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MS法同时测定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
1
作者 王梦娜 苗会娟 +2 位作者 高燕霞 徐艳梅 王茉莉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4,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 目的建立一种LC-MS/MS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和比阿培南)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PFP(100 mm×3 mm,2.7μm)色谱柱;流动相A为含0.1%甲酸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采用电喷雾电离(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ulti-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对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同时进行定量检测。结果6种杂质在0.25~100 ng/mL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美罗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4%~103.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5.1%;在厄他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2%~102.7%,RSD<3.9%;在比阿培南中6种杂质,低、中、高3个浓度的加样回收率(n=3)范围为91.3%~102.9%,RSD<4.3%;检测限分别为0.002,0.01,0.008,0.002,0.001和0.08 ng/mL,定量限分别为0.008,0.04,0.02,0.008,0.004和0.2 ng/mL。样品中均未检出上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实验操作简便、快速,可用于测定以上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6种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常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基因毒性杂质 lc-MS/MS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比阿培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阻抗的LC-DAB的设计方法
2
作者 袁政 陈亮 屈稳太 《电工技术》 2025年第3期56-59,共4页
双主动全桥(DAB)作为一种宽电压变比、高功率密度、电气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常用于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DAB入端电流纹波较大,往往通过联级LC低通滤波器来减少入端电流纹波,但LC低通滤波器的引入常会带来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 双主动全桥(DAB)作为一种宽电压变比、高功率密度、电气隔离的双向DC-DC变换器,常用于光伏储能、电动汽车等领域。DAB入端电流纹波较大,往往通过联级LC低通滤波器来减少入端电流纹波,但LC低通滤波器的引入常会带来系统稳定性问题。为此,提出采用LC低通滤波器输出阻抗和DAB输入阻抗联合建模方法,设计合适的LC低通滤波器。通过对比加入LC低通滤波器前后电源输出电流,得到电流纹波减少了25%,验证了所设计LC低通滤波器对电流纹波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主动全桥 阻抗模型 lc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抗氧化作用靶点及机制
3
作者 周友良 路婉杉 +1 位作者 成志伟 董坤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4,共12页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 基于LC-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草莓叶成分发挥抗氧化作用机制。以新鲜草莓叶为试材,采用LC-MS/MS对草莓叶全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985种化合物。以相对含量(在草莓叶全成分中质量比)大于1%且DL≥0.18为指标,筛选出5种草莓叶活性成分,分别为蔗糖、海藻糖、儿茶素、原花青素B1、灯盏乙素。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到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共87个,儿茶素未预测到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筛选到氧化应激相关靶点共有13711个;取交集得到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的潜在靶点共83个。结合STRING数据库进行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潜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取degree值排名前30的靶点作为草莓叶抗氧化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一氧化氮合成酶调节剂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得到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通过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草莓叶“活性成分-抗氧化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与SRC、TNF、EGFR均具有较稳定的结合能力。综上所述,草莓叶中的活性成分原花青素B1、蔗糖、灯盏乙素、海藻糖,可能通过SRC、TNF、EGFR等靶点调控MAPK、Rap1、PI3K-Akt、Ras、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实现抗氧化功效,为草莓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叶 lc-MS/MS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
4
作者 苏爽 杨继伟 +2 位作者 徐巧 李剑 俞晓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样品使用稀释液(0.5%氨水)溶解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方法样品使用稀释液(0.5%氨水)溶解后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2种杂质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种杂质在0.375~3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9和0.05μg/L;定量限分别为0.375和0.188μg/L;2种杂质在磷酸特地唑胺中,25%限度、50%限度、100%限度和150%限度的加标回收率(n=3)在96.9%~129.6%之间,回收率RSD小于5%。结论对磷酸特地唑胺片和原料药中杂质进行检测,杂质主要来源于原料药,两种杂质总量均未超过限值。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磷酸特地唑胺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为磷酸特地唑胺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特地唑胺 恶唑烷酮类 基因毒性杂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衍生化结合LC-MS法测定硝酸硫康唑中2种基因毒性杂质
5
作者 郭志强 李铁军 +2 位作者 孙迎基 李佩佩 王琦 《化学工业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硝酸硫康唑中硫酸烷基酯类基因毒性杂质(包括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开发了方法进行检测。HILIC色谱柱(2.1 mm×50 mm, 3μm),水相为2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酸(1 000∶1),有机相为乙腈,水相-有机相(10∶90),流速0.2... 针对硝酸硫康唑中硫酸烷基酯类基因毒性杂质(包括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开发了方法进行检测。HILIC色谱柱(2.1 mm×50 mm, 3μm),水相为20 mmol·L^(-1)甲酸铵溶液-甲酸(1 000∶1),有机相为乙腈,水相-有机相(10∶90),流速0.2 mL·min^(-1),柱温20℃;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定量检测。探讨了温度、时间对衍生化的影响。该方法硫酸二甲酯、硫酸二乙酯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8 9,回收率分别为80.3%~102.3%、90.3%~100.0%,操作简单,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硫康唑 衍生化 液质联用 基因毒性杂质 硫酸二甲酯 硫酸二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
6
作者 徐振恒 郭世琦 +1 位作者 吕前程 董蕾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实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局部放电(PD)现象的高精度检测,针对现有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绝缘气体泄露风险、影响GIS内部电场分布、不能准确进行放电量测量等,提出了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螺旋... 为了实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内部局部放电(PD)现象的高精度检测,针对现有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绝缘气体泄露风险、影响GIS内部电场分布、不能准确进行放电量测量等,提出了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该传感器由螺旋电感构成并安装于GIS观察窗内部。位于GIS外部的读出线圈以无线方式读取传感器信号。所提出的方案具有可行性,且未引起GIS内部电场过度畸变。通过实验室中建立的测试系统,将该传感器与商用特高频传感器进行对比,所提出的传感器信号峰值约为UHF传感器的2倍,并且LC局部放电传感器精度高达1.12 pC。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并展示了LC无源无线局部放电传感器的出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传感器 局部放电检测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放电量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法测定水田七中根薯酮内酯A和根薯酮内酯B
7
作者 覃丽郦 何颂华 +1 位作者 罗轶 谷立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5期65-67,110,共4页
目的:建立水田七中根薯酮内酯A和根薯酮内酯B的液质联用检测(LC-MS)和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Proshell C_(18)柱(2.5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根... 目的:建立水田七中根薯酮内酯A和根薯酮内酯B的液质联用检测(LC-MS)和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Proshell C_(18)柱(2.5μm,2.1 mm×100 m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根薯酮内酯A和根薯酮内酯B进样量分别在10.1136~505.6800 pg和0.9996~99.9600 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45%(RSD 2.88%),99.12%(RSD 2.82%)。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靠,能够用于水田七中根薯酮内酯A和根薯酮内酯B的测定,为其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七 根薯酮内酯A 根薯酮内酯B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并网逆变器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
8
作者 全新波 胡伟 方石磊 《自动化与仪表》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动作延迟和多目标控制中权重系数分配复杂等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协同优化的模型预测策略。针对LC滤波型并网逆变器,构建了输出电感电流、电容电压及开关转换次数的多目标代价函数。然... 传统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动作延迟和多目标控制中权重系数分配复杂等问题,影响系统稳定性。因此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协同优化的模型预测策略。针对LC滤波型并网逆变器,构建了输出电感电流、电容电压及开关转换次数的多目标代价函数。然后,基于Lyapunov定律实现对代价函数中主要目标项电感电流的稳定控制,再根据次要项中的电压和开关转换次数设置权重系数,实现多目标协同控制。同时,为解决固有的动作延迟问题,采用三步预测法和矢量角补偿法对延迟进行补偿。最后,利用Simulink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并网逆变器 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 延时补偿 LYAPUNOV 多目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煅烧黏土-水泥(LC^(3))体系的水化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浪 鲍蓉 +1 位作者 戴健 雷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73-178,共6页
石灰石-煅烧黏土-水泥(LC^(3))是一种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在满足水泥可持续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考虑煅烧黏土和石灰石矿物掺合料的稀释效应、成核作用和火山灰反应等影响作用,提出了一种评估LC^(3)混凝土化... 石灰石-煅烧黏土-水泥(LC^(3))是一种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在满足水泥可持续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具有优良的应用前景。本工作通过考虑煅烧黏土和石灰石矿物掺合料的稀释效应、成核作用和火山灰反应等影响作用,提出了一种评估LC^(3)混凝土化学和力学性能的水化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分析计算了不同掺量情况下LC^(3)胶凝体系的累计水化热、氢氧化钙含量和结合水总量。通过将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LC^(3)水泥胶凝体系的水化进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掺量范围内,LC^(3)水泥胶凝体系的水化程度与掺量成正比,而氢氧化钙含量、结合水总量和累计水化热与之成反比,LC^(3)材料用于水泥辅助胶凝材料时的推荐掺量为2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石-煅烧黏土-水泥(lc^(3)) 水化动力学 胶凝体系 矿物掺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确定度评估研究ID-LC-MS/MS法检测鸡蛋中氟虫腈砜残留量的关键控制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巧艳 方维焕 +3 位作者 郑蔚然 王夏君 刘超纲 王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3-650,共8页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 为了控制检测结果准确性,以鸡蛋粉中氟虫腈砜残留分析标准物质[GBW(E)100779]为测试样,采用“自下而上”法对基于多功能净化柱(PAC柱)净化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法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鱼骨图”分析表明,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来源有样品称样量、内标溶液添加体积、标准工作溶液浓度及其移取体积。内标溶液添加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对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率为68.59%;万分之一天平称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忽略不计。同位素内标的添加过程是ID-LC-MS/MS法检测的关键控制点,参考基准的合理选择和目标物的完全提取是准确测量的前提。进一步用LC-MS/MS法对参考物质、稀释剂和内标溶液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基于国家有证标准物质[GBW(E)100779]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有利于提升鸡蛋食品安全的检测质量和质控水平,为精准检测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不确定度 鸡蛋 氟虫腈砜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 质量控制 标准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及LC-MS测定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 被引量:1
12
作者 桑育黎 王沛 +2 位作者 郝延军 李楠楠 戚建忠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15,共8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对干果榛子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残留量进行含量测定.HPLC和LC-MS均使用C18色谱柱,含量测定采取等度洗脱,流动相:甲醇-水(55∶45,体积比);体积流量:1.0 mL·min-1;测定波长:260 nm;柱温:30℃.LC-MS采取电喷雾离子源,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6 m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榛子中氯吡苯脲与多菌灵存在残留,氯吡苯脲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58%~100.58%;多菌灵质量浓度在1.005~15.075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在95.61%~104.39%.实验证明,HPLC与LC-MS相结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等优点,能有效地检测到榛子样品中膨大剂氯吡苯脲及杀菌剂多菌灵的残留,并确定其残留量,线性关系和回收率结果均令人满意.根据被检测的8批样品中氯吡苯脲和多菌灵两项农药残留量推断,作为一般干果食用榛子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榛子 氯吡苯脲 多菌灵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LC滤波器的永磁同步电机多步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耀华 王孝宇 +3 位作者 吴庭旭 张鑫泉 邓益志 童瑞齐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11期21-31,共11页
【目的】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的控制性能,在PMSM与逆变器之间增加LC滤波器。【方法】建立带LC滤波器的三阶多步MPCC系统,对逆变器电流、电容电压及电机电流进行预测控制,并与一阶多步MPCC和磁场定向控制(FOC... 【目的】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的控制性能,在PMSM与逆变器之间增加LC滤波器。【方法】建立带LC滤波器的三阶多步MPCC系统,对逆变器电流、电容电压及电机电流进行预测控制,并与一阶多步MPCC和磁场定向控制(FOC)进行仿真对比。【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开关频率和预测步数下,相较于一阶MPCC,三阶MPCC下PMSM的转矩脉动和电流脉动明显减小,电流总谐波失真(THD)更低;对于三阶MPCC,随着预测步数的增加,电流THD、电流脉动和转矩脉动逐步减小。【结论】随着预测步数的增加,三阶MPCC系统的控制性能逐步提升;三阶MPCC的控制性能优于一阶MPCC;在较高开关频率处,四步至五步的三阶MPCC的控制性能优于F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多步预测 lc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谐振单元的多回路开关电容型均衡电路
14
作者 周国华 刘姝仪 张小兵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9,共12页
传统的串并联开关电容型均衡电路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影响电路可靠性的冲击电流,为了改善该问题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升电路的均衡速度,提出一种基于LC谐振单元的多回路开关电容型均衡电路。电路的LC谐振单元由均衡电容串联电感元件组... 传统的串并联开关电容型均衡电路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影响电路可靠性的冲击电流,为了改善该问题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同时提升电路的均衡速度,提出一种基于LC谐振单元的多回路开关电容型均衡电路。电路的LC谐振单元由均衡电容串联电感元件组成,所有开关器件均工作在零电流开关模式下,这将有效降低开关损耗,并有效抑制电路中的冲击电流,从而延长开关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电路的可靠性。所提出的均衡电路采用两个LC谐振单元作为储能元件组的组间均衡支路,可以同时实现储能元件单体与单体之间以及储能元件组与组之间的均衡,在保证均衡精度的同时,有效地提升电路均衡的速度。详细地分析了电路的特点与工作原理,通过搭建仿真平台,将所提出电路与现有的同类型均衡电路对比,验证了所提出均衡电路对均衡速度的提升作用。搭建了五个串联超级电容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路可以提升55.85%的均衡速度,并且对冲击电流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元件组 开关电容 lc谐振单元 分组均衡 零电流开关 冲击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谐振的半桥式高压除尘电源研究与设计
15
作者 罗书克 程现武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30-133,共4页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各种工业尾气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给厂矿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该情况,研制一种可以产生高电压、小电流的高压除尘电源.设计了电源的LC谐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保护电路,保证电源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各种工业尾气的排放要求越来越严,给厂矿企业带来了很大压力,针对该情况,研制一种可以产生高电压、小电流的高压除尘电源.设计了电源的LC谐振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保护电路,保证电源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了电源具有工作频率范围宽,电压调节宽度大等特点,电源实用性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谐振电路 高压 除尘电源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LC-02碳基吸附剂开发总结
16
作者 徐翠翠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11期46-49,共4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开发了高性能LC-02碳基吸附剂,并对吸附剂进行了性能评价。以活性炭作为载体原料,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LC-02吸附剂,吸附剂制备工艺合理,重复性好。对LC-02吸附剂进行了详细的物化性能表征,LC-02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开发了高性能LC-02碳基吸附剂,并对吸附剂进行了性能评价。以活性炭作为载体原料,采用挤出成型法制备了LC-02吸附剂,吸附剂制备工艺合理,重复性好。对LC-02吸附剂进行了详细的物化性能表征,LC-02吸附剂比表面积大于1000 m^(2)/g、孔体积大于0.7 mL/g,具有较多的碱性中心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空速、SO_(2)浓度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在温度150℃、体积空速2500 h^(-1)、O_(2)的体积分数为3%、SO_(2)的体积分数为35~1000μL/L条件下,吸附剂穿透硫容可达22.0%以上,可以满足工业装置应用要求。考察了吸附剂再生性能,适宜的再生温度为350~380℃,吸附剂再生10次硫容保留率达90.2%,吸附剂易于再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再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02碳基吸附剂 穿透硫容 吸附温度 反应空速 O_(2) SO_(2) 再生温度 再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测定人体类固醇激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万薇 谢洁 +7 位作者 屈子裕 江游 张谛 黄泽建 王一楠 戴新华 方向 叶子弘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5,共15页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具有环戊烷多氢菲结构的化合物,由细胞色素P450酶催化形成,在调节机体代谢、促进性器官发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将类固醇激素水平作为肾上腺疾病、精神类疾病等的诊断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联用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高通量和高专属性的特点,已成为类固醇临床测定的首选方法。本文综述了LC-MS/MS在内源性类固醇激素测定中的应用,特别是在样品前处理、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临床上类固醇激素的诊断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 样品前处理 色谱条件 质谱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药理学结合LC-MS/MS技术探讨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安宇 黄伟斌 +7 位作者 莫静媛 张梓煊 谢询 黄晓冰 钟碧莲 张永萍 王利胜 王春怡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6-718,共13页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 目的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关键成分与有效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通过应用LC-MS/MS技术从温性经筋通贴膏中共鉴别出142个活性成分,经检索相关文献补充活性成分至174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175个;预测温性经筋通贴膏可能通过小檗碱、新补骨脂异黄酮、盐酸巴马汀等主要成分,作用于TNF、IL6、AKT1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1、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炎镇痛作用;在1152组分子对接验证中,结合能小于-5.0 kcal·mol^(-1)的占94%、小于-7.0 kcal·mol^(-1)的占51%,表明所筛选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该研究预测了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启发其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经筋通贴膏 类风湿性关节炎 lc-MS/MS 系统药理学 药效物质基础 作用特点
原文传递
玫瑰花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和日玛 布仁 +4 位作者 成日青 王帅 何琴芳 塔娜 萨仁高娃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建立玫瑰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COSMOSIL 5C18-MS-Ⅱ(4.6 mm×250 mm,5μm),以2.5%乙腈+0.1%甲酸+水(A)-乙腈+0.1%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350 nm。... 目的建立玫瑰花HPLC指纹图谱,为其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色谱柱为COSMOSIL 5C18-MS-Ⅱ(4.6 mm×250 mm,5μm),以2.5%乙腈+0.1%甲酸+水(A)-乙腈+0.1%甲酸(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350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13批样品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技术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玫瑰花进行整体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玫瑰花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13批样品相似度较好,初步鉴定指认其中9个共有峰;化学模式识别将13批样品聚为3类。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玫瑰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为制定玫瑰花的质量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 指纹图谱 液相色谱-质谱法 相似度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的浓度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梦如 申潜 +1 位作者 马志媛 王刚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向50μL乳汁样品中加入200μL含内标(100 ng/mL氯喹)的甲醇,涡旋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方法 向50μL乳汁样品中加入200μL含内标(100 ng/mL氯喹)的甲醇,涡旋沉淀蛋白后离心取上清液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柱,流动相为0.1%甲酸-10 mmol/L乙酸铵溶液(A相)和甲醇(B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5 mL/min,进样量为2μL,分析时间为4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 388.9→201.9(贝他斯汀)、m/z 336.3→247.1(羟氯喹)和m/z 320.2→247.2(氯喹)。对所建LC-MS/MS法进行方法学考察,并用于检测1例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贝他斯汀在2~200 ng/mL (r=0.999)、羟氯喹在50~1 000 ng/mL(r=0.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贝他斯汀和羟氯喹质控样本的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5%,准确度、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要求。哺乳期患者乳汁中的药物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患者服药2 h和14 h后乳汁中贝他斯汀的浓度分别为34.95、5.72ng/mL,羟氯喹分别为211.92、104.18 ng/mL,推算出相对婴儿剂量分别为1.83%、0.56%。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人乳汁中贝他斯汀和羟氯喹浓度的同时测定,可为临床哺乳期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他斯汀 羟氯喹 乳汁 哺乳期 药物浓度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