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建平 戴乐 +1 位作者 张昊 陈芬儿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9-341,共3页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 目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方法以香叶醇为起始原料,经酯化、加成-消除、取代、氧化、重排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结果各步中间体结构经核磁共振谱确证,最终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确证,总收率为49.7%。结论通过实验探索出一条新的合成(2E,6E)-3,7-二甲基-8-羟基-2,6-辛二烯-1-醇乙酸酯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叶醇 (2E 6E)3 7-二甲基-8-羟基-2 6-辛二烯-1-醇乙酸酯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钛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5
2
作者 夏心泉 赵书林 +1 位作者 黄勇 张建梅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试剂与Ti(Ⅳ)形成2∶1的络合物,显色反应15min完全并至少稳定4h,最大吸收波长为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67×105L·mol-1·cm-1,钛的质量浓度在0~400μg/L时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硅砖等标准物质中的Ti(Ⅳ),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RSD(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羟基-3`6-二磺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喹啉偶氮显色剂7-(8-喹啉偶氮)-8-羟基萘-1-氨基-3,6-二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钴(Ⅱ)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彬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11-13,共3页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报道了 8 -喹啉偶氮显色剂 7-(8-喹啉偶氮 ) -8-羟基萘 -1 -氨基 -3 ,6-二磺酸 (7-QAH)的合成。研究了其与Co(Ⅱ )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 ,试剂与Co(Ⅱ )形成绿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48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 .6× 1 0 4L·mol-1·cm-1,钴量在 0~ 1 2 μg/ 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8-喹啉偶氮)-8-羟基-1-氨基-3 6-二磺酸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刘鸿 李创海 廖亚四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120-1123,1129,共5页
以7-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体——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H_(2)L);H2L分别与醋酸锌和三氯化铝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金属配合物Zn L·H_(2)O(1)和Al... 以7-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邻苯二胺为原料,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配体——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H_(2)L);H2L分别与醋酸锌和三氯化铝经配位反应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金属配合物Zn L·H_(2)O(1)和Al_(2)L_(3)·3H_(2)O(2),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1)H NMR,IR,元素分析及FL表征。1和2的λem分别为514 nm(λex=400 nm)和525 nm(λex=401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甲酰基-8-羟基喹啉 邻苯二胺 7-{2-[1-(8-羟基喹啉-7-亚甲基)]苯并咪唑基}-8-羟基喹啉 金属配合物 合成 荧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铟(Ⅲ)-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的配位吸附波及其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长利 罗川南 +1 位作者 李慧芝 卢燕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6-188,共3页
在pH4.5的 0.015 mol/L HAc-NaAc介质中,In铟(Ⅲ)-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BQ)在滴汞电极上于-0.665-0.70 V(vs.SCE)电位处得到络合物的吸附还原波,其一... 在pH4.5的 0.015 mol/L HAc-NaAc介质中,In铟(Ⅲ)-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BQ)在滴汞电极上于-0.665-0.70 V(vs.SCE)电位处得到络合物的吸附还原波,其一阶导数峰电流I'p与In(Ⅲ)浓度在4.0× 10^(-8)~3.5 × 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 × 10^(-8)mol/L In(Ⅲ).应用该法测定了铅粉和氢氧化铝样品中的微量铟,结果令人满意。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 配位吸附波 应用 测定 微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喹啉偶氮显色剂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彬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4-55,共2页
用作者合成的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7-QAH)作显色剂,系统研究了其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Co(Ⅱ)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1... 用作者合成的7-(8-喹啉偶氮)-1-氨基-8-羟基萘-3,6-二磺酸(7-QAH)作显色剂,系统研究了其与Co(Ⅱ)的显色反应.在pH4.7的缓冲体系中,试剂与Co(Ⅱ)形成绿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104 L·mol-1·cm-1,钴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8-喹啉偶氮)-1-氮基-8-羟基-3 6-二磺酸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离解常数及其与镱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的研究
7
作者 刘二保 韩素琴 +3 位作者 梁建功 郭菊红 郑林艳 郭满栋 《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3期61-63,共3页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显色剂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离解常数,并研究了该显色剂与Yb的络合情况.结果表明:在pH为2-12之间,该显色剂共有三种存在形式:H2L(NH+)、HL-、L2-,它的离解常数为Ka1=1.61×10-5,Ka2...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显色剂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离解常数,并研究了该显色剂与Yb的络合情况.结果表明:在pH为2-12之间,该显色剂共有三种存在形式:H2L(NH+)、HL-、L2-,它的离解常数为Ka1=1.61×10-5,Ka2=4.10×10-9.在pH=9.60附近,该显色剂可与Yb3+形成3:1、2:1、1:1的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4-磺基-1-萘偶氮)-8羟基喹啉 离解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3对体外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作用和机制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沁 朱金水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新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NM-3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并探讨NM-3对胃癌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NM-3、卡铂及生理盐水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并在不同时间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研究新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NM-3对体外培养的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并探讨NM-3对胃癌抑制作用的机理。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用NM-3、卡铂及生理盐水处理,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并在不同时间段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将药物作用后1 h,2 h,3 h,6 h,12 h,24 h,48 h,72 h 的胃癌SGC7901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早期凋亡率及凋亡峰。发现NM-3组(1 mol/L)在72h内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早期调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0.1mol/L卡铂处理的细胞组早期即可诱导发生明显的凋亡,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调亡率增高,呈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分析中,NM-3组(1mg/L) Sub-G1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卡铂能使细胞周期发生相对变化,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增加,G0/G1期细胞增多,而S期及G2/M期细胞则相应减少。结论:NM-3对胃癌组织的生长抑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无直接诱导其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2-(8-羟基-6甲氧基-1--1--2-苯并吡喃-3-烃基)丙酸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修复基因OGG1融合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9
作者 武彦宁 绳波 +2 位作者 刘宁 计云霞 陈德喜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表达及纯化8羟基脱氧鸟苷DNA糖苷酶-1(OGG1)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OGG1融合蛋白,应用Ni—NTA亲和树脂进行纯化。纯化后的OGG1融合蛋白多次免疫大耳白兔.应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抗体活性... 目的表达及纯化8羟基脱氧鸟苷DNA糖苷酶-1(OGG1)融合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OGG1融合蛋白,应用Ni—NTA亲和树脂进行纯化。纯化后的OGG1融合蛋白多次免疫大耳白兔.应用Westernblotting的方法检测抗体活性,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通过大肠杆菌转染和表达。成功获得了纯化的OGG1融合蛋白。3次加强免疫后,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效价达到1:100000;Western blotting显示,OGG1多克隆抗体能够与OGG1融合蛋白特异结合。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的OGG1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脱氧鸟苷DNA糖苷酶-1 融合蛋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H酸衍生物新试剂的合成并用于铜(Ⅱ)离子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百木 黄文华 +1 位作者 袁章莹 张雷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5-547,550,共4页
以H酸钠盐和4-氨基苯磺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偶氮类试剂7-(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SPAHANS)。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元素分析法对SPAHANS的组成及结构作了检测。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 以H酸钠盐和4-氨基苯磺酸为主要反应物,制备了偶氮类试剂7-(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简称SPAHANS)。采用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元素分析法对SPAHANS的组成及结构作了检测。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 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体系中,在40-65℃加热5 min后,铜(Ⅱ)和SPAHANS反应生成配合比为1∶2的棕褐色配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的摩尔吸光率为1.6×105L.mol-1.cm-1。铜(Ⅱ)量在0.22-3.0 m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的检出限(3s/k)为5.6×10-2mg.L-1,取质量浓度为1.0 mg.L-1铜(Ⅱ)标准溶液,同时测定9次,测得相对标准偏差为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4-磺酸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 6-萘二磺酸 H酸钠盐 铜(Ⅱ)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酸偶氮类试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科 王松 董缤纷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5年第12期39-41,共3页
以H酸钠盐为主要反应物,在其基本骨架上链接各种分析功能团,制备了7-(邻-羧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6-萘二磺酸,检测了它与20多种金属离子在不同酸度下的显色反应,特别对它与Cu2+的显色反应做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7-(邻-羧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 6-萘二磺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酸偶氮类试剂的合成及其与铜(Ⅱ)显色反应的研究和应用
12
作者 李益康 张雷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8,共4页
以H酸-钠盐为主要反应物,在其基本骨架上链接邻-氨基酚,制备了新偶氮类试剂7-(邻羟基苯偶氮)-8-羟基-t-氨基。3,6-萘二磺酸(HAN)。采用红外、紫外可见和元素分析方法对HAN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该试剂与铜... 以H酸-钠盐为主要反应物,在其基本骨架上链接邻-氨基酚,制备了新偶氮类试剂7-(邻羟基苯偶氮)-8-羟基-t-氨基。3,6-萘二磺酸(HAN)。采用红外、紫外可见和元素分析方法对HAN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了其组成和结构。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优化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测定微量铜的新方法。在pH5.0的乙酸-乙酸钠(HAc-NaAc)缓冲体系中,Cu(Ⅱ)和HAN反应生成配合比为1:2的紫红色配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523nm处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为2.8×10^5L·mol^-1·cm^-1。Cu(Ⅱ)量在4~5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相关系数为0.9987。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和显色速度快等优点。检验了30余种常见离子对显色反应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不经分离的情况下将该法应用于合金标样和鸡肝脏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酸-钠盐 7-(邻羟基苯偶氮)-8-羟基-1-氨基-3 6-萘二磺酸 邻氨基酚 显色反应 铜(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楸皮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41
13
作者 石建辉 王金辉 +3 位作者 袁征 车东 宋玉荣 李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1-504,513,共5页
目的对中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核桃楸皮的水提取物用硅胶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解析、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 目的对中药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方法核桃楸皮的水提取物用硅胶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解析、理化常数分析及文献对照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核桃楸的水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是8-羟基蒽醌-1-羧酸(1)、山柰酚(2)、杨梅苷(3)、槲皮苷(4)、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5)、4,5,8-三羟基-α-萘酮-5-O-β-D-(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核桃楸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楸 化学成分 8-羟基蒽醌-1-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毒性生物碱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宝玉 曹光荣 +2 位作者 童德文 王凯 莫重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采用生物碱系统提取法 ,从甘肃棘豆 ( Oxytropiskansuensis)中分离出 A、B、C、D等 4种生物碱组分 ,经体外血清 α-甘露糖苷酶活性抑制试验和小鼠口服毒性试验 ,证明 C、D组分具有毒性。D组分经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鉴定为 8-甲基 -1
关键词 甘肃棘豆 毒性生物碱 8-甲基-1-羟基吲哚兹定醇 疯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忍冬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娜夏 韩英梅 付晓丽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74-1776,共3页
目的为寻找忍冬藤生物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了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马钱素(Ⅱ)、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反-2,顺-3... 目的为寻找忍冬藤生物活性成分,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方法采用溶剂萃取、色谱分离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了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 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Ⅰ)、马钱素(Ⅱ)、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反-2,顺-3-二羟甲基-7,8-二羟基-6-甲氧基-1,2,3,4-四氢萘(Ⅲ)。结论化合物Ⅲ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忍冬醇(japen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忍冬藤 r-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 -3-二羟甲基-7 8-羟基-6-甲氧基-1 2 3 4-四氢萘 木犀草素 马钱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锑Ⅲ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长利 罗川南 +2 位作者 卢燕 李慧芝 于海芹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1-333,共3页
在 0 .0 2mol/LHAc NaAc(pH 4 .9)介质中 ,研究了Sb 7 (1 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 (BQ)体系电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Sb BQ络合物在滴汞电极上于 - 0 .5 8~ - 0 .6 1V间产生一良好的还原波 ,其一阶导数峰峰值I′p 与Sb ... 在 0 .0 2mol/LHAc NaAc(pH 4 .9)介质中 ,研究了Sb 7 (1 苯偶氮 ) 8 羟基喹啉 5 磺酸钠 (BQ)体系电化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Sb BQ络合物在滴汞电极上于 - 0 .5 8~ - 0 .6 1V间产生一良好的还原波 ,其一阶导数峰峰值I′p 与Sb 浓度在 8.0× 10 -7~ 1.0× 10 -5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4 .5× 10 -7mol/L。用该法测定冶金样品中痕量Sb ,取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吸附波 7-(1-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钠 示波极谱法 微量分析 冶金样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基因XRCC3和HOGG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旭升 曾敏 +3 位作者 张瑾熔 伊斯坎达尔·阿不力米提 阿合力·那斯肉拉 葛峰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线交错互补修复组-3(XRCC3)、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9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XRCC3、HOGG...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线交错互补修复组-3(XRCC3)、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OGG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性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9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XRCC3、HOGG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XRCC,Thr241Met、HOGG1Ser326Cys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放疗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199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有效率为81.4%,其中携带XRCC,Thr/Met基因型的高于Thr/Thr型的(91.5%:77.1%,x2=5.67,P=0.017),携带HOGG1Ser/Ser、Ser/Cys、Cys/Cys型的相似(74.1%、84.2%、83.9%,x2=2.64,P=0.268)。携带XRCC3Thr/Met基因型的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率高于Thr/Thr型的(35.6%:20.0%,x2=5.44,P=0.020),携带HOGG1Ser/Ser、Ser/Cys、Cys/Cys型的相似(24.1%、24.6%、25.8%,x2=0.03,P=0.98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XRCC,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放疗近期疗效及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发生的独立因素(X2=16.12、4.43,P=0.009、0.035),而HOGG1基因多态性与其无关(x2=3.74、0.58,P=0.053、0.445)。结论XRCC3Thr/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放疗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组-3 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 单核苷酸多态性 放射敏感性
原文传递
青龙衣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媛媛 刘雨新 +3 位作者 蒋艳秋 刘兆熙 杨炳友 肖洪彬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979-2983,共5页
目的研究抗肿瘤中药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即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提纯。... 目的研究抗肿瘤中药青龙衣(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未成熟的外果皮)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即氯仿和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提纯。依据主要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抗肿瘤活性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4(R)-乙氧基-8-羟基-α-四氢萘醌(1)、4(R)-核桃酮(2)、没食子酸乙酯(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8-羟基蒽醌-1-羧酸(5)、4(R),5-二羟基-α-四氢萘酮(6)、杨梅醇(7)、胡桃宁B(8)、5-去氧杨梅酮(9)、5-羟基-1-(4′-羟苯基)-7-(4″-羟基-3″-甲氧基)-3-庚酮(10)、6,5′-二异戊烯基槲皮素(11)、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3)。结论化合物3~5,7,9~13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异戊烯基取代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属 青龙衣 抗肿瘤 没食子酸乙酯 羟基苯乙酸甲酯 8-羟基蒽醌-1-羧酸 杨梅醇
原文传递
凤丹籽饼粕中一个新单萜苷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普 卢宗元 +2 位作者 邓瑞雪 李亮 尹卫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凤丹籽饼粕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牡丹籽饼粕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 目的研究凤丹籽饼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凤丹籽饼粕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牡丹籽饼粕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9-二羟基-8-10-去氢百里香酚-1-O-β-D-葡萄糖苷(4,9-dihydroxy-8,10-dehydrothymol-1-O-β-D-glucoside,1),6'-O-β-D-葡萄糖白芍苷(6'-O-β-D-glucopyranosylalbiflorin,2),paeonidanin(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凤丹种子及凤丹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籽饼粕 4 9-羟基-8—10-去氢百里香酚-1—O-β-D-葡萄糖苷 6'-O-β-D-葡萄糖白芍苷 paeonidanin 化学成分 单萜
原文传递
两面针中一个新的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英文) 被引量:7
20
作者 耿頔 李定祥 +2 位作者 施瑶 梁敬钰 闵知大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 目的: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根和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进行鉴定结构。结果:从两面针根和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8-(2'-环己酮)-7,8-二氢白屈菜红碱(1)和8-(1'-羟基乙基)-7,8-二氢白屈菜红碱(2)。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ZANTHOXYLUM nitidum(Roxb.)DC. 8-(2’-环己酮)-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8-(1’-羟基乙基)-7 8-二氢白屈菜红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