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1
作者 胡鑫 朱筱敏 +5 位作者 金绪铃 黄成 周越 程长领 修金磊 任新成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6,共12页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90°相移、属性聚类、RGB属性融合、地层切片和波形指示模拟等技术,恢复了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演化历史,并定量表征了齐古组薄层砂体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不同层序格架下的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沉积时期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水下分流主河道发育,河道砂体宽且连续性较强,沉积序列多见无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前缘次级河道发育,河道砂体窄且呈断续分布,沉积序列多见有泥岩夹层的间断正韵律。②永进地区齐古组呈由北向南的楔状展布,砂体厚度为32~48m,平均厚度为35m。在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砂体为复合砂体叠置发育,厚层且连通性较好;在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则以单砂体发育为主,厚度较小且连通性较差。③永进地区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的平面展布形态受到古地貌形态和湖平面升降变化的控制,形成2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在低位体系域呈枝状展布,在湖侵体系域呈网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波形指示模拟 地层切片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古地貌 湖平面升降 齐古组 侏罗系 永进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宋璠 孔庆圆 +3 位作者 张学才 曹海防 焦国华 杨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75-1288,共14页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干旱气候背景、水体间歇振荡、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较为复杂的浅水三角洲研究报道较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根据现代沉积分析与沉积数值模拟,对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 浅水三角洲是沉积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但是干旱气候背景、水体间歇振荡、沉积特征与沉积过程较为复杂的浅水三角洲研究报道较少。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根据现代沉积分析与沉积数值模拟,对准噶尔盆地腹部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建立了齐古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气候转为干旱,齐古组沉积水体变浅且频繁振荡,1砂组—3砂组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4砂组物源供给减弱、气候持续干旱,沉积相转变为曲流河三角洲。(2)与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浅水三角洲相比干旱型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变化较快,随着河道延伸逐渐分叉、改道出多种类型的河道砂。三角洲砂体颜色呈红灰间互的变化规律,砂岩岩性较细、成熟度低、分布规模不大。持续干旱的气候条件导致湖盆可容空间不断减小,三角洲朵叶体中几乎不发育河口砂坝,沉积砂体主要为多种形态类型的水下分流河道砂。(3)单一供给河道控制的沉积体规模有限且顺水流方向分异明显,发育高能水下主干河道、中-高能网状分流河道和低能改造型分流河道3种沉积微相。单砂体间连通性较差、储集空间非均质性强,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气候 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 齐古组 侏罗系 永进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毅 高崇龙 +5 位作者 王剑 刘明 孟元林 任影 刘可 王柯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9,共1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 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齐古组深层碎屑岩储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前针对其储层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尚缺乏系统研究,制约了后期油气勘探进程。本文综合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压汞及包裹体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埋藏史及古地温等相关成果,对齐古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齐古组储层具有低成分成熟度、高塑性岩屑含量及中等结构成熟度的岩石学特征。尽管储层主体埋深大于3500 m,但储集空间仍以粒间孔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0.29%,平均渗透率为34.12×10^(-3)μm^(2),总体上属低孔低渗储层,但仍发育部分中-高孔渗储层。储层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成岩强度相对较弱,主体处于早成岩B期—中成岩A期,并表现为压实强度中等、胶结物含量较低且晚期发育酸性溶蚀的特征。富石英与长石、贫岩屑以及分选好等特征有利于储层物性的保存,而储层物性损失以压实减孔最为显著,但储层内部绿泥石包壳及中成岩期的酸性溶蚀作用可有效改善储层物性。此外,齐古组地层早期长期浅埋、后期短期快速深埋、地层超压及较低的古地温梯度等因素延缓了储层成岩进程,进而降低成岩作用强度,导致齐古组优质储层得以有效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侏罗系 齐古组 储层特征 物性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齐古组深埋砂岩成岩作用对储集层质量影响的定量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成 朱筱敏 +4 位作者 金绪铃 胡鑫 修金磊 任新成 程长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3-699,共17页
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一套重要的深埋含油层系,现今埋深5400~6100 m,其储集层质量控制了油气储量和产量。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XRD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齐古组深埋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开... 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是准噶尔盆地腹部一套重要的深埋含油层系,现今埋深5400~6100 m,其储集层质量控制了油气储量和产量。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XRD全岩和黏土矿物分析等资料对齐古组深埋砂岩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开展研究,建立成岩演化序列,定量表征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层质量的影响,结合区域埋藏史、油气充注史,最终明确储集层成岩演化过程。永进地区齐古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杂基含量低,胶结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矿物、硅质和黏土矿物,具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高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以剩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阶段,储集层孔隙度变化主要受压实、胶结、溶蚀作用控制,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储集层减孔的主要成岩因素,分别造成原生孔隙损失率为65.98%和21.80%,溶蚀作用增加了5.25%的孔隙度,起到了有效改善储集层物性的作用。综合研究认为,永进地区齐古组储集层成岩演化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埋藏史、油气充注4大因素共同控制,成岩作用起到改造储集层物性的作用,是导致储集层非均质性较为明显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表征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深部储集层 齐古组 永进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控制因素——以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为例
5
作者 田磊 宋璠 +1 位作者 张世奇 杨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0,I0002,I0003,共14页
以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为例,根据岩心、薄片、储层物性和测井数据等资料,分析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并进行综合表征,明确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齐古组自下而上分为1~6小层,粒度韵律和渗透率韵律以正... 以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为例,根据岩心、薄片、储层物性和测井数据等资料,分析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并进行综合表征,明确储层非均质性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齐古组自下而上分为1~6小层,粒度韵律和渗透率韵律以正韵律为主,在层内非均质性方面,3小层的非均质性最强;在层间非均质性方面,1~3小层砂体展布面积大且连通性好,3小层砂体最发育;在平面非均质性方面,1~4小层具有较强非均质性。3小层的非均质性最强,其次分别为2小层、4小层和1小层的。沉积作用影响砂体展布及物质组成,是导致储层非均质性的基础,成岩作用能够改善孔隙结构和类型,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该结果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地区 侏罗系 齐古组 深层 致密砂岩储层 非均质特征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物源体系和沉积特征
6
作者 张美 宋健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近期,包括A303在内的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有利砂体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A区油气富集高产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以A区齐古组为研究对象,以岩心、... 准噶尔盆地腹部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近期,包括A303在内的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但有利砂体分布规律不清制约了A区油气富集高产因素的进一步研究。以A区齐古组为研究对象,以岩心、测井、重矿物等资料为基础,结合近期的野外地质调查对研究区齐古组物源体系和沉积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A区齐古组主要来源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扎伊尔山;2)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分支水道、分流砂坝微相储层物性、含油性最好,是有利的勘探相带;3)区内主要发育东西两支浅水三角洲扇体,纵向上不同期扇体横向迁移变化,控制形成4套砂组叠合连片。研究成果深化了该区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认识,为下一步优选区带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物源体系 齐古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侏罗系齐古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罗宇阳 《低碳世界》 202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9口钻井岩心进行观察,首次在齐古组地层中发现震积岩,识别出液化砂泥岩脉、球枕构造、包卷层理、火焰构造和层内微断层等典型震积岩变形构造,建立了齐古组平静期-强烈期-衰减期-停止期的震积岩垂向沉积序列。...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永进地区9口钻井岩心进行观察,首次在齐古组地层中发现震积岩,识别出液化砂泥岩脉、球枕构造、包卷层理、火焰构造和层内微断层等典型震积岩变形构造,建立了齐古组平静期-强烈期-衰减期-停止期的震积岩垂向沉积序列。对齐古组震积构造及震积序列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准噶尔盆地腹部构造背景,判断研究区齐古组沉期地震强应该在5~7.5级或烈度Ⅵ~Ⅸ度,认为齐古组震积岩为燕山运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积岩 震积序列 齐古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侏罗系齐古组物源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林潼 王东良 +1 位作者 王岚 沈英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918,共10页
准噶尔南缘地区深层侏罗纪地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然而该地区侏罗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沉积物源方向以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都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对该区侏罗系齐古组重矿物组合特征的分析结果结合稀土元素的分配特征,认为本区... 准噶尔南缘地区深层侏罗纪地层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然而该地区侏罗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沉积物源方向以及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都还不清楚。本文通过对该区侏罗系齐古组重矿物组合特征的分析结果结合稀土元素的分配特征,认为本区不同构造单元内存在着不同方向的物源,同一地区地层发育的早期与晚期,其物源的主控方向也在发生着变化。研究表明齐古组南缘西段四棵树凹陷北部地区存在东北部和西北部两支物源;四棵树凹陷南部地区物源为南部方向。而南缘中段地区表现为早期受南部和东部物源共同影响,晚期则主要受东北部物源影响。南缘东段离物源较近,物源区母岩类型以变质岩为主。物源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储层的发育,表现为岩石成分明显地受物源区母岩类型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储层后期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齐古组 重矿物 稀土元素分析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侏罗系齐古组沉积相分析及储层展布——以车60井区齐古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例 被引量:11
9
作者 德勒恰提 王威 +2 位作者 李宏 陈剑 帕尔哈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5-552,共8页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 侏罗系齐古组为准噶尔盆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其层序发育较完整,沉积相类型丰富。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录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车排子车60井区齐古组沉积微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齐古组主要为砾岩、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多旋回沉积组合,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西和正北方向。平原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储集性能较好,前缘分支河道微相砂体及河口砂坝次之,为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相带。该研究成果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动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齐古组 沉积微相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阜东斜坡齐古组储层控制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炳雄 文华国 +3 位作者 淡永 陈洪 朱永才 于景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9-557,共9页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阜东斜坡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在优质储集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已出油钻井资料,对齐一段成藏控制...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阜东斜坡上侏罗统齐古组一段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利用多种室内分析手段,对其岩石学、储集空间以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优质储集层控制因素。在优质储集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已出油钻井资料,对齐一段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最终进行有利成藏区域的预测。研究表明,齐古组一段以细粒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低但结构成熟度高,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属于中孔中高渗型储集层。物源为储集层的发育提供物质基础,沉积相及古地貌控制了储集层的分布,压实作用和异常压力共同控制储集层的物性,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对于储集层物性影响有限。成藏控制因素主要为油气运移通道及动力,前者涉及到不整合以及断裂发育,后者主要为异常压力差,综合研究认为阜东斜坡区齐一段发育4个成藏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利区 储集层 齐古组 上侏罗统 阜东斜坡 阜康凹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砂岩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艳霞 文华国 +3 位作者 张航 刘亚鹏 李云 靳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6,131,共10页
侏罗系岩性油藏是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非常重要的原油产层,探索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对该区齐古组油气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齐古... 侏罗系岩性油藏是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非常重要的原油产层,探索储层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对该区齐古组油气勘探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等资料,对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齐古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该区齐古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其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部分绿泥石和伊利石包膜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以及方解石、凝灰质、方沸石和硅质胶结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油藏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齐古组 阜东斜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探区侏罗系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 被引量:6
12
作者 贺凯 韩军 +4 位作者 李培俊 庞瑶 曹新峰 徐怀宝 王菁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8-570,共3页
近年来的钻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目前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南北露头剖面划分标准不统一,南部井下与地面露头划分原则和依据不一致,北部地区井下未进行层组划分。分析了本... 近年来的钻探表明,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侏罗系石树沟群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但是目前该套地层的层序划分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南北露头剖面划分标准不统一,南部井下与地面露头划分原则和依据不一致,北部地区井下未进行层组划分。分析了本地区的构造演化、古环境、古气候的变化,确立了以岩石的颜色和沉积旋回作为石树沟群细分为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主要依据,并以此标准统一了准东探区井下及地面露头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问题,废除了将凝灰岩划分齐古组与头屯河组的划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齐古组 头屯河组 地层划分 凝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东斜坡区侏罗系齐古组高分辨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景维 刘旭 +3 位作者 柳妮 薛成 文华国 徐文礼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2-851,共10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重要勘探层系,被认为是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接替对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准噶尔盆地东部阜康凹陷东部斜坡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重要勘探层系,被认为是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有利接替对象。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对准东阜东斜坡区齐古组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划分出1个长期、3个中期及8个短期旋回层序。其中的中期旋回包含有3种基本旋回结构,有利储集体发育的砂体往往出现在旋回初期。短期旋回包含有5种基本旋回结构。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内,对相当中期旋回层序的3个岩性段进行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描述,认为岩相古地理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影响,具有三角洲前缘亚相分布范围逐渐变小、而三角洲平原亚相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的进积特点,以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前缘亚相延伸的分流河道为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东斜坡区 齐古组 高分辨层序地层 基准面旋回 岩相古地理 储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东阜东斜坡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况昊 祁利祺 +1 位作者 谭先锋 余娟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493-497,共5页
据重点井岩心观察资料及岩石、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资料,对研究区齐古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齐古组储集层主要为细-中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 据重点井岩心观察资料及岩石、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资料,对研究区齐古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区齐古组储集层主要为细-中砂岩,成分成熟度偏低,结构成熟度较高。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为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齐古组砂岩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及化学胶结作用是齐古组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阜康凹陷 齐古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阜东地区齐古组物源方向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亚囡 王甘露 +2 位作者 王延章 何明勤 刘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0-65,共6页
物源方向分析对确定沉积物物源区位置、沉积物有效运移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笔者利用稳定重矿物分析法、ZTR分析法、沉积学方法、地层倾角测井物源分析方法对阜东地区齐古组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 物源方向分析对确定沉积物物源区位置、沉积物有效运移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前人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笔者利用稳定重矿物分析法、ZTR分析法、沉积学方法、地层倾角测井物源分析方法对阜东地区齐古组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阜东地区齐古组古水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动,物源方向为东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方向 齐古组 地层倾角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1井晚侏罗世齐古组孢粉组合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嫔 徐晓山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2-280,共19页
研究的孢粉化石发现于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 1井齐古组 (井深 95 5— 1 2 38m) ,共计 5 3属 1 30种 (包括1新属 :Santanghusporitesgen .nov .和 6新种 )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4属 4 0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9属 90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 研究的孢粉化石发现于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 1井齐古组 (井深 95 5— 1 2 38m) ,共计 5 3属 1 30种 (包括1新属 :Santanghusporitesgen .nov .和 6新种 )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4属 4 0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9属 90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ollis、丰富的松柏类花粉及含少量早白垩世的分子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三塘湖盆地 塘参1井 齐古组 晚侏罗世 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砾岩储层中黄铁矿的油气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车60井区齐古组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连桥 于福生 +2 位作者 姚根顺 高崇龙 王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80,共8页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60井区齐古组砂砾岩储层中发育大量晶型完好的自生黄铁矿,且集中发育于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中。前期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将这些发育黄铁矿的层段解释为泥岩隔夹层,直接导致对...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60井区齐古组砂砾岩储层中发育大量晶型完好的自生黄铁矿,且集中发育于泥质含量低、储层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中。前期基于测井响应特征的研究将这些发育黄铁矿的层段解释为泥岩隔夹层,直接导致对储集砂体连通关系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等认识出现偏差,遗漏了油藏内具有油气储量挖掘潜力的部位。利用测井资料结合岩心观察,建立了研究区黄铁矿发育砂体的识别图版;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了研究区黄铁矿的形成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体积模型对黄铁矿发育砂体的孔隙度进行了重新解释,并计算了砂体中黄铁矿的含量。研究表明,该区黄铁矿的分布受断层控制,同时砂岩储层中的黄铁矿可以指示含油砂体的分布,并非为泥岩层或隔夹层;利用等效体积模型得到的黄铁矿发育砂体孔隙度比原解释模型更接近岩心实测分析数据;这些砂体可成为剩余油的聚集区或储量挖潜区。该研究结果可丰富对黄铁矿的认识并对剩余油分布研究或油田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黄铁矿 识别图版 等效体积模型 齐古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油田重18井区齐古组小层划分与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常天全 李维锋 +2 位作者 李映艳 朱键 谭凯中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3年第4期40-42,1,共3页
通过地震解释资料、岩心资料、录井及测井资料对风城油田重18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重18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与上覆地层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下伏地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或八道湾组均为不整合接触,分界面清楚... 通过地震解释资料、岩心资料、录井及测井资料对风城油田重18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重18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与上覆地层白垩系吐谷鲁群及下伏地层下侏罗统三工河组或八道湾组均为不整合接触,分界面清楚;齐古组可划分为齐二段(包括J3q12、J3q22-1、J3q22-2和J3q22-3小层)和齐三段(包括J3q13、J3q23、J3q33小层);风城油田重18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地层南倾单斜,厚度较大的区域由东北向西南呈条带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重18井区 齐古组 小层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低阻成因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智 黎庆元 +3 位作者 于景锋 廖静 陈燕辉 张一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85-88,7,共4页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J3q3)油藏类型为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油层具有低阻特性。通过地质背景与岩石物理特征的详细解剖,利用岩电关系分析技术,揭示了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认为泥质含量高及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泥质... 风城油田重18井区侏罗系齐古组三段(J3q3)油藏类型为单斜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藏,油层具有低阻特性。通过地质背景与岩石物理特征的详细解剖,利用岩电关系分析技术,揭示了油层的低阻成因机制,认为泥质含量高及黏土矿物附加导电作用、泥质夹层干扰是造成J3q3油层低阻的最主要原因;导电重矿物大量富集在局部层段,对降低油层电阻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城油田 重18井区 齐古组 低阻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格尔盆地西北缘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祥伟 郭建华 焦鹏 《南方金属》 CAS 2019年第4期26-29,共4页
基于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准格尔盆地西北缘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相及其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齐古组中可分为q1、q2、q3三个砂层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包括7种亚相和10种微相。q3砂... 基于露头、岩心、钻(测)井等资料,对准格尔盆地西北缘上侏罗统齐古组沉积相及其沉积演化模式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齐古组中可分为q1、q2、q3三个砂层组,发育冲积扇、辫状河和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包括7种亚相和10种微相。q3砂层组时期,西部受克拉玛依断裂的影响,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为主,中东部区域地形相对较缓,以发育辫状河沉积为主;q2砂层组时期,填平补齐作用使得西部区域地形逐渐变缓,整个研究区不再发育冲积扇沉积,辫状河沉积覆盖在整个研究区域。q1砂层组时期,研究区大部分地区淹没于湖平面之下,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格尔盆地 上侏罗统 齐古组 沉积相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