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重建现代汉诗的当代主体性——评黄梵的诗集《南京哀歌》 |
杨四平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
|
具象之上的玄思--读黄梵的诗 |
叶橹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 |
0 |
|
3
|
论黄梵动物诗歌的死亡主题 |
公艳馨
孙淑芹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4
|
“填平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沟壑”——关于黄梵近作 |
赵目珍
|
《扬子江(诗刊)》
|
2025 |
|
|
5
|
“意象的帝国”与“情志的博物馆”——黄梵近期诗歌论析 |
张德明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已有无数的桥,可供我节节败退……”——读黄梵札记 |
敬文东
|
《诗探索》
|
2009 |
1
|
|
7
|
黄梵诗歌赏析 |
柏桦
|
《诗探索》
|
2009 |
1
|
|
8
|
黄梵的诗 |
黄梵
|
《扬子江(诗刊)》
CSSCI
|
2017 |
0 |
|
9
|
权力批判中的道德诫命——黄梵小说读札 |
何言宏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0
|
黄梵创作年表 |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1
|
黄梵的诗(四首) |
黄梵
|
《江河文学》
|
2012 |
0 |
|
12
|
黄梵的人文印象 |
陈聪
|
《翠苑》
|
2013 |
0 |
|
13
|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地方性问题 |
何言宏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4
|
|
14
|
一个主知主义者的现世回望——评《浮色》 |
李倩冉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6 |
0 |
|
15
|
知识殿堂的“警世”之作——《第十一诫》 |
草莽
|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6
|
吕进诗学讲坛第13期“现代诗写作的秘密”顺利举办 |
|
《中外诗歌研究》
|
2023 |
0 |
|
17
|
百年新诗的“公共性”及其边界 |
何同彬
王家新
罗振亚
何平
黄梵
|
《扬子江(诗刊)》
|
2015 |
1
|
|
18
|
新小说:汉语文学的又一轮? |
张桃洲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9
|
怀乡:解读《屋宇》的一种方式 |
杨绍军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三门记 |
黄梵
|
《西部(新文学)(上)》
|
201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