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Cyclin D1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赵醒 赵宇阳 +3 位作者 王军 程玉 焦春敬 李春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023-302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HPV 16型E6蛋白阳性及阴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与食管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较大者、肿瘤浸润较深者、淋巴结转移者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HPV 16型E6蛋白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HPV 16型E6蛋白可能促进了食管癌的生长和恶化,并与Cyclin D1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病毒16e6蛋白 CYCLIN D1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东林 蔡晶 +2 位作者 况燕 曹晋 王泽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 目的:探讨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SIPA1)和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E6蛋白(HPV16/18E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Western blot检测宫颈癌C33A、HT3、SiHa、HeLa和CaSki细胞株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40例)和宫颈癌组织(174例)石蜡标本中HPV16/18E6和SIPA1蛋白;分析SIPA1和HPV16/18E6相互之间及其与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细胞系中SIPA1与HPV16/18E6表达呈负相关。SIPA1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87.5%和58.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78,P=0.001);SIPA1蛋白在有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19.0%和7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00),且SIPA1阴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阳性者(OR=5.011,95%CI2.311~10.866,P<0.01)。HPV16/18E6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79.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72,P=0.000);HPV16/18E6在有和无淋巴结转移时阳性率分别为97.6%和73.5%,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1.31,P=0.001),HPV16/18E6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风险高于阴性者(OR=14.794,95%CI1.960~111.634,P<0.01)。宫颈癌组织中SIPA1与HPV16/18E6蛋白呈负相关(r=-0.249,P<0.001)。结论:SIPA1蛋白表达与HPV感染有关,HPV16/18E6有抑制SIPA1表达的作用,SIPA1在抑制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转移 信号诱导增殖相关蛋白1 1618人乳头病毒e6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6/E7 mRNA检测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阳性患者分流的可行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梁雯 白华 +2 位作者 林晓琰 黄丽英 黄宁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5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E6/E7 mRNA检测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61(HPV)16/18型阳性患者分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HPV 16/18型阳性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E6/E7 mR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活检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E6/E7 m... 目的探讨E6/E7 mRNA检测用于人乳头状瘤病毒61(HPV)16/18型阳性患者分流的可行性。方法选取HPV 16/18型阳性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E6/E7 mR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活检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E6/E7 mRNA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对HPV 16/18型感染者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在200例HPV 16/18型感染者中,阴道镜活检HSIL及以上病变的检出率仅为29.5%(59/200)。共107例患者HPV E6/E7 mRNA阳性,56例患者液基细胞学阳性。HPV E6/E7 mRNA阳性者HSIL及以上病变检出率高于阴性者(P<0.05);随着宫颈病变病理级别的提高,HPV E6/E7 mRNA阳性率呈升高趋势(均P<0.05),但液基细胞学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E6/E7 mRNA诊断HSIL及以上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4%、60.28%,液基细胞学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25.42%、70.92%,HPV E6/E7 mRNA的灵敏度高于液基细胞学(P<0.05)。结论E6/E7 mRNA检测对HPV 16/18型感染者的HSIL及以上病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或可用于患者的进一步分流,以降低阴道镜的转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感染 人乳头病毒16 人乳头病毒18 e6/e7 mRNA 患者分流 液基细胞学 阴道镜转诊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18型E6蛋白,P53,MDM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李增德 张伟龙 +1 位作者 任万英 高雨琴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 研究HPVl6、18E6 ,P5 3,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PVl6、18E6 ,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食管鳞癌组织HPVl6、18E6蛋白检出 15例 ,阳性率为5 0 % ;P5 3蛋... 目的 研究HPVl6、18E6 ,P5 3,MDM2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3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HPVl6、18E6 ,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30例食管鳞癌组织HPVl6、18E6蛋白检出 15例 ,阳性率为5 0 % ;P5 3蛋白检出 17例 ,阳性率为 5 6 .6 7% ;MDM2蛋白检出 6例 ,阳性率为 11.5 0 % ;HPVl6、18E6蛋白和P5 3蛋白的检出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HPVl6、18E6蛋白和P5 3蛋白共同表达阳性 12例 ,占 4 0 % ,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MDM2蛋白和P5 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人乳头病毒16蛋白 人乳头病毒18e6蛋白 P53蛋白 MDM2蛋白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高表达下调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春莲 蒋永林 +4 位作者 朱翠明 王鑫 尹卫国 彭俊 万艳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质粒pcDNA3.1(-)/E6通... 目的将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 16)E6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6转染巨噬细胞,观察E6蛋白瞬时高表达对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质粒pcDNA3.1(-)/E6通过Super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h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Western-blotting鉴定E6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ELISA检测pcDNA3.1(-)/E6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及48h)培养上清液中TNF-α与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12.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pcDNA3.1(-)/E6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8kD的目的蛋白,即E6蛋白;pcDNA3.1(-)/E6+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与IL-1β的量明显低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pcDNA3.1(-)/E6+LPS组与巨噬细胞+LPS组和pcDNA3.1(-)+LPS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HPV16E6蛋白瞬时高表达下调LPS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分泌TNF-α与IL-1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HPV 16) e6蛋白 巨噬细胞 TNF-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和E7癌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春雷 赵光明 +2 位作者 千新来 陆元志 赵清正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4-366,共3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16e6 16e7 蛋白 肺癌 基因表达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罗琼 熊树华 +1 位作者 舒宽勇 李景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32-36,40,F0003,共7页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 目的研究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前病变恶性进展间的关系,为寻找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转归方向的分子指标做一探索。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30例原发性浸润性宫颈癌(ICC组,n=30)、CIN[CINⅠ-Ⅱ组,n=60;CINⅢ(含原位癌)组,n=30]、正常宫颈组织标本(正常组,n=10)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结果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正常组、CINⅠ-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阳性表达均呈逐级增高趋势。HPV16E6蛋白的表达:ICC组高于正常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的表达:ICC组、CINⅢ组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端粒酶的表达:ICC组高于CINⅢ组,CINⅢ组高于CIN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HPV16E7蛋白、HPV16E6蛋白与端粒酶、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2,P<0.05;r=0.279,P<0.05;r=0.376,P<0.01)。结论 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随宫颈病变CIN的升级其阳性表达率、表达强度呈逐渐递增趋势。在宫颈癌变过程中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HPV16E6、E7蛋白和端粒酶作为CIN的预后因子还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 16人乳头病毒e6蛋白 16人乳头病毒e7蛋白 端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E7蛋白和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徐茜 李鹏程 +5 位作者 邬素芳 陈刚 李芳 王薇 卢运萍 马丁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6-189,F003,共5页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蛋白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形成及演进过... 目的: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蛋白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TGF-β1及其Ⅱ型受体(TβRⅡ)和Smad4蛋白的表达,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在肿瘤形成及演进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1例石蜡包埋的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E7,TGF-β1,TβRⅡ和Smad4的表达,通过计算机图片摄像分析系统统计其在各种病变中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病变由良性到恶性的发展过程中,TGF-β1和Smad4的表达水平逐渐增高(P<0·001,P<0·05);肿瘤分化程度降低,TGF-β1的表达水平增高(P<0·001)。TβRⅡ表达在不同阶段和组织学类型的宫颈病变中无显著差异(P>0·05)。E7蛋白阳性者TGF-β1的表达水平较阴性者高(P<0·05),而TβRⅡ和Smad4的表达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GF-β1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与病变良恶性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TGF-β1高表达是宫颈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HPV-16感染可能影响到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宫颈上皮内 宫颈炎 人乳头病毒16e7蛋白 TGF-β1/Smads传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基因转染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卢晓声 陈菁 +1 位作者 赵军招 吕杰强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280-283,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 16)型E6基因转染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E_2)处理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 Cat)后,绘制其生长曲线,以细胞活性测定法(MTT)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人乳头状瘤病毒16(HPV 16)型E6基因转染人永生化表皮细胞效率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E_2)处理人永生化表皮细胞系(Ha Cat)后,绘制其生长曲线,以细胞活性测定法(MTT)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Brd U)测定细胞周期时相。脂质体转染法将含HPV 16 E6基因的质粒转染入经不同药物处理后的细胞中,以Real-time PCR法测定细胞中该基因的表达。结果:浓度为10^(-7)~10^(-5) mol/L的E_2促进细胞数目的增加(P<0.05);浓度为10^(-8)~10^(-6) mol/L的E_2明显增强细胞活性(P<0.05);浓度为10^(-7)~10^(-5) mol/L的E_2使Ha Cat细胞的细胞周期时相缩短(P<0.05);不同浓度E_2处理组细胞周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Ha Cat细胞被HPV 16E6质粒转染,随着E_2浓度的增加,HPV 16 E6 m 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E_2可加速Ha Cat细胞生长与增殖,增加HPV 16 E6转染Ha Cat细胞的效率,E_2水平升高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6基因 17-Β-雌二醇 雌激素受体 HAC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E5蛋白的功能及E5蛋白与E6、E7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项先旺 江彤 陈传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555-558,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是一种双链环状小DNA病毒,与一些恶性肿瘤密切相关,95%的宫颈癌的病例中都能检测到人乳头状病毒,口腔舌癌中HPV感染占60%。目前已发现的HPV亚型有180余种,根据HPV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黏膜型... 人乳头瘤病毒( HPV )是一种双链环状小DNA病毒,与一些恶性肿瘤密切相关,95%的宫颈癌的病例中都能检测到人乳头状病毒,口腔舌癌中HPV感染占60%。目前已发现的HPV亚型有180余种,根据HPV感染部位的不同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黏膜型又可分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和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常见HPV-16,18,31,32,58)与黏膜恶性病变(如宫颈癌和口腔鳞癌)关系密切,低危型(常见HPV-6,11)则常与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有关[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因高致癌性现研究较多,其主要含有3个致癌基因,分别为E5、E6和E7。在宫颈癌中可检测到E6和E7蛋白的持续表达,并且已证实了E6和E7能引起各种细胞的永生化[2],其机制是E6和E7分别抑制了p53和pRb的活性,从而引起正常组织细胞周期发生改变和细胞的恶性转化[3]。相对于E6和E7,E5蛋白因强疏水性和非免疫原性使其从蛋白水平上的检测难度加大,而且E5在细胞中表达水平较低,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其本身也不能使人细胞永生化,在后期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时常常发生缺失[4],不同的是也有学者在一些恶性的宫颈癌细胞中检测到E5基因和E5蛋白的表达[5]。这些都造成了对E5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受到限制。近年来关于 HPV-16 E5蛋白研究表明其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包括与E6、E7的互助)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乳头病毒 e7蛋白 e6 相互作用 宫颈癌细胞 HPV-16 HPV感染 细胞永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58650名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11,HPV16/18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俊英 杨叔哲 +1 位作者 邓耀 贺苇军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4期635-638,共4页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分子双链DNA病毒,对人皮肤、黏膜有高度亲嗜性。目前,已经鉴定出的HPV约有150种亚型,根据其致病性大小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6和HPV11致尖锐湿疣最主要的基因型,尖锐湿疣治愈后容易复发,随着病...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是一种小分子双链DNA病毒,对人皮肤、黏膜有高度亲嗜性。目前,已经鉴定出的HPV约有150种亚型,根据其致病性大小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6和HPV11致尖锐湿疣最主要的基因型,尖锐湿疣治愈后容易复发,随着病程迁延,复发次数增多,尖锐湿疣患者也可能导致癌变;高危型中的HPV16、18在世界范围内始终是引起宫颈癌变的最重要的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6/11 HPV16/18 低危 高危 多重感染 感染率 基因 人乳头病毒 宫颈癌 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型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和外阴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静 肖松舒 +1 位作者 邓新粮 崔超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30,共6页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 目的: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E6蛋白在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NNEDV)、外阴鳞癌(VSCC)中的表达,探讨HPV16-E6蛋白是否为NNEDV病因及与VSC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E6在15例正常外阴组织,40例NNEDV及45例VSCC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16-E6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组无表达,在NNEDV及V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NEDV组中,HPV16-E6蛋白在鳞状上皮增生(SH)型及硬化性苔藓(LS)型阳性率分别为35%和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正常外阴皮肤组升高(P<0.05),较VSCC组降低(P<0.05)。HPV16-E6在VSCC的表达阳性率为66.67%,阳性率随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I期和II期,I期和III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II期和III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增高,阳性率逐渐降低,高分化和低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但高分化和中分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有淋巴结转移者HPV16-E6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NEDV的病因之一。HPV16-E6蛋白表达升高可能与VSCC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e6蛋白 外阴上皮内非样病变 外阴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PV16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1
13
作者 骆卫锋 韩立群 +4 位作者 任皎 田厚文 陆振华 谷淑燕 阮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1,共5页
为研制HPV16的治疗性疫苗 ,首先将表达质粒 pJSA1175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JTK+ 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了痘苗重组病毒NTVJLac。再将表达质粒 pJSDME6E7R与NTVJLac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了表达HPV16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 为研制HPV16的治疗性疫苗 ,首先将表达质粒 pJSA1175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JTK+ 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了痘苗重组病毒NTVJLac。再将表达质粒 pJSDME6E7R与NTVJLac进行同源重组 ,构建了表达HPV16E6和E7蛋白的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并对获得的重组病毒进行了鉴定。Southern杂交显示 ,重组痘苗病毒NTVJmE6E7基因组中有E6和E7基因插入。该重组病毒在人源细胞中不复制。Westernblot显示 ,重组病毒在人源TK-14 3细胞中能表达E6和E7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HPV16e6 e7蛋白 非复制重组痘苗病毒 乳头病毒 宫颈肿 疫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远材 瞿全新 糜若然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HPV16/18感染对蛋白激酶R(PKR)激活的影响及两者在宫颈癌形成、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和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E6)、PKR、磷酸化型PKR(p-PKR)在63例宫颈癌、11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结果: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P〈0.05),E6蛋白与PKR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PKR(P〈0.01);E6、PKR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病情进展与E6、p-PK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阻碍PKR激活,突破机体防御HPV16/18感染的机制,在宫颈癌的发生及演进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对宫颈癌患者预后不利;p-PKR能抑制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可能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16/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蛋白 蛋白激酶PKR 磷酸化PK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病人血清微小RNA-145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荣理 陈兴壮 +1 位作者 李强 王丽娟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人血清微小RNA-145(miR-145)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病人83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显示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 目的探究宫颈癌病人血清微小RNA-145(miR-145)与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三亚市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病人83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显示健康者83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入组者血清miR-145表达水平,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16型E6蛋白(HPV16 E6)DNA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进行miR-145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病人流产次数>1比例、宫颈脱落细胞HPV16阳性率及HPV16 E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血清miR-145水平(0.37±0.11)显著低于对照组(1.02±0.31)(P<0.05)。宫颈癌高、中、低分化病人血清miR-145水平分别为(0.42±0.16)、(0.35±0.12)、(0.33±0.08),不同分化程度病人血清miR-14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Ⅰ-Ⅱ期、Ⅲ/Ⅵ期病人血清miR-145水平分别为(0.45±0.14)及(0.29±0.07),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病人血清miR-145水平分别为(0.47±0.18)及(0.31±0.08),HPV16阴性及阳性病人血清miR-145水平分别为(0.44±0.15)及(0.32±0.09),FIGO分期Ⅲ/Ⅵ期、有淋巴结转移、HPV16阳性病人血清miR-145水平明显低于FIGO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HPV16阴性病人(P<0.05)。宫颈癌病人血清miR-145与宫颈脱落细胞中HPV16 E6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72,P<0.05)。流产次数>1、HPV16阳性、miR-145低表达是影响宫颈癌发生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癌病人血清miR-145水平降低,宫颈脱落细胞HPV16阳性及HPV16 E6 mRNA表达水平升高;miR-145通过与HPV16相互作用,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人乳头病毒16 微RNAs 人乳头病毒16 e6蛋白(HPV16 e6)mRNA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HPV16型E6蛋白的表达纯化及血清抗体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艳娥 郭金珠 +2 位作者 张菊 宋天保 阎小君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HPV16)是宫颈癌组织中最常见的高危HPV,其相应蛋白的血清抗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构建HPV16E6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获得HPV16E6重组蛋白,用于检测不同人群血清相... 背景与目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HPV16)是宫颈癌组织中最常见的高危HPV,其相应蛋白的血清抗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本研究构建HPV16E6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获得HPV16E6重组蛋白,用于检测不同人群血清相应抗体,初步探讨本地区HPV16E6血清抗体反应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将HPV16E6基因与pRSET-A融合表达载体连接,获得E6表达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用异丙基硫代-$-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D-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包涵体变性后经Ni柱纯化,复性并经活性鉴定后,用以包被ELISA板,检测正常女性、慢性宫颈炎患者和宫颈癌患者血清抗体。同时采用荧光偏振方法分型检测宫颈癌组织HPVDNA。结果:pRSET-16E6表达重组体的工程菌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Mr24×103的HPV16E6组氨酸融合蛋白,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2.3%。表达形式为包涵体,重组蛋白纯度达95%以上,其活性经ELISA法证实。80例正常女性、46例慢性宫颈炎和32例宫颈癌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0%、6.5%和31.2%,宫颈癌患者HPV16E6血清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2)及慢性宫颈炎患者(P<0.01),而正常人与慢性宫颈炎患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32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DNA阳性率90.6%,HPV16DNA阳性率46.9%。HPV16DNA阳性组血清HPV16E6抗体阳性率(46.7%)高于阴性组(17.6%),但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pRSET-A/BL21中表达获得的HPV16E6融合蛋白,可用于宫颈癌相关HPV的血清学研究;宫颈癌患者HPV16E6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慢性宫颈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e6蛋白 基因表达 血清抗体 宫颈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17
作者 陈富强 邓金桂 +2 位作者 兰新平 孙业红 李体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PV16型、18型E6、E7基因,克隆到pSC-A载体中,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构建成含E6/E7融合基因的质粒,即pSC-A-HPV16 E6/E7和pSC-A-HPV18 mE6/E7,... 目的:构建一种含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E6/E7融合基因痘苗病毒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HPV16型、18型E6、E7基因,克隆到pSC-A载体中,通过定点突变方法,分别构建成含E6/E7融合基因的质粒,即pSC-A-HPV16 E6/E7和pSC-A-HPV18 mE6/E7,并将二者连接成载体pSC-A-HPV16 E6/E7-HPV18mE6/E7(pSC-T,HPV16 E6/E7-HPV18mE6/E7:T),最后以痘苗病毒表达载体pJ38为转移载体,构建质粒pJ38-HPV16 E6/E7-HPV18mE6/E7(pJ38-T),对所有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E6/E7融合基因成功克隆到pJ38上。结论:成功构建表达HPV E6/E7融合基因重组痘苗病毒载体,为研制宫颈癌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 18 基因克隆 定点突变 e6/e7融合基因 痘苗病毒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型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
18
作者 王喜凤 《当代医学》 2021年第15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HPV1618型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甲组)、10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Ⅰ33例、CINⅡ37例、CINⅢ35例,乙组)以及20例宫颈健康者(丙组)作为研... 目的探究HPV1618型E6蛋白和PKRp-PKR在宫颈病变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甲组)、10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CINⅠ33例、CINⅡ37例、CINⅢ35例,乙组)以及20例宫颈健康者(丙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18型E6蛋白、蛋白激酶R、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比较3组表达情况。结果3组E6蛋白、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甲组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P<0.05)。E6蛋白、蛋白激酶R的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宫颈癌病情进展与E6蛋白、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阳性表达率相关(P<0.05)。结论HPV1618感染可抑制蛋白激酶R激活,突破防御机制,不利于疾病预后,磷酸化型蛋白激酶R可抑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18e6蛋白 蛋白激酶R 磷酸化蛋白激酶R 宫颈病变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16/18E_6和P_(53)基因蛋白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桑建中 娄卫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 18型早期蛋白E6 (HPV16 / 18E6 )、P53基因蛋白在喉鳞癌(L 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PV16 / 18E6 和P53基因蛋白在L SCC及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HPV16 / 18E6 在声带息肉中未...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 / 18型早期蛋白E6 (HPV16 / 18E6 )、P53基因蛋白在喉鳞癌(L SC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HPV16 / 18E6 和P53基因蛋白在L SCC及声带息肉中的表达。结果 HPV16 / 18E6 在声带息肉中未见表达,在L SCC中的表达率为4 0 .0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P53基因蛋白在声带息肉与L SCC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 .6 6 %和6 6 .2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HPV16 / 18E6 及P5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L SC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HPV 16 / 18型感染和P53基因异常与L SCC发生、发展有关。HPV16 / 18E6 与P53基因功能异常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蛋白 表达及 喉鳞癌 相关性研究 HPV16 18e6 免疫组化SABC法 LSCC 人乳头病毒 声带息肉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基因异常 功能异常 显著性 表达率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酮对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侃 高晓丽 +1 位作者 田文艳 岳天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植酸酮对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ski细胞株(含HPV16)与Hela细胞株(含HPV18),将所有细胞分成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Caski细胞和Hela细胞。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含... 目的观察植酸酮对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Caski细胞株(含HPV16)与Hela细胞株(含HPV18),将所有细胞分成实验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均包含Caski细胞和Hela细胞。实验1、2、3、4组分别加入含58.6、117、586、5 860 mg/L植酸酮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植酸酮的培养液。各组培养72 h后,采用real-time PCR法分别检测HPV16/18 E6/E7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6/E7蛋白。结果实验1、2、3、4组同一型别细胞中E6/E7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且实验1、2、3、4组E6/E7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P均<0.05)。各实验组内,Caski细胞中E6/E7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Hela细胞(P均<0.05)。各实验组内同一型别细胞中,E6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E7 mRNA(P均<0.05)。结论植酸酮可下调人宫颈癌细胞株中HPV16/18 E6/E7 mRNA及蛋白表达,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植酸酮对HPV16 E6/E7 mRNA的抑制作用强于HPV18 E6/E7 mRNA,并可能以抑制E6 mRNA表达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酮 人乳头病毒16 人乳头病毒18 e6蛋白 e7蛋白 宫颈癌 Caski细胞株 HeLA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