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堆退役废物中~3H,^(14)C,^(36)Cl,^(63)Ni和^(55)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怀元 王治惠 +2 位作者 刘卫 温雪莲 郑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用液闪计数法测定了国内某退役反应堆堆芯石墨中的~3H、^(14)C、^(36)C,及不锈钢、碳钢锈垢和水池底泥中~3H、^(63)Ni、^(55)Fe,并对上述固体介质样品的制样与测量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退役反应堆 固体废物 液闪计数 氢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pU-30对水稻^(14)C-光合产物调配及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龚梅 张志勇 丁卫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7-31,共5页
应用(14)C研究4pu—30对水稻光合产物运转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4pu—30抽穗前喷施可提高水稻剑叶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同时可影响穗部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pu—30对穗粒结构... 应用(14)C研究4pu—30对水稻光合产物运转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4pu—30抽穗前喷施可提高水稻剑叶光合强度,促进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同时可影响穗部结构,增加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4pu—30对穗粒结构的影响主要在抽穗前和灌浆初期。抽穗10天以后施用,无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PU-30 水稻 ^14C-光合产物 结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豇豆叶片^(14)C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厚诚 关佩聪 陈日远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0-34,共5页
试验以两个蔓生长豇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叶位喂饲 ̄(14)CO_2,研究长豇豆叶片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长豇豆营养生长期,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率较低(54.85%)。生殖生长期,上、中、下叶位... 试验以两个蔓生长豇豆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时期不同叶位喂饲 ̄(14)CO_2,研究长豇豆叶片14C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长豇豆营养生长期,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率较低(54.85%)。生殖生长期,上、中、下叶位叶片的光合产物输出率均较高,平均为88.74%,且随着叶位的上升而增大。营养生长期,叶片韵光合产物向上、下部器官运转,其中95%以上运转到茎叶,且运转到上部茎叶的光合产物稍多,根只获得少量光合产物。生殖生长期,上、中、下位叶片的光合产物向各个器官运转分配,但主要运转到豆荚,运转到其他器官的光合产物很少。叶片的光合产物具有就近分配的特性,主要受植株的结荚状况,特别是豆荚发育程度所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豇豆 14C 叶位 光合产物 运转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水条件下苹果幼树叶片^(14)C-同化产物的输出和分配 被引量:10
4
作者 董建康 邓西民 曾骧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2-96,共5页
利用14C示踪方法研究缺水条件下14C-同化产物从苹果幼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结果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14C-同化产物在标记叶中滞留量增加,向外输出减少;水分胁迫也减少了外运同化产物向果实中的分配。... 利用14C示踪方法研究缺水条件下14C-同化产物从苹果幼树叶片的输出及其在体内的分配。结果发现,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重,14C-同化产物在标记叶中滞留量增加,向外输出减少;水分胁迫也减少了外运同化产物向果实中的分配。水分胁迫还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抑制新梢和叶片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苹果 ~14C-同化产物 输出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苄嘧磺隆在渍水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36-439,共4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黄潮土(碱性)中为129天。还发现苄嘧磺隆在渍水条件上壤中结合残留明显,且增长趋势较快,104天时结合残留占原始量的34.15%,165天时达4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渍水 土壤 残留半衰期 14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籽粒灌浆期旗叶^(14)C-同化物在库端卸出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文 张萍 +1 位作者 于凤义 李小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5-229,共5页
本试验利用(14) ̄C示踪法研究了3个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库端(穗)卸出的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在籽粒灌浆期,旗叶(14) ̄C-同化物在库端(穗)卸出非常迅速,在标记后... 本试验利用(14) ̄C示踪法研究了3个春小麦(TriticumaestivumL.)品种籽粒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库端(穗)卸出的昼夜变化。研究表明,在籽粒灌浆期,旗叶(14) ̄C-同化物在库端(穗)卸出非常迅速,在标记后24小时内,植株中54%~70%的(14)C-同化物分布在穗部,尤其是穗中(14)C-淀粉等贮藏性物质含量几乎呈直线上升。虽然如此,但是穗中(14) ̄C-可溶性同化物却出现积累或饱和状态,这说明库活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源(叶等)能为库提供充足的同化物。同一品种旗叶上午同化的(14)C-同化物在穗中合成淀粉等的速率快于下午同化的。不论上午饲喂还是下午饲喂(14) ̄CO2,中8502、中8904穗部(14) ̄C-淀粉等含量在饲喂后24小时内,总的来说均显著高于克74-202,而其穗中(14) ̄C-可溶性同化物在标记10小时后、24小时内显著低子克74-202,这说明它们穗中淀粉等合成速率快于克74-202,故而表现出较强的库活性。收获指数与库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14C-同化物 库活性 籽粒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达荣 胡桂和 +3 位作者 吴帆 萧树东 袁济民 向祖琼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73-375,共3页
对80例受试者采用我院建立的 ̄(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患者目前胃内有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如下:敏感度91.2%,特异度100%,准确度93.8%,阳性预测值100%及阴性预测值82.1%。提示其可作为... 对80例受试者采用我院建立的 ̄(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患者目前胃内有否幽门螺杆菌(HP)感染。结果如下:敏感度91.2%,特异度100%,准确度93.8%,阳性预测值100%及阴性预测值82.1%。提示其可作为一种与组织学及/或细菌培养相仿的检测HP感染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呼吸试验 幽门螺杆菌 14 胃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苗移栽对麦套棉^(14)CO_2同化量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曹鸿鸣 贺明荣 +2 位作者 王明友 王振林 刘继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运用14C示综技术,研究了营养钵育苗移栽对麦套棉14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及其再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移栽不仅使棉株在苗期、蕾期、花铃期的14C同化量显著提高,而且对各期同化产物向子棉的再动员具有明显的... 运用14C示综技术,研究了营养钵育苗移栽对麦套棉14C同化物生产、运转分配及其再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营养钵育苗移栽不仅使棉株在苗期、蕾期、花铃期的14C同化量显著提高,而且对各期同化产物向子棉的再动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期标记后3天的测定结果显示,育苗移栽增加棉苗同化物质向根系和茎中的分配,而减少向顶芽的分配,这有利于促根壮苗;蕾期同化物质向顶芽和边心的分配比例下降,这有利于控制棉花的营养生长,防止或减轻茎枝旺长,实现健壮稳长,促进花芽分化;育苗移栽在花铃期的效果表现为,促使更高比例的同化物质向生殖器官(特别是成铃)中分配,因而有利于蕾铃发育。上述影响的综合在现是单位面积上的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皮棉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套作 移栽 14化合物 运转分配 麦套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14)BE与NaCMC之间的相互作用(Ⅰ)──NaCMC对C_(14)BE表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干佐 隋卫平 +1 位作者 徐桂英 郑立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18-1621,共4页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aCMC与C_(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纯水介质中,NaCMC对C_14BE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但NaCl的存在对C_(14)BE与NaCMC间的缔合有促进作用,混合体系的σ~C曲线出... 以表面张力法研究了NaCMC与C_(14)BE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纯水介质中,NaCMC对C_14BE的表面活性影响较小,但NaCl的存在对C_(14)BE与NaCMC间的缔合有促进作用,混合体系的σ~C曲线出现两个转折点。二者开始缔合的浓度小于cmc,完成缔合的浓度大于cmc。pH=2时,形成C_(14)BE/H-CMC复合物,使C_(14)BE的表面活性降低,σ~C曲线亦出现两个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十四烷基甜菜碱 羧甲基纤维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穴石笋的^(14)C年代学研究──石花洞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红春 顾德隆 +4 位作者 陈文寄 焦文强 赵树森 陈铁梅 李铁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9-338,共10页
由于受"死碳"的影响,年轻洞穴碳酸盐的^(14)C测年始终受到限制,为此,建立了^(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及校正"死碳"影响的理论模式,从而将石笋的测年时限和精度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北京石花洞年轻石笋的定... 由于受"死碳"的影响,年轻洞穴碳酸盐的^(14)C测年始终受到限制,为此,建立了^(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及校正"死碳"影响的理论模式,从而将石笋的测年时限和精度大大提高。这一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北京石花洞年轻石笋的定年。利用^(14)法与石笋生长光性年际纹层推算的平均生长速率十分吻合,表明石笋S312的生长速率为0.042mm/a。^(210)Pb法测定石笋顶部的年龄小于100a,与^(14)结果的外推年龄基本相同。这一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解释稳定同位素的古气候意义奠定了年代学基础。运用^(14)C法测定石笋生长速率要求有足够的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在线性范围内,要求满足石笋生长速率均匀,生长连续,"死碳"影响程度一致的假设条件。从δ^(13)C和^(14)C强度的对比分析,判断"死碳"的影响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初步认为,湿冷气候条件下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解,造成"死碳"的影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 石笋 碳同位素 年代学 石花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呋喃丹在模拟鱼-萍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 被引量:2
11
作者 史建君 孙锦荷 +1 位作者 陈子元 李兴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研究了14C标记的呋喃丹在模拟鱼-萍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失和残留。结果表明,水中呋喃丹被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和消解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鱼体对味哺丹具有一定的富集,而且残留浓度较高,体内各部位的残留浓度差异又较大,... 研究了14C标记的呋喃丹在模拟鱼-萍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分配、消失和残留。结果表明,水中呋喃丹被底泥吸附,鱼体摄取和消解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鱼体对味哺丹具有一定的富集,而且残留浓度较高,体内各部位的残留浓度差异又较大,其顺序为:内脏>骨>肉>鳃>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喃丹 农药残留 生态系统 14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测年系列方法中的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 被引量:12
12
作者 周卫健 周明富 杨礼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 碳量100-200mg小样品^(14)C液体闪烁计数测年法是常规测年法(2000-6000mgC)与加速器测年法(ImgC)之间的必要补充。这一技术可有效地运用于地质学与考古学。对^(14)C样品进行分组提取的前处理时,采用该方法测年就尤为必要。本项研究包括了小样品液闪测年方法的建立以及使用该方法对15对样品的测量和比较。技术测定的每个试样的~14C年龄在试验误差范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使用小样品测年技术可测最大年龄的理论计算值为43270a,探测效率为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测年 样品 液体闪烁计数 测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结球中前期^(14)C运转与分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振贤 魏珉 梁书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3-266,共4页
以鲁白3号为试材,对大白菜结球中前期14C示踪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标记24小时内,14C可被运转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尤以外叶和球叶的交界处较多。24小时后,莲座叶内的14C逐步向外运输,在球叶、根和茎三者间进行再分配。内... 以鲁白3号为试材,对大白菜结球中前期14C示踪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标记24小时内,14C可被运转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尤以外叶和球叶的交界处较多。24小时后,莲座叶内的14C逐步向外运输,在球叶、根和茎三者间进行再分配。内部球叶由于不断生长,对14C的竞争能力最强,其总放射性强度也最高。根系因为此时基本停止生长[3],根内的14C放射性强度也较高,而茎中的放射性强度相对较低。由此认为结球中前期,即产品器官旺盛生长期之前加强肥水管理是提高商品菜产量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14C运转分配特性 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快恢复^(14)N NQR探头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鲠颖 谢海滨 夏小建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5-100,共6页
利用一与射频脉冲同步的门控信号使探头在发射和接收时呈现不同的Q值.从而能够在不降低接收14NNQR信号的情噪比条件下极大地缩小探头的恢复时间.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选择衰减电阻的阻值,提出的探头设计能够将常规探... 利用一与射频脉冲同步的门控信号使探头在发射和接收时呈现不同的Q值.从而能够在不降低接收14NNQR信号的情噪比条件下极大地缩小探头的恢复时间.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选择衰减电阻的阻值,提出的探头设计能够将常规探头的'死时间"限制在20μs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头 快恢复 14 核四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中组氨酸的^(14)NNMR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发虎 毛希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用NMK法测得不同pH值条件下组氨酸的 ̄(14)N谱,用反转恢复法测得 ̄(14)N的T_1值。根据 ̄(14)N谱及T_1值快速且准确地证实了组氨酸在不同电离情况下的结构。
关键词 组氨酸 PH值 驰豫 NMR N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P_5O_(14)的配位场理论计算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英芳 杨频 潘大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948-1950,共3页
EuP_5O_(14)的配位场理论计算  范英芳,杨频,潘大丰(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情报所,太原,030006)关键词配位场理论,C_(2v)对称场,稀土配合物,EuP_5O_(14)EuP5O14是... EuP_5O_(14)的配位场理论计算  范英芳,杨频,潘大丰(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情报所,太原,030006)关键词配位场理论,C_(2v)对称场,稀土配合物,EuP_5O_(14)EuP5O14是七十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发光材料,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场理论 稀土 配合物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DDT土壤结合态残留物的生物释放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步进 张永熙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35-238,共4页
1992年6至10月间,对^(14)C-p,p'-DDT土壤结合态残留物的生物释放进行了研究。经甲醇提取过的含有不同数量^(14)C-DDT的土壤与同种土壤的风干土按1:1的比例均匀混合并置于三角烧瓶中,在室外自然条件... 1992年6至10月间,对^(14)C-p,p'-DDT土壤结合态残留物的生物释放进行了研究。经甲醇提取过的含有不同数量^(14)C-DDT的土壤与同种土壤的风干土按1:1的比例均匀混合并置于三角烧瓶中,在室外自然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取样。取样后土壤样品再次用甲醇提取,分别测定提取液与残留在土壤中的^(14)C-放射性活度。结果表明,3号、4号、5号土壤中的^(14)C-残留物主要为^(14)C-p,p'-DDT,占提取物中放射性总活度的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DDT 生物释放 结合态残留 残留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C─尿素呼吸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5
18
作者 匡安仁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46-249,共4页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14C-尿素呼吸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侵入性方法,敏感性达90%~97%,特异性为89%~100%,主要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抗菌性根治过程中的随访观察。
关键词 呼吸试验 幽门螺杆 14 胃疾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P_5O_(14)晶体的生长与能级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洪广言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2-94,共3页
本文采用蒸发溶液法生长出高质量的GdP_5O_(14)晶体,测定了其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用荧光光谱仪实验测定GdP_5O_(14)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并计算了Gd ̄(3+)在晶体中的能级。
关键词 晶体 激光晶体 晶体生长 能级 测定 氧磷钆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浅表泥炭地层^(14)C年代测定 被引量:2
20
作者 乔玉楼 《贵州地质》 1994年第1期38-43,共6页
汇总贵州地区浅埋和裸露泥炭地层的14C年代数据;通过解析三个典型剖面的14C年代测定结果,探讨14C时间标尺的可信程度;认为贵州晚第四纪泥炭地层发育的时间特点是:黔西北高原自4万年以来,黔中高原自2万年以来一直有泥炭... 汇总贵州地区浅埋和裸露泥炭地层的14C年代数据;通过解析三个典型剖面的14C年代测定结果,探讨14C时间标尺的可信程度;认为贵州晚第四纪泥炭地层发育的时间特点是:黔西北高原自4万年以来,黔中高原自2万年以来一直有泥炭积累,其中以全新世中期发育的泥炭分布最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煤 地层 14 年代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