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BR技术用于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柯雯 陈友兴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78-180,184,共4页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GBR)技术用于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常规种植修复治疗)和GBR组(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引导骨再生(GBR)技术用于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种植修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常规种植修复治疗)和GBR组(常规组的基础上予以GBR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高度、牙齿美观度评分、咬合力、咀嚼效率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高度、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升高(P<0.05),且GBR组高于常规组(P<0.05)。GBR组术后牙齿美观度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GBR技术应用于创伤性牙缺失并骨质缺损患者可以提高种植体骨吸收高度,改善美学效果,增强咀嚼功能,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牙缺失 骨质缺损 gbr 种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斌 冯伊莉 +3 位作者 杨晓野 杨莲茹 刘鑫远 王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3,共3页
为了解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gbr-2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是否存在突变,以及变异情况如何,本试验以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作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后以特异性引物扩增gbr-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 为了解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gbr-2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是否存在突变,以及变异情况如何,本试验以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作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后以特异性引物扩增gbr-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同时以敏感株虫体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耐药株的基因序列发生了突变,在80~170 bp处出现多处突变;在192~207 bp处的碱基发生丢失.两者同源性为88.9%.试验结果说明,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确实存在突变,为进一步了解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耐药性分子机制,以及筛选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建立耐药性的早期检测手段提供重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耐药性 伊维菌素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gbr-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GBR屏障膜的新型胶原膜的体内植入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白冰 朱静涛 王立威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和矿化Ⅰ型胶原合成的胶原膜作为GBR屏障膜在动物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双侧下颌骨,分别于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和矿化Ⅰ型胶原合成的胶原膜作为GBR屏障膜在动物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双侧下颌骨,分别于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 mm×8 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覆盖、Bio-gide@覆盖、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Bio-gide@覆盖组;无覆盖膜骨缺损区新生骨组织骨小梁排列混乱,新生骨量少。结论新型胶原膜在1个月时体内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下一步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胶原膜膜下成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引导骨再生 骨长入 巴马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成像的GBR术中两种植骨材料变化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国世 魏明贵 +1 位作者 李韶伟 沙烟直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5期843-850,共8页
目的:利用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与数据,运用Simplant软件分析系统,对GBR术中植入的天博骨粉(Bio-Osten)与Bio-Oss骨粉材料在引导骨生长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探讨天博骨粉的成骨状况。方法:选取15例前牙即刻种植同时实施GB... 目的:利用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与数据,运用Simplant软件分析系统,对GBR术中植入的天博骨粉(Bio-Osten)与Bio-Oss骨粉材料在引导骨生长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进行定量比较分析,探讨天博骨粉的成骨状况。方法:选取15例前牙即刻种植同时实施GBR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天博骨粉组(实验组)7例,Bio-Oss骨粉组(对照组)8例。在完成牙种植体植入的同时,植入天博骨粉或Bio-Oss骨粉,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种植区螺旋CT扫描,利用CT扫描提供的图像信息,运用Simplant软件分析系统,分别对即刻种植的GBR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天博骨粉、Bio-Oss骨粉的体积进行测量,计算其术后3个月、6个月时相对术后1周时骨粉的吸收率,并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周天博组、Bio-Oss组植入骨粉的平均体积分别为:101.10 mm3±14.76 mm3、121.69 mm3±38.35 mm3,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天博组、Bio-Oss组吸收率分别为:41.51%±5.87%、49.3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者吸收率分别为:58.02%±5.67%、70.26%±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影像上,天博骨粉与Bio-Oss骨粉有着相似的引导成骨性和可吸收性;相比较而言,天博骨粉的吸收速率慢于Bio-Oss骨粉,或者可能是Bio-Oss骨粉引导新骨生长速度快于天博骨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天博骨粉 Bio—Oss骨粉 三维重建 引导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帐篷螺丝技术与常规GBR在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5
作者 宋应亮 赵文爽 宋爽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3-109,共7页
如今,随着外科技术的创新以及骨替代材料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水平骨增量技术可以重建牙槽嵴的轮廓,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然而这些技术的成功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水平骨增量的技术要点展开论述,并通... 如今,随着外科技术的创新以及骨替代材料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多种水平骨增量技术可以重建牙槽嵴的轮廓,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保障。然而这些技术的成功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就水平骨增量的技术要点展开论述,并通过两个病例对帐篷螺丝技术与常规GBR技术用于水平骨增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对严重牙槽嵴萎缩病例行水平骨增量术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帐篷螺丝技术 gbr技术 水平骨增量 口腔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种植区GBR手术同时填加CGF对成骨时间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青亮 刘向岩 +2 位作者 张颖 王冰 袁丽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7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种植区GBR手术同时填加血小板浓缩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对成骨时间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骨量不足的牙体缺失患者60例,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 目的分析种植区GBR手术同时填加血小板浓缩物-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对成骨时间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骨量不足的牙体缺失患者60例,采用双盲分组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及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接受单纯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GBR联合血小板浓缩物-浓缩生长因子(C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缺损再生及成骨时间、疼痛程度、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增高;其中联合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密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痂及骨性连接形成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高度、成骨厚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及联合组患者疼痛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及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R联合CGF治疗骨量不足的牙体缺失能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减少成骨时间,不增加手术疼痛,促进缺损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r CGF 牙体缺失 成骨 骨密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俊兰 吴带生 吴纪楠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8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40例需要后牙种植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CBC... 目的:分析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与GBR技术在后牙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40例需要后牙种植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依据平行对照法分组,对照组(20例)采取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治疗,观察组(20例)实施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联合GBR技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种植成功率方面,观察组(95.00%)与对照组(85.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咀嚼效率、咬合力、骨厚度和骨密度方面,治疗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种植修复过程中,CBCT引导下的上颌窦提升术联合GBR技术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高种植成功率,而且有助于患者骨密度、骨厚度、咀嚼效果改善,值得采纳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种植修复 上颌窦提升术 CBCT引导 gb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缺失GBR术后骨量变化的短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杰 冮建林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731-733,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 目的探讨上颌中切牙缺失后无明显垂直骨高度缺失的患者,在种植同期行GBR术后短期内骨量的变化研究。方法23例上颌中切牙缺失的患者,完成Osstem种植体31颗植入,在缺损区植入Bio-Oss人工骨粉,覆盖Bio-Gide可吸收生物膜,植入6-9个月,行牙龈诱导后完成上部结构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23例患者共29颗种植体稳固无松动,患者无明显不适感,短期种植成功率93.5%;美学效果恢复良好。结论上颌中切牙缺失且牙槽嵴唇腭侧宽度不足时,可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来恢复牙槽嵴的丰满度,保证种植成功率,满足患者的美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种植 美学 引导骨再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BR胶原膜的早期动物体内植入实验研究
9
作者 白冰 朱静涛 +1 位作者 冯丽芳 宋荣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29,23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GBR胶原膜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于双侧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mm×8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 目的:探讨新型国产GBR胶原膜体内植入后,诱导早期膜下成骨的能力。方法:实验于2013年10月~2014年3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小型巴马猪,于双侧下颌骨骨体处用牙科裂钻制备8mm×8mm全层骨缺损3个,分别应用实验胶原膜、Bio-gide@、无覆盖膜覆盖骨缺损。术后1个月处死动物,分别在处死前1、2周分别肌肉注射四环素溶液与二甲酚橙溶液。固定样本后,制备硬组织切片。分别在荧光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下(甲苯胺蓝、亚甲基蓝-酸性品红染色)观测膜的降解程度及膜下新骨生成能力,评价材料膜下骨形成量和骨成熟程度。结果:实验组胶原膜具备良好的屏障作用,膜下新生骨矿化程度良好;骨小梁排列整齐,但新生骨量少于对照组。结论:新型国产胶原膜在1个月时无明显降解,具备良好的膜下成骨能力,需进行实验组胶原膜的改性,以增加膜下成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膜 引导骨再生 新骨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GBR雷达干扰波形设计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百川 《航天电子对抗》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简单介绍了NMD-GBR雷达的工作性能、信号波形和参数,建立了GBR雷达的信号处理模型。讨论了对GBR雷达的匹配干扰体制和多种干扰信号波形的设计。
关键词 地基雷达 逆合成孔径雷达 干扰 波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智勇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2期1-2,共2页
目的探析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GBR手术患者88例,回归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手术使用生物膜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使用Bio-Gide生物膜,研究组使用PRF,... 目的探析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GBR手术患者88例,回归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手术使用生物膜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使用Bio-Gide生物膜,研究组使用PRF,对比两组患者的组织愈合情况。结果研究组新增骨垂直高度变化差值及水平宽度变化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种植骨结合率为(41.21±0.76)%、新骨生成率为(26.43±1.45)%;研究组种植骨结合率为(47.32±1.17)%、新骨生成率为(33.67±1.42)%;研究组种植骨结合率及新骨生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F用于口腔种植GBR手术组织愈合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骨新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 gbr 口腔种植术 愈合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在上颌骨洞穿性缺损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思考
12
作者 倪文庆 戈伟 童昕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应用于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的变化;评价该项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泰州市中医院近年的5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和口腔颌面CT检查进行术前评... 目的研究三明治法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应用于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后牙槽嵴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的变化;评价该项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泰州市中医院近年的5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腔专科检查和口腔颌面CT检查进行术前评估,通过Onlay植骨结合GBR技术修复骨缺损区,恢复缺牙区的骨量和缺失牙,手术后8个月通过CT检查,评估骨增量效果,并行种植修复。结果植骨术后8个月,患者缺牙区牙槽嵴水平骨量提升4.2mm,垂直骨量提升18mm,患者口腔软组织、牙龈颜色、牙龈乳头均基本恢复正常,供骨区无神经症状、继发性感染及其他不适。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稳定性佳,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种植牙留存率100%。结论三明治法Onlay自体骨移植结合GBR技术是解决上颌骨洞穿性骨缺损的有效临床途径,能够使牙槽骨水平向及垂直向骨量均得到良好改善,为后期的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治法 Onlay植骨术 洞穿性骨缺损 骨增量技术 g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R-P天线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费阿莉 朱瑞平 马静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地基雷达,无论是在技术水平、结构复杂性、功能完备性方面都是世界雷达研制史上的一个制高点。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及图片,结合大型非周期相控阵在工程应用上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初样型雷达天线的性能、阵...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地基雷达,无论是在技术水平、结构复杂性、功能完备性方面都是世界雷达研制史上的一个制高点。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及图片,结合大型非周期相控阵在工程应用上面临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初样型雷达天线的性能、阵面排列形式、单元形式的选择及波束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雷达初样型 天线性能 阵面排列 单元形式 波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R技术与种植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丽娜 王琛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829-832,840,共5页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的一种重要修复方式,但临床工作中常会碰到患者因为牙周炎、牙槽突局部吸收等因素导致骨量不足,而无法进行种植修复。近年来兴起的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骨组织再生,... 种植修复已经成为牙列缺损的一种重要修复方式,但临床工作中常会碰到患者因为牙周炎、牙槽突局部吸收等因素导致骨量不足,而无法进行种植修复。近年来兴起的引导骨组织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有效地促进了骨组织再生,解决了骨量不足的问题,扩大了种植的适应范围。而GBR膜是决定GBR技术临床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该领域的关注重点。该文就GBR技术在种植修复的临床应用、GBR膜的分类与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种植 g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GBR应用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安琳 谢方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 目的:探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引导骨再生技术(GBR)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于我院行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病例32例,所有病例颊侧骨缺损区覆盖可吸收生物膜,未放置植骨材料,定期随访,通过患者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等资料,评价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32例病例术后1年随访,有效率达90.6%(29例),失败3例,分别因外伤、根纵折及牙周炎导致拔牙。结论:显微根尖外科手术中应用GBR时不放置植骨材料仍可取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根尖外科手术 生物膜 引导骨再生技术(gb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联合GBR术后骨量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范婧雅 潘巨利 +2 位作者 邢汝东 胡晓星 蒋暧瞳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探讨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联合GBR术后16~24周骨量变化。方法 收集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1例(29颗缺失牙)上前牙缺失患者,行软组织愈合的早期种植,植入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29枚,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6~24... 目的利用影像学手段探讨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联合GBR术后16~24周骨量变化。方法 收集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21例(29颗缺失牙)上前牙缺失患者,行软组织愈合的早期种植,植入Straumann骨水平种植体29枚,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16~24周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利用CS 3DImagine数字化软件,对种植体平台下方3mm,6mm,9mm唇侧骨板厚度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种植体平台下3mm组术后即刻、术后16~24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2.97±0.62)mm,(2.49±0.61)mm。种植体平台下6mm组术后即刻、术后16~24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3.12±0.56)mm,(2.86±0.62)mm。种植体平台下9mm组术后即刻、术后16~24周唇侧骨厚度分别为(2.38±0.56)mm,(2.11±0.54)mm,各位点术后即刻与术后16~24周唇侧骨厚度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即刻、术后16~24周唇侧骨体积分别为(131.15±27.36)mm 3、(100.57±32.80)mm 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05)。唇侧骨体积变化量(30.57±22.89)mm 3,唇侧骨体积变化率(23.08±16.50)%。结论 前牙美学区早期种植联合GBR术后短期内可以达到较好且可靠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 美学区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R技术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明 宋治锋 王秦宁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观察膜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在颌骨囊肿术后对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型颌骨囊肿50例,囊肿大小为1.5 cm×1.5 cm^3.0 cm×3.0 cm,均采用颌骨囊肿摘除术治疗。术中将颌骨囊肿完整摘除,确... 目的:观察膜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在颌骨囊肿术后对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型颌骨囊肿50例,囊肿大小为1.5 cm×1.5 cm^3.0 cm×3.0 cm,均采用颌骨囊肿摘除术治疗。术中将颌骨囊肿完整摘除,确认未与鼻底及上颌窦穿通后,将人工骨粉与自体静脉血混合充填入颌骨囊肿骨缺损区,再以生物膜覆盖,常规缝合切口。结果:术后2周拆线,除5例外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6个月复查全景片,充填材料复合体密度与颌骨密度趋于一致;术后1年,充填材料与周围颌骨生长完全融合,不能分辨,原囊肿区可见正常的骨小梁网纹结构。结论:GBR技术对修复小型颌骨囊肿术后的局部骨质缺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再生技术 颌骨囊肿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用于牙齿发育异常行种植牙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尚彤 《当代医学》 2020年第24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用于牙齿发育异常行种植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牙齿发育异常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牙槽骨劈开术同... 目的观察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用于牙齿发育异常行种植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牙齿发育异常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牙槽骨劈开术同期种植牙治疗,观察组采用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同期种植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平均骨愈合时间,治疗前、治疗1年后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平均骨愈合时间、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值、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牙槽突扩张术联合GBR植骨术用于牙齿发育异常行种植牙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突扩张术 gbr植骨术 牙齿发育异常 种植牙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正全 《中外医疗》 2016年第35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治疗,1年随访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初期... 目的探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96例上前牙种植区剩余骨量不足的患者采用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治疗,1年随访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初期、术后3个月、术后1年牙槽骨高度分别为(10.25±1.19)、(9.35±1.24)、(9.15±1.19)mm,ISQ分别为(76.88±4.51)、(91.88±4.91)、(92.98±2.19)。种植前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为(3.2±0.3)mm,、治疗后平均增加骨量、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分别为(4.4±0.1)、(7.5±0.2)mm。修复后1个月、修复后3个月、修复后1年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2.2±5.1)分、(90.4±5.3)分、(92.4±7.3)分。术后3个月和术后初期的牙槽骨宽度、牙槽骨高度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与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后牙槽骨唇腭向平均宽度和平均增加骨量与种植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的满意度评分、种植体稳定性评分与术后初期进行统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劈开、牙槽嵴扩张结合GBR技术同期上颌前牙区种植可取的理想的短期治疗效果,但需进一步观察和评定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槽嵴扩张 骨劈开 gbr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即刻种植后采用GBR术和植入PRF对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肖慧娟 柳忠豪 +1 位作者 杨云东 许胜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即刻种植后用GBR术和植入PRF对种植体周骨缺损区的成骨能力。方法:以成年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犬双侧下颌P2、 P3、 P4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所植入的种植体距近中根拔牙窝的近中壁有3~4mm的骨缺损间隙,采用半口... 目的:比较研究即刻种植后用GBR术和植入PRF对种植体周骨缺损区的成骨能力。方法:以成年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拔除犬双侧下颌P2、 P3、 P4牙,即刻植入种植体,所植入的种植体距近中根拔牙窝的近中壁有3~4mm的骨缺损间隙,采用半口自身对照,一侧行即刻种植+GBR (A组),一侧即刻种植+PRF (B组),术后三个月处死动物,取下带有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对两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运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 B组骨缺损处3个月时均被新骨充填,两组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率和新骨生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限于本研究中,即刻种植术中采用GBR和植入PRF对骨缺损区的引导骨再生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