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抗破骨细胞形成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韩晓玲 杨云 +2 位作者 韦秋 蔡铭琪 毛浩萍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11期2150-2156,共7页
目的:研究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TRAP酶活力检测法评价0.1、1.0、10.0μmol·L^(-1)的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细... 目的:研究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TRAP酶活力检测法评价0.1、1.0、10.0μmol·L^(-1)的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细胞增殖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采用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检测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对破骨前体细胞诱导形成的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相关特异性蛋白TRAP、整合素β3(ITGβ3)和细胞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降低TRAP活性(P<0.05),且对破骨前体细胞活力未见显著影响,提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形成。F-actin环染色和骨陷窝形成实验也显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显著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WB实验结果表明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特异性蛋白TRAP、ITGβ3和c-Fos等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能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RAP、ITGβ3和c-F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2-乙酰基毛蕊花糖苷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整合素Β3 原癌基因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改善BV-2细胞炎性损伤
2
作者 黄文静 程芳 +5 位作者 杜敏 陈佳艺 向维 石珂 谢兴亮 盛艳梅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桂花中的主要成分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VB)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改善BV-2细胞炎性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法诱导BV-2细胞建立炎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OGD模型... 目的:探讨桂花中的主要成分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VB)抑制NLRP3炎性小体活化改善BV-2细胞炎性损伤及相关机制。方法:利用糖氧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法诱导BV-2细胞建立炎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OGD模型组、桂花乙醇提取物(Osmanthus fragrans ethanol extract,OEE)处理组(OGD+OEE)、VB处理组(OGD+VB)。采用MTT法检测BV-2细胞活力;使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上清中LDH释放量,评价其对细胞膜的影响;利用Hoechst33342/PI双染技术检测其对细胞焦亡的影响;此外,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研究VB对NLRP3、Caspase-1、IL-1β及TNF-α等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法结果表明,OEE和VB均能显著促进BV-2细胞存活(P<0.001);LDH检测结果显示,OEE和VB均能极显著地减少培养液上清中LDH的释放(P<0.001),可减少细胞膜损伤;采用Hoechst 33342/PI双染后,OEE和VB组中BV-2细胞的PI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P<0.01),荧光强度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经VB干预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细胞焦亡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VB能够改善OGD诱导的BV-2细胞炎性损伤,可能是OEE抗炎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其机制与抑制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BV-2细胞 NLRP3炎性小体 OG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调节肌醇需要酶1α-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3
作者 荆堂堂 李伟伟 +1 位作者 王禹婷 孙梦鸽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Act)调控肌醇需要酶1α(IRE1α)-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轴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GEC)损伤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细胞中IRE1αmRNA...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Act)调控肌醇需要酶1α(IRE1α)-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轴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GEC)损伤的影响。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转染细胞中IRE1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RGEC)分为对照组、LPS组、低剂量Act组(Act-L组,50μmol/L)、高剂量Act组(Act-H组,100μmol/L)、Act-H+pcDNA-NC组和Act-H+pcDNA-IRE1α组;试剂盒检测HRGEC中活性氧(ROS)生成量;CCK-8法检测HRGEC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HRGEC凋亡情况;ELISA试验测定HRGEC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测定IRE1α、p-IRE1α、TXNIP和NLRP3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HRGEC中ROS生成量、细胞凋亡率、炎性分子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及p-IRE1α/IRE1α、TXNIP、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LPS组相比,Act-L组、Act-H组、Act-H+pcDNA-NC组HRGEC中ROS生成量、细胞凋亡率、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及p-IRE1α/IRE1α、TXNIP、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细胞存活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Act-H+pcDNA-NC组相比,Act-H+pcDNA-IRE1α组中ROS生成量、细胞凋亡率、IL-1β、IL-6、IL-18和TNF-α水平及p-IRE1α/IRE1α、TXNIP、NLR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Act可能通过下调IRE1α-TXNIP-NLRP3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缓解LPS诱导的GEC损伤,促进细胞增长,抑制炎性分子分泌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肌醇需要酶1α-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od样受体蛋白3信号轴 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及对ERK1/2-Nrf2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昕 罗飞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45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30 mg/kg)、中剂量组(毛蕊花糖苷60 mg/kg)、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120 mg/kg),每组9只。Morris法观察小... 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神经炎性反应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45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毛蕊花糖苷30 mg/kg)、中剂量组(毛蕊花糖苷60 mg/kg)、高剂量组(毛蕊花糖苷120 mg/kg),每组9只。Morris法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于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平台滞留期时间延长,小鼠海马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以及GFAP蛋白水平降低,IL-10水平以及PSD95、NeuN、p-ERK1/2和Nrf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激活ERK1/2-Nrf2通路来减轻AD小鼠神经炎性反应,并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毛蕊糖苷 神经炎性反应 ERK1/2-Nrf2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毛蕊花糖苷干预不育症模型大鼠的睾酮水平
5
作者 王志 居博伟 +1 位作者 文丽梅 杨建华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7,共7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毛蕊花糖苷干预不育症模型大鼠血浆睾酮的含量,测定不育症模型大鼠血浆24 h睾酮含量,并借助药动学理论定量...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毛蕊花糖苷干预不育症模型大鼠血浆睾酮的含量,测定不育症模型大鼠血浆24 h睾酮含量,并借助药动学理论定量评价干预效果。方法大鼠含药血浆以睾酮-C3为内标,用液液萃取法,以12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5μL进样分析。以Acquity UPLCⅢBEH C_(18)(50 mm×2.1 mm,1.7μm)为色谱柱;以甲醇为流动相A、5 mL·L^(-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洗脱程序:流速为0.2 mL∙min^(-1);柱温为35℃;样品室温度为4℃;运行时间为10 min;质量检测器使用ESI离子源,正模式检测,睾酮及内标睾酮-C3用于定量的母→子离子对分别为m/z 289.2→97.0、m/z 291.4→101.1。借助药动学软件分析,获取空白组和毛蕊花糖苷干预组大鼠体内24 h睾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数据。结果睾酮质量浓度在1~10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值均<10.84%,日内、日间准确度RE均<10.03%,样品提取回收率为95.82%~99.17%,置于进样器于4℃冰箱及长期冷冻稳定性RSD值均<10.63%。测定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干预组药峰浓度(peak concentration,C_(max))为7.92 ng·mL^(-1),空白组C_(max)为10.26 ng·mL^(-1)。与空白组比较,毛蕊花糖苷干预组大鼠体内睾酮24 h总AUC相对平稳。结论建立了UPLC-MS/MS测定不育症模型大鼠血浆睾酮含量的方法。从PK/PD角度比较分析推测出,给予毛蕊花糖苷干预后,不育症模型大鼠的24 h总体睾酮可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从而发挥改善大鼠雄性生殖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不育症 睾酮 评价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抑制Erastin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MN9D细胞铁死亡
6
作者 张明洋 杨新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8-1413,共6页
背景: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铁死亡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毛蕊花糖苷目前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Erastin诱导的MN9D细胞铁死亡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MN9D细胞为研究对... 背景: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铁死亡参与了帕金森病的发病,毛蕊花糖苷目前被证实具有抗氧化、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毛蕊花糖苷对Erastin诱导的MN9D细胞铁死亡的保护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MN9D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模型组(20μmol/L Erastin组)、Erastin+1μg/mL毛蕊花糖苷组、Erastin+5μg/mL毛蕊花糖苷组、Erastin+10μg/mL毛蕊花糖苷组。MN9D细胞在CO_(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毛蕊花糖苷预处理8 h,再加入20μmol/L Erastin诱导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总铁离子、丙二醛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减少(P<0.05),丙二醛和总铁离子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1,5,10μg/mL组还原型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增加(P<0.05),丙二醛和总铁离子水平明减少(P<0.05);(2)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1,5,10μg/mL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面积明显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酪氨酸羟化酶、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毛蕊花糖苷1,5,10μg/mL组酪氨酸羟化酶、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果提示:毛蕊花糖苷对Erastin诱导的MN9D细胞铁死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作用于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Erastin MN9D细胞 铁死亡 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探讨毛蕊花糖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王军伟 马桂巧 +3 位作者 邵婧 翟新茹 董彩宙 马婵娟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究毛蕊花糖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TargetNet、SuperPred、SEA和Pharmmapper...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探究毛蕊花糖苷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的关键作用靶点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TargetNet、SuperPred、SEA和Pharmmapper数据库获得毛蕊花糖苷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和TTD数据库获得糖尿病肾脏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互作关系并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CB-Dock2网站对毛蕊花糖苷与核心靶基因进行对接验证。构建DKD大鼠模型,通过HE、PAS、TEM和生化指标检测观察毛蕊花糖苷对DKD大鼠肾脏病理和肾功能的影响,并验证毛蕊花糖苷对炎症因子及关键通路表达的影响。结果:检索获得毛蕊花糖苷潜在靶点469个,DKD潜在靶点1073个;筛选获得毛蕊花糖苷治疗DKD潜在作用靶点65个,生物过程441条,信号通路153条,GO和KEGG表明毛蕊花糖苷很可能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毛蕊花糖苷与关键靶点TP53、CASP3、MMP9、STAT3、NFKB1、PTGS2的结合能均<-5 kJ/mol,能自发进行结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DKD组比较,毛蕊花糖苷能够改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降低血尿素氮,血肌酐和24 h-UPro水平(P<0.05),降低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P<0.05)和p-P65蛋白表达(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功能和肾脏病理改变,降低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糖尿病肾脏病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炎症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高脂模型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细胞Bax-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邓志军 刘若轩 +5 位作者 李常青 郭洁文 李丽明 齐耀群 李阿荣 王佳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25-628,共4页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对高脂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血脂模型,设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 mg/kg)、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50 mg/kg)、毛蕊花糖苷中剂量组(100 mg/kg)、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200 mg...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对高脂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血脂模型,设模型组、辛伐他汀组(10 mg/kg)、毛蕊花糖苷低剂量组(50 mg/kg)、毛蕊花糖苷中剂量组(100 mg/kg)、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200 mg/kg)和空白对照组,利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抗氧化指标,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腹主动脉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基因Bax与Bcl-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提高(P<0.01或P<0.05)。毛蕊花糖苷中、高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cl-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P<0.01)。结论毛蕊花糖苷通过调节凋亡蛋白Bax-Bcl-2,对抗高脂模型大鼠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高脂血症所致的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熟地黄 细胞凋亡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Aβ_(1-42)损伤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4-37,共4页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新生乳鼠大脑皮层中分离纯化得到神经元,与Aβ_(1-42)、不同浓度的毛蕊花糖苷分别孵育24 h,利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 目的:研究毛蕊花糖苷对β淀粉样蛋白(Aβ_(1-42))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新生乳鼠大脑皮层中分离纯化得到神经元,与Aβ_(1-42)、不同浓度的毛蕊花糖苷分别孵育24 h,利用CCK-8法检测神经元存活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突触素-1(Synapsin-1,SYN)的表达量;利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利用Real-time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毛蕊花糖苷能显著提高Aβ_(1-42)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率,能增加SYN的表达,抑制其凋亡,并且能提高神经元Bcl-2 m RNA及蛋白,降低Bax和Caspase-3 m RNA及蛋白的表达量。结论:促进抗凋亡因子、抑制促凋亡因子表达可能是毛蕊花糖苷拮抗Aβ_(1-42)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AΒ1-42 阿尔茨海默病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养血安神糖浆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舒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测定养血安神糖浆中毛蕊花糖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毛蕊花糖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_(18)柱(250m... 目的:测定养血安神糖浆中毛蕊花糖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毛蕊花糖苷和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 C_(18)柱(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甲醇-1%乙酸溶液(10:13:77);检测波长: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320 nm、毛蕊花糖苷:334 nm;柱温:35℃;流速:0.8 ml·min^(-1);进样量:10μl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线性范围为0.40μg·ml^(-1)~0.16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1.32%(n=6);毛蕊花糖苷:线性范围为0.40μg·ml^(-1)~0.16 mg·ml^(-1),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3.96%,RRD为0.82%(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提高和完善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养血安神糖浆 毛蕊糖苷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调控Snail1表达在糖尿病肾脏疾病中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帅 杨敏 +4 位作者 白彝华 肖明鲜 张馨心 马丽 胡绍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4320-4324,共5页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毛蕊花糖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锌指转录因子(Snail)1的...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中毛蕊花糖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的作用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检测肾脏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锌指转录因子(Snail)1的表达。结果药物处理的糖尿病大鼠肾组织α-SMA、Snail1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显著低于未用药物处理的糖尿病组;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恶化的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药物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蛋白明显低于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能通过下调Snail1的表达,抑制机体的过度免疫应激从而抑制EMT,起到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毛蕊糖苷 锌指转录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抑制2型猪链球菌的溶血素蛋白活性而降低其小鼠致病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佳飞 徐魁 +8 位作者 张磊 夏介英 洪杨 董涵 刘洋露 周静 袁明铭 王永金 鄢良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09-1616,共8页
为了探究天然化合物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 VBS)对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SS2)致病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及红细胞溶血试验,发现低浓度下的毛蕊花糖苷不影响猪链球菌的正常生... 为了探究天然化合物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 VBS)对2型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 SS2)致病性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及红细胞溶血试验,发现低浓度下的毛蕊花糖苷不影响猪链球菌的正常生长,但对其溶血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免疫印迹试验表明,毛蕊花糖苷不影响2型猪链球菌分泌溶血素蛋白(suilysin, SLY);通过分子对接预测毛蕊花糖苷可与SLY的2个氨基酸残基(SER-388、GLN-441)形成3条氢键结合从而使毛蕊花糖苷嵌入SLY蛋白的第4结构域,同时体外溶血活性试验进一步证实毛蕊花糖苷可直接抑制SLY介导的溶血活性;最后,小鼠体内试验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明显提高2型猪链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综上,毛蕊花糖苷在不影响2型猪链球菌生长活性的情况下,可通过抑制溶血素活性来降低2型猪链球菌对小鼠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猪链球菌 溶血素 毛蕊糖苷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通过抑制AKT/mTOR通路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志龙 王军伟 +2 位作者 张佩佩 马桂巧 马婵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92-1099,共8页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acteosides,Act)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和不同葡萄糖浓度组(33,40,50,60 mmol/L)HK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高糖干... 目的 探讨毛蕊花糖苷(acteosides,Act)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和不同葡萄糖浓度组(33,40,50,60 mmol/L)HK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高糖干预浓度;检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高糖组(5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mannitol,Man)组(5.5 mmol/L葡萄糖+44.5 mmol/L甘露醇)、不同浓度Act组(50 mmol/L葡萄糖+25,50,75,100,150,200μmol/L Act)和卡托普利(captopril,Cap)组(5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 Cap)HK2细胞活性,筛选最佳Act干预浓度。HK2细胞分为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5.5 mmol/L葡萄糖+44.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50 mmol/L葡萄糖)、Act组(50mmol/L 5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 Act)、卡托普利组(50 mmol/L葡萄糖+100μmol/L Cap)和Ly294002(PI3K抑制剂)组(50 mmol/L葡萄糖+50μmol/L Ly294002)分别干预48 h。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K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Bcl-2、Bax、Caspase-3、p-AKT、AKT、p-mTOR、mTOR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50 mmol/L葡萄糖组HK2细胞活性最差(P<0.000 1);相比于高糖组,100μmol/L Act组细胞活性最强(P<0.000 1)。与对照组和甘露醇组相比,高糖组TUNEL阳性表达增加,凋亡细胞数量增加(P<0.05),Bcl-2表达降低,Bax,cleaved Caspase-3,p-mTOR,p-AKT表达均升高(P<0.05);相比于高糖组,Act组和Cap组TUNEL阳性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减少(P<0.05),Bcl-2表达升高,Bax、cleaved Caspase-3、p-mTOR和p-AKT表达均降低(P<0.05);相比于高糖组,Act组和Ly294002组Bcl-2表达增加,Bax、Caspase-3表达降低(P<0.05)。结论 Act可以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细胞凋亡 AKT/mTOR信号通路 糖尿病肾病 HK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超滤法测定常氧及缺氧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的蛋白结合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维刚 王芃 +5 位作者 李晓琳 王俊丽 刘天龙 陈升富 李茂星 阳志强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39-1844,共6页
目的建立毛蕊花糖苷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比较常氧及缺氧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蛋白结合率的异同。方法将大鼠置于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中,于海拨7 500 m下缺氧暴露3 d制备缺氧大鼠模型。采用超滤法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 目的建立毛蕊花糖苷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比较常氧及缺氧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蛋白结合率的异同。方法将大鼠置于低压低氧动物实验舱中,于海拨7 500 m下缺氧暴露3 d制备缺氧大鼠模型。采用超滤法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常氧及缺氧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游离型药物浓度(Cf)和总药物浓度(Ct),并考察超滤膜非特异性结合率(NSB),对Cf进行矫正后,计算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大鼠血浆中毛蕊花糖苷浓度为3、6、12μg·mL^(-1)时,毛蕊花糖苷与常氧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62.02±8.51)%、(60.17±5.59)%和(62.60±3.77)%;与缺氧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79±4.20)%、(33.16±1.74)%和(32.72±2.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与常氧大鼠血浆蛋白属于中强度结合,且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不具浓度依赖性,而毛蕊花糖苷与缺氧大鼠血浆蛋白结合强度明显低于常氧大鼠血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超滤法 常氧 缺氧 血浆蛋白结合率 大鼠
原文传递
HPLC-DAD测定裸花紫珠中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保 《新中医》 CAS 2015年第7期275-276,共2页
目的:建立中药裸花紫珠中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选用TSK gel ODS-100V(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 目的:建立中药裸花紫珠中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选用TSK gel ODS-100V(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程序为0~20 min,350 nm;20~30 min,330 nm。结果:木樨草苷和毛蕊花糖苷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为:0.079 6~1.194μg(r=0.999 8)、0.612 8~9.192μg(r=0.999 9);两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RSD=0.82%)、98.0%(RSD=0.9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评价裸花紫珠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PLC-DAD) 紫珠 木樨草苷 毛蕊糖苷
原文传递
毛蕊花糖苷对大鼠肝微粒体中6种CYP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 张海波 +2 位作者 居博伟 胡君萍 杨建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2,共8页
目的考察毛蕊花糖苷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探针底物法,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加入0.1、0.3、1、3、10、30μmol/L的毛蕊花糖苷,与探针底物非那西丁、美芬妥因、双氯芬酸、香豆素、右美沙芬、睾酮(分别为... 目的考察毛蕊花糖苷对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探针底物法,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加入0.1、0.3、1、3、10、30μmol/L的毛蕊花糖苷,与探针底物非那西丁、美芬妥因、双氯芬酸、香豆素、右美沙芬、睾酮(分别为CYP1A2、CYP2C19、CYP2C9、CYP2A6、CYP2D6、CYP3A4酶的底物)共同孵育。在另设空白对照组和阳性抑制剂组[α-萘黄酮、噻氯匹定、磺胺苯吡唑、毛果芸香碱、奎尼丁、酮康唑(分别为CYP1A2、CYP2C19、CYP2C9、CYP2A6、CYP2D6、CYP3A4酶的抑制剂)]的基础上,以吲达帕胺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相应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4-羟基美芬妥因、4-羟基双氯芬酸、7-羟基香豆素、右啡烷、6β-羟基睾酮)的含量,运用GraphPad v8.0软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技术,将毛蕊花糖苷和阳性抑制剂分别与CYP酶进行分子对接,分析二者分子结合方式及结合能力强弱。结果毛蕊花糖苷对CYP1A2、CYP2A6酶的IC_(50)>30μmol/L,对CYP2D6、CYP2C19、CYP2C9、CYP3A4酶的IC_(50)分别为24.87、21.52、12.56、7.55μmol/L。毛蕊花糖苷与CYP3A4酶之间可形成氢键并产生疏水作用力,酮康唑与CYP3A4酶之间可形成氢键并产生静电相互作用;毛蕊花糖苷和酮康唑与CYP3A4酶的结合自由能分别为-10.2、-12.4 kcal/mol(1 kcal/mol=4.19 kJ)。结论毛蕊花糖苷对大鼠肝微粒体中CYP3A4酶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且亲和力与阳性抑制剂相当;该化合物对其他5种CYP酶的抑制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大鼠肝微粒体 细胞色素P450酶 抑制作用 探针底物法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中波紫外线所致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迪 张娟利 马忠英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 研究毛蕊花糖苷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VB模型组、基质+UVB组、1%毛蕊花糖苷+UVB组、5%毛蕊花糖苷+UVB组、5%维生素E+UVB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 目的 研究毛蕊花糖苷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所致小鼠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UVB模型组、基质+UVB组、1%毛蕊花糖苷+UVB组、5%毛蕊花糖苷+UVB组、5%维生素E+UVB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小鼠采用UVB照射建立皮肤损伤模型,单次照射强度为0.326 mW·cm^(-2),每次照射10 min,隔日照射1次,共照射10次,累积照射剂量为1 956 mJ·cm^(-2)。基质组和各给药组小鼠分别于每次照射前30 min将不含药物的空白基质、1%毛蕊花糖苷乳膏、5%毛蕊花糖苷乳膏、5%的维生素E乳膏涂于小鼠背部脱毛处。末次照射24 h后,处死小鼠,取背部皮肤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皮肤称质量及皮肤厚度测量检测皮肤水肿;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皮肤组织磷酸化的H2AX组蛋白(Phosphorylated histone H2AX,γH2AX)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皮肤组织中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yl pyrimidine dimers,CPDs)、6-4光产物(6-4photoproducts, 6-4PPs)和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 8-OHdG)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VB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水肿、粗糙、红肿、溃烂、表皮增厚等;γH2AX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CPDs、6-4PPs、8-OHdG的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与UVB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给药组小鼠皮肤组织的水肿、粗糙、红肿、溃烂、表皮增厚等症状明显改善;组织中γH2AX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CPDs、6-4PPs、8-OHdG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毛蕊花糖苷能改善UVB照射引起的小鼠皮肤损伤,且这种作用的发挥可能与其降低CPDs、6-4PPs和8-OHdG等因子的表达,改善DNA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糖苷 UVB照射 皮肤损伤 DNA损伤 磷酸化的H2AX组蛋白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 6-4光产物 8-羟基-2-脱氧鸟嘌呤核苷 小鼠
原文传递
毛蕊花糖苷对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平勇 张倩 冯雪梅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0期3698-3703,共6页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毛蕊花糖苷处理细胞;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微小RNA-455-5p(miR-455-5p)寡核苷酸模拟... 目的观察毛蕊花糖苷对缺氧/复氧(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R诱导大鼠心肌细胞H9C2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不同剂量毛蕊花糖苷处理细胞;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微小RNA-455-5p(miR-455-5p)寡核苷酸模拟物(miR-455-5p mimics)及阴性对照mimics NC序列(miR-NC)分别转染至心肌细胞后构建模型;miR-455-5p特异性寡核苷酸抑制剂(anti-miR-455-5p)及其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分别转染至心肌细胞后使用80μg/L毛蕊花糖苷处理细胞,之后构建模型。采用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水平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455-5p表达;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 3)、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leaved-Caspase 9)蛋白表达。结果毛蕊花糖苷可降低H/R诱导的心肌细胞MDA水平、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P<0.05),升高miR-455-5p表达和SOD、GSH-Px活性(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转染miR-455-5p mimics后H/R诱导的心肌细胞MDA水平、凋亡率和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9蛋白水平降低(P<0.05),SOD、GSH-Px活性升高(P<0.05);转染anti-miR-455-5p可逆转毛蕊花糖苷对H/R诱导的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毛蕊花糖苷通过上调miR-455-5p表达,抑制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H/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损伤 毛蕊糖苷 微小RNA-455-5p 缺氧/复氧 心肌细胞H9C2 凋亡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花叶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淑英 张博男 +3 位作者 张静怡 韩婷 储金秀 白静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97-2599,共3页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黄酮(flavones of buckwheat flower and leaf,FBFL)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不同浓度FBFL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 目的观察荞麦花叶黄酮(flavones of buckwheat flower and leaf,FBFL)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以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测定不同浓度FBFL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用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用不同剂量FBFL干预6周,测定大鼠随机血糖、餐后血糖的动态变化,禁食24 h内血糖波动及糖耐量情况。结果 FBFL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为4.205 mg/L,与阿卡波糖(ACAR)的效价比约为15.24∶1;FBFL能降低糖尿病大鼠随机和餐后血糖值(P<0.05),并改善糖耐量,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FBFL可降低糖尿病大鼠随机和餐后血糖值,对血糖波动有稳定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叶黄酮 血糖稳态 T2DM Α-糖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乙酰氨基-3,4,6-三乙酰葡萄糖的合成方法改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瑞霞 李伟 +2 位作者 方志杰 崔小兵 高健 《合成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 ,在乙酸酐和浓硫酸的作用下合成 1 ,3 ,4,6 四乙酰基氨基葡萄糖硫酸盐( 2 ) ,2在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钡的作用下进行乙酰基转移反应 ,合成了 2 乙酰氨基 3 ,4,6 三乙酰葡萄糖 ,最高收率达 84.8%。讨论了乙酰... 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原料 ,在乙酸酐和浓硫酸的作用下合成 1 ,3 ,4,6 四乙酰基氨基葡萄糖硫酸盐( 2 ) ,2在无水醋酸钠和氢氧化钡的作用下进行乙酰基转移反应 ,合成了 2 乙酰氨基 3 ,4,6 三乙酰葡萄糖 ,最高收率达 84.8%。讨论了乙酰基转移反应的最佳温度和最佳投料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氨基-3 4 6-三乙酰葡萄糖 乙酰基转移 糖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