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甄铧 蒲尚绕 张学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8-361,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方法:采用硅胶层析柱(BUCHI,Φ12mm×75 mm,40~63μm),以甲醇-水(1:1)为洗脱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 检测条件:SHI... 目的:建立测定曼地亚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的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方法:采用硅胶层析柱(BUCHI,Φ12mm×75 mm,40~63μm),以甲醇-水(1:1)为洗脱剂对曼地亚红豆杉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制备供试品溶液;HPLC 检测条件:SHIM—PACK VP—ODS 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32 nm。结果:10-DABⅢ浓度在0.04~4.00μg·mL^(-1)范围(r=0.9974),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n=6);回收率(n=9)为99.5%~104.9%,RSD 为1.0%~1.8%。结论:曼地亚红豆杉提取液用硅胶柱层析后,多数高含量非目标物被分离,消除了高含量非目标物对10—DABⅢ测定的影响,HPLC 检测条件简单,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亭(10-dab)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硅胶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海峰 赵志莲 +2 位作者 杨永寿 王胤 刘光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2期3-4,共2页
目的:建立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干燥研细后采用甲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测定同一批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III含量,采用Spherisorb C185μm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42∶13∶45),流... 目的:建立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干燥研细后采用甲醇浸提、乙酸乙酯萃取,测定同一批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III含量,采用Spherisorb C185μm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42∶13∶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4nm。结果: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为0.023 47%,平均回收率为100.6%,变异系数(RSD)为2.2%。结论: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测定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为探讨10-脱乙酰巴卡亭Ⅲ在细胞培养物中的代谢研究提供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培养 高效液相色谱法 10-脱乙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与引种德国曼地亚红豆杉茎、叶中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宋秋烨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并比较南方红豆杉与德国引种曼地亚红豆杉茎、叶中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方法采用CosmasilT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并比较南方红豆杉与德国引种曼地亚红豆杉茎、叶中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方法采用CosmasilTM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30℃。结果紫杉醇、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675~42.8μg·mL-1(r=0.9993)和3.875~62μg·mL-1(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8.1%和101.6%,RSD分别为2.7%和2.3%。南方红豆杉与德国引种曼地亚红豆杉的茎、叶中紫杉醇含量分别为0.12和0.10mg·g^-1,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为0.12和0.14mg·g^-1。结论引种红豆杉与南方红豆杉在同一地区的生态环境下生长,茎、叶中所含紫杉醇和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建立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红豆杉的质量评价,为不同栽培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10-脱乙巴卡亭 南方红豆杉 曼地亚红豆杉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杰 蒋剑平 +1 位作者 熊耀康 张春椿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6年第2期168-169,171,共3页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的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建立HPLC和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方法。HPLC法为Inertsil ODS-SP(4.6×250 m...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的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含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建立HPLC和UPLC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方法。HPLC法为Inertsil ODS-SP(4.6×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0℃;UPLC法为ACQUITY UPLC BEH C_(18)(2.1×100 mm,1.7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3∶47)为流动相,流速分别为0.3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15℃。结果:超高效液相色谱仅6.8 min即可完成测试,测定时间远低于高效液相色谱法,2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结论:UPLC法较HPLC法具有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且节省溶剂的优势。UPLC法可以成功代替HPLC法,应用于南方红豆杉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亭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抒劼 黄仕杰 +2 位作者 郭丽琼 韩飞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克隆了1个DBAT基因Tc-DBAT的全长cDNA。结果显示,Tc-DBAT cDNA含有1个1 32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0个氨基酸,对应基因组序列含有1个内含子。Tc-DBAT蛋白N端含有5个N-酰基化作用位点和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作用位点,具有1个保守的B ig-1结构域,多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类似钙结合蛋白重复结构。序列同源性比较、系统发生分析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均表明,Tc-DBA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transferase superfamily),是一个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功能蛋白,能够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位的乙酰化,从而生成抗癌新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双萜中间体——巴卡亭Ⅲ。有望通过成功克隆和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达到提高其半合成前体巴卡亭Ⅲ产量的目的,并且为进一步利用组合表达系统商业化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巴卡亭-10-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3
6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1 位作者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去乙巴卡亭(10-dab)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孔繁晟 严春艳 +1 位作者 庞小雄 贲永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建立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方法固相萃取柱:Agilent ODS C18500 mg/3 ml;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乙腈(35∶55∶1... 目的建立以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方法固相萃取柱:Agilent ODS C18500 mg/3 ml;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乙腈(35∶55∶1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7 nm,柱温30℃。结果 10-去乙酰巴卡亭Ⅲ在1.6-8.0μg.ml^-1范围内,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4.8%(n=6)。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 红豆杉 10-去乙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海峰 赵志莲 刘光明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443-2444,共2页
目的研究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Ⅲ)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2∶13∶45),流速1.0 m l.min^-1,柱温32℃,检... 目的研究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Ⅲ)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42∶13∶45),流速1.0 m l.min^-1,柱温32℃,检测波长234 nm,测定云南红豆杉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回归方程Y=15.290 29X-4.059 76(r=0.999 0),线性范围5.50~550μg.ml^-1;加样回收率(n=6)98.6%,RSD为2.4%。在云南红豆杉生长期树皮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高于枝叶,是枝叶中最高含量的1.498倍;休眠芽分化期和休眠期是10-去乙酰巴卡亭Ⅲ积累的关键时期,在枝叶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树皮,最高含量达0.115 0%是树皮中最高含量的1.769倍,二年生枝叶中含量略高于一年生枝叶。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云南红豆杉枝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生长过程 10-去乙巴卡亭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 被引量:7
9
作者 安春志 罗佳波 +1 位作者 刘莉 邢学锋 《广州医药》 2006年第5期47-49,共3页
目的 本实验采用RP-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xetylbaccatin Ⅲ)的含量。方法 利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乙腈-水(5:35:6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 10-去乙酰巴卡亭Ⅲ... 目的 本实验采用RP-HPLC法测定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xetylbaccatin Ⅲ)的含量。方法 利用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甲醇-乙腈-水(5:35:60)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结果 10-去乙酰巴卡亭Ⅲ在0.096~1.947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1351.973X+1.903(R^2=0.999),平均回收率为95.90%,RSD为1.94%。结论 此方法可靠简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而且未见报导,可用于红豆杉植物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10-去乙巴卡亭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放线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宝金 蒋德伟 +4 位作者 刘姮 马丽波 黄新伟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B08期1-4,共4页
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癌药物,而10-DAB是半合成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通过TLC监测及HPLC-MS证实,发现了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氏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该酶能催化巴卡亭Ⅲ生成10-DAB,酶的最适pH... 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癌药物,而10-DAB是半合成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通过TLC监测及HPLC-MS证实,发现了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氏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该酶能催化巴卡亭Ⅲ生成10-DAB,酶的最适pH值和对甲醇的耐受性方面不同于已报道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它具有更强的底物专一性和更强的耐甲醇能力,酶的Km值为1.52mmol/L,Vmax为2.59×10^-7mmo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白色类诺卡氏菌 C-10脱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扶正方对红豆杉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斐 张露蓉 +2 位作者 许恒 江国荣 李湧键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建立红豆杉水煎液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HPLC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扶正方(养阴代表方、益气代表方、温阳代表方)对红豆杉中10.DABⅢ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1mm×250mm,5... 目的:建立红豆杉水煎液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Ⅲ)HPLC分析方法,观察不同扶正方(养阴代表方、益气代表方、温阳代表方)对红豆杉中10.DABⅢ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4.61mm×250mm,5μg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27Bin,柱温为25℃。结果:10-DABⅢ在20~4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含量成线性关系(Y=6.5015X4-20.792,r=0.99997),平均回收率为103.86%(RSD=1.83%)。红豆杉组、红豆杉配伍养阴代表方组、红豆杉配伍益气代表方组、红豆杉配伍温阳代表方组中10-DABⅢ的含量依次为(2.004±0.091)、(2.286±0.0734)、(2.096±0.097)、(1.640±0.138)mg(n=3)。结论:不同扶正方对红豆杉中10.DABⅢ煎出量存在明显差异,可为红豆杉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10-去乙巴卡亭(10 DAB) 扶正方 中药配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鉴定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海峰 赵志莲 刘光明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8年第12期1-2,5,共3页
目的:从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Ⅲ,10-DABⅢ)。方法:采用固液分离、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0-DABⅢ,并用波谱... 目的:从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eacetyl baccatinⅢ,10-DABⅢ)。方法:采用固液分离、有机溶剂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从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得到10-DABⅢ,并用波谱解析(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建立了从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提取、分离和纯化10-DABⅢ的方法,证明与从天然红豆杉植物中得到的10-DABⅢ为同一化合物。结论:本方法简便、成本低,可用于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10-DABⅢ的提取、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培养物 10-去乙巴卡亭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混合夹带剂萃取法提取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明 赵良忠 +2 位作者 夏湘 张振华 宫晓杰 《海峡科学》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研究其活性成分10一脱乙酰巴卡丁Ⅲ(10-DAB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混合夹带剂用量对CO2超临界萃取10-DABⅢ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研究其活性成分10一脱乙酰巴卡丁Ⅲ(10-DAB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混合夹带剂用量对CO2超临界萃取10-DABⅢ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为15ml,萃取温度为50℃,压力为25MPa,时间在180min。各因素影响的强烈程度为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用最佳工艺条件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提取10-DABⅢ的平均量为0.600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脱乙巴卡丁 CO2超临界萃取 混合夹带剂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工艺条件研究
14
作者 叶翠层 赵良忠 夏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提取的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0min、夹带剂用量为20ml/200g原料。此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443.34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丁 CO2超临界流体 夹带剂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南方红豆杉中10-脱乙酰巴卡亭Ⅲ和金松双黄酮含量
15
作者 凌子懿 吴泽君 +3 位作者 包敏 唐小鹏 肖人钟 丁野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22期130-132,共3页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南方红豆杉药材中主成分10-脱乙酰巴卡亭Ⅲ和金松双黄酮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 C 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2 nm。研究...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南方红豆杉药材中主成分10-脱乙酰巴卡亭Ⅲ和金松双黄酮的含量。采用Inertsil ODS-3 C 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冰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32 nm。研究表明10-脱乙酰巴卡亭Ⅲ在0.8640~216.0μg·mL^(-1)(r=0.9999)范围内、金松双黄酮在0.8036~200.9μg·mL^(-1)(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5%(RSD=0.72%)、99.35%(RSD=0.90%)。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南方红豆杉药材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亭 金松双黄酮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76-4877,4879,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量 10-去乙巴卡亭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志莲 顾培安 李海峰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9年第12期4-6,共3页
目的:研究稀土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铈、硝酸铈铵和硝酸镧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进行统计,用HPLC法测定细胞中10-去乙酰巴卡... 目的:研究稀土诱导子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方法:在培养12d后分别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铈、硝酸铈铵和硝酸镧诱导子,经过培养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进行统计,用HPLC法测定细胞中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含量。结果:培养基中添加0.1mmol/L硝酸铈、0.01mmol/L硝酸铈铵和0.01mmol/L的硝酸镧时,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是不添加时的2.3倍、4.1倍和2.6倍,含量分别为0.05446%、0.09767%和0.06187%。结论:该研究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 10-去乙巴卡亭 稀土 诱导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东北红豆杉枝叶中10-脱乙酰巴卡亭的含量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杜智敏 陈瑞玲 +1 位作者 刘福清 杨宝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 测定东北红豆杉枝叶中 10 -脱乙酰巴卡亭 (10 - deacetylbaccatin ,10 - DAB )的含量。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 C1 8色谱柱 (2 5 0 mm× 4 .6 mm ,5μm) ,甲醇 -乙腈 -水 (2 0∶ 30∶ 5 0 )作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3.9n... 目的 测定东北红豆杉枝叶中 10 -脱乙酰巴卡亭 (10 - deacetylbaccatin ,10 - DAB )的含量。方法 采用 RP- HPL C法。 C1 8色谱柱 (2 5 0 mm× 4 .6 mm ,5μm) ,甲醇 -乙腈 -水 (2 0∶ 30∶ 5 0 )作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33.9nm。结果  10 - DAB 在 0 .0 0 4 75~ 0 .0 38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0 ) ,平均回收率为 10 0 .5 % ,RSD为 2 .0 %。结论 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可用于红豆枝叶中 10 - DAB 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亭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凤芝 程赪 +4 位作者 刘祥胜 张昆 王立爽 王敏 骆健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8-246,共9页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转化时间5个方面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菌体经过二级培养12 h,转接后调节初始OD600为3.0,此时,加入溶解于甲醇的巴卡亭III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07 mg/m L,32℃,200 r/min下转化4 d,此时10-DAB的生成率达到24.5%,比优化前提高了446.8%。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该研究成果对于多烯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脱乙巴卡亭III(10-dab) 巴卡亭III 成团泛菌 生物转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奕洁 江哲恒 +3 位作者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共9页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析(TG)仪对10-DAB-MINs进行表征,证明该聚合物成功合成。10-DAB-MINs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吻合,R^(2)为0.979 5;10-DAB-MINs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为0.982 7;10-DAB-MINs相较不加模板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NINs)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吸附量仍达到28.66 mg/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10-脱乙巴卡亭 特异性识别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