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双侧颅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的鼻眶脑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1
作者 郑晓彧 杨洪娜 方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以双侧颅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的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双侧颅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的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患者青年男性,既往体健,有新发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 目的探讨以双侧颅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的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双侧颅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的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例患者青年男性,既往体健,有新发糖尿病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患者急性起病,进展迅速,出现双眼失明、双上眼睑下垂和眼外肌麻痹,CSF二代测序、真菌荧光染色涂片和培养均证实存在毛霉菌。虽然早期积极给予有效抗真菌治疗,但是患者迅速出现脑出血及脑疝,最终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ROCM是罕见的高死亡率感染性疾病。对于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当双侧颅神经麻痹作为临床症状且不能用其他病变解释时,建议考虑是否存在ROCM。CSF二代测序有助于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双侧颅神经麻痹 出血 二代测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1例
2
作者 姚杰 李宛臻 +1 位作者 秦伟 于文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3期185-188,共4页
鼻眶脑毛霉菌病(rhino-orbito-cerebral mucormycosis,ROCM)属于侵袭性真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其病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初期往往表现为鼻窦炎的症状,故临床上多难以早期诊断、甚至多易... 鼻眶脑毛霉菌病(rhino-orbito-cerebral mucormycosis,ROCM)属于侵袭性真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其病情凶险、病程进展迅速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起病初期往往表现为鼻窦炎的症状,故临床上多难以早期诊断、甚至多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1]。由于人口老龄化、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危险因素的存在,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需引起重视。现报道1例发病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的ROCM患者,并对临床症状、体征、病情进展及相关辅助检查加以分析及总结,希望借此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临床表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丽丽 刘红刚 +4 位作者 朴颖实 何春燕 周全 张杨 赵作涛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0年第2期74-77,115,共5页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临床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诊断及治疗(附1例报告)
4
作者 冯建军 何娅 +1 位作者 胡春婷 陈松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5-747,共3页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一种机会性严重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因感染部位而呈现不同症状。由于人口老龄化、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糖尿病、酸中毒、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使该病的发...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菌引起的一种机会性严重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因感染部位而呈现不同症状。由于人口老龄化、抗菌药物广泛使用、糖尿病、酸中毒、器官移植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使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急性化脓性炎症 治疗 诊断 人口老龄化 免疫抑制剂 严重感染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和鼻眶脑毛霉菌病
5
作者 杨曙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2期109-109,共1页
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是一种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病人的侵袭性的潜在致命疾病。一个世纪前被发现以来,大多数病例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的回顾性分析。该作者报告19例ROCM,试图确立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病人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 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是一种多发于免疫力低下病人的侵袭性的潜在致命疾病。一个世纪前被发现以来,大多数病例为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的回顾性分析。该作者报告19例ROCM,试图确立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病人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症状和体征诊断和治疗过程、副作用及结果,所有病人均行组织活检,包括直接涂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眶脑毛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崔占群 孙振棣 +2 位作者 李桂荣 张金文 马朋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0320-00323,共4页
随着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加,毛霉菌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鼻眶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其主要特点是侵袭性强,发病较急,进展快,初始诊疗困难而易耽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对一例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 随着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增加,毛霉菌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鼻眶脑毛霉菌病是一种罕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其主要特点是侵袭性强,发病较急,进展快,初始诊疗困难而易耽误治疗时机,死亡率高。本文通过对一例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以及相关文献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鼻眶脑毛霉菌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毛霉菌病 病例回顾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7
作者 吴瑕 赵银龙 +1 位作者 张志清 董维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并监测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根据外周血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鞘内注射、滴鼻、滴眼以提高感染灶局部药物浓度,并协助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药液配制方法;针对泊沙康唑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问题,临床药师建议将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更换为泊沙康唑肠溶片,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用药指导及出院长期随访。结果 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准予带药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剂型、开展用药监护和TDM等药学服务手段,为ROCM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泊沙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 1例 报告及文献复习
8
作者 张衡璐 李娜 +3 位作者 薛红娟 任艳飞 陈丹 高伟 《微生物与感染》 2024年第3期169-176,共8页
本文旨在提高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的认识。回顾分析了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儿诱导化疗期间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3岁女童,确诊B-ALL... 本文旨在提高对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感染的认识。回顾分析了1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患儿诱导化疗期间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为3岁女童,确诊B-ALL,诱导化疗期间反复发热,前后出现眼睑肿胀、鼻出血、上睑下垂、视物不清,行鼻腔镜、分泌物培养及头颅核磁增强等检查,被诊断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点、泊沙康唑口服、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抗真菌治疗,患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毛霉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毛霉菌通过鼻腔和呼吸道进入,可侵入鼻窦和眼眶,引起坏死性炎症和肉芽肿;也可直接或经血流侵入脑部,引起颅内感染。毛霉菌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诊断困难,死亡率高。以两性霉素B制剂为主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霉菌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泊沙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鼻-眶-脑毛霉菌病2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王娜娜 黄辰 +4 位作者 黄君 王然 严家炜 杨玉琼 黄东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10-612,共3页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2021年5月~2022年12月诊治的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2021年5月~2022年12月诊治的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鼻-眶-脑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合并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使用免疫抑制剂;2例患者起病时均以眼周表现为主,均有鼻窦炎症,并迅速进展致昏迷。外周血病原微生物宏基因测序(mNGS)检测出毛霉菌。2例患者接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单药或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最终病情进展而死亡。结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需早期诊断,尽早应用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或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霉菌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2型糖尿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晓飞 张虹 《全科护理》 2017年第29期3706-3707,共2页
总结1例型糖尿病合并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人的护理。正确评估病情,及时、准确发现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消毒隔离。经积极治疗原发病、手术清疮、抗感染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病人住院20d好转出院。
关键词 糖尿病 -霉菌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性脑脓肿1例
11
作者 王艳 刘承耀 +2 位作者 王景文 杨磊 周兵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7,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入住我院血液科。于2016年12月9日开始行2周期化疗、3次腰穿+鞘注,化疗中、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出血、Ⅲ/Ⅳ度骨髓抑制及呼吸道感染等,予以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及对症抗感... 1病例报告患者,男58岁,因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入住我院血液科。于2016年12月9日开始行2周期化疗、3次腰穿+鞘注,化疗中、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出血、Ⅲ/Ⅳ度骨髓抑制及呼吸道感染等,予以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及对症抗感染治疗。患者因年龄较大未行异基因骨髓干细胞移植,2017年3月于外院行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次,治疗后再次出现粒细胞缺乏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病 真菌性脓肿 侵袭性真菌感染 白血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