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研究初探
1
作者 何建国 王玲 +2 位作者 刘媛 李健荣 马景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7期56-59,共4页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设施黄瓜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温室施药试验,比较3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处理6(29%吡萘·嘧菌酯40毫升/亩+激健15克/亩)防效最佳,为89.97%。其次为处理3(... 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设施黄瓜白粉病化学防治药剂,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温室施药试验,比较3种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的防治效果及对黄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处理6(29%吡萘·嘧菌酯40毫升/亩+激健15克/亩)防效最佳,为89.97%。其次为处理3(29%吡萘·嘧菌酯50毫升/亩)和处理5(40%氟菌唑·甲基硫菌灵40毫升/亩+激健15克/亩),防效分别为86.83%和85.02%。处理4(43%氟菌·肟菌酯8毫升/亩+激健15克/亩)防效略差,为84.11%。供试三种药剂均对黄瓜生长安全,无药害发生。使用降残助剂激健+农药减量20%后防治效果提高2%左右。为避免抗药性产生,建议在设施黄瓜生产中交替使用三种药剂与激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绿色防控技术
2
作者 王静欣 马顺尧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0期25-27,共3页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状物质。黄瓜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和空气传播途径感染植株。一旦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果实变形甚至...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其危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瓜叶片表面覆盖白色粉末状物质。黄瓜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通过孢子传播和空气传播途径感染植株。一旦发病,叶片上就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叶片枯黄、果实变形甚至死亡。1危害症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主要集中于黄瓜植株的各个部位,首当其冲的是叶片,次之为叶柄和茎,而对果实的影响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绿色防控技术 危害症状 黄瓜叶片 黄瓜植株 叶片枯黄 表面覆盖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田间防效试验
3
作者 刘恩龙 陈俊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选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芒市拉老村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300 mL/hm2、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第1次施药后12 d... 选用10%环氟菌胺悬浮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和25%嘧菌酯悬浮剂在芒市拉老村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0%环氟菌胺悬浮剂300 mL/hm2、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600 mL/hm2和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第1次施药后12 d,对黄瓜白粉病防效分别达到87.11%、88.53%和80.11%;第2次喷药后18 d,防效分别为98.13%、100%和81.94%。3种药物对黄瓜白粉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环氟菌胺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较25%嘧菌酯悬浮剂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环氟菌胺 吡萘·嘧菌酯 嘧菌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4
作者 张虎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7期72-74,共3页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 近年来,温室黄瓜白粉病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温室黄瓜生产。为验证吡唑萘菌胺与戊唑醇的复配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黄瓜安全,对有益生物无明显影响。复配药剂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第二次药后14 d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超过75%,防效显著高于单剂药剂(10%吡唑萘菌胺悬浮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植物源农药(0.5%大黄素甲醚水剂)。250 g/L吡萘胺·苯甲唑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次之,单剂药剂和植物源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差。建议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施药2次,每次间隔7~10 d,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40%吡唑萘菌胺·戊唑醇悬浮剂 安全性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寡糖素对黄瓜白粉病菌侵染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马青 孙辉 +2 位作者 杜昱光 赵小明 商鸿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寡聚糖类药剂中科6号(2%氨基寡糖素)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 植株叶片后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侵染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菌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白粉菌菌丝细胞质凝聚,细胞器解体和...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寡聚糖类药剂中科6号(2%氨基寡糖素)处理黄瓜Cucumis sativus 植株叶片后对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侵染的抑制作用。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病菌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表现为白粉菌菌丝细胞质凝聚,细胞器解体和细胞组织崩解;吸器内的原生质电子致密度加深,吸器畸形,吸器壁增厚,细胞器解体,最终吸器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寡糖素 黄瓜白粉病 菌丝 吸器 侵染 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H-30菌株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促生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杨春林 席亚东 +2 位作者 刘波微 张敏 彭化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55-58,共4页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 用哈茨木霉菌株T-H-30在黄瓜上进行促生作用及生物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菌株T-H-30对黄瓜有明显的促生作用,能增加黄瓜的叶片数及藤蔓的长度,从而有效提高黄瓜的产量;菌株T-H-30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在大田的发展,相对防效达69.9%~78.8%,且对供试植株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木霉 促进生长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白粉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防病机理 被引量:16
7
作者 鹿秀云 李社增 +3 位作者 马平 高胜国 赵云 孙瑶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54-58,共5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到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90.0%)的细菌12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0个菌株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菌株XJT-7、NZT-14-84和BDT-25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9.02%、67.51%和57.38%。对该3株生...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筛选到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90.0%)的细菌12个菌株进行田间小区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其中10个菌株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菌株XJT-7、NZT-14-84和BDT-25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为79.02%、67.51%和57.38%。对该3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他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通过分类鉴定,确定菌株XJT-7为坚强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坚强芽孢杆菌 拮抗菌株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郭敬华 孟庆芳 +4 位作者 李亚宁 杨文香 张汀 周锟 刘大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4,共4页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 药效试验表明,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效,其中发酵液保护作用的防效为88.63%,治疗作用的防效为82.26%,表明该发酵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通过对喷施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的抗病相关酶的活性的测定发现,喷施Men-myco-93-63发酵液后黄瓜叶片内POD,CAT,PAL,PPO等酶的活性在一定时间内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Men-myco-93-63 发酵液 黄瓜白粉病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油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8
9
作者 张铉哲 姚亮亮 +3 位作者 徐生军 刘铁男 李新新 王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了有效地防治黄瓜白粉病,研发了三种能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油生物农药。并对其分别进行黄瓜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油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100%(SOL组)、97%(OOL组)和89.64%(COL组),好于甲基... 为了有效地防治黄瓜白粉病,研发了三种能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植物油生物农药。并对其分别进行黄瓜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植物油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分别达到100%(SOL组)、97%(OOL组)和89.64%(COL组),好于甲基托布津的预防效果81.98%;盆栽治疗试验结果表明,SOL和COL的防治效果是96.48%和87.31%,而甲基托布津的防治效果是28.42%;大棚防治试验表明,SOL的防治效果比其他药剂显著。以上结果说明SOL生物制剂在黄瓜的绿色食品生产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植物油生物农药 预防效果 治疗效果 甲基托布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病原鉴定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艳菊 左洪波 +2 位作者 曲丽 秦智伟 周秀艳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3,共4页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5个城市的11份黄瓜白粉病病样从分生孢子形状、大小、纤维体的有无、芽管着生位置、闭囊壳的特征以及鉴别寄主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分生孢子内均可见明显的...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等5个城市的11份黄瓜白粉病病样从分生孢子形状、大小、纤维体的有无、芽管着生位置、闭囊壳的特征以及鉴别寄主反应等方面进行了病原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分生孢子内均可见明显的纤维体,萌发管叉状,从分生孢子的侧面长出;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每个子囊内有8个子囊孢子;均可侵染鉴别寄主Lagenaria leucantha。由此可知,引起黑龙江省黄瓜白粉病的病原为Sphaerotheca fuligin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白粉病 白粉 子囊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及黄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0-83,92,共5页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 利用链霉菌防治黄瓜白粉病以及对黄瓜植株生长的温室试验表明,3株链霉菌M63、S15和S93对黄瓜白粉病具有保护性防治作用,与对照相比,浸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2.7%、40.3%和56.8%,清水对照的防效为0,M63和S93的防效显著优于S15(P=0.05),3株链霉菌在不同时间间隔的防效均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且随着叶面喷施后与接种白粉菌时间间隔的缩短,防效有增高趋势,而喷施特谱唑则表现了相反的趋势;3株链霉菌叶面喷施的防效差异不大,M63的防治效果较稳定;3株链霉菌浸种结合预防性叶面喷施的防病效果和变化趋势与单独叶面喷施链霉菌的防效相似。链霉菌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研究还发现,M63和S93浸种处理显著地增加株高,相反S15显著降低了株高。3株链霉菌均显著地增加黄瓜植株的叶片数。总之,链霉菌M63的防效优于S15和S93,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生防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黄瓜白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丽 李宝聚 +2 位作者 向文胜 石延霞 刘长令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8-380,共3页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保护作用EC50值为13.20mg/L,治疗作用EC50值为26.60mg/L,最高质量浓度250mg/L的保护作用防效是79.... 通过室内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唑菌酯对黄瓜白粉病具有明显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保护作用EC50值为13.20mg/L,治疗作用EC50值为26.60mg/L,最高质量浓度250mg/L的保护作用防效是79.65%,治疗作用防效是77.5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发病后施用20%唑菌酯悬浮剂,仍有明显的防治效果,质量浓度为250mg/L时防效较好,第3次施药后7d防效达7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菌酯 黄瓜白粉病 保护作用 治疗作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树碱对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及水稻纹枯病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立钦 孙逸钊 +2 位作者 王品维 童森淼 马良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4,共4页
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 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黄瓜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1.964,40.495,27.489mg·L-1和756.776,247.026,341.818mg·L-1。同时,黄瓜霜霉病的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喜树碱对霜霉病菌有杀菌活性,其半数致死质量浓度和90%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1.221和69.128mg·L-1,因此,喜树碱可能成为有效的生物源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保护学 喜树碱 水稻纹枯病 黄瓜白粉病 黄瓜霜霉病 生物源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抑菌活性筛选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金素心 顾振芳 +1 位作者 代光辉 陈晓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8-53,共6页
首先通过叶圆盘法用29种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筛选出槐、黄檀、南瓜和石楠等4种植物的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然后对这4种植物提取液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 首先通过叶圆盘法用29种植物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初步筛选出槐、黄檀、南瓜和石楠等4种植物的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然后对这4种植物提取液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室内盆栽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黄檀提取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预防效果达到72.97%,治疗效果达到91.28%,并且在处理12 d后仍保持42.60%以上的防效。而槐提取液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79.73%和79.19%,处理12 d后也保持在50%以上的防效。这两种植物提取液均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植物提取液 黄瓜白粉病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根提取物及分离组分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弘 李志念 +2 位作者 袁静 王桂清 姬兰柱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5-637,共3页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根提取物及其活性组分分离研究,并且对黄瓜白粉病进行了活性测定及温室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提取率还是作用效果,乙醇较适合于做为虎杖根提取物的提取溶剂。虎杖根乙醇提取...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Zucc.)根提取物及其活性组分分离研究,并且对黄瓜白粉病进行了活性测定及温室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提取率还是作用效果,乙醇较适合于做为虎杖根提取物的提取溶剂。虎杖根乙醇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EC90值分别为537.85、35.38mg/L,而乙醚提取后残留物的活性很弱,说明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主要存在于乙醚提取物中。用pH梯度分离法对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得到3个不同组分,其中以氢氧化钠分离得到的组分对黄瓜白粉病显示了极高的杀菌活性。在温室条件下虎杖乙醇提取物在800~1600mg/L下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相当或优于对照药剂三唑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提取物 分离组分 黄瓜白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唑醇微乳剂的研制及其在黄瓜白粉病防治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贾忠明 刘峰 +2 位作者 慕卫 杨连来 刘彦良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0-322,共3页
通过溶剂、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己唑醇微乳剂的优化配方(m/m)为:己唑醇5%,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复合溶剂20%,钙盐-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复合表面活性剂20%,水补足100%。测定了不同硬度水... 通过溶剂、助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和配伍,确定了5%己唑醇微乳剂的优化配方(m/m)为:己唑醇5%,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复合溶剂20%,钙盐-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复合表面活性剂20%,水补足100%。测定了不同硬度水质对该配方制剂低温贮存和高温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样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表明该配方对水质适应性强。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己唑醇微乳剂375、187.5、124.5ml/hm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防效与同剂量己唑醇乳油相当,微乳剂和乳油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750g/hm2的防效,且对黄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唑醇 微乳剂 配方 黄瓜白粉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C-2发酵产物对草莓和黄瓜白粉病的生防效果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雯舒 曹远银 +1 位作者 孙仲桂 程艳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利用对小麦白粉病具有较高防效的生防放线菌菌株C-2的发酵液对草莓白粉病和黄瓜白粉病进行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C-2菌株发酵液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70.04%和65.34%,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为72.14%和66.57%,都具有较好的防效。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 黄瓜白粉病 放线菌发酵液 生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金轶伟 刘又高 +1 位作者 柴一秋 厉晓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839-6840,共2页
[目的]明确2%的武夷菌素水剂在黄瓜白粉病上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武夷菌素180倍液2、60倍液3、40倍液喷雾为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为常规对照,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施药2次,每次间隔7 d,分别于药前、第1次药后7 d、... [目的]明确2%的武夷菌素水剂在黄瓜白粉病上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武夷菌素180倍液2、60倍液3、40倍液喷雾为处理,以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为常规对照,以清水喷雾为空白对照,施药2次,每次间隔7 d,分别于药前、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14 d调查黄瓜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防效。[结果]2%武夷菌素水剂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蔓延;2%武夷菌素水剂各处理均未对黄瓜产生药害,对黄瓜的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且对其他病虫害或有益生物无直接影响;2%武夷菌素水剂260-340倍液喷雾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成本较低。[结论]2%武夷菌素水剂是防治黄瓜白粉病的一种有效无公害生物农药,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武夷菌素水剂 黄瓜白粉病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生物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郝林华 林学政 陈靠山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67,共4页
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多功能生物制剂多霸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施用多霸2的100、200倍液后接种病原菌,可显著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防效达到72.0%和69.2%,差异极显著(P<0.01);先接种后喷... 通过盆栽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多功能生物制剂多霸2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应。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先施用多霸2的100、200倍液后接种病原菌,可显著提高黄瓜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防效达到72.0%和69.2%,差异极显著(P<0.01);先接种后喷药多霸2的100、200倍液,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病原菌的扩展,也具有防治作用,相对防效达到26.5%和23.1%,差异显著(P<0.05)。田间调查表明,在黄瓜苗期开始施用或未发病前施用多功能制剂,能有效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具有很好的防治效应。多霸2的100、200倍液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和常用药剂粉锈宁相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多霸2的100倍液使用效果最好,优于200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生物制剂多霸2 黄瓜白粉病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株MT-06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及其定殖力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志荣 毛雪琴 +6 位作者 姜华 柴荣耀 张震 王艳丽 王教瑜 邱海萍 孙国昌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4-629,共6页
不同MT-06发酵液、孢子液和菌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梯度MT-06制剂对黄瓜白粉病都有抑制作用。MT-06菌液10倍稀释液处理3 d后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7.86%和84.89%,与对照三唑酮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处理11 d... 不同MT-06发酵液、孢子液和菌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梯度MT-06制剂对黄瓜白粉病都有抑制作用。MT-06菌液10倍稀释液处理3 d后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7.86%和84.89%,与对照三唑酮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处理11 d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三唑酮处理(P<0.05),其他处理防治效果都未能达到三唑酮的防治效果。MT-06菌液和孢子液表现防效较MT-06发酵液持久。MT-06定殖试验表明:叶柄上的定殖率仅1×105个.mL-1MT-06孢子液为85%,其余孢子液及菌液处理定殖率均为100%;MT-06在叶片上定殖率较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定殖率最高为40%。分析认为MT-06防效的保持性较好可能与其能定殖于植物上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蓝状菌 黄瓜白粉病 MT-06 生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