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20年代的《娜拉》演出与五四精神传导 |
王桂妹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上海银行公会与1920年代北京政府内债整理 |
郑成林
刘杰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
|
|
3
|
近世中国商会的常态与变态:以1920年代的杭州总商会为例 |
冯筱才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
2003 |
18
|
|
4
|
1920年代我国现代大学学生自治制度研究——以国立东南大学为中心 |
张雪蓉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5
|
乡愁乌托邦: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 |
古世仓
桂尽贤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6
|
“五四”及1920年代女性文学综论 |
常彬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7
|
1920年代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同时传播的七本译著 |
胡为雄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8
|
1920年代东南大学的董事会制度研究 |
张雪蓉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6
|
|
9
|
融入与重塑:192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与民族主义思潮 |
宋进
杨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0
|
艺术和爱情的自喻化抒写——田汉1920年代的话剧创作 |
高雪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3
|
|
11
|
1920年代欧美传播思想承继变异再研究 |
贺碧霄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2
|
1920年代非基督教运动与许地山的回应 |
周伟薇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3
|
对1920年代末期中国旧市民电影低俗性的样本读解——以1928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的《情海重吻》为例 |
袁庆丰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09 |
9
|
|
14
|
1920年代美国股市由繁荣到萧条的一次轮回 |
王书丽
|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15
|
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奠基——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唐正芒
张春丽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6
|
家政系与1920年代女子高等教育观——以燕京大学家政系为核心 |
黄育聪
高少锋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1 |
4
|
|
17
|
“家庭”: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女性小说的书写基点 |
郝丹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8
|
1920年代象征诗派艺术形态论 |
罗振亚
|
《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 |
1
|
|
19
|
论1920年代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终结 |
梁尔铭
|
《教育文化论坛》
|
2019 |
1
|
|
20
|
1920年代女作家群小说物象论 |
柯贵文
|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