减轻,心脑脉康高剂量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肝组织PPARγ、LXRα、ABCA1、ABCG1、SR-BⅠ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心脑脉康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小鼠血脂水平,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和肝组织脂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PARγ/LXRα/ABCA1通路,调节脂质代谢,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脉康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逆转运 PPARγ/LXRα/abca1通路 Apo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3 ABCA1表达与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红霞 曾欢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70-575,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3,ABCA1表达与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产科产检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75例孕妇(糖尿病组),并以6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血样,计算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3,ABCA1表达与病情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产科产检并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75例孕妇(糖尿病组),并以64例正常妊娠的孕妇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血样,计算胰岛素抵抗;逆转录-定量实时PCR法测定血清miR-33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BCA1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Priscilla WHITE分级患者中血清miR-33、ABCA1水平;以Pearson法分析血清miR-33、ABCA1水平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受试人员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分析根据是否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将妊娠期糖尿病分为妊娠良好组(42例)、妊娠不良组(33例),比较两组血清ABCA1、miR-33水平;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结局的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ABCA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9.839,P=0.000),miR-33表达、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t=9.256,P=0.000),在分娩孕周、初次妊娠、体质量以及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情加重,miR-33表达水平随之增加(t=5.231,P=0.000),ABCA1水平随之降低(t=9.421,P=0.000)。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ABCA1与miR-33、胰岛素抵抗具有负相关性(r=-0.685,-0.510,P=0.000),但miR-33与胰岛素抵抗具有正相关性(r=0.535,P=0.000);糖尿病组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不良组血清中miR-33较妊娠良好组显著增加(P<0.05),但ABCA1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miR-33、ABCA1水平、胰岛素抵抗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miR-33显著增加,ABCA1表达降低,均与胰岛素抵抗相关,妊娠结局受血清miR-33、ABCA1水平、胰岛素抵抗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miR-33 abca1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通过非calpain途径升高ABCA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志迪 金笑平 +4 位作者 朱星蓉 王恩 王凤 吴刚 徐逸雯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3期207-213,共7页
目的 验证连翘苷是否通过抑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途径调节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利用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连翘苷低剂量组、... 目的 验证连翘苷是否通过抑制钙激活中性蛋白酶(calpain)途径调节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利用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连翘苷低剂量组、连翘苷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组,每组5只。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葡萄糖、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连翘苷对小鼠主动脉斑块的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BCA1、肝脏X受体α(LX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lpain的表达。使用佛波酯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建立THP-1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分为THP-1细胞组、泡沫细胞组、低浓度连翘苷组、高浓度连翘苷组,进行油红O染色观察脂质沉积,使用Western blot检测ABCA1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连翘苷高剂量组LDL-C [(7.10±1.10)mmol/L比(16.09±2.08)mmol/L,P<0.05]、TC[(44.10±3.38)mmol/L比(65.57±7.47)mmol/L,P<0.05]、TG[(6.03±0.66)mmol/L比(15.03±1.20)mmol/L,P<0.05]水平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3.15±0.27)mmol/L比(1.33±0.14)mmol/L,P<0.05]。连翘苷高剂量组血糖[(4.38±0.08)mmol/L比(5.74±0.22)mmol/L,P<0.05]、纤维蛋白原[(19.67±2.27)μg/mL比(56.11±2.28)μg/mL,P<0.05]和hs-CRP[(6.65±0.87)ng/mL比(17.51±4.39)ng/mL,P<0.05]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显著下降。病理结果显示,连翘苷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抑制胶原分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连翘苷高剂量组ABCA1[(0.163±0.004)比(0.143±0.011),P<0.05]、LXR-α[(0.215±0.031)比(0.170±0.008),P<0.05]、PPAR-γ[(0.201±0.022)比(0.150±0.007),P<0.05]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上调,而两组calpastatin和calpain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油红O染色结果提示,连翘苷可以抑制泡沫细胞内脂质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连翘苷的干预能提高泡沫细胞中ABCA1蛋白的表达。结论 连翘苷可能通过非calpain途径升高ABCA1表达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动脉粥样硬化 连翘苷 ab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iterpenoid esters from Euphorbia lathyris L.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a LXRα/ABCA1-regulated lipid rafts and TLR4-mediated pathway
4
作者 Hui-Nan Wang Xiao-Yu Wang +9 位作者 Pei-Hua Wang Ming-Rui Jiang Si-Yuan Ma Hai-Ting Zhu Jun-Li Zhang Xin-Ning Zhang Wen-Jing Chen Yi-Fan Mao Hua Xu Ying-Zi Wang 《Natural Therapy Advances》 CAS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Background:Diterpenoid ester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toxic components and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EL).Euphorbia factors L1(EF1),L2(EF2),and L3(EF3),the main diterpenoid esters of EL,have... Background:Diterpenoid ester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main toxic components and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Euphorbia lathyris L.(EL).Euphorbia factors L1(EF1),L2(EF2),and L3(EF3),the main diterpenoid esters of EL,have been found to cause intestinal diarrhea and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in mice.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major diterpenoid esters from EL o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as well as to clarify their possible target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in vivo and vitro.Methods:Caco-2 cells and BALB/c mice were intervened with EFL1,EFL2,and EFL3,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s of TLR4,NLRP3,NF-κB p65,LXRα,ABCA1,TNF-αand IL-1βwere measured by Real-time PCR and ELISA.Cholesterol efflux levels were examined using cholesterol efflux kit.Flow cytometry was applied to detect lipid rafts abundance.Confocal microscop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co-localization of lipid rafts and TLR4.Results: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EFL1,EFL2,and EFL3 inhibited LXRα,ABCA1 expression,and cholesterol efflux,promoted colocalization of TLR4 and lipid rafts,and up-regulated TLR4,NLRP3,NF-κB p65,TNF-αand IL-1βexpressions.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EFL1,EFL2,and EFL3 induc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may be associated with LXRα/ABCA1-regulated lipid rafts and TLR4-mediated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terpenoid esters Euphorbia lathyris L. LXRα/abca1 lipid rafts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总黄酮对AS模型大鼠PPARα、LXR、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英英 欧芹 +1 位作者 魏晓东 马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502-2504,共3页
目的探讨PPARα活化后对肝脏X受体(L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S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饮食配合维生素D3注射建立Wistar大鼠AS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采用半定... 目的探讨PPARα活化后对肝脏X受体(L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S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饮食配合维生素D3注射建立Wistar大鼠AS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脉壁中PPARα、LXR和ABCA1基因的表达,采用血清生物化学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及TC/HDL的含量。结果 AS模型组大鼠血清TG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TC/HDL-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P>0.05)。给药组大鼠血清TG、TC、LDL-C均较AS模型大鼠降低(P<0.05),TC/HDL-C较AS模型大鼠明显降低(P<0.01),但HDL-C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PPARα、LXR、ABCA1基因表达含量降低(P<0.05)。与AS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PAR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XR、ABCA1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激活PPARα提高LXR和ABCA1的表达促进TC的逆向转运,降低TC的负荷,从而达到防止AS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PPAR αLXR abca1 胆固醇逆向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并通过PPARγ/LXRα/ABCA1抗AS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于宁 宋囡 +2 位作者 王莹 杨关林 贾连群(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以及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10只C57BL/6J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给予...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改善HDL功能以及通过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32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10只C57BL/6J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及药物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8周后,药物干预组每日灌胃相应药物,茯苓多糖组以0.2 g/(kg·d)灌胃,辛伐他汀组以2.275 mg/(kg·d)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2周后,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HE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质沉积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SAA、S1P含量;Real-time 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可见脂质沉积,血清S1P含量、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血清SAA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茯苓多糖组、辛伐他汀组血清中TC、TG、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面积减少,血清S1P含量,肝脏PPARγ、LXRα、ABCA1、CYP7A1、SR-B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血清SA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够改善HDL功能,同时可通过胆固醇逆转运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防治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AS dyHDL 胆固醇逆转运 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碱对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和ABC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欧阳新平 周寿红 +5 位作者 田绍文 李兴 何平平 尹蔚兰 周钰娟 唐朝克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9-294,共6页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加入ox-LDL(50 mg/L)诱导泡沫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槟榔碱处理,油红O染色进行...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加入ox-LDL(50 mg/L)诱导泡沫细胞,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槟榔碱处理,油红O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水平,3H标记的胆固醇测定胆固醇流出率。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结果 ox-LDL处理48 h后,与正常巨噬细胞相比,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槟榔碱(10-6、10-5和10-4mol/L)组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数比泡沫细胞模型组显著减少,细胞体积明显缩小。与泡沫细胞模型组相比,槟榔碱(10-5和10-4mol/L)显著性降低细胞内TC、FC、CE水平及CE/TC,显著性增加细胞胆固醇流出率和ABCA1的表达。结论槟榔碱抑制ox-LDL诱导的鼠源性巨噬细胞性泡沫细胞形成,上调泡沫细胞中ABC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槟榔碱 泡沫细胞 胆固醇流出 abca1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表达及辛伐他丁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恒方 杨期东 +1 位作者 李新华 苗旺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模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TP bindingcassette A1,AB-CA1)、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er,RXRα)表达机制及辛伐他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A组),余24只... 目的探讨模型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TP bindingcassette A1,AB-CA1)、视黄酸X受体(Retinoid X recepter,RXRα)表达机制及辛伐他丁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8只(A组),余24只于兔右侧颈动脉放置改良的硅橡胶圈加1%高胆固醇喂养的方法建立粥样硬化斑块性颈动脉狭窄动物模型。颈动脉狭窄模型无干预对照组8只(B组);小剂量辛伐他丁治疗组8只(辛伐他丁每天2.5mg/kg每天1次;C组);大剂量辛伐他丁治疗组8只(辛伐他丁5mg/kg,每日1次,D组)。辛伐他丁干预前后检测兔模型静脉血的TG、TC、LDL及HDL水平,干预4周后处死动物取右侧颈动脉狭窄段及对侧相应段血管,以Western Blot法测定其ABCA1、RXRα蛋白质表达量。结果与A组比较,B、C、D组的ABCA1、RXRα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P<0.05);辛伐他丁治疗4周后,与B组比较,C、D组ABCA1、RXRα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有所上调(P<0.05);与C组比较,D组的ABCA1、RXRα蛋白质表达水平下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组的血脂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ABCA1、RXRα蛋白表达下调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辛伐他丁可能通过上调ABCA1、RXRα蛋白质表达的机制,而有益于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a1 RXRa 颈动脉粥样硬化 兔模型 辛伐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对巨噬细胞泡沫化脂质沉积及其LXRα和ABC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薛偕华 魏伟 +3 位作者 陈彤 周晓茂 林志诚 陈立典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71-976,共6页
目的以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经ox-LDL(50 mg/L)诱导后建立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观察泽泻汤对细胞LXRα和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ox-LDL(50 mg/L)和Dil-ox-LDL(10 mg/L)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4 h,同时20%泽泻汤血清干预后,... 目的以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研究对象,经ox-LDL(50 mg/L)诱导后建立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观察泽泻汤对细胞LXRα和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ox-LDL(50 mg/L)和Dil-ox-LDL(10 mg/L)处理大鼠腹腔巨噬细胞24 h,同时20%泽泻汤血清干预后,油红O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LXRα和ABCA1的表达情况。结果 ox-LDL(50 mg/L)和Dil-ox-LDL(10 mg/L)处理巨噬细胞成功建立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与空白组的巨噬细胞比较,模型组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增加,泽泻汤血清干预组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明显减少。空白组巨噬细胞和模型组巨噬细胞LXRα呈低水平表达,泽泻汤血清干预组细胞LXRα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巨噬细胞ABCA1表达明显增加,泽泻汤血清干预组巨噬细胞中ABCA1亦呈高表达,但较模型组略低。结论 ox-LDL(50 mg/L)和Dil-ox-LDL(10 mg/L)处理巨噬细胞可以成功建立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泽泻汤能改善巨噬细胞泡沫化过程的脂质沉积,可能通过上调LXRα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巨噬细胞泡沫化 LXRct ab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ABCA1、RXR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敏 王建平 +3 位作者 赵源征 刘尊敬 苗旺 刘恒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3914-3916,共3页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RXR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6月龄的4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11只(A组),另33只将特制的硅橡胶圈置于兔右侧颈动脉。术后给予1%高胆固醇喂养15 d,建立兔颈动脉...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BCA1、RXR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6月龄的4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其中正常对照组11只(A组),另33只将特制的硅橡胶圈置于兔右侧颈动脉。术后给予1%高胆固醇喂养15 d,建立兔颈动脉粥样斑块狭窄动物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为颈动脉狭窄无干预组11只(B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11只(5 mg.kg-1.d-1,C组);安慰剂治疗组11只(D组)。治疗4 w后取双侧颈动脉分别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颈动脉斑块干预前后ABCA1和RXRα的表达。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ABCA1 mRNA和RXRα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调(P<0.05);相关分析显示ABCA1 mRNA与RXRα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ABCA1蛋白表达下调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干预后动脉硬化斑块ABCA1及RX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未干预组、安慰剂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过程中ABCA1、RXRα局部功能丧失为其重要的因素之一。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ABCA1、RXRα表达,达到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abca1 RXRα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乙酰泽泻醇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脂代谢因子ABCA1、CD36及炎症因子CD147、MMP-9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施凤飞 魏伟 +2 位作者 汪玉成 苏清平 薛偕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24-乙酰泽泻醇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脂代谢因子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B族清道夫受体(CD36)和炎症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24-乙酰泽泻醇A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腹腔巨噬细胞脂代谢因子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B族清道夫受体(CD36)和炎症因子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50 mg/L ox-LDL和10 mg/L Dil-ox-LDL诱导巨噬细胞,10 mg/L 24-乙酰泽泻醇A进行干预。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Dil-ox-LDL蓄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ABCA1、CD36、CD147、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0 mg/L Dil-ox-LDL诱导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内有大量的Dil-ox-LDL蓄积,10 mg/L 24-乙酰泽泻醇A干预后,细胞内Dil-ox-LDL蓄积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50 mg/L ox-LDL诱导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ABCA1、CD36和CD147、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加,10 mg/L 24-乙酰泽泻醇A干预后,ABCA1蛋白表达进一步上升(P<0.01),CD36、CD147和MMP-9蛋白表达被明显抑制(P<0.05或P<0.01)。结论 24-乙酰泽泻醇A上调巨噬细胞的脂代谢因子ABCA1和抑制CD36的表达,减少胆固醇蓄积,同时抑制炎症因子CD147和MMP-9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乙酰泽泻醇A 巨噬细胞 abca1 CD36 CD147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A-Ⅰ通过PKA信号途径影响ABCA1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峻浩 代小艳 +9 位作者 欧翔 郝新瑞 曹冬黎 姜志胜 刘录山 王佐 易光辉 危当恒 王贵学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1-619,共9页
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载脂蛋白A-Ⅰ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了解载脂蛋白A-Ⅰ和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载脂蛋白A-Ⅰ与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的相互作用,并探讨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以便了解载脂蛋白A-Ⅰ和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经各种因素处理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脂滴,运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细胞内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法分别检测ABCA1 mRNA与ABCA1蛋白质的水平.实验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Ⅰ和腺苷酸环化酶激动剂Forskolin(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减少,而腺苷酸环化酶抑制剂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与胆固醇酯增加.载脂蛋白A-Ⅰ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增加.FRK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增加.SQ-22536引起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和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减少.结果提示,载脂蛋白A-Ⅰ可提高THP-1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细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胆固醇聚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KA信号途经使细胞ABCA1蛋白质水平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A-Ⅰ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运转体A1(abca1) PKA途径 动脉粥样硬化 逆向胆固醇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的胞内运输及功能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唐艳艳 陈五军 +1 位作者 路倩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0-519,共10页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具有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维持细胞脂质稳态的功能.新生的ABCA1必须经过胞内运输和各种化学修饰等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转运体,才能行使其转运脂质的功能,因此,ABCA1在胞内的运输过程和正确质膜...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具有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维持细胞脂质稳态的功能.新生的ABCA1必须经过胞内运输和各种化学修饰等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功能的成熟转运体,才能行使其转运脂质的功能,因此,ABCA1在胞内的运输过程和正确质膜定位对其介导胆固醇流出的功能至关重要.目前ABCA1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脂质转运方面,并提出各种胆固醇流出机制的模型,如通道转运模型、蘑菇状突起模型和胞吞-胞吐转运模型等.最近研究显示,ABCA1还具有调节质膜脂筏结构、参与免疫和炎症调节等新功能.本文主要针对ABCA1的胞内运输过程以及各种功能做一综述,以期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胞内运输 胆固醇流出 免疫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中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志刚 吴平生 +1 位作者 李建华 赖文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269-1272,共4页
目的研究在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化学趋向蛋白-1(MCP-1)及白介素-1β(IL-1β)的调节作用,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在8-溴-环磷酸腺苷(8-Br-cAM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BCA1)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单核细胞化学趋向蛋白-1(MCP-1)及白介素-1β(IL-1β)的调节作用,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氟波酯(PMA)刺激THP-1细胞使之转变为巨噬细胞,8-Br-cAMP(0.5mmol/L)刺激3、6、12、24h后,以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反义寡核苷酸(100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Ox-LDL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予8-Br-cAMP刺激6、12h后,巨噬细胞ABCA1、ICAM-1、MCP-1mRNA和蛋白质水平及IL-1β蛋白质水平均增高;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巨噬细胞,8-Br-cAMP刺激后3、6h,ABCA1、ICAM-1、MCP-1mRNA的表达降低,刺激后12、24h,ABCA1、ICAM-1、MCP-1及IL-1β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在8-Br-cAMP刺激下,巨噬细胞ABCA1可增加炎症因子表达,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a1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通过上调小肠ABCG5/8和ABCA1基因表达降低胆固醇水平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娜 申婷婷 +3 位作者 赵江 王佳楠 张泽生 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140,共5页
以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黑米对小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高脂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白米组、黑米低剂量组、黑米高剂量组),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 以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黑米对小鼠血脂水平及小肠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调控的影响。将48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高脂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白米组、黑米低剂量组、黑米高剂量组),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气相色谱法检测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分析调控小肠胆固醇合成、吸收、转化及排泄基因HMG-Co A-R、MTP、ABCG5/8、ABCA1、NPC1L1等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血清中TC、TG、HDL-C含量无统计学差异,但黑米低、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C和TG含量降低,且HDL-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高脂对照组相比,白米组小鼠肝脏中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变化,黑米低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高脂对照组相比,黑米低、高剂量组ABCG5/8、ABCA1 m 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上调(P<0.01);黑米低剂量组NPC1L1 m 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黑米高剂量组极显著降低(P<0.01)。黑米对高脂膳食饲喂致高胆固醇小鼠胆固醇代谢平衡的调节可能是通过增加小肠中胆固醇的排泄并抑制其吸收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米 小鼠 ABCG5/8 abca1 NPC1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巨噬细胞ABCA1/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琼 金舒文 +6 位作者 周利 邹燃 乐薇 杨敏 孙滨 庞争争 方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72-1979,共8页
目的:探究电针丰隆穴(ST40)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临床辨证为痰浊阻遏证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 目的:探究电针丰隆穴(ST40)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临床辨证为痰浊阻遏证的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与对照组,其中电针组予以电针针刺丰隆穴治疗(n=35);药物组予以口服血脂康治疗(n=35);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处理(n=35)。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3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变化;取各组患者血清与人THP-1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巨噬细胞ABCA1、JAK2和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5.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88.6%,两者改善血脂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的TC、TG和LDL-C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药物组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后升高(P<0.05),而电针组仍较稳定(P>0.05)。治疗后电针组与药物组巨噬细胞ABCA1、JAK2和STAT3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两者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丰隆穴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TG和LDL-C水平,且疗效较药物治疗稳定,可上调巨噬细胞ABCA1、JAK2和STAT3的mRNA和蛋白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抑制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电针 丰隆穴 abca1/JAK2/STAT3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L合成的关键基因——ABCA1基因的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志刚 查政 +2 位作者 刘亚洋 王琦光 吴平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3-365,共3页
关键词 abca1基因 脂蛋白类 HDL胆固醇 变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海马PPARγ-ABCA1胆固醇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田茗源 张雄 +1 位作者 梁洁 袁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姜黄素对海马组织中PPARγ-ABCA1胆固醇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诱导法,构建糖尿病脑病大鼠,分为正常组、姜黄素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糖尿病脑病姜黄素组。STZ腹腔注射诱导建...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探讨姜黄素对海马组织中PPARγ-ABCA1胆固醇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STZ诱导法,构建糖尿病脑病大鼠,分为正常组、姜黄素对照组、糖尿病脑病组和糖尿病脑病姜黄素组。STZ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脑病大鼠,糖尿病脑病姜黄素组和姜黄素对照组予以姜黄素60mg·kg^(-1).d^(-1)灌胃,持续12周,余大鼠用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12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部位的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表达。结果 Morris实验显示:与糖尿病脑病组相比,姜黄素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脑病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P<0.05)。糖尿病脑病组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姜黄素对照组(P<0.01),而糖尿病姜黄素组海马中PPAR-γ、LXRα、ABCA1的蛋白水平均高于糖尿病脑病组(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改善糖尿病脑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而该过程可能依赖海马PPARγ-LXRα-ABCA1胆固醇跨膜转运体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糖尿病脑病 PPARΓ LXR-α abc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中ABCA1对炎症因子的调节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建华 杨永红 +1 位作者 吴平生 郭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 目的:观察在8-Br-cAMP作用下,ABC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和蛋白质及IL-1β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在细胞水平证实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复苏培养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8-Br-cAMP(0.5mmol/L)刺激3、6、12、24h后,荧光定量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法及ELISA法检测ABCA1、ICAM-1、MCP-1及IL-1β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用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nmol/L)抑制ABCA1的表达,观察8-Br-cAMP刺激下上述指标的改变。结果:予8-Br-cAMP刺激后,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2571中ABCA1、ICAM-1、MCP-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质表达均增高,给予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8-Br-cAMP刺激3、6h上述指标的mRNA表达降低,12、24h蛋白质表达降低。结论:在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BCA1可增加8-Br-cAMP诱导的炎症因子表达,参与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肌细胞 平滑 abca1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A1介导胆固醇外流及抗炎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谭玉林 唐艳艳 +1 位作者 张敏 唐朝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56,共5页
ABCA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介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和抑制炎症。载脂蛋白与ABCA1的相互作用可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包括JAK2/STAT3、蛋白激酶A(PKA)、Rho家族G蛋白CDC42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通路。ABCA1通过修饰细胞... ABCA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介导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和抑制炎症。载脂蛋白与ABCA1的相互作用可激活多个信号通路,包括JAK2/STAT3、蛋白激酶A(PKA)、Rho家族G蛋白CDC42和蛋白激酶C(PKC)等信号通路。ABCA1通过修饰细胞膜脂筏或直接激活信号通路而介导脂质流出和发挥抗炎功能。对这些信号通路的认识,能为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 信号转导通路 胆固醇流出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