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oning of the ZoWRKY1 Gene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6-gingerol Biosynthesis in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1
作者 TANG Jian-min QI Li-wang +2 位作者 HE Xiao-ting JIANG Yu-xin LI Zhe-xi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1年第1期54-60,共7页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has high economic value as medicinal and food resources.6-gingerol is the core medicinal constituents of ginger.In the present study,a local ginger cultivar of Chongqing was taken as ...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has high economic value as medicinal and food resources.6-gingerol is the core medicinal constituents of ginger.In the present study,a local ginger cultivar of Chongqing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The ZoWRKY1 gene was cloned to determine its expression level in different ginger developmental phases and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with 6-gingerol content.The expression level of ZoWRKY1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aCl stress was tested,and so wa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ZoWRKY1’s expression level and the contents of 6-gingerol synthase genes,i.e.ZoPAL,ZoC4H and Zo4C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DNA of the cloned ZoWRKY1 gene is 1026 bp in total length,and ZoWRKY1 belongs to the second type member of the WRKY family;the expression level of ZoWRKY1 rose sharply in the second developmental phase of the ginger which was about one month after sowing,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ZoWRKY1 and the increase of 6-gingerol content;the expressions of ZoWRKY1 and 6-gingerol synthase genes ZoPAL,ZoC4H and Zo4CL had sharp rises under 25 g/L NaCl stress,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ZoWRKY1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at of ZoC4H or Zo4CL.Therefore,it was speculated that there was a regulatory correlation between ZoWRKY1 and ZoC4H or Zo4CL that can further affect the biosynthesis of 6-ginge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ger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6-gingerol synthesis CORRE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粉化的干姜浸提6-姜辣素工艺研究
2
作者 郭振环 孙昌霞 +5 位作者 王兴涛 王京哲 杨帅 李晓翠 张志强 马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8-112,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影响,确定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最佳工艺。试验以6-姜辣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粒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6-姜辣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影响,确定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最佳工艺。试验以6-姜辣素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粒径、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液料比和提取次数对6-姜辣素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粒径、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优化的4个因素,分析确定干姜浸提6-姜辣素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干姜浸提6-姜辣素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径300目、液料比8 mL/g、提取时间4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条件下测得3份样品6-姜辣素含量为1.18%~1.19%,干物质得率为7.08%~7.15%。研究表明,此浸提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干姜提取物的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浸提工艺 6-姜辣素 干物质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姜酚基于PKB/KIF14信号通路对大鼠口腔黏膜愈合的作用
3
作者 张先琴 陈营杰 张睿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黏膜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对蛋白激酶B(PK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IF14)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姜酚组、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联... 目的探讨生姜提取物6-姜酚对实验性口腔溃疡大鼠黏膜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对蛋白激酶B(PK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IF14)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6-姜酚组、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和LY294002联合6-姜酚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用冰醋酸烧灼法建立口腔溃疡模型,6-姜酚组大鼠尾静脉注射6-姜酚6 mg·kg^(−1),LY294002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Y2940020.3 mg·kg^(−1),LY294002联合6-姜酚组大鼠尾静脉注射LY2940020.3 mg·kg^(−1),30 min后,尾静脉注射6-姜酚6 mg·kg^(−1);每日1次,连续7 d。计算溃疡面积,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水平,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PKB和KIF1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无新生成纤维细胞;6-姜酚组黏膜上皮覆盖,溃疡趋于愈合;LY294002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结构被破坏,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坏死;LY294002联合6-姜酚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病变较6-姜酚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6-姜酚组大鼠溃疡面积减小,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PI3K、p-PKB以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LY294002组溃疡面积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以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LY294002联合6-姜酚组比较,6-姜酚组大鼠溃疡面积减小,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升高;LY294002组溃疡面积增加,IL-6、TNF-α、IL-1β水平及MMP-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PI3K、p-PKB及KIF14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生姜提取物6-姜酚可促进口腔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其可能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姜酚(生姜提取物) 口腔溃疡 蛋白激酶B/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方法比较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宣伟东 卞俊 +3 位作者 王朝武 袁兵 陈海飞 龙凤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建立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4种溶剂回流提取,考察溶剂对6-姜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及生姜中6-姜酚的含量。结果以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为溶剂,6-姜酚提取率分别为43.1%、59.2%、83... 目的建立生姜中6-姜酚的提取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4种溶剂回流提取,考察溶剂对6-姜酚提取率的影响。采用HPLC法测定提取物及生姜中6-姜酚的含量。结果以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为溶剂,6-姜酚提取率分别为43.1%、59.2%、83.1%、85.6%。鲜姜中6-姜酚的平均含量为0.549mg·g-1,RSD为0.23%。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较好的生姜中抗晕活性成分的提取和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6-姜酚 提取方法 质量控制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提取生姜有效部位群并测定6-姜辣素含量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艳 周冬翠 张梅 《中国药师》 CAS 2014年第7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生姜的提取方法,优化生姜药材的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指标成分6-姜辣素的分析方法,比较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生姜的工艺。结果:该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稳... 目的:比较三种生姜的提取方法,优化生姜药材的提取工艺及工艺参数。方法: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姜指标成分6-姜辣素的分析方法,比较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生姜的工艺。结果:该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渗漉法提取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物中6-姜辣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水蒸气蒸馏法和乙醇渗漉法。结论:三种方法中以超临界CO2萃取法为提取生姜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6-姜辣素 超临界CO2萃取法 乙醇渗漉法 水蒸气蒸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6-姜酚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闫金奎 王洋 黄雪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5-196,共2页
为了研究从6-姜酚洗脱液中萃取6-姜酚的工艺条件,用乙醚、正己烷、氯仿三种有机溶剂对其进行了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溶液及同一溶剂不同萃取次数溶液中6-姜酚的浓度。结果表明,用乙醚萃取纯度高、提取量大、次数少... 为了研究从6-姜酚洗脱液中萃取6-姜酚的工艺条件,用乙醚、正己烷、氯仿三种有机溶剂对其进行了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有机溶剂的萃取溶液及同一溶剂不同萃取次数溶液中6-姜酚的浓度。结果表明,用乙醚萃取纯度高、提取量大、次数少、所需剂量小。生产中可以采用乙醚为萃取溶剂,每次用量为待提取液的20%,萃取两次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6-姜酚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铜陵鲜姜冻干粉6-姜辣素含量 被引量:4
7
作者 钟华青 边旭 +2 位作者 杨玉福 陈卫东 张盛 《北方药学》 2019年第4期6-8,共3页
目的:优化铜陵鲜姜渣回流提取工艺,制备铜陵鲜姜冻干粉并测定6-姜辣素含量。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生姜提取方法,将铜陵鲜姜分为鲜姜渣和鲜姜汁两部分,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铜陵鲜姜渣中6-姜辣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姜渣提取工艺... 目的:优化铜陵鲜姜渣回流提取工艺,制备铜陵鲜姜冻干粉并测定6-姜辣素含量。方法: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中生姜提取方法,将铜陵鲜姜分为鲜姜渣和鲜姜汁两部分,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铜陵鲜姜渣中6-姜辣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生姜渣提取工艺;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法制备铜陵鲜姜冻干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姜辣素含量。结果:最佳工艺为:以80%浓度甲醇为溶剂,料液比1∶50(m/V),在80℃水浴中回流提取两次,30min/次;在-45℃条件下真空干燥48h可得铜陵鲜姜冻干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出铜陵鲜姜冻干粉中6-姜辣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53%。结论:建立了测定铜陵鲜姜冻干粉的HPLC测定方法,该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可为铜陵鲜姜的制剂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鲜姜 6-姜辣素 中国药典 提取工艺 冻干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6-姜辣素的提取及姜汁去屑洗发水的研制 被引量:8
8
作者 徐静 刘丹丹 +3 位作者 张榕文 蒋日琼 万玉华 麻睿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2043-2046,共4页
优选生姜6-姜辣素的提取方法,研究生姜提取液在去屑洗发水中的应用。采用HPLC法,以6-姜辣素为考察指标,分别对榨汁法、加热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的生姜提取液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抑菌实验,考察不同添... 优选生姜6-姜辣素的提取方法,研究生姜提取液在去屑洗发水中的应用。采用HPLC法,以6-姜辣素为考察指标,分别对榨汁法、加热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法的生姜提取液进行含量测定;通过抑菌实验,考察不同添加量的生姜提取液对洗发香波性能影响,确定生姜提取液的最佳添加量,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榨汁法为生姜的最佳提取方法,姜汁的最佳添加量是15%,最小抑菌浓度是:糠秕马拉色菌MIC为18.75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MIC均为9.37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6-姜辣素 提取工艺 姜汁去屑洗发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生姜提取液中6-姜酚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雯 刘佳乐 +1 位作者 黄亮 张利萍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7期169-170,共2页
建立了测定生姜提取液中6-姜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250 min×4.6 mm,5μm)色谱柱,以纯水-乙腈(体积比为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35℃,在282 n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重复测定... 建立了测定生姜提取液中6-姜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Agilent ODS C18(250 min×4.6 mm,5μm)色谱柱,以纯水-乙腈(体积比为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35℃,在282 nm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77%,回收率在95 %105%范围内.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良好,有效消除了样品中其他组分对目标峰的干扰,线性范围宽,分离度好,可用来准确分析生姜提取液中6-姜酚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6-姜酚 生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姜与姜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晓娟 程松 +1 位作者 潘英妮 刘晓秋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姜与姜皮中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6-姜辣素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甲法、HPLC 法对姜和姜皮中相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地区姜与姜皮中水溶性浸出物分别为... 目的:比较不同地区姜与姜皮中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6-姜辣素的含量。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甲法、HPLC 法对姜和姜皮中相应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地区姜与姜皮中水溶性浸出物分别为29.0%~39.7%和21.6%~34.0%;挥发油分别为1.96%~3.03%和1.80%~2.81%;6-姜辣素分别为0.67%~1.53%和0.51%~1.30%。结论:不同地区姜和姜皮中水溶性浸出物、挥发油、6-姜辣素的含量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在姜与姜皮中的含量相差却不大;由此,可以说明吃姜莫去皮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皮 浸出物 挥发油 6-姜辣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姜油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艳 何苒 +1 位作者 曾明 闫荟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9期1196-1197,共2页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参数。方法:建立生姜指标成分6-姜酚的分析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以姜油收率和6-姜酚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姜油萃取工艺优选。...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参数。方法:建立生姜指标成分6-姜酚的分析方法,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分离釜Ⅰ压力、萃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表,以姜油收率和6-姜酚百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姜油萃取工艺优选。结果:超临界CO2萃取姜油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h;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Ⅱ压力3MPa。此时姜油的收率为2.117%,姜油中6-姜酚的百分含量为23.164%(n=3)。结论:优化后的超临界CO2萃取生姜工艺具有保持药物原有生物活性、提取效率高、提取物纯净无溶剂残留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6-姜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临界CO2萃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提取姜油的GC-MS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明 余德顺 +2 位作者 田弋夫 杨军 莫彬彬 《贵州化工》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姜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姜油得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法的3.8倍,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特别是得到了含量较高...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姜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姜油得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法的3.8倍,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特别是得到了含量较高为12.82%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姜酚,而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油中则未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液-液萃取法制备高含量液体姜辣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凌琳 李英奇 +1 位作者 戴世杰 曾健青 《精细化工中间体》 CAS 2019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所得的姜树脂为原料,采用连续液-液萃取法进行分离提纯,高效制备高含量液体姜辣素。考察了萃取时间、溶剂与溶质质量比、萃取溶剂流量、萃取温度等对产物姜辣素、 6-姜酚含量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0%乙醇水溶... 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所得的姜树脂为原料,采用连续液-液萃取法进行分离提纯,高效制备高含量液体姜辣素。考察了萃取时间、溶剂与溶质质量比、萃取溶剂流量、萃取温度等对产物姜辣素、 6-姜酚含量及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80%乙醇水溶液为溶剂,姜树脂为溶质,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6∶1;正己烷为萃取溶剂,萃取溶剂流量为1.0 L·h-1,萃取温度为30℃,萃取时间为3 h,此条件下萃取结果最好,可将姜辣素含量从50.29%提高至83.59%,对应6-姜酚的含量从34.77%提高到68.62%,姜辣素和6-姜酚的收率分别达90.96%和8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辣素 6-姜酚 连续液-液萃取法 分离提纯 姜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姜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伟然 陶永华 +4 位作者 苗宏伟 景娇 赵宾江 宋娟 萧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6-姜酚量的变化,比较炮姜超临界CO2萃取(SFE-CO2)与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区别。方法炮姜药材分别经SFE-CO2及醇回流提取,SFE-CO2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时间2 h;醇回流法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HPLC法测定... 目的通过HPLC法测定6-姜酚量的变化,比较炮姜超临界CO2萃取(SFE-CO2)与醇回流提取工艺的区别。方法炮姜药材分别经SFE-CO2及醇回流提取,SFE-CO2萃取条件为压力30 MPa、温度50℃、时间2 h;醇回流法为70%乙醇提取2次,每次2 h,HPLC法测定提取前后炮姜药材中6-姜酚的量。结果经SFE-CO2萃取后萃取物中6-姜酚达9.53%,转移率73.4%,较醇回流法高32%。结论 SFE-CO2萃取法较醇回流法适合炮姜中6-姜酚成分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SFE-CO2) 炮姜 6-姜酚 提取工艺 HPLC
原文传递
6-姜酚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龙利 李岗 +3 位作者 叶菲菲 张情亚 余德顺 于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6-209,共4页
研究以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含量12.82%的姜油为原料,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常压柱分离得到52%含量的6-姜酚分离物,之后再经过加压和减压的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8%含量的6-姜酚。对6-姜酚含量为12.82%姜油、52%6-姜酚姜油分离物及98%... 研究以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含量12.82%的姜油为原料,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常压柱分离得到52%含量的6-姜酚分离物,之后再经过加压和减压的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8%含量的6-姜酚。对6-姜酚含量为12.82%姜油、52%6-姜酚姜油分离物及98%高纯度的6-姜酚,用ABTS法与FRAP法进行了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及比较。结果表明:不论ABTS法还是FRAP法,总抗氧化能力与不同6-姜酚含量(P<0.01)以及不同浓度(P<0.05)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显著性差异,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显示6-姜酚是姜油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特别是对高纯度6-姜酚而言,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增加逐渐减小(FRAP法)甚至降低(ABTS法),表明姜油抗氧化过程中存在不同成分间协同抗氧化以及姜酚自氧化等复杂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姜油 6-姜酚 柱层析法 抗氧化能力 ABTS FRAP
原文传递
正交设计优选生姜中6-姜酚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婷婷 唐延林 张永萍 《光谱实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25-1328,共4页
研究生姜中6-姜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以6-姜酚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优提取方案,确定6-姜酚的提取工艺为A1B2C2,即25mL甲醇67℃回流提取1h。结果表明:该优选工艺可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
关键词 生姜 6-姜酚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香姜中6-姜辣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蓉 何福林 +3 位作者 柴书彤 刘亚凤 刘小文 陈小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根据响应面法优化湖南永州江永香姜中6-姜辣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t)进行单因素试验,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6-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并... 目的:根据响应面法优化湖南永州江永香姜中6-姜辣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t)进行单因素试验,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6-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并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L-抗坏血酸作对照,测定香姜6-姜辣素总还原能力。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12(g·mL^(-1))、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6-姜辣素得率达90%以上。香姜中6-姜辣素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IC_(50)值为0.60 mg·mL^(-1)。结论:该法相对水提法、压榨法,该工艺更具提取率高,回收率高等优点。6-姜辣素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弱于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Vc),但强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姜 6-姜辣素 响应面法 提取 优化
原文传递
生姜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及其醇提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欣蔚 邓红 +2 位作者 林华庆 卜水 谢岳庭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142-2145,共4页
目的:探讨生姜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4种方法制备生姜的提取物,采用HPLC测定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并考察光照,加热,酸碱以及氧化条件对提取物中成分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法,渗漉法和回流法4种方法... 目的:探讨生姜的提取方法及其提取物的稳定性。方法:分别采用4种方法制备生姜的提取物,采用HPLC测定提取物中6-姜酚的含量。并考察光照,加热,酸碱以及氧化条件对提取物中成分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萃取法,超声法,渗漉法和回流法4种方法比较,各种方法提取得到成分的相对含量有变化,微波辅助提取物各个成分含量相对较高且提取时间最短,提取物不耐热、酸碱并易氧化。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为较佳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提取 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 6-姜酚
原文传递
生姜提取物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机制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查琳 罗幼君 +2 位作者 乔田奎 王跃华 钟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8-444,共7页
目的生姜提取物活性成分如生姜醇提物与6-姜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过程。HGC-27细胞株为常见的人未分化胃腺癌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生姜醇提物与6-姜酚单体对胃腺癌HGC-2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 目的生姜提取物活性成分如生姜醇提物与6-姜酚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过程。HGC-27细胞株为常见的人未分化胃腺癌细胞。本研究旨在探讨生姜醇提物与6-姜酚单体对胃腺癌HGC-27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影响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和中压制备色谱技术,得到生姜醇提物以及6-姜酚单体,经HPLC分析6-姜酚纯度不低于98.0%。以不同浓度(2、3和4 mg/mL)的生姜醇提物与6-姜酚(100、200、300和400μmol/L)处理HGC-27细胞24h,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生姜醇提物及6-姜酚均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GC-27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2110和40.23,均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当2、3和4mg/mL生姜醇提物处理细胞24h后,G1期细胞比例增加至(50.86±1.64)%、(56.78±0.60)%和(55.74±0.43)%,高于空白对照组(46.1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3和4mg/mL生姜醇提物处理组凋亡率则分别增至(20.96±0.39)%和(27.36±4.48)%,与空白对照组(14.92±1.38)%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300和400μmol/L 6-姜酚处理细胞24h后,G1期细胞比例增加至(53.85±0.62)%和(51.70±1.78)%,高于空白对照组(42.57±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凋亡率分别增至(9.47±1.56)%和(17.04±0.60)%,与空白对照组(4.81±1.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生姜醇提物上调促凋亡蛋白Bax mRNA表达,同时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 mRNA表达,而6-姜酚则增加Bax/Bcl-2比例,并下调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 E1 mRNA表达,上调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 mRNA表达。结论生姜醇提物及6-姜酚对胃癌HGC-27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使细胞周期发生G1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为成为治疗胃癌的天然药物提供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提取物 6-姜酚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