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00铝板阳极氧化过程中白条缺陷成因的研究分析
1
作者 杨书瑜 朱冉冉 +4 位作者 陈雨楠 钱维锋 李秀磊 张曦 韩逸 《材料保护》 2025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为了探究1100铝板在阳极氧化过程中表面出现白条缺陷的原因,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形貌分析、表面粗糙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阳极氧化后的1100铝板表面出现的白条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条缺陷区域的A... 为了探究1100铝板在阳极氧化过程中表面出现白条缺陷的原因,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形貌分析、表面粗糙度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对阳极氧化后的1100铝板表面出现的白条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条缺陷区域的AlFeSi相种类、数量和面积分数都不及正常区域多,在阳极氧化后因AlFeSi相而产生的蚀坑和蚀孔少于正常区域,表面粗糙度也比正常区域小,使得白条缺陷区域在自然光下受到的漫反射少于正常区域,因此颜色上比正常区域白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铝板 阳极氧化 白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T1100连续油管钢的抗液固两相流冲蚀性能
2
作者 崔璐 杨栩卿 +3 位作者 李佳望 李明峰 常文权 程嘉瑞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采用含砂粒清水混合液(携砂液)对QT1100连续油管钢进行液固两相流冲蚀试验,研究了携砂液冲刷角度(15°,30°,45°,60°,75°,90°)、冲刷速度(2.4,7.2,12.0,16.9 m·s^(−1))、砂质量浓度(15,30,45,60,75 kg... 采用含砂粒清水混合液(携砂液)对QT1100连续油管钢进行液固两相流冲蚀试验,研究了携砂液冲刷角度(15°,30°,45°,60°,75°,90°)、冲刷速度(2.4,7.2,12.0,16.9 m·s^(−1))、砂质量浓度(15,30,45,60,75 kg·m^(−3))、砂类型(尖角形天然石英砂、近圆形人工陶粒砂)和砂粒径(0.063~0.420 mm)对试验钢抗冲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冲蚀损伤机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下冲蚀后,试验钢均主要发生机械冲刷磨损,损伤机理均包括微切削和冲击挤压,其中小角度冲刷以微切削为主,大角度冲刷以冲击挤压为主。试验钢的冲蚀速率随着冲刷角度或砂粒径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45°冲刷角度或者0.15~0.18 mm粒径天然石英砂条件下试验钢的冲蚀损伤最大;冲蚀速率随着冲刷速度增大而增大,随着砂质量浓度增加先增大,当砂质量浓度为60 kg·m^(−3)时减小,随后快速增大;相较于近圆形人工陶粒砂,尖角形天然石英砂的冲蚀速率更大,对试验钢的冲蚀磨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1100连续油管钢 冲蚀速率 冲蚀损伤 液固两相流冲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克曼菌外膜蛋白Amuc_1100研究进展
3
作者 付晶晶 韦芳 +1 位作者 蓝秋灵 孙健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近年来,人们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与肠道黏液层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名为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是十多年前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定植于肠黏膜黏液层的一种细菌,它是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 近年来,人们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与肠道黏液层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名为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是十多年前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定植于肠黏膜黏液层的一种细菌,它是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目、疣微菌科被培养出来的第一株细菌[1],占健康成人粪便中细菌总数的1%~3%[2],具有分解黏蛋白的特征,可以以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阿克曼菌与肥胖、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多项动物及人体试验均证实体重和炎性反应标志物等水平与阿克曼菌的丰度呈负相关,且这种作用在细菌被巴氏杀菌后依然存在[3]。Patrice D Cani团队在阐明阿克曼菌的作用机制过程中首次发现,阿克曼菌的菌毛样外膜蛋白Amuc_1100能够独立发挥部分减脂和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现就阿克曼菌外膜蛋白Amuc_1100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曼菌 Amuc_1100 生物活性 药物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10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结春 林峰 +3 位作者 秦华忠 王义 欧庆雄 张艳军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282-285,共4页
10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是昌吉-古泉±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消除1000 kV侧交流系统的谐波、补偿无功功率和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从技术角度对10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研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通过采用线性... 10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是昌吉-古泉±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主要设备之一,用于消除1000 kV侧交流系统的谐波、补偿无功功率和改善系统的电压质量。从技术角度对1000 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研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通过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电容器组绝缘配合计算分析,推导出电容器塔底部对地绝缘水平(LIWL/SIWL)的计算公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验证电容器组的抗震性能和电场强度。对电容器单元不同的降低噪声方案进行噪声测试,对比分析得到降噪效果、经济性和安全性最优的降噪方案。结果表明:1000kV交流滤波电容器组设计和制造满足±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要求,电容器组可以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 1000 kV电容器组 绝缘配合 电场强度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mm厚Q1100E超高强钢板对接焊残余应力演变研究
5
作者 程浩轩 邱福祥 +2 位作者 易忠奇 赵幼芳 张勇伟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4年第7期29-33,37,共6页
为研究10mm厚Q1100E超高强钢板对接焊焊接时的残余应力及演变,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的模拟。同时,结合对接接头形式,根据GMAW焊接过程中Q1100E钢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的验证,两者相互印证,以获... 为研究10mm厚Q1100E超高强钢板对接焊焊接时的残余应力及演变,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焊接残余应力变化规律的模拟。同时,结合对接接头形式,根据GMAW焊接过程中Q1100E钢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的验证,两者相互印证,以获得可靠的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多道焊时的焊缝往往会经历多次焊接热循环;每道的焊缝中心受热源影响较大,温度冷却快,焊缝收缩剧烈,残余应力较大,部分位置可以达到屈服强度,远离焊缝处受热源影响较小,残余应力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1100E 对接焊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 GIS断路器合闸电阻故障检测及分析
6
作者 褚周健 徐鹏 +4 位作者 付文波 赵文翰 陈昊 谭风雷 张海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断路器的合闸电阻能够有效抑制合闸涌流以及操作过电压,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合闸电阻一旦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投入或退出,将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安全事故。由于1100 k V GIS断路器为多断口结构,断口间的配合时序偏差以及各触头... 断路器的合闸电阻能够有效抑制合闸涌流以及操作过电压,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合闸电阻一旦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投入或退出,将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安全事故。由于1100 k V GIS断路器为多断口结构,断口间的配合时序偏差以及各触头弹跳因素的干扰,经常导致合闸电阻特性无法测量,或者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一起1100 kV GIS断路器合闸电阻预投入时间及阻值无法检测事件展开研究,分析其结构与测试原理,通过提高测试频率获取完整测试波形,推断得出合闸电阻的预投入时间及其阻值无法检测的原因是其中一侧的合闸电阻断口失效。解体检查,发现该断路器其中一侧合闸电阻动触头因固定螺栓断裂而导致该侧动触头脱落,验证了电阻断口失效导致动作特性无法检测的推断。最后从制作工艺、试验项目、试验仪器、检测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同类型设备的工艺管控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GIS 断路器 合闸电阻 故障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 GIS低温防液化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喜龙 李心一 +3 位作者 穆双录 顾群 王浩宇 他远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随着国家特高压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严寒地区建设特高压变电站也逐渐常态化。有些地区的环境温度接近-40℃。特高压开关设备的SF6绝缘气体在低温环境会发生液化,降低设备可靠性,需采取措施保证设备的绝缘性能。本文通过对SF6气体低... 随着国家特高压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严寒地区建设特高压变电站也逐渐常态化。有些地区的环境温度接近-40℃。特高压开关设备的SF6绝缘气体在低温环境会发生液化,降低设备可靠性,需采取措施保证设备的绝缘性能。本文通过对SF6气体低温特性分析并结合产品结构,提出采用辅助加热装置防止SF6气体液化的设计方法;对于不能直接使用辅助加热装置的元件采取降低气压的方法防止液化;同时对低温环境下采用辅助加热装置后壳体内部SF6气体的温度变化、各主要元件低温下的密封性能、密度继电器的低温性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辅助加热装置对于提升SF6气体温度的有效性、1 100 kV GIS各元件低温下的可靠性以及辅助加热装置对产品温升的影响情况。试验结果将为后续低温地区特高压站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GIS 低温防液化 设计方法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增强均聚聚丙烯1100 N改性研究
8
作者 胡学兴 吕正忠 +2 位作者 常素萍 朱静 王礼云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16-119,139,共5页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增强助剂,均聚聚丙烯1100 N为树脂基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机械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均聚聚丙烯PP/GF改性料。通过研究PP/GF改性料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熔融结晶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等,建立了... 以短切玻璃纤维为增强助剂,均聚聚丙烯1100 N为树脂基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机械共混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均聚聚丙烯PP/GF改性料。通过研究PP/GF改性料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冲击断面的微观形貌、熔融结晶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等,建立了改性料的物理性能与微观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GF增强能够充分发挥其高强度和高模量的特性,极大地提高聚丙烯树脂基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拉伸强度等性能。同时,GF能够显著提高改性体系的热变形温度,但GF与PP粘结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聚聚丙烯 玻璃纤维 1100N 改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国”视角对中国地方志研究误读的三种方式——评戴思哲《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9
作者 吴文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10期49-55,共7页
新译《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是关于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志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不能忽视的是,作者采用西方学者惯用的“帝国”视角来观察古代中国,导致其对中国古代历史... 新译《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是关于宋元明清时期地方志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但不能忽视的是,作者采用西方学者惯用的“帝国”视角来观察古代中国,导致其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诸多误读。故而应当认识到,“帝国”视角是欧洲历史的产物,并不适用于古代中国。以“帝国”视角观察中国的历史,不能认识到真正的中国历史,所能获得的不过是西方学者的预设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视角 王朝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1100—170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重冰区绝缘设计
10
作者 盛道伟 梁明 唐巍 《四川电力技术》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11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由于输送距离远、沿途气象条件复杂,存在覆冰、污秽区,是线路外绝缘研究领域的难点。在分析覆冰、污秽条件直流外绝缘闪络特性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全尺寸覆冰闪络特性研究成果,对重冰区±... ±11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由于输送距离远、沿途气象条件复杂,存在覆冰、污秽区,是线路外绝缘研究领域的难点。在分析覆冰、污秽条件直流外绝缘闪络特性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全尺寸覆冰闪络特性研究成果,对重冰区±1100 kV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型式及绝缘子片数选择进行推导研究,推荐了基于年度等值盐密及饱和等值盐密的绝缘配置方案。同时,探讨了多串绝缘子并联条件对绝缘冰闪电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冰区 ±1100 kV特高压直流 绝缘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接入系统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21
11
作者 李新年 雷霄 +8 位作者 陈树勇 刘耀 祝洁 王晶芳 庞广恒 杨鹏 林少伯 班连庚 王华伟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26-1333,共8页
为满足未来更大容量、更远距离的输电需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更高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技术,±1100 kV直流是我国正在研究的一个全新输电电压等级,对于提高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20年规划电网,在对原网... 为满足未来更大容量、更远距离的输电需求,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更高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技术,±1100 kV直流是我国正在研究的一个全新输电电压等级,对于提高我国直流输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基于2020年规划电网,在对原网进行等值的基础上,在电磁暂态程序上建立交直流系统研究模型,研究了送/受端交流系统故障、直流系统故障对交直流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提出±1100 kV直流输电系统控制保护参数及配置的需求和优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1100 kV直流输电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CAD/EMTDC ±1100 KV 接入系统 直流控制保护 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站内深度限制过电压水平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姬大潜 刘泽洪 +2 位作者 张进 张翠霞 朱艺颖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5-60,共6页
换流站绝缘配合是±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降低设备的制造难度具有重要意义。提出±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仿真计算用模型;对系统稳态运行电压和操作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总结;在避雷器性能老... 换流站绝缘配合是±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降低设备的制造难度具有重要意义。提出±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仿真计算用模型;对系统稳态运行电压和操作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和总结;在避雷器性能老化试验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采用高性能避雷器降低设备绝缘水平的可行性;给出了±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冲击绝缘水平的推荐值和绝缘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kV直流输电 过电压 绝缘配合 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换流站直流场金具表面电场仿真静态场等效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乐波 陈东 +3 位作者 付颖 郭贤珊 黄道春 谢一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27-3434,共8页
我国的准东—皖南±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高压输电工程。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换流站直流场设备中金具表面电场的控制裕度也越来越严格。为提高电场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换流站金具电场仿真的... 我国的准东—皖南±1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高压输电工程。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换流站直流场设备中金具表面电场的控制裕度也越来越严格。为提高电场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换流站金具电场仿真的瞬态场计算等效为静态场计算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电磁场理论,提出采用静态场等效瞬态场进行计算:在操作过电压、工频交流电压下可将瞬态电场等效成静电场分析;换流站典型直流电压波形下,可将瞬态电场等效成恒定电场分析,并用二维轴对称支柱绝缘子模型进行验证,最终应用于直流场全模型计算中。计算结果表明:在电准静态场下,针对不同电压激励,采用相应的静态场等效瞬态场计算,可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提高计算效率。对±1100 kV换流站直流场设备金具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直流输电 瞬态电场 静电场 恒定电场 换流站直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系统试验方案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万开 印永华 +1 位作者 班连庚 曾南超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815-2821,共7页
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 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1100 k V特高压直流系统仿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系统试验项目,内容包括:基本的控制保护、监控、设备性能试验项目、换流站辅助系统试验、换流器控制与阀基电子接口试验、分层接入试验、换流变产气验证试验、融冰方式试验和直流偏磁测试试验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编制系统试验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 ±800 kV特高压系统试验 分层接入 试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王雅婷 张一驰 +5 位作者 郭小江 沈沉 乔煌煌 周勤勇 姜懿郎 马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27-1933,共7页
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 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联网接入2种方式的可行性。然后,对于直流受端系统,从提高多馈入短路比、抑制短路电流、平衡潮流分布3个层次,研究受端换流站单层接入500 k V、单层接入1000k V、分层接入1000 k V/500 k V这3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后,从受端换流站近区网架结构、接入通道选择等多角度研究并提出了换流站的系统接入网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特高压直流 送端孤岛接入 送端联网接入 受端分层接入 多馈入短路比 换流站接入网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柏晓路 李健 +1 位作者 陈媛 黄欲成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29,共6页
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电磁环境问题对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限值,按照给定的初始条件,采用模拟电荷法、有限元法、CISPR、EPRI经验公式等方法计算合成场强电场、地面离子流密度、... 研究特高压直流输电电磁环境问题对我国特高压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1 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限值,按照给定的初始条件,采用模拟电荷法、有限元法、CISPR、EPRI经验公式等方法计算合成场强电场、地面离子流密度、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研究表明,可听噪声是导线选型的控制因素。根据不同的极间距和海拔高度情况,推荐相应的导线型式,并给出不同导线型式推荐的导线最小对地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环境 ±1100kV直流输电线路 特高压 可听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 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及U50试验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翔 孙健 +3 位作者 张子敬 赵赢峰 方太勋 曹冬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693-3699,共7页
±1100kV直流换流阀相对目前电压等级最高的±800kV直流换流阀电压有较大提高,为了确保外绝缘设计的可靠性,对±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和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通过改进屏蔽罩结构以... ±1100kV直流换流阀相对目前电压等级最高的±800kV直流换流阀电压有较大提高,为了确保外绝缘设计的可靠性,对±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和换流阀外绝缘操作冲击电压放电特性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通过改进屏蔽罩结构以实现屏蔽罩表面电场的合理分布,然后针对换流阀不同类型屏蔽罩分别制定外绝缘操作冲击电压试验方案,并设计了一种无晶闸管的操作冲击50%击穿电压(U50)试验阀塔,最后采用操作冲击U50试验验证了换流阀外绝缘电气强度。结果表明,±1100kV换流阀屏蔽罩结构改进设计合理,阀塔对墙的最小空气净距达到5m其外绝缘强度即可达到要求的绝缘水平,实际阀厅的空气净距有较大的安全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换流阀 屏蔽罩结构改进 电场优化 U50试验阀塔 操作冲击U50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近线路对±1100kV直流线路雷电屏蔽效果影响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文习山 邓冶强 +3 位作者 王磊 何慧雯 王羽 孙泽中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20-3426,共7页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11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可能存在2条或多条输电线路同走廊架设的问题。运行经验表明:直流输电线路由于极性效应,其雷电屏蔽特性相对交流输电线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研究临近线路对±110... 由于土地资源紧缺,±1100 kV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输电通道某区段内,可能存在2条或多条输电线路同走廊架设的问题。运行经验表明:直流输电线路由于极性效应,其雷电屏蔽特性相对交流输电线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为研究临近线路对±1100 kV直流线路绕击特性的影响规律,探寻直流线路极性以及邻近线路高度、间距等布置方式的影响,以达到最经济有效的防雷方案。基于电气几何模型,搭建考虑±1100kV线路和其他线路并行排列下的雷电屏蔽仿真模型,计算考虑屏蔽后的±1100 kV线路各相导线的绕击次数,并引入雷电屏蔽因子,对邻近输电线路对±1100 kV线路的屏蔽效果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00 kV线路正负极性位置、邻近线路杆塔结构(单回或双回)、邻近杆塔高度以及间距等因素对靠近邻近线路侧的±1100 kV直流线路导线的雷电屏蔽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在±1100 kV直流工程建设中,建议正极性导线布置在靠近邻近线路侧,可降低±1100 kV线路绕击概率。当与邻近线路间隔较近时,±1100 kV线路绕击概率大幅降低,可考虑减少防绕击的措施,节省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特高压直流 电气几何模型 绕击 雷电屏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50~1100℃大气下等温锻造用模具材料DM02合金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肖程波 宋尽霞 +4 位作者 韩雅芳 李青 王定刚 余乾 曲士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4-47,共4页
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DM02合金的组成相为γ相、γ′相、MC碳化物和M6C碳化物,合金中的Hf能减少大块尺寸的M6C碳化物,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按照模具材料的使用要求,研究了DM02合金的高温拉伸、压缩、持久、冷热疲劳及... 扫描电镜和能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DM02合金的组成相为γ相、γ′相、MC碳化物和M6C碳化物,合金中的Hf能减少大块尺寸的M6C碳化物,从而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按照模具材料的使用要求,研究了DM02合金的高温拉伸、压缩、持久、冷热疲劳及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DM02的1050℃拉伸屈服强度为485MPa,1050℃压缩屈服强度达700MPa,1100℃持久性能比K21合金高约40%,1050℃冷热疲劳性能明显优于K21合金,1050℃/100h静态抗氧化性能达到完全抗氧化级,是适合于1050~1100℃大气下使用的模具材料,其使用温度比国内目前使用温度最高的模具材料K21合金高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基高温合金 等温锻造 模具材料 1050~1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0kV特高压换流站阀厅均压屏蔽金具表面电场分析 被引量:41
20
作者 王加龙 彭宗仁 +2 位作者 刘鹏 吴昊 卫昕卓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728-3736,共9页
为研究特高压±1 100 kV阀厅内各设备及均压屏蔽装置的电场分布,根据某±1 100 kV换流站高端阀厅初始设计方案及设备图纸,分析了高端阀厅内均压屏蔽装置的配置方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阀厅内二重阀塔等关键设备的3... 为研究特高压±1 100 kV阀厅内各设备及均压屏蔽装置的电场分布,根据某±1 100 kV换流站高端阀厅初始设计方案及设备图纸,分析了高端阀厅内均压屏蔽装置的配置方案;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阀厅内二重阀塔等关键设备的3维有限元模型;利用瞬态场分析法计算了1个工频周期内阀厅的整体电位、电场分布,得到了阀厅内各设备均压屏蔽装置的表面电场强度。结果表明,二重阀塔阀层屏蔽板边缘电场强度最大值为2 137kV/m,其他设备均压屏蔽装置的表面电场强度均<2 000 kV/m;±1 100 kV阀厅各设备的均压屏蔽装置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0 KV 特高压 换流站阀厅 二重阀塔 有限元法 3维模型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