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3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肝癌进展
1
作者 邹金华 王惠 张冬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84,共16页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 目的探讨SLC1A5高表达在泛癌种的临床意义及其促进肝癌进展的机制。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会(ICGC)等数据库探讨SLC1A5在泛癌种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预后的关系;利用EPIC、CIBERSORT、TIMER算法分析SLC1A5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分析SLC1A5联合M2型巨噬细胞浸润水平与肿瘤预后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过表达系统构建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株;利用小干扰RNA(siRNA)构建沉默SLC1A5(NC组、si-SLC1A5-1组、si-SLC1A5-2组)的肝癌细胞株;CCK-8增殖实验检测SLC1A5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过表达SLCA5稳转株(NC组,SLC1A5过表达组)构建肝癌皮下瘤模型,体内水平探讨SLC1A5对肝癌增殖的影响;利用共培养体系验证干扰和过表达SLC1A5肝癌细胞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结果SLC1A5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SLC1A5在大多数肿瘤中均显著高表达(P<0.05),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SLC1A5高表达与多癌种不良预后相关(P<0.05)。在13个癌种中显示SLC1A5与免疫评分呈正相关,二者相关性在低级别胶质瘤(LGG)、肝癌(LIHC)及甲状腺癌(THCA)中最显著(P<0.05)。多癌种显示SLC1A5与巨噬细胞浸润水平呈正相关(P<0.05),该相关性在LGG及LIHC中最显著;而在包括肺鳞癌、胰腺癌、胃癌在内的5种肿瘤中,二者呈负相关(P<0.05)。生存分析发现SLC1A5高表达且M2型巨噬细胞高浸润水平的患者生存预后最差(P<0.05);SLC1A5与免疫抑制相关基因、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表达呈正相关,该相关性在LGG、LIHC中最显著(P<0.05)。不同肝癌细胞株均高表达SLC1A5,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干扰SLC1A5则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体内实验验证过表达SLC1A5促进肝癌增殖。SLC1A5与M2型巨噬细胞极化分子标志物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SLC1A5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并抑制T细胞分泌IFN-γ。结论SLC1A5与多种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及免疫浸润水平相关;SLC1A5通过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T细胞功能来促进肝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癌 SLC1A5 m2型巨噬细胞 肝癌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
2
作者 方俊 魏伟 +5 位作者 薛亚婷 崔臣龙 卫嘉晟 石筱 杨丽娟 杨保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320-5327,共8页
背景:目前对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的研究多集中于促进伤口愈合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①提取骨髓... 背景:目前对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的研究多集中于促进伤口愈合及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其对小胶质细胞表型的调控作用。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对于小胶质细胞的表型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①提取骨髓原代巨噬细胞,用50 ng/m L白细胞介素4刺激巨噬细胞24 h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206;②提取和鉴定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③将小胶质细胞BV2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脂多糖组、治疗组,对照组不做处理,脂多糖组加入500 ng/m L脂多糖干预24 h,治疗组同时加入500 ng/m L脂多糖和25μg/m L 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干预24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量,q RT-PCR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精氨酸酶1的蛋白表达以及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明显增多;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减少而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增多;②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 RNA表达升高;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 RNA表达降低,白细胞介素10、精氨酸酶1 m RNA表达升高;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升高;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降低,而精氨酸酶1蛋白表达升高;(4)与对照组相比,脂多糖组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中P65、p-IκB-α蛋白表达降低;与脂多糖组相比,治疗组P65、p-IκB-α蛋白表达升高。结果表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可以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抑制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由M1型向M2型极化,其机制可能与M2型巨噬细胞衍生外泌体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 NF-ΚB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斯柔 张谦 +2 位作者 赵国建 张梦杰 黄志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416,共6页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和出血性脑卒中,以前者为主。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发病机制有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损伤,而神经炎症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及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卒中发生时第一时间监测到损伤部位并做出免疫应答。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主要极化为促炎性M1型和抗炎性M2型。前者通过分泌促炎介质加重神经损伤,而后者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髓鞘的修复及维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在对抗急性期损伤和促进慢性期康复中改善神经功能障碍。这提示M2型小胶质细胞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精准调控M1/M2型的活化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重要的脑保护的治疗价值。该文重点以M2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以及各类药物或针灸疗法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的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2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神经元再生 药物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吕梦姣 杨毅 +6 位作者 田晓寒 廖礼彬 阿不都热西提·库提彼丁 王梦慈 周晓丹 袁孙强 白生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5期24-31,共8页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将鼠源性巨噬细胞系(RAW264.7)与鼠源性BMSCs系CP-M131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提取并鉴定常氧与低氧... 目的探究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机制。方法将鼠源性巨噬细胞系(RAW264.7)与鼠源性BMSCs系CP-M131细胞培养至第3代,用白细胞介素-4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提取并鉴定常氧与低氧培养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的外泌体。将CP-M131细胞分为PBS组、N-M2 exo组与H-M2 exo组,分别与PBS、90 ng/mL N-M2 exo及90 ng/mL H-M2 exo共孵育72 h。孵育结束后,通过免疫荧光观察BMSCs系CP-M131细胞对不同氧气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的摄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BMSCs中摄取不同实验组外泌体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碱性磷酸酶(ALP)、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ERK(p-ERK)的蛋白表达。采用ALP染色评估不同氧气条件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对B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诱导巨噬细胞极化为M2型巨噬细胞,且提取到不同处理组的外泌体。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N-M2 exo组比较,H-M2 exo组的CP-M131细胞BMP-2、ALP、Runx基因和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H-M2 exo组的ERK与p-ERK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ALP染色观察到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促进CP-M131细胞成骨分化。结论低氧条件下M2型巨噬细胞外泌体可以促进BM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外泌体 骨分化 氧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和钛颗粒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诱导作用
5
作者 邓冉 魏怡 姬晓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415-7422,共8页
背景: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病因机制尚不明确。而高度可塑的巨噬细胞在微环境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发挥促炎和抗炎作用,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发挥宿主防御、免疫应答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 背景:随着种植技术的普及,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病因机制尚不明确。而高度可塑的巨噬细胞在微环境刺激下可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发挥促炎和抗炎作用,在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发挥宿主防御、免疫应答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M1/M2巨噬细胞极化趋势与植体周围异物反应平衡息息相关。目的:脂多糖和钛颗粒是引起种植体周围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文章探究其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的诱导作用。方法:以“种植体周围炎、巨噬细胞极化、脂多糖和钛颗粒、macrophage polarization、peri-implant inflammation、peri-implantitis、LPS、TLRs、NF-κB等”为关键词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分别进行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分析脂多糖、钛颗粒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诱导作用和相关机制。结果与结论:①脂多糖和钛颗粒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等相关信号通路诱导植周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引起M1/M2极化失衡从而影响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和进展,部分药物也可通过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调控巨噬细胞M1/M2极化来治疗相关炎性疾病。②通过分析脂多糖、钛颗粒对种植体周围组织中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诱导作用,进一步阐述其调控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种植体周围炎的免疫防治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周围炎 脂多糖 钛颗粒 TLRs/NF-κB m1/m2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ML-M2患者骨髓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齐松青 刘洋 +2 位作者 朱洁 张振南 王新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患者骨髓中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67例AML-M2患者及30名健康者骨髓样本中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AML1-ETO融合基因状态将AML-M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AML-M2)患者骨髓中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检测67例AML-M2患者及30名健康者骨髓样本中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AML1-ETO融合基因状态将AML-M2患者分为AML1-ETO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及AML1-ETO与WT1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将AML1-ETO阴性患者按WT1基因表达水平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其与原始细胞比例、完全缓解(CR)、无事件生存时间(EFS)及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AML-M2患者的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P=0.000)。AML1-ETO阳性组中AML1-ETO基因检测和WT1基因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无显著差异(P>0.05)。WT1基因低表达组和WT1基因高表达组的原始细胞比例有显著差异(P=0.000);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WT1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00);9例AML1-ETO阴性的AML-M2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始细胞比例呈正相关(P<0.05)。WT1基因低表达组的OS短于WT1基因高表达组(P=0.031)。结论骨髓中WT1基因表达水平对AML-M2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WT1基因 ETO基因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A-M2、gp210及sp100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价值
7
作者 罗雯琪 翟丽娜 +2 位作者 杨国威 王航宇 韩大正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分析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拟诊断或待排除的103例PB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别纳入PBC组(n=43)... 目的 分析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诊断和疾病进展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拟诊断或待排除的103例PBC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别纳入PBC组(n=43)与非PBC组(n=60),对两组进行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检测,并探究三种抗体对于PBC的诊断价值。结果 PBC组自然病程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分别为7例、16例、7例、13例;PBC组AMA-M2、gp210及sp10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09%、60.47%、46.51%,显著高于非PBC组的8.33%、5.00%、3.33%(P<0.05);与病理结果对照,AMA-M2、gp210、sp100诊断PBC的kappa值分别为0.633、0.623、0.464。结论 检测AMA-M2、gp210及sp100抗体水平对于诊断PBC具有重要意义,三者在PBC诊断中均具备较高诊断效能,三者均可作为诊断PBC的辅助指标,对疾病进展进行评估,可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血清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 GP210 SP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血清PKM2表达的关系
8
作者 王宇为 韩金萍 张忠华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108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8例...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高危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血清丙酮酸激酶M2型(PKM2)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3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在秦皇岛市第三医院治疗的108例CIN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8例高危型HPV感染且未合并CIN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就诊时取患者宫颈分泌物检测分泌物中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并取其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KM2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结果108例CIN患者检测出296株高危型HPV感染病毒,包括HPV16(46株)、HPV18(22株)、HPV31(20株)、HPV33(12株)、HPV35(18株)、HPV39(36株)、HPV45(28株)、HPV51(26株)、HPV52(16株)、HPV56(8株)、HPV58(42株)、HPV59(10株)、HPV68(12株)。CIN患者宫颈分泌物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多重感染发生情况增加(P<0.05)。CIN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组织级别患者高危型HPV载量和血清PKM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组织级别越高,高危型HPV载量越高,血清PKM2水平越高(P<0.05)。高危型HPV多重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水平高于高危型HPV单一感染患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KM2与高危型HPV感染病毒种类和高危型HPV载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患者血清PKM2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丙酮酸激酶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花紫珠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伤口愈合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9
作者 张盼 魏媛媛 +3 位作者 王浩 王献伟 李彦青 孙雪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44-49,54,共7页
目的分析裸花紫珠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伤口愈合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大鼠,将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外敷),剩余30只用于建立糖尿病... 目的分析裸花紫珠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伤口愈合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大鼠,将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外敷),剩余30只用于建立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最终建模成功27只大鼠,并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外敷)、裸花紫珠组(裸花紫珠外敷)、裸花紫珠联合抑制剂组(裸花紫珠外敷联合M2型巨噬细胞标志蛋白CD206抑制剂),每组9只。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16/32、CD206、PI3K、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结果干预后第3、7、14天,与对照组大鼠相比,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VEGF、bFGF、CD206相对表达量以及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iNOS、CD16/32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裸花紫珠组、裸花紫珠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VEGF、bFGF、CD206相对表达量以及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iNOS、CD16/32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裸花紫珠组大鼠相比,裸花紫珠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创面愈合率、VEGF、bFGF、CD206相对表达量以及PI3K、AKT、mTOR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iNOS、CD16/32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花紫珠可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提高糖尿病足溃疡大鼠伤口愈合率以及VEGF、bFGF水平,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花紫珠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糖尿病足 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细胞外泌体诱导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0
作者 周薇 李金权 +2 位作者 马文卓 王有德 童红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2-366,373,共6页
目的:探究肺癌细胞外泌体对M2型巨噬细胞诱导的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提取并鉴定16HBE、A549、H522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16HBE exo、A549 exo、H522 exo),将10μg/ml 16HBE exo、A549 exo、H522 exo、等体积PBS与M0型巨噬细胞... 目的:探究肺癌细胞外泌体对M2型巨噬细胞诱导的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提取并鉴定16HBE、A549、H522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16HBE exo、A549 exo、H522 exo),将10μg/ml 16HBE exo、A549 exo、H522 exo、等体积PBS与M0型巨噬细胞共孵育(16HBE exo组、A549 exo组、H522 exo组、PBS组),qRT-PCR检测各组巨噬细胞Arginase-1、CD206、CD163、TGF-β、iNOS、IL-1β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巨噬细胞中CD206+CD16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K1/2和STAT3磷酸化水平。将A549和H522细胞与上述各组巨噬细胞共孵育(16HBE exo+M0组、A549 exo+M0组、H522 exo+M0组、PBS+M0组),使用Transwell检测A549和H52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相比于PBS组,A549 exo组和H522 exo组巨噬细胞Arginase-1、CD206、CD163、TGF-β表达显著上调(P<0.001),iNOS和IL-1β表达显著下调(P<0.001),CD206+CD163+巨噬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01),ERK1/2和STAT3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01)。16HBE exo组上述指标与P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549 exo+M0组和H522 exo+M0组A549和H522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增加(P<0.001)。结论:肺癌细胞外泌体可通过激活ERK1/2/STAT3信号通路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而促进肿瘤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外泌体 m2型巨噬细胞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升高可预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
11
作者 黄航栋 厉丹瑜 朱晓锋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5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与机械通气(MV)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V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 目的探讨血清丙酮酸激酶M2(PKM2)、乳糖凝集素-3(Gal-3)、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水平与机械通气(MV)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关系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行MV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50)和非肺部感染组(n=70),ELISA检测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收集临床资料;预后随访并分为预后良好组(n=79)和预后不良组(n=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KM2、Gal-3、CitH3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肺部感染组相比,肺部感染组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升高(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较预后良好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升高(P<0.05);PKM2、Gal-3、CitH3皆为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PKM2、Gal-3、CitH3及联合预测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0.839、0.779、0.925,3者联合诊断的AUC优于各自单独检测(Z=4.261、2.521、3.676,P<0.001、0.05、0.001)。结论MV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KM2、Gal-3、CitH3水平均较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升高,三者对MV患者发生预后不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肺部感染 丙酮酸激酶m2(PKm2) 乳糖凝集素-3(Gal-3) 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MX通过下调PKM2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糖酵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颜秋霞 曾鹏 +9 位作者 黄树强 谭翠钰 周秀琴 乔静 赵晓英 冯玲 朱振杰 张国志 胡鸿 陈彩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RBMX)对膀胱癌细胞(1376细胞和UC-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在糖酵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和si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RBMX过表达和敲低的膀胱癌细胞模型(1376细胞和UC-3细胞)。采... 目的探讨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RBMX)对膀胱癌细胞(1376细胞和UC-3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在糖酵解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表达系统和si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RBMX过表达和敲低的膀胱癌细胞模型(1376细胞和UC-3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检测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通过EdU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能力,同时通过Transwell实验分析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随后,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过表达和敲低RBMX后糖酵解关键蛋白PKM1(M1型丙酮酸激酶)和PKM2(M2型丙酮酸激酶)的表达变化;最后,利用葡萄糖和乳酸检测试剂盒分析过表达和敲低RBMX对膀胱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RT-qPCR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过表达RBMX膀胱癌细胞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敲低RBMX膀胱癌细胞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RBMX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敲低RBMX则作用相反。Western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RBMX使PKM1表达上升,PKM2表达下降,敲低RBMX则作用相反。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实验表明,过表达RBMX均能抑制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P<0.05),敲低RBMX均能促进膀胱癌细胞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P<0.05)。结论RBMX通过下调PKM2抑制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糖酵解能力,有望成为膀胱癌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RNA结合基序蛋白 m2型丙酮酸激酶 膀胱癌 PKm2 糖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缓解慢性盆腔疼痛大鼠痛觉和炎症
13
作者 陈梅珠 罗琳 田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24,1633,共6页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对巨噬细胞极化介导的慢性盆腔疼痛痛觉和炎症的机制。方法:32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Sham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组、Sildenafil^(+)EAP组、MET^(+)Sildenafil^(+)EAP组,每组8只。皮下注射前列腺抗原(PAg)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EAP模型,Sham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西地那非治疗EAP大鼠,另外,Sildenafil^(+)EAP处理基础上注射巨噬细胞M2型极化抑制剂二甲双胍。HE染色分析前列腺组织病理变化;von Frey纤维法检测大鼠盆腔痛觉反应率;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NOS^(+)和CD16/32^(+)巨噬细胞数量及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EAP组前列腺腹侧腺体组织出现明显局灶性或多灶性炎症,盆腔痛觉反应率、血清炎症因子TNF-α水平、巨噬细胞M1型极化特征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特征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均P<0.05)。与EAP组相比,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与Sildenafil^(+)EAP组相比,MET^(+)Sildenafil^(+)EAP组盆腔痛觉反应率、TNF-α水平、iNOS^(+)和CD16/32^(+)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5),而IL-10水平和CD206^(+)与CD10^(+)巨噬细胞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通过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阻断慢性盆腔疼痛和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 西地那非 巨噬细胞m2型极化 慢性盆腔疼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35在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14
作者 杜恒 马彬 +1 位作者 杨鑫 刘军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CD68、M1型标记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IL-10在人单核/巨...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前列腺癌(PCa)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检测巨噬细胞标记分子CD68、M1型标记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M2型标记分子CD206、IL-10在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诱导分化后的M0、M1与M2型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使用不同类型的巨噬细胞-源条件培养液(CM)处理PCa细胞系PC-3,并将其分为:M0-CM组、M1-CM组、M2-CM组和预先使用IL-35中和抗体(IL-35 NA)干预的M2-CM处理组(M2-CM+IL-35 NA组)。检测各组中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以及细胞内JAK/STAT信号通路p-JAK2/JAK2与p-STAT3/STAT3比值的差异。结果与未刺激的THP-1细胞比较,M0、M1和M2型巨噬细胞中CD68 mRNA表达升高(P<0.01);与M0型巨噬细胞比较,TNF-α、IL-1βmRNA在M1型巨噬细胞中升高(P<0.01),而CD206、IL-10 mRNA在M2型巨噬细胞中升高(P<0.01);与M0-CM组比较,M2-CM组PC-3细胞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升高(P<0.05),M2-CM+IL-35 NA组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M1-CM组PC-3细胞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无显著改变(P>0.05);与M2-CM组比较,M1-CM组和M2-CM+IL-35 NA组增殖活力、侵袭、EMT和细胞内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降低(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35来促进PC-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这可能与IL-35能上调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m2型巨噬细胞 白介素-3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巨噬细胞来源的TNFSF13通过激活IRF8对胶质母瘤细胞替莫唑胺耐药的影响
15
作者 刘文辉 洪文明 +3 位作者 陈佳星 萨日娜 刘娟 张晓丽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1-1938,共8页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来源的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TNFSF13)通过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胶质母瘤(GBM)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正常脑组织和GBM组织中TNFSF13的表达,ELISA检测M0型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M2巨噬细胞来源的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TNFSF13)通过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胶质母瘤(GBM)细胞替莫唑胺(TMZ)耐药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正常脑组织和GBM组织中TNFSF13的表达,ELISA检测M0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CM)中TNFSF13的表达。M0-CM和M2-CM用于培养U251敏感(U251/S)细胞和U251耐药(U251/R)细胞。TMZ处理组同时加入800μmol/L的TMZ。U251/R细胞分为如下组:con组、M2^(vector)-CM组、M2^(vector)-CM+TMZ组、M2^(TNFSF13)-CM组、M2^(TNFSF13)-CM+TMZ组、si-IRF8组、si-IRF8+M2^(TNFSF13)-CM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IC_(50)值,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Western blot检测IRF8的表达。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并且将裸鼠分为如下组:U251+M2^(si-NC)组、U251+M2^(si-TNFSF13)组、U251+M2^(si-NC+TMZ)组、U251+M2^(si-TNFSF13)+TMZ组。检测各组成瘤体积和质量,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TNFSF13和CD206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以及M0-CM比较,癌组织以及M2-CM中TNFSF13的表达上调。与M0-CM组相比,M2-CM组中U251/S和U251/R细胞TMZ的IC 50值和细胞侵袭数目均显著上调(均P<0.05)。在M2巨噬细胞中过表达TNFSF13能够促进U251/R细胞TMZ的IC_(50)值,促进细胞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均P<0.05)。过表达TNFSF13促进IRF8的表达,敲低IRF8能够减弱过表达TNFSF13介导的U251/R对TMZ耐药。体内研究显示,敲低TNFSF13与TMZ单独或联合处理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降低TNFSF13和CD206的表达。结论M2巨噬细胞来源的TNFSF13通过激活IRF8促进GBM细胞TMZ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巨噬细胞 胶质母瘤 TNFSF13 IRF8 替莫唑胺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16
作者 梁凯 殷磊 陈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1-627,634,共8页
目的 探讨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ROS)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人膀胱癌T24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si-NC组、si-PKM2组和si-PKM2+IGF-1组。实时PCR检测细胞中PKM2 mRNA表达;CCK-8检测细胞... 目的 探讨PKM2通过调控活性氧(ROS)依赖的PI3K/Akt信号通路对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人膀胱癌T24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si-NC组、si-PKM2组和si-PKM2+IGF-1组。实时PCR检测细胞中PKM2 mRNA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转移;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OS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PI3K、Akt、mTOR、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人正常膀胱上皮SV-HUC-1细胞相比,人膀胱癌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P <0.05)。与Control组相比,si-PKM2组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侵袭细胞数以及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相对水平以及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与siPKM2组相比,si-PKM2+IGF-1组T24细胞中PKM2 mRNA相对表达量、细胞增殖能力、侵袭细胞数以及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比值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5),细胞凋亡率、细胞中ROS相对水平以及细胞中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结论 敲减PKM2可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中ROS水平升高,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进而发挥抑制细胞侵袭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型丙酮酸激酶 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 活性氧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h1/Th2、Hmga1、PKM2表达水平及其联合HPV诊断宫颈癌的价值
17
作者 张艳敏 王海颖 +1 位作者 李登州 夏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293-1298,共6页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丙酮酸激酶M2型(PKM2)水平及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86例宫颈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宫颈炎组(n=62)、宫颈癌前病变组(n=58)和宫颈癌组(n=66),另选取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及宫颈癌前病变组和宫颈癌组合并、未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Th1/Th2因子[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Hmga1、PKM2水平,分析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的关系及联合HPV对宫颈癌合并HPV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受检者入院(体检)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宫颈癌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炎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合并HPV感染患者比较,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宫颈癌合并HPV感染患者入院时的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对宫颈癌诊断灵敏度为84.85%(54/66),特异度为72.41%(16/28),准确度为56.45%(70/124);血清IFN-γ、IL-2、IL-4、IL-10、Hmga1、PKM2、HPV感染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诊断AUC分别为0.761、0.730、0.745、0.806、0.819、0.707、0.786,HPV感染联合各血清指标诊断AUC为0.908,大于单一指标诊断。结论血清Th1/Th2、Hmga1、PKM2水平检测对宫颈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通过其联合HPV感染情况早期辅助诊断宫颈病变,为临床针对性制定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辅助性T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1 丙酮酸激酶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丙酮酸激酶、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18
作者 康燕 黄华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1例EC患者的E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M2、HI... 目的探讨M2型丙酮酸激酶(PKM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取41例EC患者的E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子宫内膜良性疾病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KM2、HIF-1α的表达情况。比较EC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KM2、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及不同临床特征EC患者EC组织中PKM2、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EC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53突变型、分化程度为低分化EC患者EC组织中PKM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p53野生型、分化程度为中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脉管浸润的EC患者EC组织中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脉管浸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E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高。PKM2、HIF-1α表达与EC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或可作为EC患者的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m2型丙酮酸激酶 缺氧诱导因子-1Α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汤基于PI3K/AKT通路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二稳 崔正浩 +6 位作者 高改 付中学 张效威 王辉 张振强 徐江雁 谢治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84-1691,I0001,共9页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 目的:探讨泽泻汤(ZXT)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内使用西式饮食(WD)诱导脂代谢紊乱小鼠模型,体外通过LPS/IL-4诱导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模型,设置空白组、模型组、ZXT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脂肪组织和RAW264.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检测p-AKT、AKT、COX-2蛋白水平;qPCR分析M1、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mRNA水平;ELISA测定IL-1β、IL-10分泌量;Griess法检测NO含量;Docking分析泽泻、白术活性成分与PI3K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与WD组相比,ZXT组CD11c表达显著减少,CD206表达量显著上调;ZXT逆转了LPS诱导的CD80表达升高,下调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NOS等mRNA水平,降低COX-2蛋白表达,抑制IL-1β分泌;ZXT促进IL-4诱导的CD206表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Arg-1等mRNA水平及IL-10的分泌;ZXT逆转了LPS引起的NO释放增加;ZXT给药后体内外p-AKT/AKT蛋白水平均上升;Docking结果显示泽泻、白术中多个活性成分可与PI3K蛋白形成氢键稳定结合。结论:泽泻汤调节巨噬细胞M1/M2极化平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泻汤 巨噬细胞 m1/m2极化 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毒灵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结直肠癌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东豪 陈进宝 +7 位作者 贾琳琳 沈东晓 尚靖 冯月娇 卢佳豪 肖增友 何钰洁 王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0-315,共6页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蟾毒灵(BU)抑制M2型巨噬细胞介导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48h后用含有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的培养基处理M0型巨噬细胞,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形态学、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实验观察其表面标志物和形态变化,RT-PCR和ELISA实验检测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物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通过ELISA实验比较M2型巨噬细胞和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上清液中IL-6分泌水平,通过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条件培养基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的影响。在条件培养基中加入BU后,通过Western blot、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和RT-qPCR实验观察可以HCT116中AKT/PI3K蛋白以及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将THP-1成功诱导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IL-6激活了HCT116中AKT/PI3K蛋白磷酸化,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BU可以抑制M2巨噬细胞介导的HCT116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结论M2型巨噬细胞释放IL-6激活了结直肠癌细胞AKT/PI3K信号通路,促进了其迁移和上皮间质化。此外,BU可以抑制其促迁移和上皮间质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m2型巨噬细胞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