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F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化学动力学/饥饿/化疗协同治疗纳米探针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刘晓彤 马景晶 胡高飞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利用油胺和赖氨酸铜共修饰的聚琥珀酰亚胺两亲高分子(PSI_(Lys-Cu-Lys/OAm)),实现对全氟冠醚(PFCE,作为氟源)、阿霉素(DOX)的自组装包封,并进一步通过聚赖氨酸(PLL)调节表面静电作用负载葡萄糖氧化酶(GOx),获得DOX/F@PSI_(Lys-Cu-Lys/OA... 利用油胺和赖氨酸铜共修饰的聚琥珀酰亚胺两亲高分子(PSI_(Lys-Cu-Lys/OAm)),实现对全氟冠醚(PFCE,作为氟源)、阿霉素(DOX)的自组装包封,并进一步通过聚赖氨酸(PLL)调节表面静电作用负载葡萄糖氧化酶(GOx),获得DOX/F@PSI_(Lys-Cu-Lys/OAm)@PLL-GOx(DFPPG)多功能纳米探针,成功将^(19)F磁共振成像(MRI)引导的化学动力学(CDT)/饥饿(ST)/化疗(CT)联合治疗整合于一个纳米平台。体外及活体实验结果表明,探针基于类GOx酶活性有效地催化消耗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H_(2)O_(2)和葡萄糖酸,不仅可以“饿死”肿瘤,而且原位自供应H_(2)O_(2)及酸性增强进一步促进了Cu介导的类芬顿反应,增强了CDT。与此同时,探针在肿瘤微酸性环境下响应性释放DOX,解决了化疗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低问题且降低了探针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优异的^(19)FMRI实现了探针(药物)代谢过程的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纳米探针 ^(19)f磁共振成像 化学动力学/饥饿/化疗联合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竞争配位的Ca2+特异性响应1H/19F磁共振成像分子探针
2
作者 陈洪明 唐小雪 +3 位作者 林雅滢 龚玄清 林泓域 高锦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2-1078,共7页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 合成了一种含19F的Mn2+配合物3,12-二(2-氧代-2-((2,2,2-三氟乙基)氨基)乙基)-6,9-二氧杂-3,12-二氮杂十四烷酸锰(Ⅱ)(Mn(Ⅱ)-L,1),可实现对Ca2+特异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分析。19F核在近距离的顺磁性Mn2+影响下产生了顺磁弛豫增强作用,使19F的横向弛豫时间T2急剧缩短而磁共振信号锐减。当有Ca2+存在时,与配体L的竞争配位使得19F远离Mn2+离子,从而19F磁共振信号得到恢复。同时,由于Mn2+离子从配合态变为游离态,水配位数增加使得其对1H的纵向弛豫时间T1弛豫性能增加,从而1H磁共振成像信号也增强。相关实验的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是一种能对Ca2+特异性响应的1H/19F磁共振成像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配体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1h/19f磁共振成像探针 顺磁弛豫增强 竞争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硼酸酯的^(19)F磁共振分子探针的设计合成及活体深组织活性氧物种的激活响应成像
3
作者 李奥 李凌轩 +5 位作者 左翠翠 陈传凯 樊一凡 步逸凡 林泓域 高锦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123,共10页
活性氧簇(ROS),如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炎症、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密切相关,使ROS监测成为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目前,实现活体内深组织中的活性氧簇... 活性氧簇(ROS),如过氧化氢,在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体内活性氧簇水平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炎症、肿瘤和器官损伤等)密切相关,使ROS监测成为研究和诊断这些疾病的重要工具.目前,实现活体内深组织中的活性氧簇成像仍然面临挑战.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响应型的^(19)F磁共振成像(MRI)探针(Gd-DPBF),并将其用于实现对活体内通用活性氧簇的检测和成像.该探针由钆螯合物通过活性氧簇响应的芳香硼酸酯键与含氟砌块相连接构成.体外和体内成像实验结果证实,该探针可以实现在活体荷瘤小鼠中针对肿瘤中高表达的活性氧进行检测和成像,展示了其在生物体内对活性氧簇相关生理过程进行深组织、零生物背景成像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型^(19)f磁共振成像 分子探针 活性氧簇的可视化检测 基于反应的指示剂置换分析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19)F磁共振/CT成像及光热/化学联合治疗纳米平台用于肿瘤诊疗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璐 刘怡萌 +1 位作者 李楠楠 胡高飞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5,共9页
开发具有多种成像模式指导的高效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对于肿瘤精准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非侵入性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将Au与Cu_(7)S_(4)耦合制备而成的Cu_... 开发具有多种成像模式指导的高效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对于肿瘤精准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光热疗法(PTT)是一种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非侵入性癌症治疗方法,通过将Au与Cu_(7)S_(4)耦合制备而成的Cu_(7)S_(4)/Au异质结可以将吸收调节至808 nm的近红外窗口,使其具有优良的近红外光热效应,这有效避免了生物背景干扰,增大了组织穿透能力和深度,也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引入X射线衰减能力强的金赋予了异质结良好的CT成像功能。随后,利用油胺修饰的聚琥珀酰亚胺两亲高分子(PSI_(OAm))通过超声乳化实现对全氟冠醚(PFCE,作为氟源)、紫杉醇(PTX)以及Cu_(7)S_(4)/Au异质结纳米颗粒进行包封组装获得Cu_(7)S_(4)/Au-^(19)F-PTX@PSI纳米复合探针,因而将^(19)F磁共振(^(19)FMR)/CT成像和光热/化学药物联合治疗整合于一个纳米平台。^(19)FMRI、CT及PTT模式相互匹配,均有利并奏效于深部肿瘤成像或治疗。体外和小鼠活体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出色的^(19)FMRI/CT及近红外光热成像能力,光热与化疗联合治疗显著抑制了实体肿瘤的生长。研究所展示的多功能诊疗一体化纳米平台为构建新型高效纳米诊疗试剂提供了有益的设计思路和合成策略,有望在将来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纳米复合探针 ^(19)f磁共振成像(^(19)fMRI)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 光热/化学联合治疗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F-MRI纳米探针设计及其肿瘤诊疗应用
5
作者 李晨珑 李亚楠 +2 位作者 常俊 周慧敏 张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48-1053,共6页
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氢质子(^(1)H)是MRI时最常用的原子核,但存在对比度不足、敏感度较低等问题,而利用^(19)F原子核进行成像具有无内源性背景干扰的独特优势和能选择性成像的巨大潜力。近年来,纳米技术与分子影... 磁共振成像在肿瘤诊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氢质子(^(1)H)是MRI时最常用的原子核,但存在对比度不足、敏感度较低等问题,而利用^(19)F原子核进行成像具有无内源性背景干扰的独特优势和能选择性成像的巨大潜力。近年来,纳米技术与分子影像技术充分融合使得基于^(19)F的MRI纳米探针在癌症精准诊疗中凸显成效。本文概述了^(19)F纳米探针的多功能制备策略,归纳其作为理想纳米诊疗探针应具备的材料性能,重点阐述其介导癌症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领域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前景展望,旨在加深对^(19)F MRI纳米诊疗探针研究现状的认识,推动探针分子设计和功能修饰进一步优化,使其早日实现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f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多模态成像 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多肽探针在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6
作者 徐海东 王睿 梁高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2-91,共10页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强大的非侵入式生物医学诊断技术.临床上,MRI需要借助造影剂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由于具有优越的信号放大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自组装多肽探针可负载特定的MRI分子,通过酶促自组装过程实现肿瘤靶向...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强大的非侵入式生物医学诊断技术.临床上,MRI需要借助造影剂来提高成像质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由于具有优越的信号放大能力和生物相容性,自组装多肽探针可负载特定的MRI分子,通过酶促自组装过程实现肿瘤靶向和特异性富集,增强肿瘤病灶区MRI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MRI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多肽自组装探针在不同MRI模式(1H MRI,19F MRI和双自旋核MRI)下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这类新型探针在MRI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多肽 酶响应MRI探针 1h MRI 19f MRI 肿瘤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诺氟沙星标准品的绝对含量 被引量:3
7
作者 齐新华 刘慢 +2 位作者 李霄 赵阗 秦海妹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89-793,共5页
采用^(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诺氟沙星标准品的绝对含量。^(1)H核磁共振定量法以DMSO-d6为溶剂,诺氟沙星峰(δ7.9)为定量峰,马来酸峰(δ6.3)为内标峰。在脉冲程序zg30,采样时间4.09 s,延迟时间20 s,扫描次数为16的条件下采集氢... 采用^(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诺氟沙星标准品的绝对含量。^(1)H核磁共振定量法以DMSO-d6为溶剂,诺氟沙星峰(δ7.9)为定量峰,马来酸峰(δ6.3)为内标峰。在脉冲程序zg30,采样时间4.09 s,延迟时间20 s,扫描次数为16的条件下采集氢谱。^(19)F核磁共振定量法以利培酮为内标物,诺氟沙星峰(δ-121.3)为定量峰,利培酮峰(δ-109.9)为内标峰。在脉冲程序zgfhigqn.2,延迟时间7 s,扫描次数为16的条件下采集氟谱。^(1)H和^(19)F核磁共振定量法测定结果接近,且与质量平衡法测定结果一致。核磁共振定量法可用来测定诺氟沙星绝对含量,快速、简单高效、且不需要对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磁共振定量法 19f磁共振定量法 内标法 诺氟沙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