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孙静 刘菡 万鹏 马艳莉 陈志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87-195,共9页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 以黄精渣为原料,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的影响。采用复合酶法(CE)、超声辅助复酶法(UCE)和酶碱法(CEA)提取IDF,并考察三种IDF的组成、理化特性、葡萄糖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等功能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复酶法得率最高(84.68%)。三种黄精渣IDF纯度均较高,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中UCE-IDF纯度高达82.24%。UCE-IDF持水力(4.74±0.66)g/g、持油力(3.84±0.29)g/g和结合水力(3.29±0.09)g/g最优,总酚含量(7.77±0.07)mg/g最高,阳离子交换能力(0.40±0.003)mmol/g最佳,抗氧化能力最佳。CEA-IDF的膨胀力(5.33±0.11)mL/g和总黄酮含量(1.88±0.03)mg/g最高。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19326.67±41.63)μmol/g最佳。理化表征显示,UCE-IDF结构更加不规则且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均具有纤维素类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三种黄精渣IDF呈纤维素I晶型。综上,三种IDF的理化和功能特性之间存在差异,UCE-IDF在持水、持油等多项理化特性中具有明显优势,且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最佳。CEA-IDF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且膨胀力最佳。CE-IDF的葡萄糖吸附能力最佳,本实验结果可为黄精渣IDF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提取方法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特性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鑫 课净璇 +5 位作者 王亚斌 王思琪 万鹏 马艳莉 卞华 陈志周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64,共12页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 以废弃的黄精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黄精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PIDF)。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提取的PIDF理化特性、结构特性表征及功能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28 min,超声功率230 W,料液比1∶24(g/mL),此时PIDF得率为86.88%±0.51%;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所得的PIDF纤维素含量31.5%,半纤维素含量24.4%,木质素含量20.8%,持水力(12.47±0.31)g/g,持油力(8.03±0.24)g/g,膨胀力(8.03±0.19) mL/g,结合水力(7.80±0.51) g/g;PIDF葡萄糖吸附能力为(21 333±30.21)μmoL/g,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89±0.02) mg/g和(1.92±0.04) mg/g,抗氧化能力较佳;扫描电镜显示,PIDF表面为不规则片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呈现明显的多糖特征吸收峰,X射线结果显示PIDF呈纤维素I晶型,符合膳食纤维结构。综上可知,黄精渣含有丰富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作为良好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新型来源。研究结果为提高黄精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工艺优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黄精渣不溶性膳食纤维酶法提取工艺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15
3
作者 丁政宇 张士凯 +4 位作者 何子杨 张启月 李来成 许方舟 吴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7-163,共7页
以黄精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黄精渣不溶性膳食纤维(HIDF)。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木瓜蛋白酶浓度、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α-淀粉酶浓度、α-淀粉酶酶解时间五种因素对HID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提... 以黄精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优化酶法提取黄精渣不溶性膳食纤维(HIDF)。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料液比、木瓜蛋白酶浓度、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α-淀粉酶浓度、α-淀粉酶酶解时间五种因素对HIDF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后进行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X射线衍射(XRD)观察以及功能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 g/mL,木瓜蛋白酶浓度0.13%,木瓜蛋白酶酶解时间1.9 h,α-淀粉酶浓度0.29%,α-淀粉酶酶解时间2 h,HIDF得率为52.18%;HIDF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力分别为5.99±0.05 g/g、3.97±0.04 g/g和4.57±0.05 mL/g。综上,提取后的黄精膳食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构及物理性质,适合加工成功能性食品,可为提高黄精渣的利用率及进一步挖掘营养价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不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 结构表征 物理性质 废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渣膳食纤维功能面包配方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显辉 代培春 +1 位作者 曾磊 姜彬彬 《轻工科技》 2019年第10期18-21,共4页
将黄精渣膳食纤维制备高营养和保健作用的面包,以Box-Behnken响应曲面应验对其制作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膳食纤维比黄精渣在感官上有明显提升,并且在持水力、溶胀性、结合水力及脂肪吸附能力等物化性能上也有提升,分别(6.72&... 将黄精渣膳食纤维制备高营养和保健作用的面包,以Box-Behnken响应曲面应验对其制作配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的膳食纤维比黄精渣在感官上有明显提升,并且在持水力、溶胀性、结合水力及脂肪吸附能力等物化性能上也有提升,分别(6.72±0.13)g/g、(5.43±0.08)mL/g、(5.74±0.15)g/g、(186.32±0.74)%、(254.74±0.69)%。面包的配方为黄精膳食纤维添加量11.5%、糖粉添加量16%、酵母添加量1%,感官评价为(92.58±0.48)分。黄精渣经酶解后,其面包感官品质良好,风味保留更完全,耗能更低,为黄精的功能开发及黄精面包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渣 膳食纤维 面包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药渣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工艺条件优化
5
作者 丁梁斌 路光明 +1 位作者 汤敏 徐铮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133,共9页
以黄精药渣为原料,优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0.55 g/mL,发酵pH为4.5,纤维素酶添加量0.26%,木聚糖酶添加量0.05%,产朊假丝酵... 以黄精药渣为原料,优选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0.55 g/mL,发酵pH为4.5,纤维素酶添加量0.26%,木聚糖酶添加量0.05%,产朊假丝酵母添加量9.90%,白腐菌添加量7.50%,发酵温度37℃。在最优工艺条件下,黄精药渣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为19.79%、粗纤维含量为3.87%,粗蛋白含量增加9.17%,粗纤维含量降低3.08%。混合菌协同复合酶固态发酵黄精药渣可提高粗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粗纤维含量,为蛋白饲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混合菌 复合酶 固态发酵 蛋白饲料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浸渣栽培食用菌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雪星 罗先群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331-336,共6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 【目的】筛选出适合以黄精浸渣为主料(60%以上)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并确定相应的高产栽培配方。【方法】在含60%黄精浸渣的菌包上接种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对比其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筛选出适应性较好的食用菌;以不同黄精浸渣含量的配方进行栽培,通过对生物转化率和利润率的比较,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配方3栽培榆黄蘑T2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36%,平均利润率为72%;配方2栽培猴头一号的平均生物转化率达到105%,平均利润率为70%。【结论】榆黄蘑T2和猴头一号能健康地消化利用黄精浸渣,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榆黄蘑 猴头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双酶法提取云南滇黄精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工艺 被引量:5
7
作者 姚波 李冬丽 +1 位作者 郭茵 谭艳霞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促进滇黄精渣的综合利用,以云南滇黄精药渣为原料,利用淀粉酶和蛋白酶提取药渣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加酶量、pH和温度对滇黄精IDF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提取滇黄精IDF的工艺条... 为促进滇黄精渣的综合利用,以云南滇黄精药渣为原料,利用淀粉酶和蛋白酶提取药渣中的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加酶量、pH和温度对滇黄精IDF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确定提取滇黄精IDF的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滇黄精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优提取工艺为α-淀粉酶的添加量176 U/g、酶解pH 6、酶解温度56℃;碱性蛋白酶的添加量6 100 U/mg、酶解pH 9、酶解温度55℃。在此条件下,滇黄精IDF平均提取率可达62.86%,IDF的持水力为9.76 g/g,持油力为5.74 g/g,膨胀力为5.86 mL/g。该工艺条件稳定可靠,可为提升滇黄精副产物的附加值及开发保健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水不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 双酶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