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2022年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1987—2021年期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解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本研究在2022年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1987—2021年期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解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状况,并基于LUCC计算景观格局指数(landscapepatternindex,LPI),结合LUCC着重探索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湿地变化过程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角度来看,研究区近35年间地类之间不断转换,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米草滩和养殖坑塘大比例增长,米草滩主要侵占原沿海滩涂,养殖坑塘主要由林地和耕地转换而来;就景观角度来看: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连通性逐渐降低,景观形状逐渐变得复杂,地类演替变得频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沿海滩涂、米草滩和养殖坑塘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在过去35年中,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经历了重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入侵物种(米草滩)和人为干扰(养殖坑塘)是影响该地区红树林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的主要成因;研究揭示了区域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本研究在2022年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山口红树林保护区)实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1987—2021年期间6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图像分类方法,解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状况,并基于LUCC计算景观格局指数(landscapepatternindex,LPI),结合LUCC着重探索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湿地变化过程及其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角度来看,研究区近35年间地类之间不断转换,其中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米草滩和养殖坑塘大比例增长,米草滩主要侵占原沿海滩涂,养殖坑塘主要由林地和耕地转换而来;就景观角度来看: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连通性逐渐降低,景观形状逐渐变得复杂,地类演替变得频繁;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沿海滩涂、米草滩和养殖坑塘的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在过去35年中,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经历了重大的土地利用变化,入侵物种(米草滩)和人为干扰(养殖坑塘)是影响该地区红树林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也是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的主要成因;研究揭示了区域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对典型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