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和 “示中国富强”的“下西洋”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二平 《丝绸之路》 2016年第3期16-22,共7页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采访,我在国内外时断时续地已跑了好几年。最后一站,才到达这个伟大事件开始的地方——南京。这是2005年5月底的一天,我在南京郑和公园看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倒计时"钟上显示还有50天。周年是一场数字游戏,似乎...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采访,我在国内外时断时续地已跑了好几年。最后一站,才到达这个伟大事件开始的地方——南京。这是2005年5月底的一天,我在南京郑和公园看到"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倒计时"钟上显示还有50天。周年是一场数字游戏,似乎不到一个吉祥如意的整数,我们就无法追思先人做了什么,或者错过了什么。读碑,重新掂量下西洋关于朱棣为什么违背太祖海禁之制,而组织声势浩大的下西洋活动,历史上说法不一,但有案可查的证据有两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西洋 数字游戏 朱棣 天妃宫 刘家港 忽鲁谟斯 卜剌哇国 宝船 麻林地 慢八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和船队航海记录遗失之探讨
2
作者 林贻典 《海交史研究》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现时由于缺乏文献记载,学者对郑和船队曾到达之地方,都有很多争议,对于宝船之尺度,一些学者甚至认为是源于<三宝太监下西洋演义>小说家虚构之论点.本人现找出了一些资料,希望可以解决这些争论.
关键词 郑和 航海图 交通图 麻林地 海岸线 船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和下“西洋”与中非友谊
3
作者 陈公元 《海交史研究》 1981年第1期30-37,共8页
十五世纪的明代,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张帆出港,远航"西洋"。自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五到一四三三年),历时二十九年,七次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和... 十五世纪的明代,我国杰出的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从苏州刘家河(今江苏太仓浏河)张帆出港,远航"西洋"。自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公元一四○五到一四三三年),历时二十九年,七次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和阿拉伯海海面上,其中四次——即第四、五、六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访问了非洲,促进了我国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往来,为中、非友谊写下了烛烂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宝船 海外贸易 西洋 麻林地 慢八撒 肯尼亚 皇明世法录 《星槎胜览》 《明史》 木骨 明成祖 中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海洋博物馆寻宝记(六)——《郑和航海图》
4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2016年第Z2期63-64,共2页
淘气章鱼,你快来看,这有份《郑和航海图》。这个可是罕见资料哇.很多很多年前,一位官员奉皇帝之命,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江苏太仓出发,乘船驶向大海,走向深蓝,探索未知的世界,开创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恢弘篇章,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淘气章鱼,你快来看,这有份《郑和航海图》。这个可是罕见资料哇.很多很多年前,一位官员奉皇帝之命,带领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江苏太仓出发,乘船驶向大海,走向深蓝,探索未知的世界,开创了中国古代航海的恢弘篇章,这就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外交家。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他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此后,自1405年至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30余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航海图 明代永乐 大队人马 江苏太仓 寻宝 朱棣 麻林地 茅元仪 慢八撒 武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忆航
5
作者 吴长荣 《航海》 2015年第1期24-25,共2页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互通伙伴国会议上,再次提出"一路一带"交通贸易大格局建设战略,中国出资400亿美元作基金,将惠及沿途各国人民,也是我国促进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伟大战略布局。"海上丝绸之路"是大物流的大动脉,欢迎... 2014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互通伙伴国会议上,再次提出"一路一带"交通贸易大格局建设战略,中国出资400亿美元作基金,将惠及沿途各国人民,也是我国促进世界经济大发展的伟大战略布局。"海上丝绸之路"是大物流的大动脉,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郑和七下西洋航行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七下西洋 战略布局 互联互通 世界经济 大物流 想当年 枢纽港 麻林地 瀛涯胜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拉穆的中国文化印记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石柱 王元林 《中华文化画报》 2011年第1期106-109,共4页
很多年以前,有一艘中国大船在帕泰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上有400人没有死,于是在上佳登岛上岸。上岸后,由于淡水缺乏,只有40人留在上佳,其中240人到了附近的西邮,还有100人到了附近帕泰。留在上佳的40人,生活十分艰难,以后又发生过一场... 很多年以前,有一艘中国大船在帕泰附近海域触礁沉没。船上有400人没有死,于是在上佳登岛上岸。上岸后,由于淡水缺乏,只有40人留在上佳,其中240人到了附近的西邮,还有100人到了附近帕泰。留在上佳的40人,生活十分艰难,以后又发生过一场大的瘟疫,村里居民所剩无几。从此再没有中国人的消息,直至今日,村里没有一户中国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穆 船上 帕泰岛 古城遗址 中国瓷器 文化印记 麻林地 国瓷 一点印象 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肯尼亚滨海考古散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元林 《中华文化画报》 2011年第4期30-35,共6页
肯尼亚地处非洲东部沿海,濒临印度洋,滨海地区自南而北主要有蒙巴萨(Mom-basa)、马林迪(Malindi)、拉穆(Lamu)
关键词 蒙巴萨 滨海地区 非洲东部 拉穆 林迪 麻林地 慢八撒 沿海地区 交通大动脉 文化遗物
原文传递
再论美洲由郑和船队发现的见解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贻典 《郑和研究》 2003年第F03期38-47,共10页
关键词 美洲 郑和 航程 航海史 好望角 毛罗地因 《郑和航海图》 《明史·外国传》 麻林地 木兰皮国 《岭外代答》 木兰舟 西大食海 地中海 周去非 《钞本残卷》 加拉巴哥群岛 巴喇西国 《四夷广记》 波斯 明朝 《野记》
原文传递
肯尼亚,你听说过吗 海上丝绸之路终点
9
作者 王霁 史冬青 王亦晨 《海峡影艺》 2015年第1期46-61,共16页
自2013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圈,不仅有利于我国建设,同时也使沿途各国得益。因而,这一宏伟设想很快... 自2013年来,我国政府提出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圈,不仅有利于我国建设,同时也使沿途各国得益。因而,这一宏伟设想很快就得到亚非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和响应。同时,也就成为当下我国文艺创作和媒体报道的热门话题。陆地"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始于一千多年前汉唐时代,原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国际通商路线,连接着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四大古国,互通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亚非国家 文艺创作 热门话题 经济发展 蒙巴萨 水下考古 麻林地 中国海员 慢八撒
原文传递
非洲黑人来华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艾周昌 《西亚非洲》 1987年第3期47-53,80,共8页
近十多年来,国际史学界对非洲黑奴贸易的研究日趋深入,关于黑奴在中国的情况,自然引起普遍的关注,且疑团丛生,兹举其荦荦者,计有: 第一,是否有一条从非洲延伸到中国的贩奴路线?阿马杜—马赫塔尔·姆博说:“对于经由撒哈拉或东非海岸。
关键词 黑奴贸易 非洲黑人 塔尔 诃陵 遣使 地理方位 葡萄牙人 爪哇人 麻林地 《册府元龟》
全文增补中
小小说三题
11
作者 陈孝荣 《雪莲》 2006年第4期60-64,共5页
  灵魂出窍   我们族上,太祖公最显耀.他在皇上手下当差,很讨皇上喜欢.我们族中的人也跟着他讨了好.可是古话"伴君如伴虎",也参破了世事的另一面.有一年,太祖公因为一件小事激怒了皇上,皇上就把他流放到了新疆.……
关键词 小小说 麻林地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Forest Typ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a Coastal Sand Dune of Subtropical China 被引量:4
12
作者 GAO Wei LIN Meimei +3 位作者 HUANG Yongrong HUANG Shide YE Gongfu HUANG Zhiqun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20年第5期454-465,共12页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 Coastal sand dune ecosystems generally have infertile soil with low water-holding capacity and high salinity. However, many plant species have adapted to the harsh sand environment along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Studying the microbial biomass in such an ecosystem can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that microbes play in soil fertility and nutrient cycling. 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s i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 and nitrogen(MBN) contents and their seasonal dynamics in five forest types(a secondary forest and plantations of Casuarinas, Pine, Acacia, and Eucalyptu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il MBC and MBN contents in all five forest stands were higher in spring and winter, but lower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MBC content was lower in the Casuarinas plantation than in the other plantations in the same soil layer.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MBN contents among the different forest types. The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moisture,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temperature.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 Across all soil layers, secondary forest had the highest MBC and MBN concentrations. Our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MBC and MBN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otal soil carbon(TC), pH, and litter N content, but were negatively impacted by soil bulk density and litter C content. Moreover, the MBN conten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oot N content. In summary,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litter and fine roots, soil nutrient contents, as well as the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aused by different tree species collectively affect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oil MBC and MB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and dun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secondary forest Pinus elliottii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Acacia crassicarpa 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 plant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