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克孜尔石窟第38窟造型特征探索
- 1
-
-
作者
陈之佛
阳艳华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22期146-149,共4页
-
文摘
克孜尔石窟第38窟建于公元4世纪至5世纪之间,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佛教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石窟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克孜尔石窟第38窟正是这一时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其精美的壁画和雄伟的规模,展示了当时佛教艺术的辉煌。克孜尔石窟第38窟有着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通过对该窟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佛教艺术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克孜尔石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与此同时,该窟的造型的独特之处也为我国石窟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参考。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壁画造型特征
龟兹文化
-
分类号
K879.2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克孜尔石窟第38窟构图形式探索
- 2
-
-
作者
陈之佛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海》
2024年第9期60-63,共4页
-
文摘
世界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位于我国新疆阿克苏境内,是我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克孜尔石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壁画丰富多样,涉及宗教、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其中,第38窟的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窟中壁画的构图形式,可称为克孜尔石窟的典型代表。笔者认为对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构图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艺术与设计、文化等领域提供更多的参考。本文就其构图形式作一探索,为我国石窟艺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第38窟
壁画构图形式
龟兹文化
-
分类号
K879.2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论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佛舍利崇拜主题
- 3
-
-
作者
杨效俊
-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
出处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6,共9页
-
基金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隋唐时期佛舍利崇拜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5BZJ00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西域佛舍利崇拜寺院模式的基础上,与龟兹佛教兴盛的背景下,融合了西印度的支提窟形制、犍陀罗地区的说一切有部舍利崇拜,而创造出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佛舍利崇拜石窟寺形式。此窟的建筑与图像程序,表现了佛从前世因缘累积而今世成佛的历程,最后涅槃显明佛性,荼毗后留下圣物舍利,信仰者通过供养舍利塔礼敬佛陀,体现了小乘佛教的佛舍利崇拜内涵。这种佛舍利崇拜石窟寺模式在东传过程中,中心柱舍利塔意味逐渐淡薄,日趋汉化,大乘佛教的图像逐步融入。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第
38窟
佛舍利崇拜
西域
石窟寺模式
-
Keywords
Cave No.38 of the Kizil Grotto Temple
Sarira Worship
Xiyu West Territory
Grotto Temple Model
-
分类号
K879.2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吐峪沟石窟寺第38窟龟兹风探析
被引量:6
- 4
-
-
作者
侯世新
-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
文摘
吐峪沟石窟寺第38窟形制大体上与龟兹中心柱窟相同,但细节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吐峪沟第38窟的壁画内容与流行小乘佛教的龟兹不同,整体上表现的是大乘佛教思想,不过正壁上的化佛形象、侧壁的说法图、纹饰图案和服饰等方面都类似于龟兹石窟。总的来说,吐峪沟第38窟具有浓厚的龟兹风,但又有所变化。吐峪沟石窟介于龟兹与河西走廊之间,这对考察佛教美术的传播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吐峪沟石窟
第38窟
龟兹风
-
分类号
K879.2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克孜尔石窟第38窟佛涅槃图像谈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姚律
-
机构
常州博物馆
-
出处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12,共8页
-
文摘
新疆克孜尔石窟中的大像窟、中心柱窟和方形窟均绘塑有佛涅槃的题材内容,而又以中心柱窟最为丰富,并都集中布置在窟内后室部分。这是克孜尔石窟造像艺术上一个显著特点,无疑也是探索龟兹地区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教义思想的重要窗口。第38窟是目前克孜尔石窟佛涅槃图像保存较为完整而又比较特殊的一个中心柱窟。本文试就该窟佛涅槃图像中的一些现象问题,根据自己的认识,作一初步解读。
-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
第38窟
佛涅槃图像
-
Keywords
Kizil Grottoes
Cave 38
The Buddha Nirvana
Images
-
分类号
K879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云冈第38窟音乐树图像研究
- 6
-
-
作者
赵昆雨
-
机构
云冈石窟研究院
-
出处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4-50,共7页
-
文摘
第38窟属云冈晚期(494-525),系吴忠伟为亡子吴天恩荐福所造。窟内东、西两壁均雕有音乐树,但其无论树形还是树上乐伎的属性皆异。本文首先辨识音乐树上所雕乐器内容,然后根据壁面造像内容结合佛经分析认为,该窟西壁表现的是西方净土之树,东壁表现的是弥勒兜率净土之树。
-
关键词
云冈
第38窟
音乐树
净土
-
Keywords
Yungang
cave 38
music tree
pure land
-
分类号
K879.2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新疆拜城县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调查简报
被引量:15
- 7
-
-
作者
苗利辉
谭林怀
肖芸
庞健
-
机构
新疆龟兹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6-47,共22页
-
基金
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上的西域佛寺形制布局及演变研究>(16JJD780001)
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石窟寺比较研究>(15ZDB059)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依塔格山上。始凿于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下半叶以后逐渐废弃。克孜尔石窟洞窟类型多样,壁画精美,艺术风格独特,在东亚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佛教东渐的重要一站。克孜尔石窟第38至40窟是一组洞窟,包括中心柱窟、僧房窟和方形窟。其中38窟是中心柱窟,是礼拜活动场所。主室正壁有佛龛,龛内原有佛像。洞窟其它壁面则绘制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以及天相图、弥勒说法图等,体现了小乘说一切有部"惟礼释迦"的观念。第39窟为方形窟,穹窿顶,窟内没有绘制壁画,可能是用于讲经的。40窟为僧房窟,窟内有生活设施,如壁炉和床,壁炉用于取暖,床用于禅修和休息。这三种洞窟的组合,共同服务于信徒观像和禅修功能。根据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因素,这组洞窟应当开凿于公元5世纪。
-
关键词
拜城
克孜尔石窟
38-40窟
公元5世纪
-
Keywords
Baicheng
Kizil grottoes
Grottoes 38- 40
the 5th century AD
-
分类号
K879.2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