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及其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魏世鹏 汤寅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11-313,共3页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期应用美沙拉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8月-2021年08月期间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益生菌组62例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美沙拉秦组62例增加美沙拉秦长期治疗,2... 目的探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期应用美沙拉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08月-2021年08月期间1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益生菌组62例采用康复新液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美沙拉秦组62例增加美沙拉秦长期治疗,2年治疗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炎性因子水平、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及粪便相关因子。结果美沙拉秦组临床总有效率93.55%(58/62)高于益生菌组80.65%(50/62)(P<0.05)。两组治疗2年后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Ki-67、BCL2L1、CEA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美沙拉秦组低于益生菌组(P<0.05)。两组治疗2年后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美沙拉秦组低于益生菌组(P<0.05)。两组治疗2年后双歧杆菌、乳酸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美沙拉秦组高于益生菌组;钙卫蛋白(Cal)、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美沙拉秦组低于益生菌组(P<0.05)。结论长期应用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改善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肠道有益菌群数量及粪便相关因子,调控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1 位作者 黄适 奚锦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052-2055,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的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在胃黏膜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18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的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和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或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6型,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炎症和肠上皮化生及轻、重度异型增生的胃黏膜.E型黏膜约81.8%(99/121)为肠上皮化生.F型黏膜常提示病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86.3%(69/80),F型黏膜伴异常增生毛细血管,89.9%出现异型增生.结论:放大色素内镜能准确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尤其是准确识别E和F型,有助于对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镜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黏膜癌前病变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尔杨 王姗 +2 位作者 施磊 方明 徐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lpha,HIF-1a)及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ity,MVD)、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0例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HIF-1a、VEGF和CD34的表达。结果:HIF-1a、VEGF的表达与肿瘤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IF-1a、VEGF表达与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成正相关;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结论:口腔黏膜癌中HIF-1a、VEGF的异常高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两者可视为影响口腔黏膜癌预后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生成因子 微血管密度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色素内镜下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形态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奚锦要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病灶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胃小凹及微血管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胃黏膜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病灶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短小棒状)、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D型(斑块状)、E型(绒毛状)、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消失)6型,并将其微血管形态分为R型(规则)、I型(不规则)及V型(管径粗乱)。结果90例患者中,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黏膜胃小凹形态主要分别表现为E型(90.3%)和F型(91.0%);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胃黏膜微血管则主要分别表现为I型(91.3%)及V型(71.8%)。根据胃黏膜小凹形态及微血管特征,放大色素内镜下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镜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8%及88.0%。结论在放大色素内镜下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细微形态学特征主要为E、F型胃小凹及I、V型微血管的形成,对这一特征的识别,有助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癌前病变的镜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黏膜癌前病变 胃小凹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效果及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福安 蔡照华 +3 位作者 张呈 张碧华 刘俊鹏 张亚同 《中国医药》 2022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目的分析采用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及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长期治疗的86例UC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 目的分析采用美沙拉秦长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及对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北京医院接受长期治疗的86例UC患者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美沙拉秦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2年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疾病活动指数Mayo AI评分、Nancy组织病理评分、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表达[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人B细胞淋巴瘤2样蛋白1(BCL2L1)、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40/43)比81.4%(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治疗后2组Mayo AI评分、Nancy组织病理评分、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Ki-67、CEACAM-1、BCL2L1、CXCL10基因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5/43)比23.3%(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长期治疗UC的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Mayo AI评分及Nancy组织病理评分,降低患者结肠黏膜癌Ki-67、CEACAM-1、BCL2L1、CXCL10基因表达及IL-6、IL-8、TNF-α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秦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黏膜癌相关基因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与Bcl-2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国英 冯振卿 彭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0-452,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进行...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Bcl-2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进行hTERTmRNA及Bcl-2蛋白的检测。结果:hTERT和Bcl-2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异常表达,CIS及SCC组织中hTERT的表达明显高于HP、LD和MD(P<0.05);SCC中Bcl-2表达明显高于HP和异常增生组织(P<0.05)。结论:端粒酶的活化和Bcl-2表达的增强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病变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BCL-2蛋白 口腔黏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颊黏膜癌前臂皮瓣移植术后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季琦 陆英群 徐秀清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508-509,共2页
目的探讨颊黏膜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根据颊黏膜癌术后引起的颊部软组织损伤、前臂皮瓣血管吻合修复患者28例,围手术期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最大限度防止... 目的探讨颊黏膜癌术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采用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根据颊黏膜癌术后引起的颊部软组织损伤、前臂皮瓣血管吻合修复患者28例,围手术期采取严格的护理措施,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后的严密观察,最大限度防止皮瓣血管危象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结果 2例出现血管危象,进行抢救,其中1例失败,另1例抢救成功,其余26例顺利成活。结论认真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及时抢救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护理 黏膜癌 前臂皮瓣 颌面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NQO诱导大鼠腭黏膜癌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岳阳丽 季旭东 刘进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建立与人腭黏膜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体积分数为0.5%的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水溶液涂抹Wistar大鼠腭部黏膜至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鼠... 目的:建立与人腭黏膜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体积分数为0.5%的四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 1-oxide,4NQO)水溶液涂抹Wistar大鼠腭部黏膜至28周,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癌变全过程。结果:随4NQO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鼠腭黏膜相继出现白色斑块、红白相间斑块、乳头状新生物和浸润性肿块等改变,组织学上经历了单纯性上皮增生、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的病理过程,用药16、20、24、28周时腭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1.1%、44.4%、100%,未见远处转移。结论:4NQO涂抹法诱发大鼠腭癌模型建立方法简单、靶器官代表性强、病变典型,癌变时间稳定集中,且与人类口腔癌病变过程相似,是研究口腔癌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硝基喹啉-1-氧化物 黏膜癌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高文信 王雷 马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9-321,共3页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目的 :探讨VEGF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VEGF多克隆抗体对 10例正常黏膜、2 7例口腔扁平苔藓、2 4例口腔白斑及 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VEGF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 ,与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白斑中VEGF有一定的表达 ,且表达强度强于正常口腔黏膜组 (P <0 .0 5 )。结论 :VEGF的过表达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可以将其作为预测口腔黏膜恶变潜能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 口腔鳞状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离子凝固术在放大色素内镜下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90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海锋 唐少波 奚锦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3805-3809,共5页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灶细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并结...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ujinon EG-590ZW型电子放大内镜,结合美蓝染色,对9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灶细微结构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其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 mo,胃小凹形态由治疗前的E、F型再生为C、D型(86.7%、6.7%),异常增生微血管消失,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5.6%)及萎缩性炎症(8.9%),E、F型胃黏膜及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3.0%及94.4%.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色素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黏膜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过程中染色体17p13.3区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巍 王文梅 +1 位作者 李金田 王建东 《口腔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335-336,共2页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良性增生、异常增生、鳞形细胞癌D17S6 95 (17p13.3)位点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情况 ,为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电泳 (PAUGE) -DNA银染方... 目的 了解口腔黏膜良性增生、异常增生、鳞形细胞癌D17S6 95 (17p13.3)位点杂合性丢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情况 ,为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 -聚丙烯酰胺尿素凝胶电泳 (PAUGE) -DNA银染方法 ,以D17S6 95位点微卫星多态标记为遗传标记 ,检测 2 9例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组织的LOH。结果  19例提供信息的病例中 ,1例良性增生、2例异常增生、1例鳞癌出现LOH。结论  17p13.3区D17S6 95位点可能是口腔鳞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 染色体 17p13.3区 杂合性丢失 前病变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适 陈远能 +3 位作者 张涛 唐少波 袁海锋 蒙晓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05-908,共4页
目的观察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癌前病变并且Hp阳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抗Hp治疗的同时予氩气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Hp和口服叶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消除率优于对照组... 目的观察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9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胃黏膜癌前病变并且Hp阳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抗Hp治疗的同时予氩气刀治疗;对照组给予抗Hp和口服叶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胃黏膜癌前病变消除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氩气刀治疗胃黏膜癌前病变是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 黏膜癌前病变 氩气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舌诊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秀萍 王慧娟 +1 位作者 吴敏 王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859-860,共2页
目的观察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特点。方法以Wistar大鼠造成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从舌象肉眼观察、数码相机摄取舌像计算机客观化分析、舌面pH值检测、舌病理及舌苔脱落细胞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以淡紫舌为主,而造模... 目的观察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特点。方法以Wistar大鼠造成胃黏膜癌前病变模型,从舌象肉眼观察、数码相机摄取舌像计算机客观化分析、舌面pH值检测、舌病理及舌苔脱落细胞观察等多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对照组大鼠以淡紫舌为主,而造模组大鼠多呈紫暗舌或有瘀斑;舌像摄影计算机客观化分析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造模组舌面pH值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舌病理检查造模组有毛细血管扩张瘀血及细胞空泡变性等改变。结论胃黏膜癌前病变大鼠的舌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示了癌前病变瘀血机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癌前病变 大鼠 舌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69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谦 夏兴洲 +3 位作者 李金丽 王文真 李冲慧 王万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iR-126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5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5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miR-1269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5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及5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及浅表性胃炎组织标本中miR-1269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miR-1269在胃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及浅表性胃炎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69在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程度、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分化程度越低、TNM分期越高、浸润深度越深、发生淋巴结转移,则胃癌患者癌组织中miR-1269的相对表达量越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269诊断胃癌的AUC为0.807(95%CI:0.614~1.829),诊断灵敏性为88.21%,特异性为79.46%。在完成随访的48例患者中,miR-1269高表达19例,其中死亡8例(42.11%),miR-1269低表达29例,死亡4例(13.79%),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7,P=0.027)。由生存曲线可知,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6.5个月和23.7个月。结论miR-126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其可能成为胃癌临床诊疗及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癌前病变 miR-126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颊黏膜癌组织中Ki-67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亚娟 张艳秋 +2 位作者 金志巍 刘素梅 刘文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0-631,共2页
目的检测颊黏膜癌组织中核蛋白抗原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颊黏膜癌和15例癌旁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在颊黏膜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在癌旁组织中为26.7%;Ki-67蛋白在颊黏膜癌中的表达与... 目的检测颊黏膜癌组织中核蛋白抗原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颊黏膜癌和15例癌旁组织中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67在颊黏膜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0%,在癌旁组织中为26.7%;Ki-67蛋白在颊黏膜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 Ki-67蛋白的高表达与颊黏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增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癌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筋膜瓣在颊黏膜癌手术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晓红 张玉莲 +1 位作者 葛家华 何云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721-1722,共2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瓣和(或)颞肌筋膜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带蒂颞浅筋膜瓣和(或)颞肌筋膜瓣Ⅰ期修复颊黏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8例及其优缺点。结果随访2年,全组转移瓣均完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功能与...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瓣和(或)颞肌筋膜瓣修复颊黏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带蒂颞浅筋膜瓣和(或)颞肌筋膜瓣Ⅰ期修复颊黏膜癌术后软组织缺损8例及其优缺点。结果随访2年,全组转移瓣均完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功能与外观均满意。结论颞浅筋膜瓣和(或)颞肌筋膜瓣用于颊黏膜癌术后缺损的修复,为效果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浅筋膜瓣 黏膜癌 Ⅰ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浚力 宫晓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 目的:分析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显效47例,占总数的78.33%,有效10例,占总数的16.67%,无效3例,占总数的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58.33%,有效11例,占总数的18.33%,无效14例,占总数的23.33%,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胃汤联合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在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汤 氩离子凝固术 慢性胃炎并胃黏膜癌前病变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M与AgNORs在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岳阳丽 刘进忠 杜少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期298-302,共5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2种方法在诊断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诱导法建立大鼠口腔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银染核仁组织区法对7例正常黏膜和63例不同癌变发展阶段... 目的:研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2种方法在诊断Wistar大鼠腭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化学诱导法建立大鼠口腔癌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银染核仁组织区法对7例正常黏膜和63例不同癌变发展阶段黏膜细胞的DNA含量和细胞增殖状态进行检测,并对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DNA指数(DI)、异倍体率和AgNOR颗粒计数随着组织病理学分级增加而逐渐增加,异常增生、原位癌、浸润鳞癌与正常黏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DNA指数和AgNOR颗粒计数呈正相关(r=0.713,P﹤0.05)。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和银染核仁组织区两种方法可以作为口腔癌诊断的辅助检测手段,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口腔黏膜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4NQO流式细胞术银染核仁组织区 黏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和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传孔 黄丽 彭友俭 《转化医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TRF) 1、TRF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口腔黏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32例正常人口... 目的研究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elomere repeat binding factor,TRF) 1、TRF2在口腔黏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口腔黏膜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以及32例正常人口腔软组织表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人口腔软组织标本中TRF1与TRF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黏膜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 01),并且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组织(P<0. 05)。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P<0. 01),在高分化与中分化癌组织中TRF2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癌组织(P<0. 05)。结论 TRF1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明显降低,而TRF2的阳性率在癌组织中显著升高,表明TRF1与TRF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口腔黏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癌 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寿宁教授运用安胃汤治疗慢性胃炎及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经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强 姜俊玲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20-23,共4页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而且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已经明确,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慢性炎症向胃癌的进程中,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被视...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症状易反复发作,而且转化为胃癌的可能性已经明确,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在慢性炎症向胃癌的进程中,化生、萎缩及异型增生被视为癌前状态[1]。胃黏膜发生癌变遵循正常胃黏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病理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异型增生是主要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黏膜癌前病变 林寿宁 经验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