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与肠道黏液层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名为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是十多年前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定植于肠黏膜黏液层的一种细菌,它是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近年来,人们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与肠道黏液层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名为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是十多年前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定植于肠黏膜黏液层的一种细菌,它是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目、疣微菌科被培养出来的第一株细菌[1],占健康成人粪便中细菌总数的1%~3%[2],具有分解黏蛋白的特征,可以以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阿克曼菌与肥胖、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多项动物及人体试验均证实体重和炎性反应标志物等水平与阿克曼菌的丰度呈负相关,且这种作用在细菌被巴氏杀菌后依然存在[3]。Patrice D Cani团队在阐明阿克曼菌的作用机制过程中首次发现,阿克曼菌的菌毛样外膜蛋白Amuc_1100能够独立发挥部分减脂和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现就阿克曼菌外膜蛋白Amuc_1100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展开更多
断路器的合闸电阻能够有效抑制合闸涌流以及操作过电压,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合闸电阻一旦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投入或退出,将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安全事故。由于1100 k V GIS断路器为多断口结构,断口间的配合时序偏差以及各触头...断路器的合闸电阻能够有效抑制合闸涌流以及操作过电压,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合闸电阻一旦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投入或退出,将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安全事故。由于1100 k V GIS断路器为多断口结构,断口间的配合时序偏差以及各触头弹跳因素的干扰,经常导致合闸电阻特性无法测量,或者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一起1100 kV GIS断路器合闸电阻预投入时间及阻值无法检测事件展开研究,分析其结构与测试原理,通过提高测试频率获取完整测试波形,推断得出合闸电阻的预投入时间及其阻值无法检测的原因是其中一侧的合闸电阻断口失效。解体检查,发现该断路器其中一侧合闸电阻动触头因固定螺栓断裂而导致该侧动触头脱落,验证了电阻断口失效导致动作特性无法检测的推断。最后从制作工艺、试验项目、试验仪器、检测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同类型设备的工艺管控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1100 k V特高压直流系统仿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系统试验项目,内容包括:基本的控制保护、监控、设备性能试验项目、换流站辅助系统试验、换流器控制与阀基电子接口试验、分层接入试验、换流变产气验证试验、融冰方式试验和直流偏磁测试试验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编制系统试验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展开更多
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联网接入2种方式的可行性。然后,对于直流受端系统,从提高多馈入短路比、抑制短路电流、平衡潮流分布3个层次,研究受端换流站单层接入500 k V、单层接入1000k V、分层接入1000 k V/500 k V这3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后,从受端换流站近区网架结构、接入通道选择等多角度研究并提出了换流站的系统接入网架方案。展开更多
文摘近年来,人们在对肠道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与肠道黏液层息息相关的微生物,名为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阿克曼菌是十多年前首次被分离出来的、定植于肠黏膜黏液层的一种细菌,它是疣微菌门、疣微菌纲、疣微菌目、疣微菌科被培养出来的第一株细菌[1],占健康成人粪便中细菌总数的1%~3%[2],具有分解黏蛋白的特征,可以以黏蛋白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阿克曼菌与肥胖、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之间关系密切,多项动物及人体试验均证实体重和炎性反应标志物等水平与阿克曼菌的丰度呈负相关,且这种作用在细菌被巴氏杀菌后依然存在[3]。Patrice D Cani团队在阐明阿克曼菌的作用机制过程中首次发现,阿克曼菌的菌毛样外膜蛋白Amuc_1100能够独立发挥部分减脂和维护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现就阿克曼菌外膜蛋白Amuc_1100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文摘断路器的合闸电阻能够有效抑制合闸涌流以及操作过电压,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合闸电阻一旦出现故障,无法正确投入或退出,将会造成巨大的设备和安全事故。由于1100 k V GIS断路器为多断口结构,断口间的配合时序偏差以及各触头弹跳因素的干扰,经常导致合闸电阻特性无法测量,或者测试结果误差较大。针对一起1100 kV GIS断路器合闸电阻预投入时间及阻值无法检测事件展开研究,分析其结构与测试原理,通过提高测试频率获取完整测试波形,推断得出合闸电阻的预投入时间及其阻值无法检测的原因是其中一侧的合闸电阻断口失效。解体检查,发现该断路器其中一侧合闸电阻动触头因固定螺栓断裂而导致该侧动触头脱落,验证了电阻断口失效导致动作特性无法检测的推断。最后从制作工艺、试验项目、试验仪器、检测手段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及改进措施,为同类型设备的工艺管控和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文摘分析了准东—皖南?1100 k V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的特点以及哈郑和溪浙?800 k V直流工程现场系统试验发现的主要技术问题。重点对受端高低端换流器分层接入500 k V/1000 k V交流电网控制保护性能、附加功率控制以及安稳装置的接口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结合?1100 k V特高压直流系统仿真计算分析结果,提出了系统试验项目,内容包括:基本的控制保护、监控、设备性能试验项目、换流站辅助系统试验、换流器控制与阀基电子接口试验、分层接入试验、换流变产气验证试验、融冰方式试验和直流偏磁测试试验等。这些研究成果为编制系统试验方案奠定了技术基础。
文摘针对我国首个±1100 k V特高压直流工程(准东—皖南),研究了直流送受端接入系统方案。首先,对于直流送端系统,考虑直流再启动、闭锁等故障对电网的影响,采用直流安全稳定计算标准,从频率和电压稳定性角度研究送端换流站孤岛接入和联网接入2种方式的可行性。然后,对于直流受端系统,从提高多馈入短路比、抑制短路电流、平衡潮流分布3个层次,研究受端换流站单层接入500 k V、单层接入1000k V、分层接入1000 k V/500 k V这3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后,从受端换流站近区网架结构、接入通道选择等多角度研究并提出了换流站的系统接入网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