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normal strain changes observed by a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before the Ms7. 0 Lu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5
1
作者 Qiu Zehua Yang Guang +2 位作者 Tang Lei Guo Yanping Zhang Baohong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3年第3期19-29,共11页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sT. 0 Lushan earthquake, the YRY-4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recorded prominent abnormal changes. The strain anomalies are very striking on the smooth background of several years' ...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sT. 0 Lushan earthquake, the YRY-4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recorded prominent abnormal changes. The strain anomalies are very striking on the smooth background of several years' recording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owever, because construction in the town of Guza has been undergoing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any factors have interfered with observations at the station. Whether or not the observed strain changes before the Lushan earthquake were affected by any of the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becomes a question that must be answered. Among the likely sources of interference, apartment construction, sportsground reconstruction, and tunnel cutting can be excluded by analyzing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anomalies. The two remaining most possible sources are road construction in front of the station and the water level change of the nearby Dadu River caused by water filling into and discharging from an upstream reservoir.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in and the seismographic recordings, comparis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in and the Dadu River flow recordings, and analysis of the strain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we conclude that the abnormal changes observed at Guza Station cannot be attributed to either of these two sources but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Lush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sh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precursor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 YRY-4 borehole strain- meter interfere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漳州深井4分量钻孔应变求测区应变场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紫燕 刘序俨 钟继茂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3期22-26,共5页
利用漳州深井形变综合观测中的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测区的主应变大小和方向。计算得到的上下两个端面的主应变方位角都在170°附近变化,近东西向性质明显。与利用多个地震求解综合节面解推断出的构造应力场一致。
关键词 4分量钻孔应变 主应变大小 主应变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地震台2016年11月—2017年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异常核实 被引量:6
3
作者 祁蒙 吴继炜 +2 位作者 张岑 高明智 郝冉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5期83-89,共7页
2016年11月—2017年,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曲线出现“漏斗”状向下凹陷的压性变化,从场地环境、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核实,并对异常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及仪器自身问题,认为此次数据畸变可能反映了地... 2016年11月—2017年,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曲线出现“漏斗”状向下凹陷的压性变化,从场地环境、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核实,并对异常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及仪器自身问题,认为此次数据畸变可能反映了地下应力的真实变化,应为地下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RY-4分量应变仪 异常核实 观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 被引量:98
4
作者 邱泽华 石耀霖 欧阳祖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2,共5页
提出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问题有相对标定和绝对标定两层涵义;讨论了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相 对标定的归一化新方法:将前人标定应力观测的方法用于应变观测,一方面大大简化了计算公式,另一方面提出轮 流以每个元件为标准计算灵敏... 提出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问题有相对标定和绝对标定两层涵义;讨论了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相 对标定的归一化新方法:将前人标定应力观测的方法用于应变观测,一方面大大简化了计算公式,另一方面提出轮 流以每个元件为标准计算灵敏度而后取平均值的方法,在统计上更为合理;并以昌平台RZB 1型钻孔应变观测为 例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标定 灵敏度 归一化 应力 平均值 简化 平台 元件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当前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审视——以应变不变量为标尺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序俨 王紫燕 +2 位作者 方宏芳 黄声明 王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332-3346,共15页
本文采用摩尔圆模型推导出中国和美国3种不同类型的四分量不同布设的两套钻孔应变的5组观测组合公式,随机选取了25个台站多年的观测资料计算5组最大、最小主应变及主方向,并采用两两相关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一致性进行了检核.计算结果... 本文采用摩尔圆模型推导出中国和美国3种不同类型的四分量不同布设的两套钻孔应变的5组观测组合公式,随机选取了25个台站多年的观测资料计算5组最大、最小主应变及主方向,并采用两两相关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一致性进行了检核.计算结果显示:经过大致1—2年时间后,应变不变量变化稳定,主应变及主方向越来越接近;大多数台站5组最大、最小主应变数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接近于1,表明这些仪器记录的应变数据具有客观真实性.5组主方向数值相差较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5组观测组合公式的误差估计,发现主应变计算值的最大均方根误差是有上限的,主方向没有上限.最后对影响钻孔应变5组不变量一致性的一些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技术有其特殊的困难,在经历了半个世纪实践后,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钻孔应变 不变量 观测组合公式 可靠性检验 误差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绝对标定 被引量:56
6
作者 邱泽华 石耀霖 欧阳祖熙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34,共8页
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问题有二层涵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以认为实地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是对仪器(元件)灵敏度的标定,称为相对标定;在第二个层面上,由测值换算出孔径相对变化以后,还要利用理论固体潮等依据对与钻孔周围介质的... 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标定问题有二层涵义:在第一个层面上,可以认为实地标定是相对室内标定而言的,是对仪器(元件)灵敏度的标定,称为相对标定;在第二个层面上,由测值换算出孔径相对变化以后,还要利用理论固体潮等依据对与钻孔周围介质的弹性有关的参数进行标定,从而给出应变变化,称为绝对标定。文中提出了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绝对标定的新方法,并以昌平台RZB-1型钻孔应变观测为例进行实际应用,取得了相当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 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换算和使用 被引量:47
7
作者 邱泽华 阚宝祥 唐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3-89,共7页
水平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的是地表附近一点的水平应变变化。但是其直接记录并非应变变化,应根据互检条件先进行实地相对标定(计算元件校正系数),然后用理论固体潮进行实地绝对标定(计算探头校正系数),才能进行应变换算,给出可作为应变... 水平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观测的是地表附近一点的水平应变变化。但是其直接记录并非应变变化,应根据互检条件先进行实地相对标定(计算元件校正系数),然后用理论固体潮进行实地绝对标定(计算探头校正系数),才能进行应变换算,给出可作为应变变化使用的数据。因为钻孔应变仪观测的是应变变化,所以实地标定和应变换算都需要用增量。对于精确的研究,这些校正系数都可能随时间变化,因而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按特定时间段对校正系数进行计算。该文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换算和使用的基本步骤和具体方法,并以姑咱台的观测资料为例,给出了具体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仪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实地标定 超限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自检内精度分析 被引量:31
8
作者 唐磊 邱泽华 宋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1期36-39,共4页
根据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特点,分析了评价该观测手段的质量指标: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介绍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值、相关系数等,提出不同的求偏差方法,改进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法,使其能尽量客观... 根据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特点,分析了评价该观测手段的质量指标: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介绍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平均值、相关系数等,提出不同的求偏差方法,改进了相对标定自检内精度法,使其能尽量客观地评价观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 相对标定 偏差 自检内精度 平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姑咱台钻孔应变观测值年变化的数值模拟解释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少华 任天翔 +1 位作者 董培育 石耀霖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7-1147,共11页
中国是最早开始以地震预测为目标的钻孔应变观测的国家之一。YRY-4四分量应变仪等中国自行研制的应变仪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分辨率可达10-10量级,且可以稳定工作。为了捕捉构造应力变化的信号以及探讨它们与地震活动的联系,首先需要... 中国是最早开始以地震预测为目标的钻孔应变观测的国家之一。YRY-4四分量应变仪等中国自行研制的应变仪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分辨率可达10-10量级,且可以稳定工作。为了捕捉构造应力变化的信号以及探讨它们与地震活动的联系,首先需要识别并排除降雨、气压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河流涨落、抽注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应变。在某些台站(如大渡河谷旁的姑咱台),YRY-4型应变仪观测到年周期变化的应变信号。截至目前,没有相关文献解释产生这种信号的物理机制。文中试图解释该信号的成因。考虑地形因素,建立了三维有限元热-弹性耦合模型,模拟了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说明了春季和秋季达到波峰和波谷的年周期变化的信号是地表温度年变化引起的热应变信号。建议高分辨应变仪(例如YRY-4型应变仪)地应变台站选址时应尽量选择开阔的区域而避免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RY-4钻孔应变仪 应变观测 热-弹性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不同时间尺度的自检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唐磊 吕品姬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 利用高台地震台不同时间尺度的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数据计算元件相对校正系数、自检内精度和面应变相关系数。分析认为,对较长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应变换算和地震研究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连续观测的日均值或5日均值数据;对较短时间尺度观测数据进行以上分析时,相对标定处理应选用整时值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四分量应变观测 时间尺度 自检内精度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对四分量钻孔应力–应变观测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瑞 杨树新 王迪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1-335,共5页
钻孔围岩中存在裂隙是导致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中测试值不满足自洽关系的原因之一,但缺乏理论依据。建立若干个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相邻45°的各元件位移,定性地研究裂隙与最大水平应力的角度、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 钻孔围岩中存在裂隙是导致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中测试值不满足自洽关系的原因之一,但缺乏理论依据。建立若干个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相邻45°的各元件位移,定性地研究裂隙与最大水平应力的角度、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裂隙与孔壁距离、长度、宽度和材料属性几种典型要素对四分量钻孔应力–应变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几种因素对钻孔应力–应变观测都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当裂隙延展方向与最小水平应力方向一致或最大水平应力与最小水平应力比值越大、裂隙与孔壁距离越近、裂隙尺寸越大、裂隙的材料属性与围岩的差距越大时,裂隙的存在对观测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 四分量钻孔 应力–应变观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分量钻孔地应力-应变观测发展重要事件回顾 被引量:26
12
作者 邱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7,共6页
中国的钻孔应力相对观测是在李四光的倡导下开始的,目的是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早期的钻孔应力观测(电感法)试图直接观测应力变化,在与弹性力学理论的结合上存在矛盾,即理论上需要观测的是位移,实际上用的压磁传感器是观测力的。1977年... 中国的钻孔应力相对观测是在李四光的倡导下开始的,目的是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早期的钻孔应力观测(电感法)试图直接观测应力变化,在与弹性力学理论的结合上存在矛盾,即理论上需要观测的是位移,实际上用的压磁传感器是观测力的。1977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发生的变革,为后来四分量应变观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们努力协调传感器与观测原理的矛盾的过程中,应力仪和应变仪的概念发生了混淆。地应力不能测量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应变观测 电感法地应力观测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自检 芜湖会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地震快速反应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亮 赵倩 +2 位作者 杨群山 殷轶娜 陶达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4期78-81,共4页
旨在介绍在对辽宁省地震监测中心的多个应用系统的高度提炼下,通过WEBGIS构建地震快速反应系统的整个过程。本文简要叙述了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介绍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功能设计,阐述了使用网络技术和开源组件实现本系统的方法,总结了系... 旨在介绍在对辽宁省地震监测中心的多个应用系统的高度提炼下,通过WEBGIS构建地震快速反应系统的整个过程。本文简要叙述了系统的主要开发目标,介绍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功能设计,阐述了使用网络技术和开源组件实现本系统的方法,总结了系统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BGIS PHP OPENLAYERS 地震快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小山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相对标定和异常判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柳忠旺 侯炳正 +1 位作者 常兴 许英才 《防灾减灾学报》 2014年第4期13-19,共7页
对宁夏海原小山YRY-4型钻孔应变仪进行实地相对标定后,数据比标定前有明显好转,资料的相关性显著增强,这验证了海原小山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相对标定后的潮汐因子灵敏度明显提高,稳定度明显改善,出现显著的同步变化趋势... 对宁夏海原小山YRY-4型钻孔应变仪进行实地相对标定后,数据比标定前有明显好转,资料的相关性显著增强,这验证了海原小山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相对标定后的潮汐因子灵敏度明显提高,稳定度明显改善,出现显著的同步变化趋势,相关性明显增强,各元件均有正常背景。对比钻孔应变各元件观测数据变化曲线,在固原ML3.8级与定西ML6.6级地震震前出现的扭曲、转折、恢复现象,是地震前地下应变积累和调整所致,表现出明显震前的短临异常变化。释放能量较小的地震,曲线扭曲、下降、转折的异常变化幅度较小,反之变化较剧烈,但短临异常变化的时间基本在震前10至15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RY-4型钻孔应变观测 相对标定 异常变化 潮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normal strain changes observed at Guza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1
15
作者 QIU ZeHua ZHANG BaoHong +2 位作者 CHI ShunLiang TANG Lei SONG M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233-240,共8页
An YRY-4 type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on the southwest end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recorded anomalous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since about one year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 anomaly is cha... An YRY-4 type borehole strainmeter at Guza station on the southwest end of the Longmenshan fault zone recorded anomalous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since about one year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 anomaly is characterized by steps and/or asymmetrical pulses of short-periods(minutes-hours).Among about one hundred stations over the mainland of China,only Guza,the nearest one to the seismic area,observed such changes.A self-check function of the strainmeter helps confirm the credibility of the observation.The anomalous signals do not correspond to seasonal changes.The consistency in the sense of strain among long-term,anomalous interfering and coseismic changes suggests that they all resulted from the background tectonic movement.Results of an Overrun Rate Analysis further illustrate a close temporal relevance of the anomaly to the Wenchuan earthquake:its increase before,and decrease after the biggest changes during the main shock.The abnormal changes are attributed to local small-scale fractures with an evidential clue that the only Ms4.5 foreshock near Guza station on February 27,2008 produced the biggest anomalous change.By means of Wavelet Decomposition,it is revealed that longer period portion of the anomaly took place later before the main shock,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scales of small fractures increase duri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process.The anomalous strain changes are analogous to the stress changes observed before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earthquake precursor strain change 4-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meter Overrun-Rate-Analysis
原文传递
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兴坚 许玉红 +3 位作者 史继平 李建康 冯红武 刘小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5年第2期58-63,共6页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 观测数据 潮汐因子 周期 漂移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