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江地区手足口病病原柯萨奇A6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文敏 柯秀梅 +4 位作者 邬亚华 殷嫦嫦 张义平 朱振国 徐焕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9年第3期348-352,共5页
目的探讨九江地区流行手足口病病(HFMD)原体柯萨奇A6(CVA6)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取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将咽拭子病毒悬液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通过CVA6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分析、MTT法检测病毒增殖效果、... 目的探讨九江地区流行手足口病病(HFMD)原体柯萨奇A6(CVA6)的分离、鉴定及分子流行特征。方法取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将咽拭子病毒悬液接种于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细胞)。通过CVA6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分析、MTT法检测病毒增殖效果、CVA6病毒特异性核酸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同源和遗传进化分析等方法检测CVA6的致病效果和分子流行特征。结果咽拭子病毒悬液接种RD细胞盲传5代后出现CPE,收集其病毒培养基上清,再接种RD细胞2次,均出现CPE视为CPE阳性;CVA6病毒VP1区域通过序列比对,以此确认2株病毒为CVA6,分别命名JJ2012037和JJ2012039;CVA6呈时间依赖性抑制宿主细胞增殖;利用CVA6毒株的VP1序列和国内外流行的CVA6序列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该毒株与上海分离到CVA6(JX495144)序列发生的同源性最高(99.2%~99.6%)。结论成功分离出2株九江地区流行的手足口病病原CVA6病毒株,这2株CVA6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特征接近上海地区的CVA6的流行病原,可能为同一个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a6病毒 鉴定 流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Non-VP1 Capsid Protein of Coxsackievirus A6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洪波 阳广菲 +1 位作者 梁思佳 林军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6年第4期607-613,共7页
This study bioinformatically analyzed the non-VP1 capsid proteins(VP2-VP4) of Coxasckievirus A6(CVA6), with an attempt to predict their basic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functional features and linear B... This study bioinformatically analyzed the non-VP1 capsid proteins(VP2-VP4) of Coxasckievirus A6(CVA6), with an attempt to predict their basic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functional features and linear B cell eiptopes. The online tools Sub Loc, Target P and the others from Ex PASy Bioinformatics Resource Portal, and SWISS-MODEL(an online protein structure modeling server),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amino acid(AA) sequences of VP2-VP4 proteins of CVA6.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P proteins of CVA6 were all of hydrophilic nature, contained phosphorylation and glycosylation sites and harbored no signal peptide sequences and acetylation sites. Except VP3, the other proteins did not have transmembrane helix structure and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quences. Random coils were the major conformation of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of the capsid proteins. Analysis of the linear B cell epitopes by employing Bepipred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tigenic indices(AI) of individual VP proteins were all greater than 0 and the average AI of VP4 was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VP2 and VP3. The VP proteins all contained a number of potential B cell epitopes and some eiptopes were located at the internal side of the viral capsid or were buried. We successfully predicted the fundamenta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functional features and the linear B cell eiptopes and found that different VP proteins share some common features and each has its unique attributes. These findings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CVA6 and develop related vaccines and immunodiagnostic re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xsackievirus a6 cva6 capsid proteins bioinformatic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domains linear B cell eiptop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1年广东汕头手足口病病原谱及CVA6/CVA10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爽 张鸿 +2 位作者 黄洁 曾汉日 陈敬鸿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85-1296,共12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的病原学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和对CVA6和CVA10开展VP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探究广东省汕头市HFMD病原谱及CVA6和CVA10基因进化特征,为当地HFMD肠道病毒监测及预警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的病原学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型鉴定,和对CVA6和CVA10开展VP1基因全长序列分析,探究广东省汕头市HFMD病原谱及CVA6和CVA10基因进化特征,为当地HFMD肠道病毒监测及预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将汕头市病原监测哨点医院2018-2021年的HFMD样本进行RT-PCR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筛选出CVA6和CVA10样本进行VP1区全长基因扩增和测序,并通过系统进化分析、同源性和突变位点分析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2018-2021年共监测到HFMD阳性样本706份,其主要病原体为CVA6和CVA10。CVA6和CVA10流行株分别属于D3和C2亚型。CVA6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1.37%~100.00%和92.79%~100.00%,与2010年的中国台湾株高度同源(GenBank:JQ946055.1)。CVA10样本VP1核苷酸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为92.28%~100.00%和96.98%~100.00%,与2014年的广东株高度同源(GenBank:MN451243.1)。与同型别原型株相比,CVA6样本有2个高频的非同义氨基酸突变位点造成了氨基酸极性或带电性的改变(F305S、T14A),CVA10样本则有9个(D25N、A33T、F148Y、Q223L、A291S、A78T、N27E、V240E、V107T)。以上结果提示当地需密切关注病毒流行谱和动态监测HFMD患者临床症状,以防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加重其毒性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型(cva6) 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 VP1
原文传递
CVA6型手足口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钟晓 张晓丽 +1 位作者 郑振喜 汪东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96-698,707,共4页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A6(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CVA6型手足口病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月随机抽取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和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采... 目的研究柯萨奇病毒A6(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与控制CVA6型手足口病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每月随机抽取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和光明新区人民医院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采集其粪便或肛拭子,用荧光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并进行分型分析。采样的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基本情况、生活环境及卫生行为习惯等信息。共采集样品474份,完成手足口病患者调查问卷474份,选择其中CVA6阳性的186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松岗医院与公明医院186名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A6型手足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散居儿童(OR=2.499)、吸手指咬玩具习惯(OR=2.257)、共用玩具(OR=1.834)、与手足口病患者接触过(OR=19.438)等4个因素为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接受过手足口病宣教(OR=0.560)、饭前便后经常洗手(OR=0.451)、定期清洗消毒玩具(OR=0.188)等3个因素为CVA6型手足口病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CVA6型手足口病的防控,应重视传染源的妥善管理与接触隔离,加强对散居儿童家庭的健康教育,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cva6)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东莞市2015—2016年柯萨奇病毒A6型流行情况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艳芬 黄勇 +2 位作者 张莉萍 陈永迪 曾汉日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研究东莞市2015—2016年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VA6)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HFMD疑似病例标本进行检测,CVA6阳性标本上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扩增并测定VP1基因序列。从G... 目的研究东莞市2015—2016年手足口病(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CVA6)的流行情况及基因特征。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HFMD疑似病例标本进行检测,CVA6阳性标本上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病毒分离及鉴定,扩增并测定VP1基因序列。从GenBank中选取其他CVA6代表株进行参考比对,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并用Mega4.0.2软件构建亲缘性进化树。结果在1 145份标本中检出CVA6阳性标本580份,阳性率为50.66%(580/1 145)。序列比对显示,20株CVA6分离株VP1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3.6%~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7%~100.0%。东莞市CVA6分离株VP1与近年来全球各地流行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4%~98.5%和97.0%~99.7%,与CVA6原型株Gdula以及我国山东省1996年分离株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仅为82.5%~85.8%和94.1%~96.4%。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2015—2016年东莞地区CVA6与近年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CVA6分离株同源性较高,而与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结论 2015—2016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CVA6为主,流行株为近年来流行于全国各地的CVA6新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型(cva6) 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2020—2021年云南省保山市手足口病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6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丽娟 姜黎黎 +6 位作者 段丽忠 王黎明 黄东升 游晓迪 杨家甜 寸待稳 伏晓庆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保山市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1年保山市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粪便、咽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 目的 分析2020—2021年保山市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基因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2021年保山市手足口病病例标本(粪便、咽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CVA6阳性者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法扩增其完整VP1基因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利用序列结果进行型别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 2020—2021年保山市共采集手足口病样本424份(粪便样本345份,咽拭子79份),CVA16阳性率1.65%(7/424),EV-A71阳性率3.30%(14/424),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55.66%(236/424),CVA6阳性23份,阳性率5.42%(23/424);基因进化分析表明,23份CVA6均属于D3亚型,并可分为2个分支(cluster);与CVA6原型株Gdula (AY42176)相比,核苷酸(nucleotide, nt)相似性为80.63%~84.90%,氨基酸(amino acid,aa)同源性为91.78%~96.05%;CVA6 VP1区全长915 bp,编码305个氨基酸,本次研究23株病毒,10个变异位点CVA6均产生了变异。结论 2020—2021云南省保山市手足口病流行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CVA6流行基因型为D3a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检测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基因特征分析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6临床分离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何鑫 杨婷 +5 位作者 李华 岳磊 宋霞 谢天宏 高微捷 谢忠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9,共9页
目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对多株CVA6临床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疫苗株的筛选及后续的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21份HFMD病例的咽拭子及... 目的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体之一,本研究对多株CVA6临床分离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为疫苗株的筛选及后续的疫苗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从云南省21份HFMD病例的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分离并鉴定CVA6毒株,并对病毒的生长特性、蚀斑形态以及对乳鼠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株CVA6病毒,分别为CVA6-129、CVA6-113、CVA6-57、CVA6-94和CVA6-162,均属于D3亚型。CVA6-129病毒株能在Vero和KMB17细胞上稳定增殖,该毒株在感染后30 h即可达到增殖高峰,其在KMB17细胞上感染性滴度可达7.54 lgCCID50/ml。CVA6-129病毒株在Vero和KMB17细胞上形成的蚀斑形态不同,在Vero细胞上蚀斑较小,呈圆形,边缘清晰,而在KMB17细胞上蚀斑较大,不规则,边缘较模糊。乳鼠经肌肉、腹腔注射对CVA6病毒敏感,发病乳鼠主要临床症状为活动力下降、后肢麻痹瘫痪、双后肢麻痹瘫痪等,严重者出现死亡。结论本研究从多个HFMD疑似病例临床样本中分离到5株CVA6病毒,其中CVA6-129病毒株表现出作为疫苗候选株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手足口病 疫苗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2018年云南省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6型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姣连 张晓琳 +6 位作者 张志磊 南巍巍 薛丽 蒋海燕 张桢 孙强明 蒋鸿超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2-1079,共8页
目的分析2018年云南省17株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的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全基因组特征,了解不同致病CVA6之间的基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 目的分析2018年云南省17株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与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的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全基因组特征,了解不同致病CVA6之间的基因差异。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儿童医院2018年临床诊断为HFMD与HA的1909份粪便样本,使用肠道病毒A组通用引物进行检测并筛选CVA6阳性样本。用CVA6全基因组引物进行序列扩增,经BioEdit软件拼接后获得CVA6全基因序列,应用BioEdit、MEGA 7.0、Simplot、Heml 1.0及Phyre2等软件分析CVA6全基因组特征。结果筛选出CVA6阳性样本929份,获得CVA6全基因序列17株(其中9株临床诊断为HFMD,8株临床诊断为HA);17株CVA6在全基因系统进化树上均处于Ⅳ型分支;HA、HFMD代表株未发生明显重组,但在非结构蛋白3D区发生变异;HFMD、HA代表株在VP1的S597T、Q705L和Q663L位点存在差异,在线预测分析发现其VP1二级结构与CVA6原型株一致,未发生改变。结论引起HFMD与HA的17株CVA6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组同源性,同时也存在核苷酸及氨基酸差异,这种变化可能对CVA6的复制及适应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 进化分析 重组分析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6型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9
作者 魏真妮 孟晓丹 +8 位作者 陈静 王文辉 卢佳 郭靖 吴杰 孟胜利 王泽鋆 陈晓琦 申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43-1145,1151,共4页
目的制备兔抗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 virus A6,CVA6)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将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共表达的CVA6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纯化后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CVA6-R69-XY-2016... 目的制备兔抗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 virus A6,CVA6)多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将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中共表达的CVA6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纯化后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用CVA6-R69-XY-2016、CVA10-R97-XY-2016、CVA16-V217-XY-2016、EV71-V54-XY-2016及CVA6 Gdula毒株分别感染人恶性胚胎横纹肌瘤RD细胞,体外中和试验及ELISA法检测中和抗体和结合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制备的兔抗CVA6 VLP多克隆抗体与CVA6-R69-XY-2016及CVA6 Gdula毒株的中和抗体效价均可达1024,多克隆抗体仅与这2种病毒的结构蛋白VP1、VP2及VP3产生特异性反应,仅在这2种病毒感染的RD细胞中产生明显的绿色荧光;经ELISA分析,其结合效价达1×10^7。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CVA6 VLP多克隆抗体,其特异性良好,可为CVA6血清型中和试验鉴别、病毒结构蛋白定性定量分析提供抗体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6 病毒样颗粒 多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分子进化与其相关手足口病流行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欢欢(综述) 朱俊萍(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儿童急性感染为主的全球性传染病。近期,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典型及非典型HFMD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发病率明显上升且临床表现多...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儿童急性感染为主的全球性传染病。近期,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引起的典型及非典型HFMD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发病率明显上升且临床表现多样。而CVA6的分子进化、人群群体免疫屏障的建立等均可影响HFMD的暴发流行及病原谱的变迁。现就CVA6的流行、分子进化与重组、氨基酸变异、结构解析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作一概述,旨在为HFMD的防控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临床症状 分子进化 基因重组 结构解析 氨基酸变异 血清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90
11
作者 陈炜 翁育伟 +7 位作者 何文祥 张拥军 杨秀惠 黄萌 谢剑锋 王金章 郑奎城 严延生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4-629,共6页
为揭示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它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收集2011~2013年福建省确诊为其它肠道病毒个人的1340例手足口病的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 为揭示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相关病原其它肠道病毒中优势血清型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我们收集2011~2013年福建省确诊为其它肠道病毒个人的1340例手足口病的病例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和鉴定分型,对其中优势血清型CVA6进行完整VP1区基因片段的扩增测序和分析。共分型鉴定出其它肠道病毒病例375例,其中CVA6病例182例(占48.5%)。CVA6病例在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的年度构成比分别为7.9%、16.2%和39.6%。与手足口病总体疫情相比,CVA6病例在地区、性别、年龄组分布没有特异性,致重症率较低。VP1区基因序列分析显示,CVA6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16.2%~18.6%),氨基酸序列差异为4.3%~6.2%。进化分析显示,CVA6福建分离株与原型株及国外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远,与国内地区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近。CVA6福建分离株在进化树的分布呈多个分支。结果表明,2011~2013年福建省手足口病病原谱发生较大变化,CVA6成为手足口病主要的病原之一。CVA6福建分离株与国内地区相应分离株共进化共循环,在福建至各个地区呈多条亲缘关系接近传播链同时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6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晓甜 李克坚 +1 位作者 周诚 毛群颖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1275,1280,共6页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为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FMD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为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HFMD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最为常见。近年,随着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引发HFMD比例大幅上升,CVA6逐渐成为造成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CVA6不仅易造成儿童感染,也易侵袭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就CVA6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其疫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实验室诊断 疫苗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衣壳蛋白VP1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宜 赵志磊 +2 位作者 孙世洋 姜春来 刘照惠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 A 6 strain,CVA6)衣壳蛋白VP1,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CVA6-VP1全长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VP1,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经I...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 virus group A 6 strain,CVA6)衣壳蛋白VP1,并制备其抗血清。方法合成经密码子优化的CVA6-VP1全长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VP1,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同时优化IPTG终浓度(0. 1、0. 2、0. 3、0. 5 mmol/L)、诱导温度(15、20、25、30℃)及诱导时间(6、8、12、16 h)。表达产物采用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VP1抗血清,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结果重组质粒p ET-28a-VP1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蛋白最适诱导条件为:IPTG终浓度为0. 3 mmol/L,诱导温度为15℃,诱导时间为12 h。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34 000,于上清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5%以上。兔血清效价均> 1∶8,呈阳性。结论成功于原核表达系统中高效表达了可溶性CVA6-VP1蛋白,且获得效价较高的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衣壳蛋白VP1 基因重组 原核表达 抗血清
原文传递
Genetic Variation of Multiple Serotypes of Enteroviruses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18
14
作者 Yonghong Zhou Le Van Tan +14 位作者 Kaiwei Luo Qiaohong Liao Lili Wang Qi Qiu Gang Zou Ping Liu Nguyen To Anh Nguyen Thi Thu Hong Min He Xiaoman Wei Shuanbao Yu Tommy Tsan-Yuk Lam Jie Cui H.Rogier van Doorn Hongjie Y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1-74,共14页
Enteroviruses(EVs)species A are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cause frequent epidemic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in China.Mild infections are common in children;however,HFMD can... Enteroviruses(EVs)species A are a major public health issu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cause frequent epidemic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in China.Mild infections are common in children;however,HFMD can also cause severe illness that affect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o molecularly characterize EVs,a prospective HFMD virological surveillance program was performed in China between 2013 and 2016.Throat swabs,rectal swabs and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uspected HFMD patients at participating hospitals.EVs were detected using generic real-time and nested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RT-PCRs).Then,the complete VP1 regions of enterovirus A71(EV-A71),coxsackievirus A16(CVA16)and CVA6 were sequenced to analyze amino acid changes and construct a viral molecular phylogeny.Of the 2836 enrolled HFMD patients,2,517(89%)were EV positive.The most frequently detected EVs were CVA16(32.5%,819),CVA6(31.2%,785),and EV-A71(20.4%,514).The subgenogroups CVA16B1 b,CVA6D3 a and EV-A71C4 a were predominant in China and recombina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VP1 region.Sequence analysis revealed amino acid variations at the 30,29 and 44 positions in the VP1 region of EV-A71,CVA16 and CVA6(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prototype strains Br Cr,G10 and Gdula),respectively.Furthermore,in 21 of 24(87.5%)identified EV-A71 samples,a know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D31 N)that may enhance neurovirulence was detected.Our study provides insights about the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HFMD-associated EVs.However,the emergence and virulence of the described mutations requi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teroviruses(EV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Enterovirus A71(EV-A71) Coxsackievirus A16(CVA16) Coxsackievirus a6(cva6)
原文传递
柯萨奇病毒A组6型VP1与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GRM197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免疫原性
15
作者 沈钱通 李思奇 +5 位作者 安彤 杨宏宏 张柯欣 陈刚 庄昉成 高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50-1054,共5页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VP1蛋白与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片段A的融合蛋白(CRM197A-CVA6 VP1),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经密码子优化的CRM197A基因与CVA6 VP1基因连接,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 目的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VP1蛋白与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片段A的融合蛋白(CRM197A-CVA6 VP1),并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将经密码子优化的CRM197A基因与CVA6 VP1基因连接,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RM197A-CVA6 VP1,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Ni-NTA柱层析及透析复性后获得重组蛋白CRM197A-CVA6 VP1,检测重组蛋白的粒径及电位,并进行蛋白荧光光谱检测。经沙鼠腹腔注射免疫铝佐剂吸附的重组蛋白CRM197A-CVA6VP1,20μg/(只·0.5 mL),同时设对照组(等体积的铝佐剂);1周后进行加强免疫,免疫途径及剂量同上。首次免疫后4周,经沙鼠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结合抗体,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血清中和效价。相同方法对沙鼠进行分组及给药,于初次免疫4周后,经沙鼠腹腔接种CVA6病毒液,1×10^(4)TCID_(50)/只,观察沙鼠的存活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RM197A-CVA6 VP1构建正确。重组蛋白CRM197A-CVA6 VP1的粒径为81.16 nm,电位为23.12 mV,280 nm激发光下检测到最大发射波长为353 nm,纯度达88.3%。试验组及对照组沙鼠血清中结合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44565和0,中和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30.4和0,两组间结合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的几何平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沙鼠于攻毒后第3天开始出现死亡,第13天全部死亡;试验组沙鼠在攻毒过程中未发现死亡,保护率达100%。结论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CRM197A-CVA6 VP1在沙鼠体内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6型 外壳蛋白VP1 原核表达 白喉毒素无毒突变体CRM197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