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3D/4D盆底超声在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改变评估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马新乐 郑志硕 +1 位作者 徐杰 李锋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智能3D/4D盆底超声对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改变的评估作用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后6~8周高龄产妇102例(≥35岁,高龄组)及适龄产妇... 目的探讨智能3D/4D盆底超声对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改变的评估作用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按照1:1配对原则,选择2021年5月至2024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产后6~8周高龄产妇102例(≥35岁,高龄组)及适龄产妇102例(20~34岁,非高龄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产妇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加体质量、分娩孕周、民族、孕史、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头围及是否无痛分娩、会阴侧切等一般资料;应用智能3D/4D盆底超声检查产后早期盆底改变;比较2组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应用Kappa指数分析智能3D/4D盆底超声诊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临床实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高龄组产妇的孕前BMI、孕期增加体质量、分娩孕周、民族、孕史、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头围、无痛分娩、会阴侧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产妇的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产妇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大于非高龄组(P<0.05);高龄组产妇的最大Valsalva动作状态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大于非高龄组(P<0.05)。高龄组产后6~8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总发生率显著高于非高龄组(χ^(2)=8.971,P<0.05)。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智能3D/4D盆底超声诊断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临床实际的一致性为98.53%,Kappa值为0.922(95%置信区间:0.785~1.059,P<0.05)。结论高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结构、功能异常改变较非高龄产妇严重,3D/4D盆底超声参数可定量评估高龄产妇产后盆底肌结构、功能改变,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3D/4d盆底超声 产妇 盆底改变 盆底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4D超声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应变率研究
2
作者 尹晶 景艳 +1 位作者 李一凡 郑艳芬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32-37,共6页
目的:经会阴4D超声对盆底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为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提供肛提肌伸缩应变率量化参数及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产后42~100 d有SUI症状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SUI组),同期无SUI症状患者30... 目的:经会阴4D超声对盆底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为诊断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提供肛提肌伸缩应变率量化参数及客观依据。方法:收集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产后42~100 d有SUI症状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SUI组),同期无SUI症状患者30例为对照组(非SUI组)。测量不同状态下膀胱颈移动度(BNM)、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后角(RVA),计算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并进行分析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超声诊断截断值。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和非SUI组的面积收缩应变率(εA1)均和周长收缩应变率(εC1)呈正相关(r=0.617,P<0.01;r=0.457,P<0.05);两组的εC1均和前后径收缩应变率(εL1)呈正相关(r=0.569,P<0.01;r=0.563,P<0.01);两组的面积拉伸应变率(εA2)均和周长拉伸应变率(εC2)(r=0.370,P<0.01;r=0.647,P<0.01)、前后径拉伸应变率(εL2)(r=0.663,P<0.01;r=0.427,P<0.01)呈正相关;两组的εC2均和εL2呈正相关(r=0.785,P<0.01;r=0.542,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εA1诊断截止最好,曲线下面积最大(0.9936),灵敏度最高(97.4%)。结论:肛提肌伸缩应变率对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早期 盆底结构和功能 经会阴4d超声 肛提肌应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盆腔脏器脱垂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津艺 刘莱 +3 位作者 刘婷 李颐 胥卉苹 熊雯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肛提肌未发生撕脱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是否发生异常改变。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且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初产妇107例,出现POP的65例为POP组,未出现POP的42例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4D盆... 目的探讨肛提肌未发生撕脱时,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是否发生异常改变。方法收集经阴道分娩且肛提肌未发生撕脱的初产妇107例,出现POP的65例为POP组,未出现POP的42例为对照组。应用经会阴4D盆底超声采集在静息、最大瓦氏状态下两组初产妇肛提肌裂孔形态参数:肛提肌裂孔前后径(LHAP)、肛提肌裂孔左右径(LHLD)、肛提肌裂孔周径(LHC)、肛提肌裂孔面积(LHA)。结果静息状态下POP组及对照组LHAP、LHLD、LHC、L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瓦氏状态下POP组的LHAP、LHLD、LHC、LHA较对照组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最大瓦氏状态下LHA>18.84 cm^(2),诊断初产妇发生POP的敏感度为73.8%,特异度95.2%,AUC为0.912。结论肛提肌未撕脱的初次经阴道分娩的POP产妇也会发生肛提肌损伤。4D盆底超声下肛提肌裂孔形态的改变可反映肛提肌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尤其最大瓦氏状态下肛提肌裂孔的面积与POP相关性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盆底超声 盆腔脏器脱垂 肛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双丽 郭红梅 +4 位作者 徐秋红 吴斯瑶 陈秋妍 朱荷香 黄映聪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究四维(4D)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术后FPFD患者作为研究组,100名盆底功能检查正常的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4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两组静息及Valsalva动作... 目的:探究四维(4D)超声在剖宫产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剖宫产术后FPFD患者作为研究组,100名盆底功能检查正常的产后女性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4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两组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尿道后角及肛提肌超声参数,分析两组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结果:静息状态下,研究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肛提肌厚度(LAT)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膀胱尿道后角与肛提肌夹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下研究组膀胱尿道后角、LAT、肛提肌夹角、LHA均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4D超声在剖宫产术后FPFD评估中的作用显著,能较准确诊断肛提肌超声参数等,明确静息与Valsalva动作盆底指标间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四维超声 剖宫产术 肛提肌超声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盆底超声检测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使用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马函 王圣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2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共82例,根据其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剖宫产组,50例)及B组(阴道分娩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四维盆底... 目的探讨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共82例,根据其不同分娩方式分为A组(剖宫产组,50例)及B组(阴道分娩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四维盆底超声进行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Green分型、Valsalva期BSD、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GreenⅠ型率高于B组、Ⅱ、Ⅲ型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静止状态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膀胱后角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Valsalva期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及尿道旋转角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四维盆腔超声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检测效果理想,可帮助了解产妇分娩后盆底肌群的功能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超声 盆底疾病 初产妇 功能障碍 剖宫产 盆底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