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1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条件下受禾谷镰刀菌污染的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DON)的积累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闫珊珊 刘光芒 +4 位作者 王建萍 林燕 白世平 张克英 吴彩梅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7,共10页
【目的】旨在研究缺氧存储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积累规律.【方法】将1×10^3、1×10^4和1×10^5个/g的禾谷镰刀菌分别接种于水分含量为13%、16%、20%和22%的玉米... 【目的】旨在研究缺氧存储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规律和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积累规律.【方法】将1×10^3、1×10^4和1×10^5个/g的禾谷镰刀菌分别接种于水分含量为13%、16%、20%和22%的玉米蛋白粉中,自封袋缺氧培养,培养温度(25±2)℃,湿度75%±5%,培养60 d,测定玉米蛋白粉品质相关指标和DON积累规律.[结果]初始水分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均对粗蛋白质含量、霉菌总数变化起作用,而对氨基酸含量变化无影响,13%和16%水分含量组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20%和22%水分含量组粗蛋白质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P<0.01),禾谷镰刀菌接种量1×10^3~1×10^5个/g的13%和16%水分含量组霉菌总数无显著变化(P>0.05),20%和22%水分含量组霉菌总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二次曲线变化(P<0.01).初始水分对粗脂肪、淀粉、粗纤维、酸价、蛋白质溶解度和能量变化起主要作用,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水分含量组粗脂肪、淀粉、粗纤维、蛋白质溶解度、能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降低(P<0.01),酸价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增加(P<0.01).初始水分和禾谷镰刀菌接种量对粗蛋白质、霉菌总数变化互作效应显著(P<0.05),对其他指标变化互作效应不显著(P>0.05).DON与15AC-DON二者均有检出,但未出现积累规律.【结论】在缺氧存储条件下,接种禾谷镰刀菌后,初始水分是玉米蛋白粉品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水分越高,培养时间越长,品质越差.禾谷镰刀菌接种量不是影响玉米蛋白粉品质的主要因素,DON和15AC-DON未见积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蛋白粉 禾谷镰刀菌 品质 don 15AC-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2
作者 史文琦 刘美玲 +4 位作者 郑磊 张强 喻大昭 龚双军 杨立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2-269,320,共9页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 为发掘赤霉病的抗性种质资源,评估小麦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与赤霉病抗性内在联系,本研究分别以‘华麦1169’‘小偃22’‘郑9023’和‘苏麦3号’为高感、中感、中抗和高抗赤霉病对照品种,于2021年春季对生产上种植面积超过10万hm2的16个主栽品种和湖北的39个主栽和后备品种,采用双花滴注接种法开展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对供试材料用与Fhb1、Fhb2、Fhb4、Fhb5和Fhb7和QFhs.crc-2DL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检测,并对55个小麦品种测定其收获后籽粒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5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有21个表现为中抗赤霉病。结合分子检测结果发现,抗性鉴定为中抗的21个小麦品种中,16个品种未检测出目标抗赤霉病基因,推测其可能含有其他未知或未检测的抗赤霉病基因;55个小麦中仅‘华麦169’携带Fhb1,平均病小穗率22.34%;‘新麦18’‘扬麦11’和‘西农979’等5个品种携带Fhb2,平均病小穗率为28.34%~45.92%;‘偃展4110’‘衡观35’和‘烟农19’等5个品种携带Fhb4,平均病小穗率为26.73%~65.59%;‘良星99’‘华麦1123’和‘襄麦35’等13个品种携带QFhs.crc-2DL,平均病小穗率为32.96%~70.81%;未检测到携带Fhb5的品种。籽粒DON毒素测定结果表明,田间鉴定为中抗赤霉病的21个品种中,其籽粒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8倍,有8个品种籽粒DON毒素含量超过3500μg/kg,田间鉴定为中感赤霉病的13个品种中,DON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超过最低的4倍,除‘扬麦13’‘鄂麦352’和‘荆麦66’这3个品种DON毒素含量低于3500μg/kg,其余10个均高于3500μg/kg。这些检测结果充分说明对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筛选来说,田间抗病鉴定取得的信息量远远不够,即使田间鉴定为中抗,也有必要对品种的籽粒DON毒素进行测定,更客观全面地反映品种的综合抗赤霉病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性 分子标记 don含量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小麦籽粒DON含量检测
3
作者 刘艮森 聂晓 +7 位作者 王奥霖 贾镇宇 危学华 徐飞 范洁茹 马东方 刘伟 周益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为探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籽粒中DON含量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25℃和40℃平衡温度下对DON含量不同的80个小麦籽粒样品的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并结合由UPLC-MS/MS测得的各样品DO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4号和5号传感器外... 为探究利用电子鼻技术对小麦籽粒中DON含量定量检测的可行性,本研究在25℃和40℃平衡温度下对DON含量不同的80个小麦籽粒样品的顶空气体进行电子鼻检测,并结合由UPLC-MS/MS测得的各样品DO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除4号和5号传感器外,其余8个传感器的响应值均与样品DON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1号传感器的响应值及其参数与样品DON含量的相关性最强,表明1号传感器可以作为检测小麦籽粒样品DON含量的关键气体传感器。以1号传感器的参数为主,分别建立了在两平衡温度下样品DON含量的回归模型。对各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发现,在40℃平衡温度下基于X_(17)(1号传感器21~60 s响应值的和)所建一元回归模型最好;在25℃平衡温度下,基于X_(1)(1号传感器20~40 s响应值的平均值)和X_(12)(8号传感器1~5 s响应值的和)所建二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其次为基于X_(1)所建的一元回归模型。该研究可为电子鼻技术在小麦籽粒中DON含量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小麦籽粒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毒素检测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金属负载活性炭对溶解性有机氮(DON)去除效果研究
4
作者 鲁锋 刘冰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14-119,共6页
为探讨臭氧/金属改性活性炭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果,利用SEM、XRD和BET对改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区域体积积分分析手段对DON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金属负载改性活性炭后,Fe-AC表面主要为Fe3O4... 为探讨臭氧/金属改性活性炭对二级出水中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果,利用SEM、XRD和BET对改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区域体积积分分析手段对DON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金属负载改性活性炭后,Fe-AC表面主要为Fe3O4、Cu-AC表面主要为Cu O和Cu、Mn-AC表面主要为MnO、Pd-AC和Pt-AC表面主要为Pd单质和Pt单质;相比于改性前,Fe-AC的比表面积和微孔比表面积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经过金属负载改性的活性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DON的去除率,特别是Pd-AC,对DON的去除效果最佳,由改性前的56.1%提高至79.2%,增加了23.1个百分点。二级出水区域Ⅱ和Ⅳ荧光区域标准体积占总的荧光区域标准体积的63.76%,经过臭氧/金属负载活性炭处理后,区域Ⅰ、Ⅱ、Ⅲ、Ⅳ、Ⅴ和总荧光区域标准体积呈下降趋势,荧光区域Ⅳ代表的SMPs去除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金属负载改性 活性炭 臭氧 三维荧光光谱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华 祭芳 +2 位作者 徐剑宏 王裕中 史建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以保证麦类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及谷物食品的安全性。【方法】以主要赤霉病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对象,利用半琥珀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牛血清蛋白偶联物(3-HS-DON-BSA)作免疫原...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有效的毒素检测方法,以保证麦类作物的安全生产以及谷物食品的安全性。【方法】以主要赤霉病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为对象,利用半琥珀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牛血清蛋白偶联物(3-HS-DON-BSA)作免疫原,分别采用腹膜腔注射法和颈、背部多点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和豚鼠,获得DON的多抗血清,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结果】多抗豚鼠血清的效价达到1∶6400,而小鼠混合血清的效价则为1∶12800。引起DON抗体最大结合50%抑制时,所需DON及其类似物3-Ac-DON和T-2毒素的量分别为63μg·ml-1、114μg·ml-1和>1000μg·ml-1;相对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0%,55.2%和6.3%。包被抗原的最适工作浓度为1/1500,小鼠血清工作浓度为1/1600。在包被原和小鼠血清的最适工作浓度下,20%以上的甲醇稀释度对DON免疫分析有显著的影响,低于10%浓度的甲醇对DON免疫分析基本无影响。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范围为0.01~10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平均回收率为82%~93%,精密度(CV%)为4.65%~21.3%。【结论】本文提出的毒素检测方法,检测成本低,方便易行,不仅可以应用于小麦赤霉病的病理学研究,也可广泛应用于谷物及其制成品中DON毒素的含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免疫学检测 ELISA 小麦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和孩儿拳头(Grewia.biloba G.Don var.parviflora)幼苗气体交换特征与保护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1
6
作者 孙景宽 张文辉 +1 位作者 陆兆华 刘新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0-1340,共11页
以沙枣和孩儿拳头2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CK、T1、T2、T3),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气体交换特征与保护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不仅引起两物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 以沙枣和孩儿拳头2年生盆栽苗为材料,采用称重控水的方法设置4个土壤含水量梯度(CK、T1、T2、T3),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沙枣和孩儿拳头气体交换特征与保护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不仅引起两物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的下降,而且使其日变化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在轻度(T1)和中度胁迫(T2)下,两物种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气孔因素引起的,重度胁迫(T3)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引起的。(2)随着干旱胁迫增加,沙枣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增加-下降-再增加趋势,孩儿拳头呈现下降趋势;两物种表观光能利用效率显著下降,重度胁迫下(T3),下降率达50%左右,孩儿拳头表观光能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两物种表观CO2利用效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沙枣表观CO2利用效率日进程经历了单峰(T1)、双峰(T2)、单峰(T3)的变化,孩儿拳头各处理的表观CO2利用效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曲线。(3)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两物种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土壤含水量高于12.8%时,两物种SOD酶活性均高于CK,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SOD酶活性低于CK;重度胁迫下(T3),沙枣POD酶活性虽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CK,而孩儿拳头则和CK无显著差异;两物种CAT酶活性在重度胁迫下(T3)显著低于CK;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两物种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升高趋势,孩儿拳头脂质过氧化程度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枣 孩儿拳头 气体交换 保护酶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的水处理特性及生成NDMA潜能的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伟 徐斌 +3 位作者 夏圣骥 高乃云 严烈 梁闯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35-38,共4页
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DON浓度的变化、控制方法及其消毒副产物—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潜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原水中的DON为0.13-0.21mg/L,约占DOC的3.1%-3.9%,占TDN的3.7%-7.5%,同时与温度... 对微污染黄浦江原水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中DON浓度的变化、控制方法及其消毒副产物—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生成潜能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原水中的DON为0.13-0.21mg/L,约占DOC的3.1%-3.9%,占TDN的3.7%-7.5%,同时与温度变化呈现负相关性。与DOC相似,常规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率维持在20%左右,增加混凝剂投量对DON的控制效果不明显,而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DON的去除率可达60%。不同单元的处理出水经培养后,其NDMA生成潜能均较高(80.1-101.7ng/L),且对NDMA生成潜能的去除率远小于对DON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处理 溶解性有机氮 二甲基亚硝胺生成潜能 强化混凝 臭氧/生物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毒性及其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常敬华 赵月菊 +2 位作者 邢福国 朱玉昌 刘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07,共7页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真菌毒素之一,给世界粮食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该文对DON毒素的基本性质、毒性作用及生物转化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为DON毒素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on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真菌毒素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与DON积累的抗性及其相关SSR位点差异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凯鸣 马鸿翔 +3 位作者 陆维忠 蔡志翔 陈怀谷 袁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88-1795,共8页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岗坊主、繁60096属于高抗品种,Frontana表现感病,其余品种表...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菌株进行穗部喷雾和单花滴注接种,评价了10个小麦抗源的赤霉病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积累抗性。结果表明,望水白、苏麦3号、延岗坊主、繁60096属于高抗品种,Frontana表现感病,其余品种表现中抗。除Frontata外,所有抗源DON含量在3mg/kg以下。不同接种方法间、不同致病菌株间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以及同一处理内的病小穗率和DON含量间呈极显著相关。利用与已报道的赤霉病抗性QTL相关SSR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比较扩增产物等位位点的差异,除4B染色体的GWM113标记外,其余标记在品种间具有2~8个等位位点,多态信息含量为0.14~0.85。单倍型分析表明,延岗坊主具有与望水白一致的3B主效QTL的SSR标记位点,扬麦158和新中长分别在2D和4B上具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翻山小麦在3B和6B上具有多个与苏麦3号或望水白一致的抗性QTL相关SSR位点,繁60096在2D上有多个与武汉1号一致的QTL相关SSR标记,而镇麦7459和温州红和尚与已报道的小麦赤霉病抗性多数SSR位点不一致,可能具有不同的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EX^(■)预处理对水源水中藻源DON的去除效能及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成 王杰 +1 位作者 陈彬 陈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23-1128,共6页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 )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 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 )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 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工艺的处理效能.投加量为15m L/L时,MIEX 预处理可提升DON去除率20%;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种属的高藻水源水中藻类蛋白种类不低于230种,且大多数处于酸性端,分子量区间主要分布于15~40Ku、65~75Ku,处于MIEX 预处理可去除的分子量区间,从而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综上所述,MIEX 预处理可以作为强化去除高藻水源水中DON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X^(■)预处理 don 藻类 总可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制粉去除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飞 刘阳 邢福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2-66,共5页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 采用自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不同程度的9种小麦为材料,通过检测其经实验制粉工艺得到麸皮、细麸、不同出粉点面粉包括最后统粉的DON含量,探索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去除DON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小麦实验制粉工艺后,能够重新分配小麦中的DON毒素,存留在面粉中的DON总量仅为原来小麦的31.03%~50.39%,并主要分布在小麦的表皮中,在小麦胚乳中也呈从内到外逐渐升高。制得面粉统粉中DON含量减少23.67%~58.97%,心磨粉最高能减少70.51%。小麦籽粒DON含量与制得面粉中DON含量之间呈幂函数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y=0.498x1.206(R2=0.991),随着DON污染程度越低,DON含量减少率越大。以上实验证明,小麦制粉工艺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小麦中DON毒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制粉 don 去除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竹英 李丽立 +4 位作者 唐利华 范觉鑫 王升平 印遇龙 李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 【目的】探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污染饲粮添加竹炭和竹醋液对断奶仔猪抗氧化性能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用28头35日龄、平均体质量(12.10±1.12)kg/头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DON(DON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1.96%竹炭(竹炭组)、基础饲粮+DON+质量分数0.99%竹醋液(竹醋液组)),每处理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37d。于试验第15,30和37天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GSH-Px、CAT、SOD活性及T-AOC和MDA含量;试验结束时,取空肠和回肠样品,检测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淋巴细胞数和杯状细胞数。【结果】1)试验第15天,DON组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竹炭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0天,DON组SOD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第37天,DON组GSH-Px的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竹炭和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T-AOC、CAT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DON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竹醋液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DON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竹炭、竹醋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回肠、空肠杯状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质量分数1.96%竹炭和质量分数0.99%竹醋液可缓解DON导致的仔猪抗氧化性能下降和小肠黏膜损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竹醋液 don 抗氧化指标 小肠黏膜形态 断奶仔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气相色谱法检测及毒素污染去除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正炜 成玮 +4 位作者 沈慧梅 田如海 武向文 郭玉人 占绣萍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4期33-39,共7页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 建立了一种用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以乙腈/水混合溶液提取,样品提取液经充分晾干后,将毒素生成三甲基硅烷(TMS)衍生物,最后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测定。DON在0.01~1.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5。在0.04、0.2、1.0 mg/kg 3个浓度水平进行了添加实验,在小麦粉中其平均回收率为93.8%~108.5%,相对标准偏差为4.3%~8.6%。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普遍用于基层检测机构中小麦粉DON的日常检测。结果表明:面粉中DON含量明显低于小麦粒中,对田间看似健康的小麦粒是否感染DON毒素,是无法简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所以对小麦粒进行DON含量监测和去毒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n 小麦 柱前衍生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DONtest-HPLC检测小麦镰刀菌毒素DON含量的差异 被引量:7
14
作者 亓增军 裴自友 +2 位作者 韩航如 陈佩度 刘大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0,共5页
以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后收获的8个不同抗、感赤霉病小麦为材料,探讨DONtest HPLC在低毒素小麦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并揭示不同抗性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差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平... 以2003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赤霉病大流行后收获的8个不同抗、感赤霉病小麦为材料,探讨DONtest HPLC在低毒素小麦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并揭示不同抗性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的差异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平均回收率达78.2%;不同抗性品种DON含量差异明显,3个抗病品种中望水白含量最低,3个中抗类型中扬麦158最低。高产毒素镰刀菌菌株接种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2003年江苏4个地区12份样本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DON变幅为0.175~7.239mg·kg-1。自然发病条件下,病粒率与DON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毒素选择的间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毒素和硒对软骨聚集蛋白聚糖硫酸化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罗明秀 王加丽 +5 位作者 李锦 陈静宏 李思远 刘家远 王伟 曹峻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9-594,636,共7页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可疑致病因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补硒对软骨细胞外基质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硫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C28/I2人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DON和... 目的研究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可疑致病因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补硒对软骨细胞外基质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硫酸化修饰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C28/I2人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DON和不同作用时间下的细胞增殖活性,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加DON毒素或补硒后软骨细胞的aggrecan、PAPS合成酶2(PAPS synthetase 2,PAPSS2)、PAPS转运体1(PAPS transporter 1,PAPST1)、N-乙酰氨基半乳糖胺-4,6-硫酸转移酶[carbohydrate(N-acetylgalactosamine 4-sulfate 6-O)sulfotransferases 15,CHST15]以及芳基硫酸酯酶B(arylsulfatase B,ARS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DON毒素可抑制C28/I2软骨细胞系的增殖活性,在DON毒素作用下aggrecan、PAPSS2、PAPST1和CHST1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ARSB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加硒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结论 DON毒素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对毒素有一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DON毒素可通过改变aggrecan硫酸化修饰相关酶类的表达水平影响软骨蛋白聚糖的硫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don毒素 聚集蛋白聚糖 硫酸化修饰 软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ON暴露对雏鸡神经递质及钙调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耿芳芳 范梦雪 +6 位作者 姜云晶 陈晓芳 朱电峰 李玉 冯士彬 吴金节 王希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6-62,共7页
【目的】通过DON暴露体内试验,根据雏鸡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研究DON对雏鸡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选取120只健康1日龄海兰蛋鸡(公)预饲1周后,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均分为DON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 【目的】通过DON暴露体内试验,根据雏鸡脑组织中神经递质含量及钙调蛋白(CAM)含量的变化,研究DON对雏鸡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选取120只健康1日龄海兰蛋鸡(公)预饲1周后,按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均分为DON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试验组饲喂相同的全价日粮。DON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按采食量中含DON 0.27,1.68和12.21mg/kg的剂量灌胃,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试验从第8天开始,每隔7d染毒1次,共染毒5次。试验期为36d。试验结束时,每组随机屠宰20只鸡,迅速取出脑组织,检测神经递质含量和CAM含量的变化。【结果】经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HPLC-FD)检测,雏鸡脑组织中未发现5-羟色胺吲哚乙酸(5-HIAA);与对照组相比,DON高剂量组雏鸡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多巴胺(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DON中、高剂量组雏鸡神经细胞内游离钙([Ca2+]i)浓度和脑组织中CAM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DON剂量组CAM mRNA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DON暴露可引起雏鸡神经钙稳态变化,并影响部分神经递质的分泌,对雏鸡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雏鸡 脑组织 神经递质 钙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fymetrix芯片分析DON诱导抗赤霉病小麦品种望水白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璐琳 尚毅 +3 位作者 亓增军 陈佩度 王秀娥 刘大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64,共6页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 中国小麦地方品种望水白不但高抗赤霉病,而且其籽粒中DO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被认为是赤霉病的致病因子)含量也低。为了研究望水白低DON含量的分子机制,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对望水白受DON诱导调控的基因进行高通量的检测,以DON诱导后12 h和24 h混合样品作为处理组,水处理做为对照。总共检测到差异表达的基因1 114个,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949个,下调基因165个。在上调表达基因中,推断有功能的基因涉及转录因子、信号蛋白、着丝粒蛋白以及与病程相关的基因,如: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谷胱甘酞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葡萄糖基转移酶以及抗病蛋白等。对上调表达中的部分基因进行RT-PCR分析,证实它们都受DON诱导上调表达,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Deoxynivalenol(don) 基因芯片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与DON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33
18
作者 谢茂昌 王明祖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田间判断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级别或者检测刚收获小麦的病粒率,分析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级别与其麦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之间以及病粒率与麦粒DO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田间发病... 采用田间判断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级别或者检测刚收获小麦的病粒率,分析小麦赤霉病田间发病级别与其麦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含量之间以及病粒率与麦粒DON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小麦田间发病级别为2级以上时,麦粒的DON含量>1000μg/kg,4级以上时,麦粒的DON含量>2000μg/kg;在病粒率<25%时,DON含量<1200μg/kg,病粒率在25%~40%时,DON含量为1200~2200μg/kg,病粒率>40%时,DON含量>2200μg/kg。本研究采用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建立的薄层色谱分析法测定样品中的DON含量,DON平均回收率为9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发病程度 don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A、DON及其联合染毒对CTLL-2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国栋 潘顺叶 +6 位作者 王凤丽 邹辉 顾建红 袁燕 刘学忠 刘宗平 卞建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33-1540,共8页
为研究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CTLL-2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ZEA(0、5、10、20μg/mL)、DON(0、0.5、1、2μg/mL)及联合(空白组、5μg/mL... 为研究镰刀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及其联合作用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以CTLL-2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株)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ZEA(0、5、10、20μg/mL)、DON(0、0.5、1、2μg/mL)及联合(空白组、5μg/mL ZEA、0.5μg/mL DON、5μg/mL ZEA+0.5μg/mL DON)处理CTLL-2细胞48h,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颗粒酶B(GZMB)、穿孔素(PFP)、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ZEA、DON能够降低CTLL-2细胞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PFP、GZMB、IFN-γ的浓度,增加TNF-α浓度,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ZEA、DON联合染毒表现为加性效应。结果表明,ZEA、DON及其联合作用可通过影响免疫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免疫细胞杀伤活力,间接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负调节,从而导致动物机体免疫机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CTLL-2细胞 细胞因子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质中添加酯化葡甘露聚糖和DON对小鼠脾细胞生长和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连勤 李华 +2 位作者 朱风华 隋菲菲 常顺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0-32,共3页
将体外培养的脾细胞分为5组,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基,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添加500μg/L DON;第3组、第4组和第5组在添加500μg/L DON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EGM。在培养72h后,测定各组培养基质中MDA... 将体外培养的脾细胞分为5组,以RPMI-1640为基础培养基,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为阳性对照组,添加500μg/L DON;第3组、第4组和第5组在添加500μg/L DON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10%和0.15%的EGM。在培养72h后,测定各组培养基质中MDA含量、SOD活性、脾细胞存活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表明,第1组、第4组和第5组的脾细胞存活率、SOD活性极显著高于第2组(P<0.01);第1组、第4组和第5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第2组(P>0.05);第2组培养液中MDA含量显著高于第1组、第4组和第5组(P<0.05);第1组、第4组和第5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EGM能很好地吸附DON,减轻DON对小鼠脾细胞的毒性作用;EGM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葡甘露聚糖(EGM) 小鼠 呕吐毒素(don) 淋巴细胞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