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遗”资源融入地方初中音乐课程的价值及教学策略——以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
徐睿涵
沙莎
|
《戏剧之家》
|
2024 |
0 |
|
2
|
文化润疆视域下吐鲁番鼓吹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
陈萌
|
《文学艺术周刊》
|
2024 |
0 |
|
3
|
山东鼓吹乐在民间风俗仪式中的作用分析 |
李琦
陈罗庚
|
《中国民族博览》
|
2024 |
0 |
|
4
|
奏笙鼓可传悲意 鸣管笛堪寓哀情——解读山东鼓吹乐在丧葬礼俗中的文化意义 |
孙云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05 |
3
|
|
5
|
汉代鼓吹乐考索 |
李跞
|
《音乐时空》
|
2014 |
2
|
|
6
|
从德州鼓吹乐的现状看鲁北鼓吹乐的演变与发展 |
马立婧
|
《艺术探索》
|
2010 |
0 |
|
7
|
乐户与鼓吹乐 |
项阳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6
|
|
8
|
鼓吹乐起源说 |
王珉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9
|
汉魏以来北方鼓吹乐横吹乐及其南传考论 |
刘怀荣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10
|
黑眼睛与蓝眼睛——比评张振涛《冀中乡村礼俗中的鼓吹乐社——音乐会》与钟思第《采风——新旧中国的民间艺人生活》 |
彭小玲
吴凡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1
|
民间鼓吹乐社与寺院艺僧制度 |
张振涛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2
|
从汉画像看鼓吹乐的形态特征及功用 |
冯建志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02 |
6
|
|
13
|
鼓吹乐溯流探源及实名之辨 |
孙云
|
《音乐探索》
|
2005 |
9
|
|
14
|
秦皇岛鼓吹乐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 |
李锋
左建新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5
|
抚宁鼓吹乐现状调查 |
杜滇峰
周大明
|
《大舞台》
|
2011 |
3
|
|
16
|
何以至此:鼓吹乐及其乐人地位变迁 |
徐文武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2015 |
3
|
|
17
|
非遗传承中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与身份呈现——以郓城县鲁西南鼓吹乐为例 |
张宗建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7
|
|
18
|
汉四品乐文献考辨——兼论黄门鼓吹乐和短箫铙歌乐的关系 |
李骜
|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9
|
新疆伊犁维吾尔族鼓吹乐考略 |
韩育民
|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
2004 |
5
|
|
20
|
国家级非遗项目鲁西南鼓吹乐的文化特点——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伊双来为例 |
江静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