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1篇文章
< 1 2 1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在IgA血管炎肾炎患儿中临床病理及预后意义
1
作者 于跑 张沛 +4 位作者 高春林 王子 张印 葛争 周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在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nephritis,IgAV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 目的分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水平在IgA血管炎肾炎(immunoglobulin A vasculitis nephritis,IgAVN)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儿科完善肾活检的IgAVN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25-(OH)D_(3)水平将患儿分为正常组和低下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结果共纳入了359例IgAVN患儿,与正常组(62例)相比,低下组(297例)患儿便血比例、肉眼血尿比例、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视黄醇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蛋白定量、肾活检至尿蛋白转阴时间等指标均较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和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低下组肾脏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损伤、新月体比例、肾小球节段硬化和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发生比例高于正常组(P<0.05)。生存分析显示,低下组患儿的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_(3)低下是IgAVN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的IgAVN患儿的临床病理表现相对严重。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是儿童IgAVN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肾炎 25-维生素d_(3)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免疫球蛋白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2
作者 陆晓逸 《大医生》 2025年第7期102-104,共3页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特应性皮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4年5月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特应性皮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组(19例)、中度组(33例)和重度组(28例),另选取同期于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特应性皮炎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_(3)、IgE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25-羟维生素D_(3)、IgE水平和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SCORAD)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IgE水平与SCORA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组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低于对照组、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轻度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高于中度组、重度组,IgE水平及SCORAD评分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患者25-羟维生素D_(3)水平高于重度组,IgE水平及SCORAD评分低于重度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IgE水平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25-羟维生素D_(3)水平越低、IgE水平越高表示病情越严重,临床诊治时可结合以上指标进行共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25-维生素d_(3) 免疫球蛋白E 严重程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25羟维生素D_(3)和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凡豪杰 刘乐伟 +8 位作者 夏磊 田英汉 杨铖 郝明茹 赵鑫 申晴晴 莫大明 耿峰 刘寰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618,共7页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 背景抑郁障碍(MDD)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也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研究结果显示维生素D和血脂水平与MDD有关,但是其是否与NSSI有关尚不明确。目的比较伴或不伴有NSSI行为青少年MDD患者的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探索其对NSS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精神科和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MDD患者129例,参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NSSI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NSSI组(77例)和非NSSI组(52例)。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失眠严重指数(ISI)、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样本中25(OH)D_(3)和血脂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青少年MDD患者发生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25(OH)D_(3)和血脂水平对NSSI行为的诊断价值。结果NSSI组的年龄低于非NSSI组,而PANSI总分、ISI总分、CES-D总分高于非NSSI组(P<0.05)。NSSI组25(OH)D_(3)水平低于非NSSI组,而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非NSS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5.695,95%CI=2.422~13.388,P<0.001)和25(OH)D_(3)(OR=0.871,95%CI=0.768~0.987,P<0.05)是青少年MDD患者伴有NSSI行为的影响因素。LDL-C和25(OH)D_(3)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发生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5%CI=0.65~0.82,P<0.001)、0.62(95%CI=0.52~0.72,P=0.023),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 mmol/L、19.15μg/L;LDL-C联合25(OH)D_(3)水平[ln(p/1-p)=1.364X1-0.143X2-0.161,其中X1、X2分别为LDL-C、25(OH)D_(3)]预测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AUC为0.77(95%CI=0.69~0.85,P<0.001),灵敏度为77.92%、特异度为67.31%。结论伴有NSSI行为的青少年MDD患者存在一定水平的25(OH)D_(3)和血脂水平紊乱,且LDL-C联合25(OH)D_(3)水平对评估青少年MDD患者NSSI行为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应定期检测其动态变化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抑郁障碍 青少年 非自杀性自伤 25维生素d_(3)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壳多糖酶-3-样蛋白1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相关性
4
作者 杨令芝 王焱 +5 位作者 王烤 黄茂 师权 黄文彬 刘琳丰 李杨梅 《河北医药》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93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肌少症标准分为肌少症组67例和非肌少症126例。化学发光法...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93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肌少症标准分为肌少症组67例和非肌少症126例。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25(OH)D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CHI3L1水平。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根据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患者血清25(OH)D、CHI3L1水平预测发生肌少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患者年龄、血清25(OH)D水平、血清CHI3L1水平为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患者ASMI值呈正相关(P<0.05),年龄、患者血清CHI3L1水平呈负相关(P<0.05)。患者血清CHI3L1水平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年龄(Z=4.136,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患者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年龄、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Z=4.989、5.899、2.609,P<0.05)。结论 对于老年T2DM患者,血清25(OH)D水平、CHI3L1水平可有效预测患者是否发生肌少症,可以作为早期肌少症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肌少症 血清25-维生素d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和25-羟维生素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的相关性
5
作者 雷蕾 胡韵 +2 位作者 张笛 黄鑫宇 彭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 目的探究血清铁蛋白(SF)、25-羟维生素D[25-(OH)D]与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心脏代谢指数(C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128例老年NAFL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资料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根据是否形成颈动脉血管斑块将患者分为斑块组(n=36)和非斑块组(n=9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SF、25-(OH)D、CMI水平,分析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的多因素及血清Ferritin、25-(OH)D水平与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及CMI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S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25-(OH)D水平:脂肪肝组>脂肪性肝炎组>肝硬化组(P<0.05);斑块组BMI、合并糖尿病、高血脂、血清ALT、AST、LDL-C、SF、水平、FPG、FINS、HOMA-IR、CMI、NFS值显著高于非斑块组(P<0.05),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非斑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血清LDL-C、SF水平、CMI、NFS值升高是影响老年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25-(OH)D水平升高为保护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25-(OH)D水平与NAFLD患者颈动脉斑块及CMI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SF、25-(OH)D与NAFLD病情进展相关,且可能影响患者颈部血管斑块形成及心脏代谢,可作为NAFLD患者血管病变的诊治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蛋白 25-维生素d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颈部血管斑块 心脏代谢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活性维生素25-羟基维生素D_(3)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6
作者 徐志南 田书毓 +2 位作者 毕可 黄磊 连佳长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 25-羟基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VD_(3))是维生素D_(3)(vitamin D_(3),VD_(3))在人和动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存在形式,具有比VD_(3)更高的生物效价,且能大大减轻肝脏代谢负担,因而成为具有重要发展前景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目前主要通过从天然原料和食品加工副产物中提取天然甾醇,再经多步化学反应实现小规模生产。但这一生产路线存在原料来源受限、天然甾醇分离纯化难度大、后续化学合成步骤多和产率低等缺点。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涌现多种生物催化生产和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工程酵母生产等新技术。作者首先介绍了化学全合成和化学半合成法的优缺点,综述了以VD_(3)为原料通过生物催化合成25(OH)VD_(3)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工程酵母生物合成25(OH)VD_(3)的最新技术,对其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发展前景开展较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生物合成 生物转化 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M患者C肽、脂联素及25-羟基维生素D3与产后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
7
作者 郭小芳 龙丹丹 盛瑸樾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C肽、脂联素及25-羟基维生素D3与产后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追踪随访产后1年内是否出现糖代谢异常分为纳入糖代谢异常组(75例)、... 目的:探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C肽、脂联素及25-羟基维生素D3与产后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的关联性。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3年3月本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GDM患者,追踪随访产后1年内是否出现糖代谢异常分为纳入糖代谢异常组(75例)、代谢正常组(7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娩当天血C肽、脂联素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及产后1年时胰岛素抵抗情况,探究各指标与患者产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并分析其影响影响因素。结果:异常组孕前及分娩时体质指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均高于正常组,C肽高于正常组,脂联素及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低于正常组,产后1年时空腹血浆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经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娩时C肽与产后1年时FPG、FINS、HOMA-IR水平呈正相关,脂联素、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产后1年时FPG、FINS、HOMA-IR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肽低、脂联素高、25-羟基维生素D3低及孕前体质指数高、分娩时体质指数高均对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产生影响。结论:GDM患者分娩时C肽水平与产后胰岛素抵抗指标呈正相关,脂联素和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与产后胰岛素抵抗指标呈负相关,C肽低、脂联素高、25-羟基维生素D3低、孕前和分娩时体质指数高均对GDM产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C肽 脂联素 25-维生素d3 胰岛素抵抗 产后1年 糖代谢异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浓度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艳萍 陈真真 +1 位作者 李昌俊 经屏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5岁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浓度与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65岁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浓度与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数据中年龄≥65岁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相关数据,根据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item,PHQ-9)测评结果评估抑郁状态,据此分为非抑郁组和抑郁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25(OH)D_(3)浓度与抑郁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年龄≥65岁的脑卒中患者600例,其中76例(12.67%)纳入抑郁组。抑郁组患者的年龄和血清25(OH)D_(3)浓度低于非抑郁组(均P<0.05),婚姻状况为结婚或同居的比例高于非抑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_(3)浓度升高与抑郁症状发生风险呈负相关(OR=0.917,95%CI0.844~0.997,P=0.042)。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清25(OH)D_(3)浓度升高与抑郁状态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建议对该人群常规筛查血清25(OH)D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25-维生素d_(3) 脑卒中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营养状况和25-羟基维生素D_(3)水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潘长鹭 王美辰 +2 位作者 赵文利 栗达 闫洁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8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HSP患儿共11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营养状况进一步分为营养正常组(6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状况及血清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HSP患儿共11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营养状况进一步分为营养正常组(67例)与营养不良组(52例),同时选取同时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儿童的25-(OH)D_(3)水平。结果对照组儿童的25-(OH)D_(3)水平显著高于观察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患儿的25-(OH)D_(3)水平低于营养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患儿25-(OH)D_(3)水平与健康儿童相比明显降低,HSP合并营养不良患儿的25-(OH)D_(3)水平与营养状态正常的HSP患儿相比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过敏性紫癜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程千惠 汪智云 +4 位作者 王焕斌 黄竹林 陈橙 伍志敏 齐德生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剂量组合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0、50、100 mg/kg维生素C,0、5、10 mg/kg大豆异黄... 为探究不同剂量组合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大豆异黄酮对鸡蛋壳质量及钙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10、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0、50、100 mg/kg维生素C,0、5、10 mg/kg大豆异黄酮。选取972只50周龄的健康京粉一号蛋鸡,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8羽,预试期1周,正试期6周。结果表明:(1)与0添加量相比,添加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可显著增加平均蛋重(P<0.05)。(2)在第5~6周,添加不同水平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和大豆异黄酮均能显著提高蛋壳强度、蛋壳厚度(P<0.05)。(3)添加大豆异黄酮和维生素C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4)添加不同水平的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均可显著提高十二指肠中CaBP-D_(28k)及肾脏中CYP_(27)B_(1)表达量(P<0.05),添加5 mg/kg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子宫中ERα、CA_(2)表达量(P<0.05)。综上,(1)饲粮中添加25-羟维生素D_(3)、维生素C和大豆异黄酮均可提高蛋壳质量,最优组合为20μg/kg 25-羟维生素D_(3)、50 mg/kg维生素C和5 mg/kg大豆异黄酮。(2)25-羟维生素D_(3)通过促进十二指肠及肾脏中CaBP-D_(28k)表达,促进机体钙吸收和蛋壳钙沉积;维生素C通过提高十二指肠CaBP-D_(28k)、肾脏CYP_(27)B_(1)表达量,促进钙吸收和胫骨钙沉积;大豆异黄酮通过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促进子宫ERα、CA_(2)表达,促进胫骨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维生素C 大豆异黄酮 蛋壳质量 钙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来源的25-羟基维生素D_(3)对肉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免疫功能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11
作者 李盛 黄李蓉 +7 位作者 虞洁 丁雪梅 白世平 曾秋凤 王建萍 吕莉 玄玥 张克英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4-261,266,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的25-羟基维生素D_(3)对肉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免疫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672只1日龄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25-羟基维生素D_(3)),...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的25-羟基维生素D_(3)对肉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免疫及肠道形态的影响。选用672只1日龄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含25-羟基维生素D_(3)),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个水平(1~42 d 5μg/kg、1~21 d 25μg/kg/22~42 d 18.75μg/kg、1~42 d 69μg/kg)的2种25-羟基维生素D3(发酵法产品、化学法产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羟基维生素D_(3)提高了1~42 d肉鸡生产性能、胫骨质量、42d肉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与化学法产品相比,发酵法产品提高了肉鸡42日龄体重、22~42 d和1~42 d体增重、22~42 d和1~42 d采食量(P<0.05),降低了肉鸡22~42 d和1~42 d耗料增重比、21 d肉鸡补体C3含量和胫骨磷含量(P<0.05);与5μg/kg相比,添加25μg/kg/18.75μg/kg25-羟基维生素D_(3)提高了肉鸡21日龄体重、1~21 d体增重和22~42 d采食量(P<0.05);与5μg/kg相比,添加25μg/kg/18.75μg/kg和69μg/kg 25-羟基维生素D_(3)均提高了肉鸡42 d体重、1~42 d体增重、1~21d和1~42d采食量、21d肉鸡胫骨灰分含量和42d肉鸡胫骨脱脂重(P<0.05),均降低了21d肉鸡胫骨直径、42 d肉鸡胫骨钙含量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P<0.05);与69μg/kg相比,添加25μg/kg/18.75μg/kg25-羟基维生素D3提高了42 d肉鸡IgA含量(P<0.05)。由此可见,肉鸡饲粮中添加发酵法和化学法生产的25-羟基维生素D_(3)均能显著提高肉鸡生产性能、改善胫骨质量、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添加水平以1~21 d25μg/kg、22~42 d 18.75μg/kg为宜,且发酵法产品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生产性能 胫骨质量 免疫功能 肠道形态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_(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猪禽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敬 毕庆悦 +2 位作者 金英海 蒋显仁 李习龙 《中国猪业》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又称25-羟胆钙化醇和钙二醇,是维生素D_(3)的活性形式,也是维生素D_(3)在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目前,大量研究发现,与维生素D_(3)相比,25-OH-D_(3)有更高的生物学效价,尤其在动物处于应激环境、... 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又称25-羟胆钙化醇和钙二醇,是维生素D_(3)的活性形式,也是维生素D_(3)在血液循环中的主要存在形式。目前,大量研究发现,与维生素D_(3)相比,25-OH-D_(3)有更高的生物学效价,尤其在动物处于应激环境、氧化损伤或肝功能受损时,在饲粮中添加25-OH-D_(3)能够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以及缓解动物氧化应激等。因此,本文对25-OH-D_(3)的代谢特性、效应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猪、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25-OH-D_(3)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及猪禽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代谢特点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13
作者 杜小婉 吕英华 +1 位作者 杨俊朋 史晓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DM组和对照组。统计孕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GDM发生率,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及HOMA-IR与GDM的关系。结果纳入的560例孕妇中GDM发生率为7.86%,其中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者,GDM发生率达到81.82%,孕早期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孕妇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低下和HOMA-IR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早期血清25-(OH)D_(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妊娠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 25-维生素d_(3) 胰岛素抵抗 妊娠糖尿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析患者25-羟维生素D_(3)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纪博凡 陈晶晶 +2 位作者 麻雪洁 张晓良 汤日宁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chronic kidney disease-associated pruritus,CKD-aP)的关系及25(OH)D_(3)水平对透析患者CKD-aP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MHD、PD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有无CKD-aP分为无瘙痒组、瘙痒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25(OH)D_(3)水平,根据瘙痒评分进一步将瘙痒组分为轻度瘙痒组和中重度瘙痒组。总人群、MHD、PD患者以瘙痒程度分组比较25(OH)D_(3)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PD患者发生CKD-a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25(OH)D_(3)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共纳入331例患者,其中MHD患者238例,PD患者93例。CKD-aP患病率分别为56.5%、58.4%、51.6%。MHD及PD患者瘙痒组25(OH)D_(3)均低于无瘙痒组(MHD:Z=-3.538,P<0.001;PD:Z=-3.075,P=0.002)。无瘙痒组、轻度瘙痒组、中重度瘙痒组3组25(OH)D_(3)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总人群:H=28.823,P<0.001;MHD:H=25.137,P<0.001;PD:H=12.228,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OR=1.257,95%CI:1.033~1.529,P=0.022)、血磷(OR=2.277,95%CI:1.215~4.268,P=0.010)、甲状旁腺激素(OR=1.002,95%CI:1.000~1.003,P=0.018)、β2-微球蛋白(OR=1.039,95%CI:1.007~1.073,P=0.017)是MH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血磷(OR=4.613,95%CI:1.354~15.719,P=0.015)、超敏C反应蛋白(OR=1.192,95%CI:1.019~1.395,P=0.028)是PD患者发生CKD-aP的危险因素,25(OH)D_(3)是MHD和PD患者发生CKD-aP的保护因素(MHD:OR=0.937,95%CI:0.901~0.975,P=0.001;PD:OR=0.909,95%CI:0.830~0.995,P=0.038)。ROC曲线显示:当MHD患者25(OH)D_(3)<18.83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35;PD患者25(OH)D_(3)<10.545 ng/ml时,预测患者发生CKD-aP的AUC为0.685。结论较低的25(OH)D_(3)在透析患者CKD-aP中起重要作用,25(OH)D_(3)水平在预测透析患者发生CKD-aP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瘙痒 维持性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25-羟维生素D_(3)变化及其临床检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梁建峰 程玉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变化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49例为感染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变化及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49例为感染组,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患者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19例)和重度组(12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血清PCT、CRP及25-(OH)D_(3)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25-(OH)D_(3)、PCT、CRP与支气管扩张患者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PCT、CRP及25-(OH)D_(3)对支气管扩张合并重度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PCT、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5-(OH)D_(3)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随着感染程度加重,PCT、CRP水平逐渐升高,25-(OH)D_(3)水平逐渐降低(均P<0.05)。血清PCT、CRP水平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患者感染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三项指标联合诊断支气管扩张合并重度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PCT、CRP及25-(OH)D_(3)的AUC(均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25-(OH)D_(3)水平降低,且与感染严重程度有关,三者联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重度感染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感染 25-维生素d_(3)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对帕金森病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晓贇 杨改清 张晓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帕金森病(PD)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PD伴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25-(OH)D_(3)、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对帕金森病(PD)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PD伴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25-(OH)D_(3)、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同时记录基线资料及MoCA评分。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非认知障碍组(65例)和认知障碍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Cys-C(OR=4.714,95%CI为2.456~9.047)是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OR=0.004,95%CI为0.000~0.194;大专及以上:OR=0.002,95%CI为0.000~0.081]和25-(OH)D_(3)(OR=0.237,95%CI为0.126~0.447)是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血清25-(OH)D_(3)和Cys-C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截断值分别为10.38μg/L和0.96 mg/L。建立25-(OH)D_(3)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模型(AUC=0.934,95%CI为0.886~0.983,P<0.001),其敏感度86.7%,特异度98.5%。25-(OH)D_(3)模型预测PD伴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AUC大于25-(OH)D_(3)、Cys-C(P<0.001);而25-(OH)D_(3)与Cys-C的预测效果相似(P=0.129)。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可能会成为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一种便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25-维生素d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维生素D_(3)、胱抑素C与白细胞介素-6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付安 周鹏 +2 位作者 苏小梅 傅晓虎 江蓝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胱抑素C(Cys C)、白细胞介素-6(IL-6)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为糖尿病组,将患者按照病情分为正常白蛋...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胱抑素C(Cys C)、白细胞介素-6(IL-6)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上饶市立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0例为糖尿病组,将患者按照病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30)、早期肾病组(n=30)、临床肾病组(n=30),并将在本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进行25-(OH)D_(3)、Cys C、IL-6水平的检测,对比糖尿病组与对照组25-(OH)D_(3)、Cys C、IL-6的差异,分析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25-(OH)D_(3)、Cys C、IL-6的差异,并分析25-(OH)D_(3)、Cys C、IL-6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在早期DN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糖尿病组25-(OH)D_(3)低于对照组,Cys C、IL-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25-(OH)D_(3)高于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Cys C、IL-6均低于早期肾病组、临床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肾病组25-(OH)D_(3)高于临床肾病组,Cys C、IL-6均低于临床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_(3)诊断早期DN的敏感度为75.00%(45/60)、特异度为81.67%(49/60);Cys C诊断早期DN的敏感度为83.33%(50/60)、特异度为85.00%(51/60);IL-6在早期DN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5.00%(51/60)、特异度为61.67%(37/60);各指标联合诊断早期DN的敏感度为96.67%(58/60),特异度为93.33%(56/60)。结论:25-(OH)D_(3)、Cys C、IL-6检测对早期DN诊断有极高的价值,可评价患者肾功能损伤情况,有助于患者及早接受干预,控制疾病的进展以获得相对更好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胱抑素C 白细胞介素-6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羟基维生素D_3替代维生素D_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钙磷代谢的影响
18
作者 高珊 郑君杰 +2 位作者 邱凯 张海军 武书庚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92-3002,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替代维生素D_(3)(VD_(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钙磷代谢、肠道形态及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只55周龄采食正常、体重相近(整齐度>90%)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25-羟基维生素D_(3)(25-OHD_(3))替代维生素D_(3)(VD_(3))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钙磷代谢、肠道形态及胫骨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只55周龄采食正常、体重相近(整齐度>90%)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添加4000 IU/kg VD_(3)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50μg/kg 25-OHD_(3)和2000 IU/kg VD_(3)的饲粮,试验2组饲喂添加100μg/kg 25-OHD_(3)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第5~8周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第9~12周产蛋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第4周和第12周以及试验1组第8周蛋壳强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第8周和试验2组第12周蛋白高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试验各阶段哈氏单位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血清钙和磷含量以及胫骨钙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血清碳酸酐酶(CA)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血清骨钙素(BGP)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空肠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2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均显著提高(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2组胫骨强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面积显著提高(P<0.05),试验1组胫骨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饲粮中仅添加VD_(3)相比,饲粮中添加25-OHD_(3)可提高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增强抗氧化能力,维持肠道形态,促进血清和胫骨钙和磷的吸收和沉积,改善胫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维生素d_3 产蛋后期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钙磷代谢 胫骨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SARS-CoV-2感染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陈玉华 徐健 +3 位作者 朱博钰 李楠 贾佳 戴芳芳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293-296,30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T2DM合并SARS-CoV-2感染的住院患者892例,根据25(OH)D四分位数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25-羟维生素D[25(OH)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T2DM合并SARS-CoV-2感染的住院患者892例,根据25(OH)D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D1组(≤12 ng/mL)、D2组(13~16 ng/mL)、D3组(17~20 ng/mL)和D4组(≥21 ng/mL),每组223例。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尿酸(UA)、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空腹胰岛素(FINS)等]。分析稳态模型IR指数(HOMA-IR)的影响因素,以及25(OH)D水平与IR关系。结果D2、D3、D4组患者年龄、HOMA-IR及TC、FPG、FINS、HbA1c、LDL-C、24 hUTP水平低于D1组,而HDL-C水平高于D1组;D4组患者TC、FPG水平低于D2、D3组,HOMA-IR低于D2组,而HOMA-IR及UA、HDL-C、LDL-C水平高于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年龄、UA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A1c、FPG、HOMA-IR、FINS、24 hUTP水平呈负相关(P<0.05)。HbA1c、TG、HDL-C、24 hUTP、25(OH)D水平与HOMA-IR独立相关(P<0.05)。D2、D3、D4组发生IR的风险分别是D1组的0.948(P=0.032)、0.941(P=0.025)、0.854(P=0.001)。结论感染SARS-CoV-2后,T2DM患者25(OH)D水平与IR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25-维生素d 胰岛素抵抗 新型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哮喘小鼠SIRT1、GATA-3表达及气道炎症水平的影响
20
作者 王歆 刘维英 +2 位作者 武晨 梁雪杰 开锦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693,共8页
目的探究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哮喘+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哮喘+VD_(3))组,每组8只。哮喘组和哮喘+VD_(3)组小鼠于第1、8、15天给... 目的探究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哮喘+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哮喘+VD_(3))组,每组8只。哮喘组和哮喘+VD_(3)组小鼠于第1、8、15天给予卵清蛋白(OVA)混悬液0.2 ml致敏,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哮喘组和哮喘+VD_(3)组于第22~28天使用1%OVA雾化吸入激发,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每次雾化30 min,1次/d,连续激发7 d;哮喘+VD_(3)组每次雾化前30 min给予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注射液(4μg/kg),对照组和哮喘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最后一次激发后麻醉处理采集小鼠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标本。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气道黏液水平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E及BALF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4、IL-5、IL-13水平;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肺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肺组织SIRT1、GATA-3表达水平(SIRT1、GATA-3的平均OD值)与小鼠血清IgE及BALF中IL-4、IL-5、IL-13浓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肺组织气管及伴行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支气管管腔狭窄,气道黏膜上皮增生,气管内黏液分泌增多;哮喘+VD_(3)组小鼠上述改变较哮喘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小鼠血清IgE和BALF中IL-4、IL-5、IL-13等炎性因子水平及肺组织中GATA-3表达均增高(P<0.05),肺组织中SIRT1表达降低(P<0.05);与哮喘组比较,哮喘+VD_(3)组小鼠血清IgE和BALF中IL-4、IL-5、IL-13水平及肺组织GATA-3表达均降低(P<0.05),肺组织SIRT1表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小鼠肺组织SIRT1表达水平与GATA-3表达量、血清IgG及BALF中IL-4、IL-5、IL-13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小鼠肺组织GATA-3表达水平与血清IgG及BALF中IL-4、IL-5、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1α,25-二羟基维生素D_(3)可缓解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肺组织中SIRT1的表达,抑制GATA-3的表达,进而降低炎性因子(IL-4、IL-5、IL-13)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25-维生素d3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GATA结合蛋白-3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