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季淑凤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96,127,共8页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译者群体 20世纪前半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高志英 段红云 《学术探索》 CSSCI 2013年第6期43-50,共8页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 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经历了发轫、繁荣到延展三个阶段。尤其是抗战时期,因与多个国家接壤,从中国文化研究的边缘转为中心,从抗日的后方到前哨诸多因素交织,使边政学研究成果斐然,成为其时中国边政学研究两大重镇之一。①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20世纪前半期云南边政学的研究加以系统回顾,以求教于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云南 边政学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杨成志西南民族研究述论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小云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 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是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术的一大热点,杨成志从1928年的滇川调查开始,致力于西南民族研究,两度出洋留学考察,博采欧美学术,并以中山大学为依托,训练出一批研究西南民族的杰出人才,中山大学因而成为西南民族研究的重镇,杨成志也成为西南民族调查与研究的先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杨成志 西南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的马克思主义史料学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建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5,123,共6页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 史料学是关于史料的源流、整理、鉴别、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自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历史学领域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家逐渐形成、并发展了有自身特色的史料学。但是这种发展,在20世纪前半期由于种种特殊的原因而被学者忽视,甚者当时很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将马克思主义史学直接定义为不讲求史料,只会生搬硬套地运用理论的一种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学 马克思主义史学 20世纪前半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上海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民间组织作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彭善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07-110,共4页
20世纪前半期上海一批倡导公共卫生的民间组织在公共卫生宣传和时疫救治中发挥了相当作用。不仅推动了政府卫生管理的改良,激发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增进了都市的健康,而且民间组织的自愿性、主动性发挥出政府强制政策所难以企... 20世纪前半期上海一批倡导公共卫生的民间组织在公共卫生宣传和时疫救治中发挥了相当作用。不仅推动了政府卫生管理的改良,激发了市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增进了都市的健康,而且民间组织的自愿性、主动性发挥出政府强制政策所难以企及的优势。但其存在的经费不足和组织不稳定等缺陷限制了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公共卫生 民间组织 20世纪前半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中山大学与西南民族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小云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9,共7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掀起了西南民族研究热,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中山大学是西南民族研究与调查的先驱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该校生物系师生实地调查了两广瑶族。随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掀起了西南民族研究热,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中山大学是西南民族研究与调查的先驱之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该校生物系师生实地调查了两广瑶族。随后,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和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调查云南民族,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有组织有影响的西南民族调查。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山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师生广泛开展了西南民族调查,成就斐然,中大因而成为西南民族调查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西南民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地学期刊的区域分布特征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银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52,共5页
通过大量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对比 ,对我国 2 0世纪前半期地学期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是中国地学期刊的发源地 ,其地学期刊是随着中国地学会、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学会及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成立才得以繁荣发展... 通过大量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对比 ,对我国 2 0世纪前半期地学期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是中国地学期刊的发源地 ,其地学期刊是随着中国地学会、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学会及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成立才得以繁荣发展的 ;华东地区的地学期刊发展于 2 0世纪 2 0年代末 ,是随着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迁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方地质研究机构和一些学会组织的成立而发展的 ;西南地区的地学期刊是随着抗日战争爆发 ,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一些学会组织的内迁 ,以及地方地质研究机构的成立而繁荣的 ;中南地区的地质期刊主要由地方地质研究机构创办 ,地理期刊主要由高校创办 ,学会组织创办的期刊偏重于矿业 ;西北地区的地学期刊数量较少 ,始于 2 0世纪 3 0年代末 ,但中国最早的石油地质期刊在此创办。结论认为 ,中国地学期刊是依托中心城市而发展的 ,且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影响较大 ,地质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中国地学 区域分布特征 地质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外籍画家在上海的活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超 李婷 《美术大观》 2010年第4期12-13,共2页
近代随着开埠格局的发展,华洋杂居和五方杂处构成了上海特有的“西化”式的社会文化格局,使得西画东渐的范围从宗教化和商业化走向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的明显反映,是对新颖视觉式样追求成为一种时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上海 画家 社会化 文化格局 “西化” 历史文献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艺意匠到设计批评——关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设计的现代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芦影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1-77,共7页
本文以1939年出版的《工艺意匠》一书为研究切入点,针对20世纪前半期工艺意匠的现代转型,从观念意识、文化传播、审美标准、城乡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表征及构成;探究意匠问题与设计批评的关系... 本文以1939年出版的《工艺意匠》一书为研究切入点,针对20世纪前半期工艺意匠的现代转型,从观念意识、文化传播、审美标准、城乡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特定历史情境下中国设计的"现代性"表征及构成;探究意匠问题与设计批评的关系,作为"现代性"的一种客观事实和问题表述,探讨如何介入工艺变革和创新教育;归纳"工艺意匠学"作为现代设计理念与实践方法的结合,在改良国货、改善民生、推动商品经济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工艺意匠 设计批评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越南与日本关系述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士录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6年第2期39-47,共9页
20世纪前半期是越南和日本两国之间关系(包括民间关系和官方关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间,越日两国相互之间实现了从间接了解到直接了解的转变,相互间的认识也由模糊变得日益清晰起来.民间的交往空前活跃.一些日本知识分子对仍处于法国... 20世纪前半期是越南和日本两国之间关系(包括民间关系和官方关系)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间,越日两国相互之间实现了从间接了解到直接了解的转变,相互间的认识也由模糊变得日益清晰起来.民间的交往空前活跃.一些日本知识分子对仍处于法国殖民者铁蹄之下的越南人民的民族独立斗争表示了同情和支持,而越南革命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也把日本作为越南走强国富民之路的榜样,云集日本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越南革命 20世纪前半期 日本法西斯 越南人 印度支那 民族主义者 知识分子 东游运动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20世纪前半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秋生 《八桂侨刊》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通过了严格的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移民限制条例》,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从早期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移民经济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进出境人数比出现负增长;...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建立后通过了严格的以种族歧视为核心的《移民限制条例》,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从早期阶段进入了第二阶段(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移民经济生活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形成许多新的特点:一是进出境人数比出现负增长;二是在澳居住地区向城市集中;三是出现了新的行业和华人企业家。本文以较翔实的中英文资料和数据论述了20世纪前半期澳大利亚华人的经济生活变化的基本特点与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澳大利亚 华人 经济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大真理论在20世纪前半期的重铸与论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高岑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7,共4页
真理论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 2 0世纪前半期既是真理符合论、真理实用论和真理融贯论三大真理观在当代哲学基底上重新铸造和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又是三大真理观鼎足而立、激烈论战的时期。这场论战 ,既使三大真理论都获得了最大限度... 真理论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 2 0世纪前半期既是真理符合论、真理实用论和真理融贯论三大真理观在当代哲学基底上重新铸造和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又是三大真理观鼎足而立、激烈论战的时期。这场论战 ,既使三大真理论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展 ,同时也使它们的固有缺陷充分暴露。这场论战昭示了这样一个逻辑 :试图以任何一种真理论解决意义和真理问题都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论 20世纪前半期 真理符合论 真理实用论 真理融贯论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学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思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认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20世纪前半期,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经过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理论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20世纪前半期,李大钊、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大批研究者经过艰辛开拓,创造出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也形成了丰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的思想:其一,将唯物史观理论与中国历史研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史学实践化;其二,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本土化;其三,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众化。即是说,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实践化、本土化、民族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一个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马克思主义学者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议20世纪前半期汉人村庄研究的缘起
14
作者 杜靖 《创新》 2011年第5期118-120,128,共3页
对20世纪前半期汉人村庄研究的国内背景因素作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就拉得克利夫-布朗和雷蒙德.弗斯对于推进中国村落研究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说明。希望对拙作《作为概念的村庄与村庄的概念》的不足有所弥补。
关键词 汉人村庄 研究缘起 20世纪前半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前半期中国电影理论的民族品格
15
作者 岳晓英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55-59,共5页
近百年来,对中国电影理论的民族品格的研究呈现为越来越自觉和系统的态势,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电影诞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电影理论的同时,中国电影创作者和理论家也在阐发自己对电影这一新生的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 近百年来,对中国电影理论的民族品格的研究呈现为越来越自觉和系统的态势,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电影诞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电影理论的同时,中国电影创作者和理论家也在阐发自己对电影这一新生的艺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可以说从一开始中国对电影的认识就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实践理性、主客体融合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理论民族品格的主要体现,这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也受到时代和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中国电影理论 民族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文化形态学派的文化再建理论
16
作者 侯云灏 《中华文化论坛》 2000年第2期122-129,共8页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中国 文化形态学派 文化再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河南行政区划与沦陷区域研究
17
作者 林万成 《新乡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42-45,共4页
20世纪前半期的河南行政区划大致经历了清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其间,河南行政区划随着不同政权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抗战时期,豫北和豫东首先沦陷,之后河南沦陷区不断扩大,河南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直到1944年河... 20世纪前半期的河南行政区划大致经历了清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其间,河南行政区划随着不同政权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抗战时期,豫北和豫东首先沦陷,之后河南沦陷区不断扩大,河南行政区划也在不断变化,直到1944年河南全境基本沦陷。理清河南行政区划与河南沦陷区域及其关系,对研究河南行政区划沿革及抗战时期的河南沦陷区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河南 行政区划 沦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复仇主题”的表现——《铸剑》《石秀》《伍子胥》新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欢 刘忠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7-53,共7页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 复仇作为一个古老的母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意蕴。《铸剑》《石秀》《伍子胥》是20世纪前半期历史小说代表作,均以复仇为主题。与以往历史小说不同,它们在对复仇主题表现方面注入了许多新质:生命的诠释、人性的反思、灵魂的升华等,这些新质的背后折射的是小说家们对历史的深入思考,是置身于一个社会急速变革年代对个体生存境遇的反思,寄寓了丰盈的生命意识和理想的人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历史小说 复仇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中共留学生精英党内地位研究
19
作者 张绍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在20世纪前半期的2000多名中共党员留学生中,自中共一大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曾有170余名留学生精英担任过中共党、政、军省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由于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在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队三大系统中,领导级别越高,... 在20世纪前半期的2000多名中共党员留学生中,自中共一大后至新中国成立前,曾有170余名留学生精英担任过中共党、政、军省级以上高级领导职务。由于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相对较高,在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和革命军队三大系统中,领导级别越高,领导岗位越重要,留学生精英所占比例就越大,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也越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中共党员 留学生 精英 内地 领导职务 新中国成立 中共一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前半期兴安岭南麓游牧生活变迁--以扎赉特旗为中心
20
作者 白银龙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扎赉特旗位于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清初设旗以来,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逐水草游牧的生活。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该旗土地被大面积开垦,大量内地汉族农民及部分卓索图、昭乌达盟等农业区及半农半... 扎赉特旗位于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延伸的过渡地带,清初设旗以来,这里的人民世世代代经营逐水草游牧的生活。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清廷推行“新政”,该旗土地被大面积开垦,大量内地汉族农民及部分卓索图、昭乌达盟等农业区及半农半牧区的外旗蒙古人移居该地。农业移民不仅使扎赉特旗生产方式、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不断与当地人相互影响,改变了扎赉特旗传统生活习俗、饮食结构、服饰款式、居所形态。蒙古牧民逐渐由传统畜牧业转为经营农业,完成了由牧民到农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前半期 扎赉特旗 游牧生活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