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仲秋 马培旗 +1 位作者 袁玉山 张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4-15,共2页
鼻腔鼻窦型血管外皮瘤是于鼻窦中可见的少见中间型或低度恶性肿瘤,较为罕见。现报道1例鼻腔鼻窦占位及影像学表现,为提高术前诊断提供参考。
关键词 鼻腔窦肿 血管外皮样肿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李涌 高珍 +2 位作者 仲秀秀 闫康 张仁亚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33-334,337,共3页
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鼻腔、鼻窦的伴血管周肌样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1... 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sinonasal glo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鼻腔、鼻窦的伴血管周肌样细胞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较为罕见。本文报道2例鼻腔鼻窦血管球周细胞瘤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例1,女,54岁,因反复渐进性鼻塞约半年入院,查体发现左侧鼻腔内灰白色结节样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血管球周细胞 临床 病理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文航 王超 伍瑶斌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30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和对比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检查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 目的:分析和对比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行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检查诊断。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鼻窦冠状位与轴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病理检查出上皮性肿瘤32例、间叶性肿瘤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鼻窦冠状位平扫检查出上皮性肿瘤32例、间叶性肿瘤10例、神经内分泌肿瘤6例,轴位CT平扫检查出上皮性肿瘤26例、间叶性肿瘤1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鼻窦冠状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类型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轴位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窦冠状位CT平扫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T1期、T2期、T3期、T4a期、T4b期等分期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轴位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窦轴位CT平扫比较,鼻窦冠状位CT平扫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更好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骨质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冠状位 轴位CT平扫 鼻腔窦恶性肿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
4
作者 胡佩瑞 叶琳 刘蕾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0期2251-225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接受基于无痛理... 目的探讨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疼痛程度、负性情绪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95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将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接受常规干预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接受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满意度。结果术后第3、7天,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天,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减轻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引导其积极应对疾病,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无痛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 鼻腔-窦恶性肿 疼痛程度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媛 钱伟军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 目的分析CT和磁共振(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从本院选取9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对患者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表现展开对比,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与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准确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T或MRI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CT影像中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且肿瘤边界不清,多呈不规则形态,部分患者病灶周边存在骨质破坏情况;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在MRI影像中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稍高信号,且信号表现不均。结论CT、MRI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单独应用的准确性表现,联合运用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明确患者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病情发展情况具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鼻腔窦恶性肿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张瑞林 同斯平 《医疗装备》 2024年第23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RCT)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部CT与MRI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小圆细胞肿瘤(SRCT)的CT和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20例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头部CT与MRI检查,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表现,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和MRI对SRCT的诊断价值。结果CT图像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分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的T_(1)WI多呈稍低或低信号,T_(2)WI多呈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后,肿瘤常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血供丰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85例,恶性35例。CT检查的灵敏度为57.14%,特异度为83.53%,准确度为75.83%;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0.410)。MRI检查灵敏度为82.86%,特异度为91.76%,准确度为89.17%;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强(Kappa=0.740)。结论SRCT的CT和MRI检查的影像表现独特,CT可显示骨质结构和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对于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临床诊断SRCT时,可首选MRI检查,并结合CT检查提高鉴别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小圆细胞肿 CT MRI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芳 邱元正 +2 位作者 肖健云 李冬红 李惠清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单纯切除或经柯-陆径路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在鼻内镜下行单纯切除或经柯-陆径路于骨膜下分离切除肿瘤,创面用电刀烧灼处理,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Ⅰ级、Ⅱ级患者治愈64例(90%);Ⅲ级患者复发6例(10%),经再次鼻内镜下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疗效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可作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术 鼻腔窦肿 内翻性乳头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观贵 翟锦明 +1 位作者 廖礼兵 张建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技巧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10月67例住院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情况,采取标准式鼻内镜手术、扩大式鼻内镜手术或鼻...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技巧及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2007年10月67例住院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情况,采取标准式鼻内镜手术、扩大式鼻内镜手术或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术后随访4~10年,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术中可达到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全部病例无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统计标准式鼻内镜手术病例35例,其中复发5例;扩大式鼻内镜手术17例,其中复发2例;联合进路15例,其中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13.4%(9/67)。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保证肿瘤在明视下切除是临床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 鼻腔窦肿 内镜检查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鼻腔鼻窦肿瘤在内镜辅助下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6
9
作者 侯东明 曹荣萍 +1 位作者 孟国珍 杨军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15-516,51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在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13例15岁以下儿童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辅助新生物活检或切除术。结果13例中,良性肿瘤9例,其中毛细血管瘤5例,错构... 目的探讨儿童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在其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13例15岁以下儿童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诊治资料。病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辅助新生物活检或切除术。结果13例中,良性肿瘤9例,其中毛细血管瘤5例,错构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骨瘤1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4例,3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黏液性软骨肉瘤。除2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范围较广未能切除已经死亡外,其余11例均完全切除病变,随访0.5-5年未复发。结论儿童鼻腔鼻窦新生物症状不典型,不易早期诊断。对疑有鼻腔鼻窦新生物的儿童应及早行鼻内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手术宜采取全身麻醉,术中应用双极电凝可减少出血,低年龄患儿宜使用2.7mm鼻内镜以方便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内窥镜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冯沿芬 吴秋良 宗永生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0-1176,共7页
背景与目的: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患病率和免疫表型组成具有地域性差异。本研究探讨中国广州地区57例鼻腔鼻窦NHL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4月1日... 背景与目的: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患病率和免疫表型组成具有地域性差异。本研究探讨中国广州地区57例鼻腔鼻窦NHL免疫表型及其与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年4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57例鼻腔鼻窦NHL标本。免疫组化染色确定免疫表型,EBER原位杂交及PCR检测EBV感染情况。结果:在同期诊断的1412例NHL中,71例(5.03%)发生于鼻腔鼻窦,其中仅有57例适用于本研究。57例鼻腔鼻窦NHL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9例,年龄3~75岁,中位年龄50岁;44例(77.19%)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其中37例(84.09%)为EBV+/CD56+NK细胞肿瘤,7例(15.91%)为EBV+/CD56-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11例(19.30%)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6例为弥漫大B表型,2例为Burkitt(Burkitt样)淋巴瘤(EBV+),1例为髓外浆细胞瘤(EBV+),1例为MALT淋巴瘤(EBV-),1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EBV-);2例(3.51%)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EBV-)。37例适用DNA检测的病例中,25例(67.57%)感染缺失型LMP1(del-LMP1)EBV株,12例(32.43%)感染野生型LMP1(wt-LMP1)EBV株。结论:鼻腔鼻窦NHL最常见的类型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可进一步分为EBV+/CD56+NK细胞及EBV+/CD56-细胞毒性T细胞表型。NK/T细胞淋巴瘤均感染了EBV,EBV株主要为del-LMP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非霍奇金淋巴 EB病毒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5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邵渊 李宏慧 +1 位作者 权芳 贾永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2005-02~2010-02收治的3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采取不同范围的鼻内镜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发生,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术后随访12-36个月,4例患者复发,总复发率11.4%. 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乳头状瘤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微创、视野清楚、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定期随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翻性乳头状 内镜手术 鼻腔窦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I和HPV16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文发 王萍 +6 位作者 王兰辉 张爱民 李春鸣 卢振民 连荣 毛贺娟 李靖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在鼻腔鼻窦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等方法,检测57例鼻窦鼻腔肿瘤组织MSI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PV16进行检测。... 目的初步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在鼻腔鼻窦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等方法,检测57例鼻窦鼻腔肿瘤组织MSI的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PV16进行检测。结果HPV16抗原表达的阳性细胞在凹空细胞处分布较多,恶性肿瘤组HPV16感染率(28.0%)低于IP组(58.3%)和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62.5%)组(P<0.05);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HPV16感染率与IP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无阳性表达。恶性肿瘤组MSI的阳性表现率(36.0%)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组(0),差异有显著性(P<0.01);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MSI的阳性表现率(12.5%)低于恶性肿瘤组(36.0%),差异有显著性(P<0.05);IP伴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组MSI的阳性表现率高于内翻性乳头状瘤组(P<0.05)。结论HPV16可能是鼻窦鼻腔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MSI亦可能与鼻窦鼻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PV16可能不是通过MSI诱发鼻窦鼻腔恶性肿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人乳头状病毒 内翻性乳头状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在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森 陈崇喜 +1 位作者 曹隆和 廖志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647-2648,共2页
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肿瘤,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逐步完善,可以在鼻内镜术前提供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清晰图像.并可准确判断骨化纤维瘤的立体形状及其周围解剖毗邻关系。笔者应用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 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鼻腔鼻窦肿瘤,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逐步完善,可以在鼻内镜术前提供鼻窦骨化纤维瘤的清晰图像.并可准确判断骨化纤维瘤的立体形状及其周围解剖毗邻关系。笔者应用CT三维成像处理技术对12例鼻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连续薄层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更加准确显示其立体形状,对鼻内镜下切除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骨化纤维 鼻腔窦肿 CT三维重建 内镜下切除 应用 CT扫描图像 内镜手术 螺旋CT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智荣 王龙飞 陶仪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sinonasal hemangiopericytoma-like tumor,SNHPL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5例SNH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SNHPLT均因鼻腔出血入院。肿瘤均无包膜,但边界清楚,瘤细胞短梭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形态温和,无明显异型。细胞质弱嗜酸性,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核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富于血管,可见圆形的薄壁血管和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及间质可见玻璃样变。瘤细胞中vimentin、Cyclin D1和β-catenin均弥漫阳性。结论SNHPLT是发生于鼻腔鼻窦内的显示血管周肌样细胞表型少见肿瘤,其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特征性,根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进行鉴别,生物学行为大多数表现惰性临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血管外皮样肿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芳芳 胡桂明 +3 位作者 关会娟 张雷 孔令非 赵瑞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BS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观察其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采用FISH技术检测SYT基因... 目的探讨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例BS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观察其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采用FISH技术检测SYT基因断裂,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分别为58岁女性和61岁男性。镜下均表现为鼻腔呼吸道黏膜下富于细胞梭形细胞肿瘤,呈束状或鱼骨样排列,胞质嗜伊红,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核细长、有波浪感、较一致,轻度异型,未见坏死及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S-100蛋白、SMA、Calponin均有不同程度阳性,Ki-67增殖指数较低。FISH检测SYT基因无断裂。2例分别随访6、2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BSNS有其特征的组织形态学特点和免疫表型,具有低度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双表型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虓 白阳 +1 位作者 程新宇 王翠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7期44-44,共1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会出现鼻出血、鼻塞以及头痛等症状,其构成组织来源为软...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肿瘤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组织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肿瘤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和临床特征。结果鼻腔鼻窦肿瘤患者会出现鼻出血、鼻塞以及头痛等症状,其构成组织来源为软骨组织、上皮组织、淋巴造血组织以及异位颅内组织肿瘤等。结论鼻腔鼻窦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而位置不同也会导致临床特征的差异,手术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肿 临床特征 病理组织学特点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内镜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锡芳 杨一兵 +2 位作者 汤勇 丛林海 蔡晶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1期2559-2560,共2页
将收治的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2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程度、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性。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 将收治的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125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在焦虑、抑郁程度、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性。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术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复发率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鼻内镜治疗晚期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可保留鼻腔解剖结构、功能和外观,改善患者情绪状态,同时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窦恶性肿 内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建道 曹澄 +4 位作者 江涛 周韶 任东 江文博 张建耀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及其技术优势。方法 2005至2009年间收治的2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均采用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 目的观察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及其技术优势。方法 2005至2009年间收治的20例鼻腔、鼻窦肿瘤患者。均采用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中术野清晰,切口可变通,肿瘤暴露清楚,结合鼻内镜技术,手术彻底,止血直观,术后复发率低,面部不遗留瘢痕。结论经改良面中揭翻结合鼻内镜技术行鼻腔、鼻窦肿瘤手术,增加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鼻腔鼻窦肿瘤的根治率、不影响面部美观,患者容易接受,是手术治疗鼻腔、鼻窦肿瘤的有效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面中揭翻术 内镜技术 手术 鼻腔窦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鼻腔鼻窦肿瘤细胞周期的DNA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卫国 孙洁 +2 位作者 薛子超 公蕾 李敬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指数(DNA index,DI)及细胞周期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意义。方法取石蜡包埋的3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标本为实验组;以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指数(DNA index,DI)及细胞周期在鼻腔鼻窦肿瘤组织中的意义。方法取石蜡包埋的3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3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标本为实验组;以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DNA指数及细胞周期的S期细胞百分数(S-phase Fraction,SPF),研究各指数与肿瘤良恶性之间相关性。结果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组DI值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而SPF值差异有显著性;恶性组织组与对照组之间,DI与SPF的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组与内翻性乳头状瘤组之间,DI值、SPF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DI、SPF在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DNA指数 S期细胞百分数 鼻腔窦恶性肿 内翻性乳头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8
20
作者 姜义道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844-5845,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对该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采用鼻内镜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4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均在鼻内...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切除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对该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采用鼻内镜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46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均在鼻内镜下直接取病理组织,其中鳞癌20例(43.48%),腺癌11例(23.91%),恶性黑色素瘤7例(15.22%),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10.87%),横纹肌肉瘤、软骨肉瘤、神经胶质瘤各1例(2.17%)。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及身体状态选择术式,其中采用鼻内镜并柯陆氏入路手术治疗14例(30.43%);采用鼻内镜并鼻侧切联合入路手术治疗12例(26.09%);采用鼻内镜并上颌骨手术治疗9例(19.57%);采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治疗11例(23.91%)。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安全、经济、有效,对正常组织的侵扰较小,可以清楚辨别肿瘤的边界,减少术中肿瘤的种植,为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手术入路 鼻腔窦恶性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