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河中游灌区可持续发展水价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巧玲 冯起 杨云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5-66,68,共3页
在对黑河中游灌区现状水价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水价的内涵,建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水价模型并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保持灌区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水价标准为0.12元/m3;考虑节约奖励、浪费惩罚的水价机制,具体价格可随... 在对黑河中游灌区现状水价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水价的内涵,建立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水价模型并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保持灌区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水价标准为0.12元/m3;考虑节约奖励、浪费惩罚的水价机制,具体价格可随着用水户的浪费和节约程度在供水成本水价上、下浮动;考虑黑河下游生态损失补偿,促进整个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水价水平为0.21元/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价 水价模型 可持续发展 黑河中游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中游灌区玉米农田蒸散涡度相关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有德宝 王建林 +5 位作者 田平 隋鹏祥 张文可 马立婷 安俊朋 齐华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8-653,共6页
农田蒸散是联系作物气孔行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生态过程,对农田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根据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黑河中游农田生态系统2012年生长季的蒸散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了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对环境影响因子与农田蒸... 农田蒸散是联系作物气孔行为、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生态过程,对农田合理灌溉有重要意义。根据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黑河中游农田生态系统2012年生长季的蒸散数据与气象数据,分析了农田蒸散的日、季节变化,对环境影响因子与农田蒸散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地在玉米生长季,蒸散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特征,但受当地气候影响,正午蒸散值有略微的下降,出现具有"蒸散高地"现象的"单峰型"变化曲线;蒸散最大日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为0.32mm·h-1,最低日峰值出现在完熟期,为0.16mm·h-1。农田蒸散季节变化动态明显,与玉米叶面积指数密切相关,呈明显的单峰变化曲线,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高值(91.1mm),在完熟期达到最低值(33.0mm)。土壤温度是农田蒸散最主要的环境控制因子,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次之,土壤含水量的响应最弱。土壤温度、空气温度、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农田蒸散的影响主要是直接影响,光合有效辐射主要通过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对农田蒸散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蒸散 环境因子 涡度相关 通径分析 黑河中游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nman-Monteith法的黑河流域玉米农田蒸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有德宝 王建林 +1 位作者 吕明强 齐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39-145,共7页
为研究黑河流域玉米农田蒸散(ET)特征,以黑河中游农田生态水文试验站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彭曼法(P-M)计算得到农田参考蒸散量,与涡度相关系统实测蒸散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内,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 为研究黑河流域玉米农田蒸散(ET)特征,以黑河中游农田生态水文试验站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彭曼法(P-M)计算得到农田参考蒸散量,与涡度相关系统实测蒸散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长期内,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彭曼法可以精确的反应农田实际蒸散量。利用彭曼法计算结果分析表明,试验地在玉米生长季,ET日变化呈现早晚低,中午高的变化特征,但受当地气候影响,正午蒸散值有略微的下降,出现具有"蒸散高地"现象的"单峰型"变化曲线;最大日峰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为0.39 mm/h,最低日峰值出现在完熟期,为0.19mm/h。ET季节变化动态明显,与农田灌溉、降雨季节分布以及玉米叶面积指数密切相关;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风速等因子共同影响农田蒸散;5月的蒸散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仅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5.0%,6月蒸散剧烈增加,7月达到最高,8月仍维持在一个高水平,6-8月蒸散量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82.0%,9月蒸散量急剧下降,仅占玉米生长季蒸散总量的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蒸散 彭曼法 涡度相关系统 黑河中游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CSM4气候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对黑河绿洲玉米产量影响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韩智博 张宝庆 +1 位作者 田杰 贺缠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115,共8页
【目的】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黑河绿洲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研究区广泛种植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第5次国际耦合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公布的CCSM4气候预估资料,结合DSSAT-Maize模型模拟R... 【目的】探明未来气候变化对黑河绿洲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研究区广泛种植的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第5次国际耦合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CMIP5)公布的CCSM4气候预估资料,结合DSSAT-Maize模型模拟RCP4.5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早期、中期、末期玉米产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适应性措施。【结果】(1)气温是玉米生育期内未来气象因子动态变化幅度最大的,预估到21世纪末,RCP4.5情景下平均增温2.5℃左右,RCP8.5情景下增温更加明显,平均增温7.3℃左右;(2)在无任何适应性措施下,2种情景下玉米潜在产量及生育期长度均呈下降趋势,预估到21世纪末期,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分别减产15%左右和29%左右;(3)模拟验证得知,气温是影响玉米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得出该区域玉米最佳年均气温为7℃,对应的生育期平均温度为10.5℃,当超过此温度时,玉米产量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面对气候变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调整玉米种植日期,可降低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带来的负效应,模拟得到年均温度从7~12℃每增加1℃对应调整后的最佳播种日期分别为每年的4月10日、4月8日、4月3日、3月30日、3月24日及3月17日左右。【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该区域玉米减产,针对未来不同升温程度通过调整播种日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CCSM4 黑河中游灌区 DSSAT模型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河流域中游灌区灌溉引水量与引水结构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希 张爱静 +1 位作者 姚莹莹 郑春苗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5-100,共6页
基于1986-2009年张掖市灌溉引水统计资料,对黑河中游各灌区逐年灌溉引水总量和引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溉引水总量方面,黑河灌区有明显下降趋势,梨园河灌区呈现轻微上升趋势,而沿山灌区的引水总量与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密... 基于1986-2009年张掖市灌溉引水统计资料,对黑河中游各灌区逐年灌溉引水总量和引水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在灌溉引水总量方面,黑河灌区有明显下降趋势,梨园河灌区呈现轻微上升趋势,而沿山灌区的引水总量与降水量的丰枯变化密切相关。2)黑河、梨园河与沿山灌区不同水平年的灌溉引水强度(m3/亩)在2000年后均有所下降,年均下降幅度分别为20.9%,32.6%,8.3%。3)就灌溉引水结构而言,黑河灌区受分水制度的影响最大,2000年后地下水年均引水比例上升了15%;梨园河灌区的地下水引水比例轻微上升;沿山灌区则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中游灌区 灌溉引水量 灌溉引水结构 黑河分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