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1910-19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发展流变——以《新青年》同人群体、“新月派”和“独立评论派”的结构分析为视角 |
董国强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2
|
《人间世》与1930年代中国现代传记的发展 |
张立群
何方丽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教科书如何兼顾地域特点和城乡差异:1910-1930年代的探索 |
张心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4
|
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在1930年代中国的舆论传播效应 |
阎书钦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游移与坚守——1930年代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政治姿态考辨 |
张玲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黑婴1930年代小说风格论 |
都雪莹
董卉川
|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7
|
诗化与造境——何其芳1930年代小说、戏剧综论 |
毕文君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8
|
在业之难:1930年代初中国纺织女工的工作画像 |
王文浩
|
《怀化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19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与转型——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
魏泉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10
|
“忘记自己是女性”——从谢冰莹、冯铿创作看1930年代左翼女性的从军想象 |
常彬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7
|
|
11
|
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 |
阎书钦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2
|
1930年代左联与京派视阈中的乡村差异 |
顾金春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3
|
|
13
|
1930年代中期红四方面军对川西北及康北土司政策及其演变 |
田利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4
|
1930年代沪上文坛独特的“新感觉”——南洋华侨作家黑婴的“乡愁”书写 |
杨慧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5
|
秩序的骚动与城市公共空间被侵占后的社会回应——1930年代成都驱逐扬州妓女分析 |
李常宝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6
|
1930年代中期川西北及康北红色政权研究 |
田利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7
|
新都形象:以1930年代南京建筑为中心 |
薛恒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18
|
1930年代中国现代作家群落背景下的书评创作 |
顾金春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画报”中的“港市想象”——以1930年代的《青岛画报》为中心 |
国家玮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20
|
纯文学:1930年代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
李玮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