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CO_(2)吞吐效果评价
1
作者 高云丛 王建波 周杨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7,共8页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致密凝析气藏产量递减快,采出程度低,为了减弱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现象和凝析油采出困难的开发难题,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和注CO_(2)吞吐实验,分析评价CO_(2)吞吐效果,探讨提高气井产量和气藏采收率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注干气吞吐相比,致密凝析气藏注CO_(2)吞吐更能较为有效地解除反凝析污染;气井反凝析分为反凝析初期(对生产基本无影响)、反凝析加重(对油生产有影响)、反凝析严重(对油气生产影响大)、极端反凝析(几乎不出油)共4个阶段;不同反凝析特征阶段的气井CO_(2)吞吐机理和目的不同,CO_(2)吞吐参数应当相应优化。现场实施表明,注CO_(2)吞吐的5口井在吞吐前处于不同的反凝析阶段,吞吐后取得了快速增加地层能量、解堵近井地带反凝析污染、提高注入能力、增加凝析油和天然气产量等效果。研究成果可为CO_(2)吞吐技术在致密凝析气藏的规模应用提供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凝析气藏 CO_(2)吞吐 参数优化设计 现场试验 效果评价 龙凤山气田 长岭断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岭断陷龙凤山气田营城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
作者 李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7-298,共2页
龙凤山气田是目前中石化在东北地区勘探开发的首个深盆致密砂岩近饱和高含油凝析气储集系统,主力含气层位营城组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气层在纵向上、平面上分布规律复杂将制约后续的地质研究工作(于翠玲,2007)。通... 龙凤山气田是目前中石化在东北地区勘探开发的首个深盆致密砂岩近饱和高含油凝析气储集系统,主力含气层位营城组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了较强的非均质性特征,气层在纵向上、平面上分布规律复杂将制约后续的地质研究工作(于翠玲,2007)。通过对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地质储量和实际测试生产情况,从层内、层间和平面3个方面分析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城组 龙凤山气田 储层非均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防塌防漏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贺同宝 孙明杰 +2 位作者 李骏函 孙志刚 张茂稳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52-155,共4页
东北工区龙凤山气田地层裂隙发育,各地层之间不整合交界,极易发生井壁失稳和漏失。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性和钻井要求,通过滤失评价实验和压力传递实验,优选SMSHIELD-2和FF-Ⅲ作为封堵防塌剂;通过砂床滤失实验,优选了SMGF-1为主剂作为随... 东北工区龙凤山气田地层裂隙发育,各地层之间不整合交界,极易发生井壁失稳和漏失。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性和钻井要求,通过滤失评价实验和压力传递实验,优选SMSHIELD-2和FF-Ⅲ作为封堵防塌剂;通过砂床滤失实验,优选了SMGF-1为主剂作为随钻堵漏材料,最终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龙凤山气田的防塌防漏钻井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能稳定,抗温性能优良,且具有较佳的防塌防漏效果。在北213-16HF井的现场应用中,钻井液性能稳定,起下钻、电测和下套管作业顺利,全井无漏失,满足了现场钻井施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塌 漏失 钻井液体系 龙凤山气田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强抑制封堵型防塌钻井液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褚奇 李涛 +4 位作者 王栋 胡雪峰 付强 殷拥军 杨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40,共6页
龙凤山气田泉头组及以上地层水敏性泥页岩发育,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垮塌、卡钻、扩径和泥包钻头等复杂情况,营城组地层裂缝发育,易发生井漏。针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与钻井要求,通过水化膨胀实验和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优选胺钾复合抑制剂... 龙凤山气田泉头组及以上地层水敏性泥页岩发育,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垮塌、卡钻、扩径和泥包钻头等复杂情况,营城组地层裂缝发育,易发生井漏。针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与钻井要求,通过水化膨胀实验和抑制膨润土造浆实验,优选胺钾复合抑制剂NK-1作为钻井液抑制剂;通过失水造壁性能评价实验和岩心渗透率测试实验,优选了降滤失剂KFT-Ⅱ和封堵防塌剂ZX-8作为钻井液封堵防塌剂,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强抑制封堵型防塌钻井液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失水造壁性、抑制性和封堵防塌性。在北209井的现场应用中,钻井液性能稳定,封堵性和防塌性能突出,解决了全井的井壁失稳问题,起下钻、电测和下套管作业无遇阻,满足了现场钻井施工和储层保护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塌钻井液 井眼稳定 龙凤山气田 储层保护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北209井钻井提速技术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东清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26,共5页
针对龙凤山气田钻井中存在的上部地层易塌、下部地层易漏、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在该油田评价井——北209井进行了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试验,以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的目的。在分析龙凤山气田地质资料和地层特点的基础... 针对龙凤山气田钻井中存在的上部地层易塌、下部地层易漏、机械钻速低、钻井周期长等问题,在该油田评价井——北209井进行了钻井提速技术研究与试验,以达到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的目的。在分析龙凤山气田地质资料和地层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井身结构、采用"PDC钻头+0.5°单弯螺杆"复合钻井技术、选用适合于砾石层的液动射流冲击器、选择机械式无线随钻测斜仪测量井斜、应用SMROP-1快钻剂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北209井实现了安全快速钻井,机械钻速达到8.62m/h,较该气田此前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53.38%;钻井周期40.98d,比设计钻井周期缩短22.40d。研究认为,北209井钻井提速技术可为龙凤山气田后续井钻井提速增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钻速 液动射流冲击器 快钻剂 井身结构 北209井 龙凤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抗高温防塌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6
作者 杨兴福 刘海军 +1 位作者 李海军 黄科 《广州化工》 CAS 2017年第20期79-81,共3页
龙凤山气田青山口组、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地层岩石胶结能力差,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垮塌、卡钻、井漏等复杂情况。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性和钻井要求,研制了一种以SMNA-1为封堵防塌剂的抗高温防塌钻井液,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 龙凤山气田青山口组、泉头组和登娄库组地层岩石胶结能力差,在钻井过程中经常发生垮塌、卡钻、井漏等复杂情况。针对该区块的地质特性和钻井要求,研制了一种以SMNA-1为封堵防塌剂的抗高温防塌钻井液,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抗温能力强、流变性能良好、滤失量低和防塌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北8井的现场应用中,钻井液性能稳定,无垮塌现象,起下钻、电测和下套管作业无遇阻,很好地满足了现场钻井施工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高温钻井液 井壁稳定 封堵防塌剂 龙凤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大通径免钻桥塞分段压裂先导试验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小林 高志华 张冲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1期62-67,共6页
龙凤山气田是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中采用的可钻桥塞通径小,压裂结束后需将桥塞钻掉,既延长投产周期,又增加施工风险。大通径免钻桥塞配套可溶球的分段压裂技术中,大通径桥塞拥有足够大的流通通... 龙凤山气田是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的构造—岩性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改造中采用的可钻桥塞通径小,压裂结束后需将桥塞钻掉,既延长投产周期,又增加施工风险。大通径免钻桥塞配套可溶球的分段压裂技术中,大通径桥塞拥有足够大的流通通道,可溶球在压裂阶段具有可靠的密封性,压裂完较短时间内可形成流道,允许桥塞留在井筒内,不干扰后期放喷或生产。室内开展了可溶性球在不同温度清水、原胶液和返排液中的溶蚀实验,发现可溶球在清水中几乎不溶解,在原胶液或返排液中均可溶解,在95℃返排液中完全溶解需要约90h,完全满足分段压裂时间的需要。在龙凤山气田3口井进行了大通径免钻桥塞射孔联作分段压裂先导试验,压裂注入总液量15 078m^3,最高泵注压力66.9MPa,停泵压力15~34MPa,平均注入排量7.8m^3/min,压后日产气14.16×10~4m^3,日产油22t,与易钻桥塞工艺相比节约施工时间6d,节省费用43万元。该技术施工后可直接进行放喷投产,充分发挥了压裂投产一体化优势,在致密低渗气藏开采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性油气藏 大通径免钻桥塞 可溶球 分段压裂 先导试验 龙凤山气田 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塞气举排采工艺在龙凤山气田的首次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贾盈 《海洋石油》 CAS 2021年第2期60-63,68,共5页
龙凤山气田出液气井生产到一定阶段,由于压力、产量降低不能满足携液需求,形成井底积液,部分积液严重井已停产,尝试泡沫排液效果不理想。为了寻求新的更适合的排液工艺,优选北217井作为首口柱塞气举试验井。文中详细阐述了柱塞气举原理... 龙凤山气田出液气井生产到一定阶段,由于压力、产量降低不能满足携液需求,形成井底积液,部分积液严重井已停产,尝试泡沫排液效果不理想。为了寻求新的更适合的排液工艺,优选北217井作为首口柱塞气举试验井。文中详细阐述了柱塞气举原理,总结归纳了柱塞气举排采工艺的适用条件,并利用适用条件在龙凤山优选出一口积液直井作为试验井。通过应用该工艺前后生产情况对比分析柱塞气举的效果和适用性。北217井应用柱塞气举排采工艺后日增气2000 m^(3),同时排液效率提高,减少了井下积液,下步可以在龙凤山气田其他气井试验。同时,井下冻堵影响柱塞下行,采用注醇恢复柱塞气举排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山气田 凝析气藏 井底积液 柱塞气举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龙凤山气田凝析气藏开发方式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永刚 钟高明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50-51,共2页
龙凤山气田北201井的突破展示了该地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开辟了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将成为分公司油气上产的重要阵地。北201区块具有含气层位多、地层压力高、凝析油含量变化范围宽和油气藏类型复杂等特点,增加了开发方式和经济优选的... 龙凤山气田北201井的突破展示了该地区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开辟了新的勘探开发领域,将成为分公司油气上产的重要阵地。北201区块具有含气层位多、地层压力高、凝析油含量变化范围宽和油气藏类型复杂等特点,增加了开发方式和经济优选的复杂性。如何选择经济有效地开发方式至关重要,本文重点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综合分析开发方式,通过对比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认为衰竭式开发可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结合气藏地质特点,围绕实现效益开发提出两种不同井网的部署设想,利用其他层位对Ⅳ砂组适时进行能量补充,实现部分保压开发,提高凝析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山气田 凝析气藏 开发方式 经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营城组压裂改造技术进展
10
作者 缪明铭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18期47-47,共1页
龙凤山气田是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重要的天然气产区,该地区纵向上发育多个储层,主力层系为营Ⅲ、Ⅳ、Ⅴ、Ⅵ砂组,多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以往营Ⅴ、Ⅵ砂组采用大规模造长缝压裂工艺,改造效果不理想。本文以... 龙凤山气田是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重要的天然气产区,该地区纵向上发育多个储层,主力层系为营Ⅲ、Ⅳ、Ⅴ、Ⅵ砂组,多为低孔低渗储层,通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以往营Ⅴ、Ⅵ砂组采用大规模造长缝压裂工艺,改造效果不理想。本文以龙凤山营Ⅴ、Ⅵ砂组的一口评价井—北210井为例,通过细分裂缝间距、提高施工排量、优化滑溜水用量、优化支撑剂组合,取得了很好的改造效果,深化了对龙凤山气藏的认识,为区块内营城组气藏压裂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山气田 营城组 多尺度支撑 密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凤山气田易漏地层低密度固井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彦学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年第14期192-194,共3页
龙凤山气田属于典型的裂缝性储层,钻井过程中漏失问题突出。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气层活跃,井壁稳定性差,造成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时常发生漏失失返,导致固井质量较差。为此,在分析该地区固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固井工艺措施,优化... 龙凤山气田属于典型的裂缝性储层,钻井过程中漏失问题突出。气田地层压力系数低、气层活跃,井壁稳定性差,造成固井过程中水泥浆时常发生漏失失返,导致固井质量较差。为此,在分析该地区固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固井工艺措施,优化承压堵漏技术,优选复合中空微珠低密度水泥浆、堵漏前置液配方和套管扶正器类型,优化套管扶正器安放位置,保证套管居中度,初步形成了适用龙凤山气田易漏地层低密度固井技术。经过十余口井的现场应用,该技术基本解决龙凤山气田固井中存在的漏失问题,达到提高固井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山气田 低密度水泥浆 堵漏 前置液 固井
原文传递
龙凤山气田中基性火山岩钻井提速提效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乘升 《工业技术创新》 2020年第5期125-131,共7页
针对龙凤山气田下部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钻井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的难题,开展钻井提速提效技术研究。对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复合片侧倾角、钻头出露高度、钻压设定及测定方法等进行调整,形成优化的岩石可钻性级值评价方案;结... 针对龙凤山气田下部火石岭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钻井机械钻速慢、钻井周期长的难题,开展钻井提速提效技术研究。对金刚石复合片(PDC)钻头复合片侧倾角、钻头出露高度、钻压设定及测定方法等进行调整,形成优化的岩石可钻性级值评价方案;结合工区工程地质条件、岩石破碎机理和破岩钻头应用特点,对原有钻井技术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形成适用于火山岩储层的、钻头和螺杆性能适合各个井段的钻井提速提效技术。在以滑动钻进为主的井段,采用牙轮—PDC混合钻头,在以滚动钻进为主的井段,采用PDC钻头,并配套等应力螺杆进行钻井提速。技术应用后,单只钻头平均进尺提高35.11%,机械钻速提高2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凤山气田 岩石可钻性级值 钻井提速提效 金刚石复合片(PDC) 钻头平均进尺
原文传递
龙凤山凝析气藏开发技术政策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广权 孙兵 +1 位作者 杨小松 贾跃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76,共5页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 针对龙凤山地区高含油致密低渗凝析气藏在储层描述和开发技术政策制订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在测井、录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宏观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的沉积体系,明确了影响气藏的主控因素,落实了有效储层发育区域,结合流体PVT实验分析,确定了营四砂组气藏类型。在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理论结合实践经验,针对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凝析气藏高含油的特征,首先修正了凝析气藏相关气藏工程的分析方法,其次考虑气井反凝析、最小携液、最大极限压差等因素,计算合理产量和生产压差。综合分析认为合理井距为600~700 m,合理产气量为2×10~4m^3/d,初期生产压差不大于5 MPa。研究结果为气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优化调整和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开发技术政策 龙凤山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龙凤山凝析气藏营四砂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广权 胡向阳 +1 位作者 孙兵 贾跃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2-513,共12页
针对松辽盆地龙凤山地区沉积环境复杂、储层横向对比困难、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难度大等问题和难点,为明确该地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宏观证据与微观证... 针对松辽盆地龙凤山地区沉积环境复杂、储层横向对比困难、气藏高产富集规律研究难度大等问题和难点,为明确该地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和影响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从区域沉积背景入手,结合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采用宏观证据与微观证据相结合的沉积学分析方法:通过开展岩心观察与描述、测井精细解释、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以及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分析,综合研究认为龙凤山气田营四砂组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结合动态测试成果指出分流河道为有利的沉积微相;通过沉积相带展布分析,营四砂组下段发育厚层的多期叠置的分流河道,上段发育多期砂泥互层的分流河道;通过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分析和气藏类型确定,指出该气藏属于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高含油的致密低渗碎屑岩凝析气藏,明确了影响储层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段确定了营四砂组气层的展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井位部署,为气田的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该区储层的沉积特征分析和气层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部署开发井的钻井成功率和产能达标率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龙凤山气田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气藏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