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单俊峰 吴炳伟 +5 位作者 金科 董德胜 刘媛媛 崔晓磊 迟润龙 聂文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8,共10页
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天然气富集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由于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演化,沉积相类型不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为此,通过沉... 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和石盒子组是勘探开发主要目的层,天然气富集成藏主要受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控制。由于晚古生代经历了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演化,沉积相类型不同,储层物性变化规律尚不明晰。为此,通过沉积演化史分析,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微观储层分析、测井曲线等资料,对宜川-黄龙地区上古生界储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主要发育潮坪相,山西组和石盒子组盒8段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本溪组潮汐水道、山西组和盒8段水下分流河道为最有利储集相带。本溪组潮汐水道砂体呈透镜状,分布局限,山西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期迁移叠加,有一定规模,盒8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纵向叠置、横向连片,呈“毯式”分布。本溪组储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为主;山西组和盒8段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上古生界砂岩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含气性的主要因素,储层整体具有特低孔、超低渗特征,但自下而上岩石组分中石英含量逐渐降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逐渐升高,自本溪组至山西组、盒8段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逐渐变差。本溪组厚层状的潮汐水道和山西组、盒8段连续叠置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纯、粒度粗、物性好、含气丰度高,为优势储集体,本溪组优质孔隙相对更发育,易于天然气富集高产。研究结果对宜川-黄龙地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及增储上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生界 沉积演化 储层特征 成藏控制因素 宜川-黄龙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长艳 彭俊 李跃清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67,共8页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4年共46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九寨沟、黄龙地区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多年平均...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4年共46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九寨沟、黄龙地区的降水以及水资源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91mm、247mm,季节变化明显。46年来,该区年平均降水以及水资源的总趋势是减少的,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减少趋势尤为显著;两者的减少主要发生在7月份。本区年水资源的年代际变化最显著,主要是15年左右的周期。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水资源的变化与大气环流和南来水汽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主要的影响因子是巴尔喀什湖以东到贝加尔湖以南地区的500hPa高度场形势和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偏南风水汽输送。高度场以及南来水汽两个主要因子的变化导致80年代尤其是1994年以来九寨沟、黄龙地区7月份降水显著减少,进而影响到全年降水,使其也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引起了九寨沟、黄龙地区水资源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九寨沟 黄龙地区 变化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黄龙地区鲕状钙华包壳粒的发现及其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崔杰 代群威 +3 位作者 王富东 董发勤 宋韬 党政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在雪宝顶北麓的黄龙地区新发现的鲕状钙华包壳粒,是高寒区钙华形成环境中产出的一类典型陆相包覆颗粒构造。通过系统采样鲕状包壳粒沉积剖面,并借助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揭示出鲕状钙华包壳粒的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等特征... 在雪宝顶北麓的黄龙地区新发现的鲕状钙华包壳粒,是高寒区钙华形成环境中产出的一类典型陆相包覆颗粒构造。通过系统采样鲕状包壳粒沉积剖面,并借助常规显微镜、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等,揭示出鲕状钙华包壳粒的矿物组分、微观结构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鲕状钙华包壳粒分为同心圆状、同心圆—放射状、薄壁同心圆状3种基本类型,包壳粒核部是由异地的钙华碎屑构成,外壳层是由泥晶与微亮晶方解石纹层围绕核部逐层形成的圈层构造;微观特征显示泥晶层无明显微生物成因发育特征。鲕状钙华包壳粒的微观形态与组构特征反映出壳体中的泥晶圈层可能形成于相对深的静水环境,亮晶圈层可能形成于浅水高能环境,鲕状钙华包壳粒的成因偏于鲕类而非核形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地区 钙华 包壳粒 圈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川-黄龙地区低丰度气藏成因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朝兵 冯炎松 +5 位作者 汪淑洁 胡薇薇 朱玉双 王超 陈江萌 叶葱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2-430,共9页
从"生、储、盖、圈、运、保"6大油气成藏要素出发,结合地震、测井、试气、生产曲线等动静态分析,探讨宜川—黄龙地区低丰度气藏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区低丰度气藏主要受"储、保"两大因素控制。研究区储层整体致密,... 从"生、储、盖、圈、运、保"6大油气成藏要素出发,结合地震、测井、试气、生产曲线等动静态分析,探讨宜川—黄龙地区低丰度气藏的成因。结果表明,该区低丰度气藏主要受"储、保"两大因素控制。研究区储层整体致密,孔渗相关性差,有效储集空间有限,导致原始气藏含气饱和度偏低,是低丰度气藏形成的内因。致密砂岩储层形成的岩性-物性圈闭能有效降低或隔绝后期裂缝带对气藏的破坏,对残余气藏的保存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等资料表明,该区断裂及裂缝普遍发育,是低丰度气藏最终形成的主控因素。构造运动对原始气藏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早期断裂带将储层孔隙改造为双孔介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另一方面,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裂破坏了原始气藏的保存条件,天然气发生逸散并重新分布。同时,外围地层水涌入裂缝带及周围储层,形成地层水富集区,造成气井普遍产水。从目前完钻井的试气效果来看,试气效果与断裂发育程度相关,距离裂缝边界越远,试气产量越高,产水现象越少。因此,钻遇储层中部且距裂缝边界较远是研究区获得工业产能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川-黄龙地区 低丰度气藏 油气成藏要素 烃源岩 油气运移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岩 王少依 +1 位作者 柏淑英 王川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6,共10页
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孔隙充填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上组合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及次生灰岩。储集空间以硬石膏结核溶模孔... 以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测井资料解释为基础,结合孔隙充填物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宜川—黄龙地区奥陶系上组合风化壳储层特征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储层岩性主要为白云岩类及次生灰岩。储集空间以硬石膏结核溶模孔为主,溶蚀孔洞、晶间孔次之,裂缝对储层储渗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特征,孔隙度<2%的居多(占73.8%),渗透率<0.01×10^(-3)μm^2的最多(占86.6%)。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控制:处于相对高能环境的砂屑滩、(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坪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岩溶作用及白云石化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与之伴生的充填作用、压实作用及次生灰化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宜川地区 黄龙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风化壳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古岩溶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婧 王宝清 郭斌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期55-57,共3页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的岩石特征、储层物性及古岩溶特征进行了分析。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岩石类型主要是碳酸盐岩、蒸发岩和岩溶角砾岩,北部以白云岩为主,沉积于陆表海环... 根据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的岩石特征、储层物性及古岩溶特征进行了分析。宜川-黄龙地区马家沟组岩石类型主要是碳酸盐岩、蒸发岩和岩溶角砾岩,北部以白云岩为主,沉积于陆表海环境下的局限碳酸盐岩台地,南部以石灰岩为主,沉积环境相对开阔;主要储集空间是次生孔隙,以硬石膏结核溶模孔和非组构选择性溶蚀孔为主;孔隙度在0.01%~12.51%之间,平均2.86%;渗透率在0.01mD^44.79mD之间,平均0.8mD,属于低孔、低渗储集层;研究区由南向北依次发育岩溶台地、岩溶斜披、岩溶盆地3种古岩溶地貌。岩溶斜披岩溶作用最强烈,易形成大量顺层分布的溶蚀孔、洞、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宜川-黄龙地区 马家沟组 古岩溶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枞阳县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彪 陈光旭 +1 位作者 陈经龙 史春旺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1-481,共11页
安徽枞阳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地处庐枞盆地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内,是岩体内发育的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 安徽枞阳黄龙桥地区隐爆角砾岩筒地处庐枞盆地黄梅尖A型花岗岩体内,是岩体内发育的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隐爆角砾岩筒。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和钻孔岩心地质编录的基础上,通过显微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分析其地质特征并探讨其与铀成矿的关系。分析研究表明:隐爆角砾岩具有角砾成分杂、隐爆作用强度大、“隐爆源”埋藏深特点,其自身并不含有铀矿化现象,铀元素平均含量远远低于石英正长岩;ΣREE为293.16×10^(-6)~453.45×10^(-6),LREE/HREE为6.71~11.00,δCe为0.89~1.02,δEu为0.46~0.57,呈现较明显的负Eu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斜型,具有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的特点;隐爆角砾岩内部发育的大量赤铁矿形成于岩浆“隐爆”作用之前,铀成矿作用发生在隐爆角砾岩筒形成之后,推测隐爆角砾岩爆发时间在124~115 Ma;隐爆角砾岩筒主要为铀成矿提供了重要的导矿通道,外围具有较好的铀矿找矿潜力,而其深部具有寻找铁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成矿作用 隐爆角砾岩 地质特征 黄龙地区 枞阳县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黄龙场地区嘉二段构造及其演化特征
8
作者 周路 张斐劼 +2 位作者 李飞 李先艳 倪华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30,共11页
黄龙场构造位于川东大巴山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复杂,地震剖面上发育深、浅两套断层褶皱构造体系。通过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反射特征分析,厘清了断裂类型与分布特征,建立了对应的构造样式,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正... 黄龙场构造位于川东大巴山褶皱带与川东弧形褶皱带交汇处,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复杂,地震剖面上发育深、浅两套断层褶皱构造体系。通过地震剖面和水平切片反射特征分析,厘清了断裂类型与分布特征,建立了对应的构造样式,并对其进行了地震正演数值模拟以确定构造样式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构造及其演化特征分析,指出了黄龙场构造发育时期和构造演化特征。中生代以来,黄龙场地区先后经历了印支早期低幅度隆起发育期、印支晚期大幅度冲断褶皱发育期、燕山期小规模挤压调整发育期和喜马拉雅期继承性隆升发育期4个构造发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黄龙地区 嘉陵江组 构造特征 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其分布主控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均 罗超 +3 位作者 姜楠 徐艳霞 陈岑 黄小亮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42,共10页
根据岩心、钻井、测井、薄片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黄龙场地区储层岩性以鲕粒云岩、粉晶化的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储集岩类型、储渗... 根据岩心、钻井、测井、薄片分析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储层特征及储层分布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黄龙场地区储层岩性以鲕粒云岩、粉晶化的鲕粒云岩和鲕粒灰岩为主,储集岩类型、储渗空间类型及储层物性呈现明显的东西区带分异的特征。飞仙关组沉积期东高西低的古地貌,导致东西沉积相带差异明显,是形成东部台地边缘鲕滩有利储层的关键;压实、压溶作用是造成储层减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胶结、充填与初期压实的配置关系对原生孔隙的保存意义重大;白云岩化形成的晶间隙是东部有利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断裂—裂缝系统及埋藏溶蚀作用的发育,对西部不具先期孔隙层的非相控型储层的改造有限。该结果为川东北黄龙场地区飞仙关组未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储层特征 飞仙关组 黄龙地区 川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降水特征及其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长艳 李跃清 彭俊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 利用九寨沟、黄龙地区附近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及NCEP/NCAR1959年~2002年共44年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对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以及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寨沟、黄龙地区的年降水总量为693.7mm,降水主要集中在5月-9月,干湿季明显,7月份降水最多。44年来本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7月。九寨沟、黄龙地区的水汽输送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这种差异和季风环流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冬、春季本区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夏、秋季节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夏季风的异常变化引起的南来水汽向北输送的减弱,是造成九寨沟、黄龙地区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九寨沟、黄龙地区多雨年和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的水汽输送特征有显著差异,多(少)雨年来自西太平洋、东海地区的水汽输送显著偏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黄龙地区 降水 变化 垂直积分水汽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山地区稀有金属成矿规律研究
11
作者 陈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稀有金属指在地壳中含量极少、采集难度大、提炼成本高、具有极高价值的金属元素。稀有金属的供给量十分有限,而需求却非常旺盛,因此其价格也相对较高。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特性,稀有金属在高科技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稀有金属指在地壳中含量极少、采集难度大、提炼成本高、具有极高价值的金属元素。稀有金属的供给量十分有限,而需求却非常旺盛,因此其价格也相对较高。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电子特性,稀有金属在高科技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航天、核电、电子、医疗器械、新能源、环保等领域。本论文针对江西省黄龙山地区的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分布和找矿潜力展开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稀有金属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黄龙地区 稀有金属 找矿前景 地质特征 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