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急诊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77-080,共4页
探究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患者于急诊时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于急诊科就诊的 78 例 AGML 患者,被均分为两组,即 PPI 治疗组(39 例)与常规治疗组(39 例)。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较,PPI ... 探究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患者于急诊时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效果。方法 2023 年 2 月至 2024 年 1 月期间于急诊科就诊的 78 例 AGML 患者,被均分为两组,即 PPI 治疗组(39 例)与常规治疗组(39 例)。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较,PPI 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率显著提升,胃黏膜修复率大幅提高,血清学指标优化效果更为突出,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于 AGML 患者的急诊治疗中,PPI 疗效甚佳。其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还可优化血清学指标,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质子泵抑制剂 急诊治疗 临床症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毅 舒劲 +2 位作者 卢雨蓓 刘顺庆 马国珍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76-78,共3页
目的:明确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究PHG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式对符合标准的180例PHG患者中医证型、胃黏膜病变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学... 目的:明确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ropathy,PHG)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究PHG中医证型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特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式对符合标准的180例PHG患者中医证型、胃黏膜病变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G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湿热蕴结证、瘀血阻络证;胃黏膜糜烂、充血、水肿、出血以湿热蕴结证患者多见,瘀血阻络证以PHG重度患者多见;肝气郁结证及瘀血阻络证与肝肾阴虚证、水湿内阻证及脾肾阳虚证相比,食管静脉曲张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G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病变相关,湿热、瘀血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高压性胃病 食管静脉曲张 黏膜病变 中医证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临床观察
3
作者 徐纪文 刘晓艳 吴硕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6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医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GML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口服,观察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脘疼痛、恶心反胃、嗳气及胸胁胀满缓解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失笑散加减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改善AGML患者症状,促进病情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该方案能够降低AGML患者炎性因子表达,促进炎症病灶愈合,抑制炎症反应,继而促进胃黏膜屏障休息及胃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病变 四逆散 失笑散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林风至 于静 金明秀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黏膜的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症状,典型表现有蝶形红斑、雷诺现象、血管炎、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等。目前,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受累的一线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包括以激素为...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黏膜的损害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征性症状,典型表现有蝶形红斑、雷诺现象、血管炎、光过敏、脱发、口腔溃疡等。目前,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受累的一线治疗还是以西药为主,包括以激素为主的局部用药、抗疟药和全身用激素。现今医疗知识有效普及,患者虽未谈激素色变,但对于激素的使用还是有一定的顾虑。而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治法多样,易于被接受,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病痛,还树立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虚、瘀、毒三者:虚指气血亏虚,瘀指血脉瘀滞,毒多指外感温热之邪。文章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基本特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黏膜病变的中医治疗进行综述,从传承已久的古方、现代医家的经验方及单味中药入手,探讨其疗效,列举中药熏洗、中药外敷、针灸、按摩等中医外治法,体现了中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皮肤黏膜病变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NBI-ME下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高举 尚委苇 +1 位作者 李秀敏 常廷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NBI-ME下病理活检及食管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81例,根据术前NBIME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情... 目的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术前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BI-ME)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行NBI-ME下病理活检及食管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81例,根据术前NBIME下病理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情况分为病理降级者、无病理变化者及病理升级者,比较病理升级与无变化、病理降级与无变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黏膜病变患者病理升级及病理降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81例管黏膜病变患者发生病理升级15例(18.5%),病理降级10例(12.3%),病理无变化56例(69.1%)。发生病理升级的患者内镜下存在乏血管区域比例、有颗粒/结节样改变比例、病变面积均大于病理无变化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颗粒或结节样改变是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发生病理降级患者年龄、吸烟比例均小于病理无变化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是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颗粒或结节样改变是食管黏膜病变患者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是食管黏膜病变患者NBI-ME下活检病理结果在术后出现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 食管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检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分析
6
作者 吕金芳 高利伟 +3 位作者 林健瑶 郝彤彤 颜斐斐 罗文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0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中的分布特点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230例确诊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舌象等资料对患儿进行中医证型和体质辨识,观察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分析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中医证型在不同中医体质中的分布情况。结果①230例患儿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25.2%,其次为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分别占18.7%、17.4%,各中医证型占比存在差异,依次为脾胃湿热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气虚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络瘀阻证。②230例患儿中平和质60例,占26.1%;偏颇质170例,占73.9%。偏颇质中前3位体质类型依次为湿热质(21.3%)、气郁质(13.0%)、阴虚质(11.3%),其中以湿热质最多见。③湿热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44.9%(22/49);气郁质中肝胃气滞证最多,占53.3%(16/30);痰湿质中脾胃湿热证最多,占53.3%(8/15);阴虚质中胃阴不足证最多,占65.4%(17/26);平和质中脾胃湿热证占比23.3%(14/60)、脾胃气虚证占比20.0%(12/60)、脾胃虚寒证占比18.3%(11/60)、胃阴不足证占比20.0%(12/60)、肝胃气滞证占比13.3%(8/60)占比均高于肝胃郁热证的5.0%(3/60)。④肝胃气滞证以气郁质(37.2%,16/43)和平和质(18.6%,8/43)居多;脾胃湿热证以湿热质(37.9%,22/58)、平和质(24.1%,14/58)、痰湿质(13.8%,8/58)居多;脾胃气虚证以气虚质(30.0%,12/40)和平和质(30.0%,12/40)居多。结论Hp感染致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儿偏颇体质多见,以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为主,结合体质的可调性,通过纠正或改善体质偏颇,改善疾病的临床症状,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上消化道黏膜病变 中医体质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比较
7
作者 黄丽娜 陈朝元 +1 位作者 张虹 李玉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检查,并接受胃E... 目的探讨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接受胃镜活检检查,并接受胃ESD,术中获取病变组织标本。比较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和胃ESD术后病理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115例胃黏膜病变患者术前活检病理和ESD术后病理诊断一致者为59例(51.30%),其中慢性炎性改变一致率为34.38%(11/3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致率为67.31%(35/5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一致率为33.33%(9/27),早期胃癌一致率为100.00%(4/4);术后病理降级率为8.70%(10/115),升级率为40.00%(46/115);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性别、病变部位、颜色改变、糜烂及溃疡、黏膜结节感、大体形态者胃ESD术后病理升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灶最大直径者胃ESD术后病理升级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最大直径>2 cm(β=-0.972,OR=0.378,95%CI:0.172~0.831)是胃ESD术后病理升级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胃黏膜病变术前活检病理和ESD术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主要受病灶最大直径影响,临床需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升级 早期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苗英 姚鑫杰 张思怡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 目的 探讨出院随访对早期胃黏膜病变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为患者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98例胃ESD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术后随访(对照组,49例)和定期出院随访(观察组,49例);随访1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前后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院1月后的疼痛、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问卷(CS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低于对照组(3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1,P=0.016)。结论 加强对胃ESD术后患者的出院随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院随访 早期胃黏膜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学干预对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马晓玮 顾红燕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2期1513-1517,共5页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该院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SRMD)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抽取2021年(干预前)和2022年(干预后)该院围手术期使用PPI预防SRMD的295例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干预前144例,...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该院围手术期合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预防应激性黏膜病变(SRMD)的效果。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抽取2021年(干预前)和2022年(干预后)该院围手术期使用PPI预防SRMD的295例手术患者资料,其中干预前144例,干预后151例。统计分析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PPI患者的有指征使用率、有效用药频度、合理用药评价及安全性评价等指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PPI患者的有指征使用率由72.22%(104/144)升至83.44%(126/151),有效品种的用药频度占比由64.31%(953.33/1482.33)升至92.31%(1541.67/1670.1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63.89%(92/144)升至93.38%(141/151),给药频次合理率由48.61%(70/144)升至77.48%(117/151),给药途径合理率由68.06%(98/144)升至84.11%(127/151),给药疗程合理率由72.22%(104/144)升至83.44%(126/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单次剂量合理率、溶剂使用合理率分别为100.00%和98.01%(148/151),均高于干预前[99.31%(143/144)、95.14%(137/14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患者SRMD发生率、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PPI的合理性,有利于降低用药风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其他重点监测药品的管控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干预 围手术期 质子泵抑制剂 预防 应激性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者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病变的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严加林 张明亮 +1 位作者 卢小刚 郭田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者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改变,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和十二指肠病变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8例患者均有胃、十二指肠黏膜改变,1例食...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患者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改变,探讨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纤维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胃和十二指肠病变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8例患者均有胃、十二指肠黏膜改变,1例食管受累。损害主要表现为黏膜呈花斑样充血、水肿及点状糜烂和多发性溃疡,且伴有胃肠道症状者的胃肠道黏膜病变程度更严重,但与皮损严重程度无关。15例患者Hp检测阳性。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为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纤维蛋白性坏死、出血、管腔缩小,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结论:临床各型过敏性紫癜均可出现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改变,其严重程度与胃肠道症状密切相关,与皮损的严重程度无关;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黏膜病变 胃肠道 胃镜检查 病变 十二指肠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黏膜病变,守护胃部健康
11
作者 杨晓玲 程瑜 《家庭医生(月末版)》 2024年第12期33-33,共1页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指胃病在人群中极为普遍。胃部健康不仅关乎人体的营养供给,还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偶尔的胃痛、消化不良或饭后腹胀等情况。这些“小毛病”,很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表现。胃黏膜...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指胃病在人群中极为普遍。胃部健康不仅关乎人体的营养供给,还影响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经历过偶尔的胃痛、消化不良或饭后腹胀等情况。这些“小毛病”,很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表现。胃黏膜如同胃的保护膜,它温柔地包裹着胃壁,既保护胃免受外界侵害,又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供给 黏膜病变 胃痛 消化不良 保护膜 胃部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
12
作者 刘燕 董子 +2 位作者 王景艳 龚会梅 杨太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126-0131,共6页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 探讨ME-NBI、靛胭脂染色内镜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采用临沧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收的190例疑似早期癌症及癌前期病变患者,对他们进行了常规白光内镜、窄带成像(NBI)、ME-NBI联合放大内镜、靛胭脂染色内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评估这四种检查方法的精确度。结果 研究发现,在病灶边缘观察上,ME-NBI(得分677)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96)表现接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5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表面微观结构观察上,ME-NBI(得分620)与靛胭脂染色(得分628)相似,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优于常规白光内镜(得分332);在微血管观察上,ME-NBI的清晰度(得分450)显著高于靛胭脂染色内镜(得分238),差异显著(P<0.05)[1];ME-NBI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系数为0.672,而靛胭脂染色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同样与ME-NBI相近,kappa系数为0.606。普通白光内镜、NBI、ME-NBI、靛胭脂染色准确度依次为74.74%(142/190)、80%(152/190)、89.47%(170/190)、87.37%(166/190),普通白光与靛胭脂染色、ME-NB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靛胭脂染色内镜与ME-NB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癌前病变及早癌的检出,ME-NBI的诊断价最高,而靛胭脂染色除了在观察微血管方面外均接近ME-NBI,所以在缺少ME-NBI设备的地区,可以使用靛胭脂染色内镜来提高胃黏膜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 靛胭脂 放大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在ESD治疗食管黏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赵亚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08-211,共4页
分析食管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期间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接诊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手术... 分析食管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期间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4年5月接诊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率及术后恢复时间、患者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并发率指标及术后康复时间及护理后的不良心理数据相比对照组低,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差异不显著,不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黏膜病变患者在ESD手术中,实时全程手术护理配合可提升患者手术进展,术中并发症风险低及术后恢复速度快,在治疗期间也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黏膜病变 全程手术护理配合 心理状态 ESD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赵志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探究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 140例患者胃镜活检并实施ESD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SD术后病理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差异分析,设置为升级组、一致... 探究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4年4月 140例患者胃镜活检并实施ESD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ESD术后病理以及活检病理结果诊断差异分析,设置为升级组、一致组、降级组,记录不一致情况出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ESD术后结果如下:123例LGIN患者中有12例早期胃癌,占比9.8%,7例为升级为HGIN,占比5.7%,87例为LGIN无变化,占比70.7%;其余17例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为13.8%。17例HGIN患者中,ESD术后病理结果有9例患者升级为早期胃癌,占比52.9%;4例患者为HGIN,占比23.5%;2例患者降级为LGIN,占比11.8%;2例患者降级为炎性反应,占比11.8%。一致组为91例,占比65%;升级组为30例,占比21.4%;降级组为19例,占比13.6%。三组在HP感染情况、病灶位置、年龄、性别资料上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三组在病灶个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活检次数、病灶直径上比较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病灶个数、活检次数、是否溃疡、肉眼分型、病灶直径作为自变量,给予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到浅表凹陷型以及病灶存在溃疡属于术后病理结果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病理降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灶直径在1cm以内。结论 针对在肉眼分型中出现浅表凹陷或是病灶有溃疡的患者,ESD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的可能性较高,临床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而针对病灶在1cm以下的患者需注意在术后出现降级的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ESD术后 诊断差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探析
15
作者 宋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92-0095,共4页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 对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20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均接受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病理诊断,对比诊断差异。结果 两种方式在上皮内瘤变检查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误差原因集中在病灶直径、病灶溃烂等。结论 胃黏膜病变活检病理诊断病变检出率良好,但在上皮内瘤变诊断上需辅助检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病变活检 病理诊断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胃镜 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带成像技术对于大肠黏膜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子理 项平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89-892,共4页
随着放大大肠镜技术以及依据腺窝开口形态(pit pattern)诊断方法的出现和普及,一些日本学者已能区分结直肠黏膜中的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预估早期大肠癌(ECC)的浸润深度成为可能。通过放大内镜技术,还能观察胃黏膜病变表面的... 随着放大大肠镜技术以及依据腺窝开口形态(pit pattern)诊断方法的出现和普及,一些日本学者已能区分结直肠黏膜中的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使预估早期大肠癌(ECC)的浸润深度成为可能。通过放大内镜技术,还能观察胃黏膜病变表面的血管形态,从而可对病变的组织学性质和浸润深度进行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黏膜病变 窄带成像技术 诊断价值 非肿瘤性病变 浸润深度 结直肠黏膜 早期大肠癌 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慢性高原病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熊元治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12期20-22,共3页
慢性高原病是长期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的时居者或移居者,对高原低氧环境慢性适应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多(女性Hb≥19g/dl,男性Hb≥21g/dl)。可引起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慢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病是长期在海拔2500米以上高原的时居者或移居者,对高原低氧环境慢性适应不全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增多(女性Hb≥19g/dl,男性Hb≥21g/dl)。可引起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症状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慢性高原病与胃肠黏膜病变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黏膜病变 临床研究 高原低氧环境 神经系统症状 临床综合征 红细胞增多 黏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应激对部队官兵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娟 王艳 +5 位作者 程翌 李旻 熊毅敏 徐维田 王一鸣 郑国荣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 目的对军事应激状态下部队官兵的胃黏膜病变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消化内窥镜、光学显微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某部60名官兵军事演习前后的胃黏膜形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军演后官兵内镜下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军演前增加,并新出现了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P<0.01);组织活检标本的光镜结果显示军演后官兵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增多,出现溃疡者胃黏膜上皮破坏严重,细胞界限不清、坏死脱落;胃黏膜Hp感染率在军演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军事应激可导致官兵胃黏膜病变。重视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提高应激能力,有助于减少军事应激对于官兵胃黏膜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 胃炎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性腹腔海水浸泡伤后大鼠急性胃黏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雄伟 王强 +2 位作者 湛先保 李兆申 仇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动物模型,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经腹部海水浸泡伤应激后,观察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伤应激后,大鼠胃液pH值降低而UI增加,二者呈负相关(r=-0.70035,P...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伤后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动物模型,为开展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经腹部海水浸泡伤应激后,观察大鼠胃黏膜溃疡指数(UI)、胃液pH的变化。结果海水浸泡伤应激后,大鼠胃液pH值降低而UI增加,二者呈负相关(r=-0.70035,P<0.01);各种应激后均有AGML改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以海水浸泡伤3h者最重。结论海水浸泡伤大鼠AGML模型具有操作简单、易重复、相对稳定等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AGML新模型,适用于腹部海水浸泡伤的早期病理生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开放伤 海水浸泡 应激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胜良 莫剑忠 +2 位作者 曹芝君 陈晓宇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患者 胃体 胃内 影响 定植 胃腔 蔓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