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吡氯铵在口腔黏膜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珊珊 江新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7期101-104,共4页
西吡氯铵(CPC)是一种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化剂,具有抑菌与杀菌作用,因其具备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等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由于受黏膜损害、抗生素及激素长期应用等因素... 西吡氯铵(CPC)是一种季铵盐类阳离子表面活化剂,具有抑菌与杀菌作用,因其具备不良反应少、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等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由于受黏膜损害、抗生素及激素长期应用等因素的影响,非感染性口腔黏膜疾病中出现真菌、细菌感染的现象愈发普遍,CPC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口腔黏膜非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CPC可有效抑制口腔中的真菌、细菌、包膜病毒等,并可通过增强口腔黏膜的渗透性来增加药物的有效吸收,在口腔念珠菌病、单纯疱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黏膜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吡氯铵 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念珠菌病 单纯疱疹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放射性口腔黏膜 口腔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道黏膜及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关系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黎明新 朱明艳 +1 位作者 王宇 张晔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6-86,90,共2页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道黏膜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 3 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和女性生殖道黏膜病患者病变局部涂抹标本进行了单独疱疹病毒DNA (HSVDNA)的检测。结果 :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女性生殖道黏膜及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病关系。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 3 3例口腔黏膜病患者和女性生殖道黏膜病患者病变局部涂抹标本进行了单独疱疹病毒DNA (HSVDNA)的检测。结果 :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5 .7%和 89.5 % ,总阳性率为 87.5 % ,并且HSV感染口腔黏膜和女性生殖道黏膜的阳性感染率相接近 ,在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表明HSV感染与口腔黏膜疾病及女性生殖道黏膜疾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女性 生殖道黏膜疾病 口腔黏膜疾病 检测 阳性检出率 多聚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杜永秀 孙东业 +3 位作者 翦新春 毛秋华 程亚楠 徐普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1-394,共4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海口地区嚼食干鲜槟榔嗜好的不同对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和癌变的影响。方法将1 722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员按嚼食槟榔嗜好不同,分为嚼食鲜槟榔和嚼食干槟榔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定期复诊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 目的研究海南省海口地区嚼食干鲜槟榔嗜好的不同对口腔黏膜疾病发病和癌变的影响。方法将1 722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员按嚼食槟榔嗜好不同,分为嚼食鲜槟榔和嚼食干槟榔两组。采用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定期复诊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罹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口腔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3种口腔黏膜疾病的年龄、人数、发病时间以及是否癌变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在1 722例咀嚼槟榔人群中,嚼食干槟榔组(704例)与嚼食鲜槟榔组(1 018例)黏膜病的患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患病高峰年龄提前(P<0.01)。2)咀嚼干槟榔组5年内所致OSF、OLK和OLP的发病率及口腔黏膜疾病的总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咀嚼新鲜槟榔组(P<0.01)。3)嚼食干槟榔组口腔黏膜疾病癌变率高于嚼食鲜槟榔组(P<0.01)。结论嚼食干槟榔比嚼食鲜槟榔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更强,干槟榔中过多的有害成分在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和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槟榔 鲜槟榔 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癌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御素与口腔黏膜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文钊 但红霞 +2 位作者 孟文霞 曾昕 陈谦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防御素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直接杀菌作用抵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介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创伤修复过程,其细胞毒性和细胞裂解活性在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也值得关注。研究发现防御素... 防御素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直接杀菌作用抵御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还可以介导获得性免疫反应、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创伤修复过程,其细胞毒性和细胞裂解活性在肿瘤免疫方面的作用也值得关注。研究发现防御素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藓等多种口腔黏膜疾病有关,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御素 抗菌肽 口腔黏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被引量:6
5
作者 郭春岚 赵继志 +5 位作者 张洁 董海涛 杜德顺 孙磊 吴宣 丁珊珊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 目的:通过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评估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纳入210名慢性口腔黏膜疾病患者,填写中文版《口腔黏膜疾病量表》,分析比较不同疾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量表得分。结果:量表总分居于前三位疾病分别为:天疱疮、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年龄≥60岁的患者组量表总分分别高于<60岁的患者组(P<0.05)。女性患者在疾病引起的疼痛与功能受限、社会与情感因素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慢性口腔黏膜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存在显著的影响。由患者填写量表进行的自我评估,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需求,可指导医生针对性的调整治疗计划,制定个性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口腔黏膜疾病 口腔健康 生活质量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在胃黏膜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予娟 耿岚 +3 位作者 王华 魏巍 吴园园 韩玉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11-212,共2页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胃癌的理想标志物[1],尤其是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及溃疡[2]。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因此可以作为诊断胃癌的理想标志物[1],尤其是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及溃疡[2]。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本院胃镜检查且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0例,非萎缩性胃炎20例,萎缩性胃炎患者2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Ⅰ 统计学意义 慢性萎缩性胃炎 黏膜疾病 P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高捷疗口腔膏治疗口腔黏膜疾病120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跃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24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素高捷疗口腔膏 口腔黏膜疾病 常规治疗 疱疹性龈口炎 临床治疗效果 血液透析物 口腔溃疡 疼痛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胃黏膜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建馗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0期15-17,共3页
胃黏膜病变的自然病程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再到萎缩性胃炎,最后到胃癌。而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大都为消化不良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胃癌高发区,有的学者主张萎缩性... 胃黏膜病变的自然病程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再到萎缩性胃炎,最后到胃癌。而在整个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大都为消化不良综合征,缺乏特异性,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在胃癌高发区,有的学者主张萎缩性,胃炎的手术干预,这就使得从胃黏膜糜烂溃疡和萎缩眭胃炎的鉴别诊断更为重要,所以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价格便宜、容易接受、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方法成为必须。近年来血清胃蛋白酶原(PG)的测定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研究表明PG在不同的胃黏膜疾病中有不同的变化,尤其是对萎缔住胃炎的诊断方面被誉为“血清学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黏膜疾病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口腔黏膜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曾同 《口腔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993-998,共6页
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属于乳头状瘤病毒科,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但在口腔黏膜病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该文就口腔黏膜病的HPV感染情况、HPV+口腔黏膜病的发病机... 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双链闭合环状DNA病毒,属于乳头状瘤病毒科,与人类疾病紧密相关,对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百年之久,但在口腔黏膜病领域尚属起步阶段。该文就口腔黏膜病的HPV感染情况、HPV+口腔黏膜病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等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口腔黏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疾病不同证型的胃镜下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秀鹏 朱峰波 曹志群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9期61-62,共2页
本文将胃黏膜疾病分脾胃湿热证、肝气郁滞证、瘀血阻络证、饮食伤胃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寒证6个证型,分别论述其胃镜下黏膜表现及治则治法。总结胃镜下黏膜辨证规律,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 黏膜疾病 辨证分型 胃镜表现 治疗法则
原文传递
广州地区女性阴部皮肤黏膜疾病532例临床分析
11
作者 于娜沙 李莉 +1 位作者 包图雅 江丽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81-482,共2页
目的探讨女性阴部疾病的发生部位、种类及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女性阴部疾病患者资料,对其皮损部位、疾病种类、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在发病部位中同时累及皮肤及黏膜的238例(4... 目的探讨女性阴部疾病的发生部位、种类及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32例女性阴部疾病患者资料,对其皮损部位、疾病种类、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常见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结果在发病部位中同时累及皮肤及黏膜的238例(44.7%);患皮肤病351例(66.0%),性病164例(30.8%);47例(8.8%)患者合并有系统性疾病;在315例接受病原体检查的患者中,以支原体、念珠菌及衣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7.4%,14.3%,13.0%。结论女性阴部皮肤黏膜疾病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细致的查体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手段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外阴阴道 皮肤黏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4880例次口腔黏膜疾病回顾性分析
12
作者 杜永秀 翦新春 +3 位作者 周婷 王彬娉 樊卫珍 邱仁娜 《北京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367-369,共3页
目的研究海南省口腔黏膜疾病发病规律,为临床预防及诊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20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就诊的口腔黏膜疾病患者4347例,收集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情况、病种分布、性别、年龄及民族构成... 目的研究海南省口腔黏膜疾病发病规律,为临床预防及诊疗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20年5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就诊的口腔黏膜疾病患者4347例,收集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情况、病种分布、性别、年龄及民族构成进行分析。结果43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接近1∶1,21~30岁年龄段口腔黏膜疾病最多发,疾病分类中占比前3位的分别为唇舌疾病(1515例次,31.05%),溃疡类疾病(1492例次,30.57%)和斑纹类疾病(1282例次,26.27%)。常见的口腔黏膜伴发类疾病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伴发口腔白斑,伴发率51.6%。结论海南地区唇炎发病率较高,黏膜下纤维性变高发于年轻男性,需进行针对性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疾病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相关皮肤黏膜疾病的诊治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 2012年第4期200-203,共4页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选择性结合CD4+分子并侵入表达CD4+的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紊乱,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的传染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能选择性结合CD4+分子并侵入表达CD4+的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缺陷及免疫紊乱,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特别是表皮中树突状细胞(即郎格罕细胞)减少,抗原递呈功能受损,是导致皮肤黏膜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黏膜损害 艾滋病 黏膜疾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辅助性T淋巴细胞 树突状细胞 机会性感染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14
作者 王忠华 盛美春 郑重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14期132-135,共4页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湖州地区农村居民1000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入选者行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分析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共有86例(8.60%)患有...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湖州地区农村居民1000例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入选者行口腔黏膜健康状况检查,分析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调查共有86例(8.60%)患有口腔黏膜病,共检出10种口腔黏膜疾病,其中萎缩性舌炎22例、扁平苔藓9例、阿弗他口腔溃疡16例、沟纹舌7例、口角炎1例、唇炎1例、白斑1例、地图舌4例、灼口综合征7例、创伤性溃疡18例。30~49岁组、50~70岁组、>70岁组的口腔黏膜病总发生率均高于<30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49岁组、50~70岁组、>70岁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略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性别、吸烟、饮酒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喜食辣食、生活压力、喜食烫食是诱发口腔黏膜病的危险因素(OR>1,P<0.05);经常或每天食用蔬菜水果是口腔黏膜病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湖州地区农村居民口腔黏膜疾病发生率较高,发病与受教育程度、喜食辣食、喜食烫食、食用蔬菜水果频率、生活压力等有关,临床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疾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黏膜疾病教学研究及诊治中的伦理学问题探讨
15
作者 李峥 苗群爱 杜斌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5年第4期77-79,共3页
作者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探讨口腔黏膜学科在医疗、教学及科研方面现存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①逐渐加大国家对黏膜病医教研的资助率和资助强度;②学习最新技术,以保证我国口腔黏膜病学进一步发展;... 作者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探讨口腔黏膜学科在医疗、教学及科研方面现存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①逐渐加大国家对黏膜病医教研的资助率和资助强度;②学习最新技术,以保证我国口腔黏膜病学进一步发展;③改革教学方式,培养整体意识;④要充分认识到患者的恐癌心理;⑤遵循医学伦理学的中心原则———患者的利益高于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疾病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感染与皮肤黏膜疾病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萍 《皮肤病与性病》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黏膜疾病 皮肤 人类疱疹病毒 细胞病毒 B淋巴细胞 BARR 家族成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胃黏膜疾病胃蛋白酶原C组织原位表达与胃蛋白酶原血清学检测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红梅 宁佩芳 袁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2473-2476,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蛋白酶原C(PGC)的表达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研究二者的匹配程度及其在胃癌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9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浅表性胃炎30例,胃黏膜糜烂溃疡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胃...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蛋白酶原C(PGC)的表达和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研究二者的匹配程度及其在胃癌筛查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9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浅表性胃炎30例,胃黏膜糜烂溃疡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胃癌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PGC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PGA(sPGA)和PGC(sPGC)含量.结果:30例浅表性胃炎PGC抗原均为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0%,而胃黏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组PGC抗原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34.48%和11.43%,其表达率随疾病恶性程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sPGC、sPGA含量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sPGA/sPGC比值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依次下降,分别为11.55±0.69,9.39±0.86,8.86±0.63,6.83±0.68(P<0.05).sPGA/sPGC比值随其病变组织PGC表达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297,P=0.001).结论:PGC的组织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sPGA/sPGC与PGC抗原组织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个方便、经济的胃癌及癌前病变筛选和诊断的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C 胃蛋白酶原A 表达 血清学 胃癌 黏膜疾病 活检组织 检测水平 原位表达 阳性表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机体应激反应在胃黏膜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冬雪 石岩岩 丁士刚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3-506,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选择性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导产生慢性胃炎乃至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Hp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包括氧化应激、亚硝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Hp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胃上皮细...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选择性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导产生慢性胃炎乃至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Hp感染诱导机体产生各种应激反应,包括氧化应激、亚硝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Hp能刺激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胃上皮细胞表达活性氧和活性氮,导致体内过度累积,加重炎症和胃黏膜损伤,这种长期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可能增加癌变的风险。此外,Hp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癌前病变形成的早期阶段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Hp感染所致的应激反应在胃黏膜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氧化性应激 亚硝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黏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3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胃黏膜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冬雪 丁士刚 张静 《中国医药》 2023年第6期949-9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选择性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导产生慢性胃炎乃至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白细胞介素12家族中的白细胞介素23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白...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选择性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诱导产生慢性胃炎乃至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白细胞介素在炎症到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白细胞介素12家族中的白细胞介素23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23对于Hp感染后激活胃黏膜炎症通路、放大及维持炎症反应以及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硫氧还蛋白1为Hp的毒力因子,且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23发挥促炎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23在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与Hp硫氧还蛋白1相关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白细胞介素23 黏膜疾病 硫氧还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2与胃黏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雄伟 王强 +1 位作者 湛先保 李兆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11期1787-1792,共6页
蛋白酶激活受体-2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与 G 蛋白相偶联、有七个跨膜单位的受体,他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道,易暴露于能使其激活的蛋白酶中,是体内许多消化道腺体外分泌的直接调控者,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胃肠道动力.在胃... 蛋白酶激活受体-2属于蛋白酶激活受体超家族成员,是-与 G 蛋白相偶联、有七个跨膜单位的受体,他广泛分布于整个胃肠道,易暴露于能使其激活的蛋白酶中,是体内许多消化道腺体外分泌的直接调控者,可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胃肠道动力.在胃组织中,活化该受体可刺激辣椒素敏感性感觉神经元,释放内源性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激肽 A 和 P 物质而发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黏液蛋白的分泌、短暂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作用,但也可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因此,蛋白酶激活受体-2是胃黏膜疾病治疗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激活受体-2 黏膜疾病 研究进展 胃蛋白酶 胃肠道动力 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