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减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杨宗绵 周梦军 +4 位作者 张浴玲 黄丹梅 张扬 黄乃淇 张艳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7-2073,共7页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 目的:探讨多酚类化合物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DHMB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酸性缺氧液结合厌氧工作站构建H/R模型。将EA.hy926细胞分为对照组、H/R组、H/R+不同剂量DHMBA组、H/R+抗氧化剂依达拉奉组、H/R+活性氧(ROS)促生成剂寡霉素A+DHMBA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法检测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二硝基苯甲酸显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氧化还原平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总ROS水平;硝基四紫唑显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DHMBA在125~1000μmol/L的浓度下无明显细胞毒性。在H/R刺激的EA.hy926细胞中,DHMBA可以提高细胞活力,抑制NF-κB磷酸化,减少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增加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及NO含量;DHMBA能通过抑制H/R诱导的EA.hy926细胞ROS超载,恢复细胞内GSH和其氧化态(GSSH)的比例,减少LDH漏出,提高细胞迁移能力。结论:DHMBA可以减轻H/R所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这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 血管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氧化应激 内皮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1,4-环己烷二甲醇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邓志勇 苏佳娜 +3 位作者 倪小琼 李政 唐聪明 王公应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457-463,共7页
1,4-环己烷二甲醇(CHDM)是工业上生产聚酯重要的原料之一.以CHDM为原料合成的聚酯具有优良的性能,可广泛用于树脂、绝缘线等的生产,其制备的聚酯纤维密度相对轻、熔点高、电性能好,适用于制作电器设备.本文系统介绍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 1,4-环己烷二甲醇(CHDM)是工业上生产聚酯重要的原料之一.以CHDM为原料合成的聚酯具有优良的性能,可广泛用于树脂、绝缘线等的生产,其制备的聚酯纤维密度相对轻、熔点高、电性能好,适用于制作电器设备.本文系统介绍了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加氢制CHDM过程中催化剂的研究进展.DMT加氢制CHDM工艺路线分为两步加氢和一步加氢.其中两步加氢中苯环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d、Ru、双金属和Ni基催化剂,酯加氢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铜基催化剂;而一步加氢法的催化剂主要有钌-铂-锡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甲酸甲酯 1 4-环己烷甲酸甲酯 1 4-环己烷甲醇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与1,4-环己烷二甲醇直接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智怡 黄关葆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4-37,共4页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讨论了酸/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程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实验过程及动力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得到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研究了对苯二甲酸(TPA)与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讨论了酸/醇配比、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程度、反应时间的影响,对实验过程及动力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相应的整理,得到了该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此外,在相同酸/醇配比和催化剂用量时还进行了TPA与乙二醇(EG)的直接酯化实验并进行了酯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酸/醇比1∶1.6,催化剂用量0.035%(占TPA质量比,下同);TPA与CHDM的直接酯化反应比TPA与EG的反应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低,反应时间短、活化能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甲酸 1 4-环己烷甲醇 酯化反应 动力学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二甲基-4-甲氧基-2-吡啶甲醇的合成工艺研究
4
作者 金春华 罗荣 +5 位作者 熊英骅 尹国江 刘晓峰 周自金 朱晓洪 张星琳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3.5-甲基-4-甲氧基-2-吡啶甲醇 3.5-甲基吡啶 奥美拉唑 中间体 合成工艺 胃酸质子泵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牡蛎肽制备及其抗疲劳功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玉婷 于雁飞 +5 位作者 刘晔 李若姝 冯婷玉 王玉明 薛长湖 张恬恬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73-182,共10页
目的研究富含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DHMBA)牡蛎肽制备工艺及其抗疲劳功效。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考察牡蛎原料预处理工艺中乳酸菌添加量、酵母菌添加量和蒸煮时间对牡蛎肽中DHMBA含量的... 目的研究富含3,5-二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3,5-dihydroxy-4-methoxybenzyl alcohol,DHMBA)牡蛎肽制备工艺及其抗疲劳功效。方法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考察牡蛎原料预处理工艺中乳酸菌添加量、酵母菌添加量和蒸煮时间对牡蛎肽中DHMBA含量的影响。同时,通过正常及慢性疲劳模型小鼠的力竭跑步或力竭爬杆实验,探讨富含DHMBA牡蛎肽的抗疲劳作用。结果富含DHMBA牡蛎肽的最佳原料预处理工艺为:乳酸菌添加量为1.50%、酵母菌添加量为1.00%、蒸煮时间为7 h;20 mg/(kg·bw)富含DHMBA的牡蛎肽可显著延长小鼠的力竭跑步或爬杆时长,提高机体运动负荷能力,且使皮质酮所致慢性疲劳模型小鼠跑步时间延长了76.02%;DHMBA与不含DHMBA牡蛎肽复配组抗疲劳功效显著优于不含DHMBA牡蛎肽组,DHMBA能够有效提升牡蛎肽的抗疲劳功效。结论富含DHMBA的牡蛎肽具有抗疲劳作用,且这种抗疲劳的显著功效可能与牡蛎肽中富含的DHMBA有关,富含DHMBA牡蛎肽的原料预处理工艺的优化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牡蛎肽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3 5-羟基-4-甲氧基苯甲醇 工艺优化 抗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ZnAl催化剂用于制备高反顺比1,4-环己烷二甲醇 被引量:2
6
作者 臧涵 朱小方 +3 位作者 朱天松 宋金文 申卫卫 夏志 《工业催化》 CAS 2015年第10期810-816,共7页
采用成核晶化分步法制备Cu Zn Al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应用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反应。考察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催化剂中Cu含量及掺杂助剂对1,4-环己烷二甲酸... 采用成核晶化分步法制备Cu Zn Al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应用于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反应。考察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原料配比、催化剂中Cu含量及掺杂助剂对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固定床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甲醇为溶剂,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初始浓度25%,反应温度230℃,氢压4.0 MPa,V(H2)∶V(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3 000,此条件下,催化剂活性组分Cu质量分数为50%和催化剂助剂为2%Mg时,1,4-环己烷二甲酸二甲酯转化率为99.90%,1,4-环己烷二甲醇选择性为96.09%,1,4-环己烷二甲醇反顺比大于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1 4-环己烷甲酸甲酯 1 4-环己烷甲醇 成核晶化分步法 CuZnAl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氨甲基)-4-羟基-1,3-苯二甲醇的合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塘 李振群 孙凌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82-183,共2页
关键词 α-(氨甲基)-4-羟基-1 3-甲醇 合成 沙美特罗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法制备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
8
作者 霍利春 解平和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1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酸为原料,采用还原法制备了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结果表明,当n(羧酸)∶n(ZnCl_(2))∶n(NaBH4)为1.0∶1.5∶2.5时,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温度65℃条件下,转化率为98.5%。
关键词 3 5-叔丁基-4-羟基苯甲醇 还原反应 酚类抗氧剂 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苯二甲酸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丹 童杨 刘栋 《化工管理》 2023年第33期162-168,共7页
1,4-环己烷二甲醇是重要的聚酯合成原料,现有生产技术是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进行加氢制备,相比之下以对苯二甲酸直接加氢制备拥有广阔的前景。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由对苯二甲酸直接加氢制备1,4-环己烷二甲醇所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对苯甲酸 1 4-环己烷甲酸 1 4-环己烷甲醇 直接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催化加氢制备1,2,4-丁三醇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高勇 王爱红 +2 位作者 王辛欣 杨金戈 于艳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6期0045-0049,共5页
以顺-2-丁烯-1,4-二醇为反应原料,经两步反应,先在釜式反应中由间氯过氧苯甲酸催化生成2,3-环氧乙烷-1,4-二甲醇(中间体),再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加氢制备出1,2,4-丁三醇。与传统釜式氢化相比,该工艺降低了催化剂用量及能耗,将反应... 以顺-2-丁烯-1,4-二醇为反应原料,经两步反应,先在釜式反应中由间氯过氧苯甲酸催化生成2,3-环氧乙烷-1,4-二甲醇(中间体),再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加氢制备出1,2,4-丁三醇。与传统釜式氢化相比,该工艺降低了催化剂用量及能耗,将反应时间缩短至11.4min,显著提升了产物转化率至79.68%,并减少了返混现象,提高了工艺安全性和稳定性,对1,2,4-丁三醇的高效精准合成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加氢 1 2 4-丁三醇 2 3-环氧乙烷-1 4-二甲醇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凤华 李坚 辛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通过1,4-环己基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的绿色酯交换法工艺合成了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二醇(PCHDL)。采用两步法先后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1,4-丁二醇(BDO)反应,制备出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PCHDPU),并研究... 通过1,4-环己基二甲醇和碳酸二苯酯的绿色酯交换法工艺合成了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二醇(PCHDL)。采用两步法先后与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12MDI)和1,4-丁二醇(BDO)反应,制备出聚1,4-环己基二甲基碳酸酯聚氨酯(PCHDPU),并研究了软段分子量、硬段含量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交换法,成功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PCHDL,并且发现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加。对PCHDPU的热重分析研究表明其起始热分解温度可达到290℃以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探讨了软段分子量,硬段含量对所得聚氨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环己基甲醇 酯交换 聚碳酸酯 聚氨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的合成
12
作者 李艳杰 李建业 +3 位作者 齐在尧 袁延磊 李铭新 王德强 《中国化工贸易》 2012年第5期4-4,32,共2页
本文以乙酰苯胺、3-甲基-4-溴苯甲醚、甲醇钠为原料,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研究了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DPA)的合成。结果表明,在缩合阶段,缩合产物收率接近100%,在脱酰基化阶段,与传统的脱酰基化试剂碱金属氢氧化物相比,脱酰... 本文以乙酰苯胺、3-甲基-4-溴苯甲醚、甲醇钠为原料,以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研究了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DPA)的合成。结果表明,在缩合阶段,缩合产物收率接近100%,在脱酰基化阶段,与传统的脱酰基化试剂碱金属氢氧化物相比,脱酰基化剂的用量减少了90%,并同时得到副产物乙酸甲酯。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在反应温度80~120℃,原料配比甲醇钠:N-乙酰基-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的摩尔比为03:10,反应时间3~4小时下,反应收率达99%以上。该工艺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4-甲氧基苯胺脱酰基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条件对透明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分子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宇宏 詹茂盛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21-1028,共8页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合成出了高透明全脂环族聚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研究了CHDM和CHDA的顺反异构体含量对PCCD结晶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DA顺式异构体含... 采用1,4-环己烷二甲醇(CHDM)与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合成出了高透明全脂环族聚酯——聚(1,4-环己烷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酯)(PCCD).研究了CHDM和CHDA的顺反异构体含量对PCCD结晶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HDA顺式异构体含量达到40%以上时,可以获得高透明无定型PCCD.3种钛系化合物包括钛酸四丁酯(TBT)、钛酸四异丙酯(TPT)和二氧化钛与二氧化硅复合物C-94用作反应的催化剂,结果以TBT的催化活性最好.TBT用量的增加可以使PCCD分子量小幅度增长.通过对生成物PCCD的分子量和特性黏数测试,分析了CHDM/CHDA初始摩尔比对PCCD的影响规律,随着CHDM/CHDA初始摩尔比的增加,PCCD的分子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NMR分析表明,CHDM的挥发性较低导致其只能稍微过量于CHDA,否则会残留于产物中影响分子量.最后研究了合成工艺包括缩聚时间和缩聚温度对PCCD的影响,其中PCCD分子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缩聚时间随CHDM/CHDA初始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原料CHDM和CHDA的初始摩尔比为1.04∶1,催化剂TBT为30 mg/kg时,在275℃缩聚时间达到120 min后可以获得分子量最大的PC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1 4-环己烷甲酸-1 4-环己烷甲醇酯) 无定型 顺反异构体 分子量 摩尔比
原文传递
对二乙苯衍生物生产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卫达 刘经伟 陈韶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95-701,共7页
对二乙苯是重要的混合C8芳烃吸附分离生产对二甲苯的解吸剂,目前以吸附分离-异构化法为生产工艺主流。由于对二乙苯产能过剩,有必要开拓对二乙苯的新用途。介绍了对二乙苯脱氢生成对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脱氢生成对二乙炔基苯的工... 对二乙苯是重要的混合C8芳烃吸附分离生产对二甲苯的解吸剂,目前以吸附分离-异构化法为生产工艺主流。由于对二乙苯产能过剩,有必要开拓对二乙苯的新用途。介绍了对二乙苯脱氢生成对二乙烯基苯、对二乙烯基苯脱氢生成对二乙炔基苯的工艺及脱氢产物在聚合物方面的用途,同时也介绍了氧化生成对苯二乙酸、对二乙酰苯、4-乙基-α-甲基苯甲醇和α,α′-二甲基-1,4-苯二甲醇的工艺。指出未来的研究更应关注对二乙烯基苯和对二乙炔基苯聚合物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乙烯基苯 乙炔基苯 对苯乙酸 乙酰苯 4-乙基-α-甲基苯甲醇 α α′-甲基-1 4-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二苯胺基苯甲醇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电子传递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玉培 牟志刚 +1 位作者 杜玉扣 杨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379-2384,共6页
在碱性条件下由氧化石墨(GO)还原获得还原石墨烯(RGO).RGO与4-二苯胺基苯甲醇(TPACH2OH)混合后发生相互作用,得到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TPACH2OH-RGO).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TPACH2OH-RGO模拟计算结果表明,TPACH2OH和RGO之间主要通过氢... 在碱性条件下由氧化石墨(GO)还原获得还原石墨烯(RGO).RGO与4-二苯胺基苯甲醇(TPACH2OH)混合后发生相互作用,得到功能化石墨烯复合物(TPACH2OH-RGO).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TPACH2OH-RGO模拟计算结果表明,TPACH2OH和RGO之间主要通过氢键作用形成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荧光光谱(Fluorescence)、原子力显微镜(AF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TPACH2OH-RGO结构和光电性质,并研究了以TPACH2OH-RGO为催化剂在光照射下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光照下复合物中激发态TPACH2OH向RGO转移电子.在TPACH2OH和RGO的质量比为4/3,体系pH=6条件下,光照6 h,TPACH2OH-RGO的产氢总量达到35.0μmol,比RGO的产氢总量(20.4μmol)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4-苯胺基苯甲醇 电子转移 光催化 氢气
原文传递
PETG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6
作者 王凯莉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乙二醇、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CHDM)通过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研究CHDM含量为20%~50%的PETG的性能。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PETG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最高值为9.1 kJ/m^(2),但是反应速率、拉伸强... 乙二醇、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醇(CHDM)通过反应得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研究CHDM含量为20%~50%的PETG的性能。随着CHDM含量的增加PETG的冲击强度逐渐增加最高值为9.1 kJ/m^(2),但是反应速率、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逐渐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热变形温度、透光率逐渐升高。最终制备出热变形温度为72 ℃透光率为89.3%的高透明耐温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甲酸乙醇酯-1 4-环己烷甲醇酯(PETG) CHDM 透光率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PECF共聚酯制备及结构性能研究
17
作者 张志浩 姚志远 +3 位作者 陈眉佳 俞森龙 相恒学 朱美芳 《合成纤维》 CAS 2024年第10期1-6,17,共7页
针对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韧性差、脆性大的难题,采用化学共聚将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引入PEF并成功制备了高韧共聚酯。系统研究了CHDM含量对共聚酯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聚酯均为无规共聚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 806~... 针对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韧性差、脆性大的难题,采用化学共聚将1,4-环己烷二甲醇(CHDM)单体引入PEF并成功制备了高韧共聚酯。系统研究了CHDM含量对共聚酯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共聚酯均为无规共聚酯,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7 806~23 654 g/mol,分子质量分布为2.0~2.6,特性黏度为0.69~0.75 d L/g。随着CHDM含量增加,共聚酯出现了新晶体结构且各晶面间距和晶粒尺寸有所降低,结晶度从20.29%增至39.13%,表明CHDM可有效提升共聚酯的结晶能力,同时共聚酯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共聚酯力学性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当CHDM质量分数为60%时,共聚酯拉伸强度为56.2 MPa,断裂伸长率为188.2%。综上,化学共聚可有效调控共聚酯分子链组成与晶体结构,进一步可制备高韧性共聚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呋喃甲酸乙醇酯 1 4-环己烷甲醇 共聚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DM合成工艺改进探讨
18
作者 王将永 弋强 赵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7期0150-0153,共4页
近年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合成研究一直是国内科研院所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原料的不同、一步法和两步法以及反应器型式的不同三个方面对当前工业及实验室CHDM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总结。原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料:对苯二甲酸... 近年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合成研究一直是国内科研院所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原料的不同、一步法和两步法以及反应器型式的不同三个方面对当前工业及实验室CHDM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总结。原料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料: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对苯二甲酸(PTA)、对苯二甲醇及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其中DMT为原料是当前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PTA由于国内产能巨大、价格便宜,是国内各科研院所积极研究的方向。一步法和二步法各有优点和不足,前者使工艺过程简化,后者是目前工业上的主要工艺。对于反应器的设计,目前主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和釜式反应器。通过分析各技术路线当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CHDM工艺技术的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环己烷甲醇 CHDM 工艺技术 一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牌号的PC与PETG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苏昱 丁雪佳 +4 位作者 刘凤娇 王艺霏 王国胜 范义峰 魏永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109,共5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不同聚碳酸酯(PC)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熔融共混,制备出3组不同的PC/PETG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透明性、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性能。研究发现,3...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对不同聚碳酸酯(PC)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熔融共混,制备出3组不同的PC/PETG共混物,研究了不同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透明性、相容性、加工流动性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性能。研究发现,3种PC中PC2858与PETG共混的综合性能最优。制备出的PETG/PC2858合金在高透明的热塑性塑料中特别是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相当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甲酸乙-1 4-环己烷甲醇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PETG双连续相形态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剑斌 杨文斌 +2 位作者 陈丽红 余方兵 吴秋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分子合金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对该共混物形态和流变性能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SEM结果表明,ABS和PETG属于不相容体... 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分子合金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采用扫描电镜(SEM)和旋转流变仪对该共混物形态和流变性能进行详细而系统的研究。SEM结果表明,ABS和PETG属于不相容体系,且ABS含量在50%~60%之间,ABS和PETG可形成双连续相结构。流变实验也证实了这个结论。提高剪切速率(40 s-1以上)可以大幅度降低ABS黏度,但是对PETG影响很小,所制备的ABS/PETG共混物对剪切速率变化敏感;与高含量ABS(≥50%)相比,低含量的ABS(≤50%)的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复合黏度,表明低含量的ABS共混物强度较高,韧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聚对苯甲酸乙醇酯-1 4-环己烷甲醇 双连续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