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69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鹦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诊断报告
1
作者 黄涛 刘金凤 +4 位作者 林仲寅 鞠艳 姜亦飞 赵巧雅 马秀丽 《家禽科学》 2025年第2期37-42,共6页
山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2日龄鹦鹉出现呼吸困难、鼻腔内充满干酪样分泌物等症状,采集死亡鹦鹉的鼻腔内分泌物和肺脏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病由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所致。药物敏感性试验... 山东省某养殖场饲养的12日龄鹦鹉出现呼吸困难、鼻腔内充满干酪样分泌物等症状,采集死亡鹦鹉的鼻腔内分泌物和肺脏组织分离细菌,通过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证实该病由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所致。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大部分药物耐受,仅对氟苯尼考、氧氟沙星等药物高度敏感,对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等药物中度敏感。本研究为鹦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 肺炎克雷伯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延误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贾卫红 杨雅菲 +5 位作者 孟晔 郝娜娜 王丽娜 卜丽娜 刘志燕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最高42.0℃,有鸟类及家禽接触史3例,其余否认鸟类及家禽接触史。乏力、呼吸困难各5例,食欲减退、头晕各3例,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头痛各2例,胸痛、咽干、多汗、腹泻、痰中带血各1例。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例降钙素原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影像学检查均有肺实变,表现为片状模糊渗出影,部分边缘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均被误诊为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误诊时间5~9 d。6例均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予以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高热伴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提示大片状实变渗出影,经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尤其有家禽或鸟类接触史者,需高度怀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以早期确诊,减少误诊误治,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能避免疾病向危重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高热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日记
3
作者 骆顺然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25年第1期88-88,共1页
1月3日星期三“啾啾”“叽叽”,阳台上传来了阵阵清脆的啼啭声。今天我给家里的黄色虎皮鹦鹉“黄菊”请来一个新伙伴——毛色靛蓝的“青烟”。
关键词 虎皮鹦鹉 黄菊 靛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肺炎1例治疗用药分析与体会
4
作者 冯秀亚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第4期37-38,共2页
鹦鹉热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对其通常无效。该文作者在2021年收治了以发热、畏寒等症状入院,有鹦鹉饲养与接触史并确诊为鹦鹉热肺炎的患者1例,该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稳定... 鹦鹉热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对其通常无效。该文作者在2021年收治了以发热、畏寒等症状入院,有鹦鹉饲养与接触史并确诊为鹦鹉热肺炎的患者1例,该患者经相应的治疗后症状好转,病情稳定出院。该文就其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简述,并对治疗过程中抗感染药物的选择及疗程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肺炎 莫西沙星 用药分析 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致重症肺炎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文娟 刘玲莉 崔京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38-640,共3页
该文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入院,影像学提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衣原体抗体IgM阳性(微量免疫荧光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予米诺环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病... 该文报道1例45岁女性患者,因胸闷、气短、发热等症状入院,影像学提示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衣原体抗体IgM阳性(微量免疫荧光法),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核酸,予米诺环素和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病情稳定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1
6
作者 凌洪权 陈忠琼 +3 位作者 谢建华 李泰 黎朝燕 骆璐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48-48,共1页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CP)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患病禽(鸟)精神萎靡、厌食、羽毛松乱、眼鼻流分泌物、腹泻和严重脱水,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有结膜炎、关节炎,死亡等特征。人亦可感染而出现肺炎、败血症和流产等。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人兽共患病 呼吸困难 鼻流 结膜炎 关节炎 败血症 诊断与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调查处置
7
作者 张洁 王斌 +4 位作者 曾麟钦 明雪薇 陈曦 喻秀艳 刘慧慧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对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鹦鹉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23年3-7月期间医疗机构确诊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周边职业人群及环境进行鹦鹉热衣... 目的对2023年自贡市3例鹦鹉热衣原体病例进行调查处置,为鹦鹉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2023年3-7月期间医疗机构确诊的3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并对其密切接触者、周边职业人群及环境进行鹦鹉热衣原体核酸检测,利用ompA基因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结果3名患者均存在禽类/鸟类接触史,且临床症状均以高热、肺炎为主,地理位置分布相对集中(直线距离4 km),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周围职业人群中无阳性检出,在病例1邻居家鸽子粪便(25.0%,3/12)、野生鸟/禽类活动区域污水(22.2%,2/9)检出环境样本阳性,利用3名病例呼吸道样本与阳性环境样本进行ompA测序,发现3名病例与鸽子粪便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本起事件可能为接触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3例病例,感染来源依旧与鸟/禽类活动存在密切关联。医务人员在接诊发热、肺炎病例时要主动询问相关暴露史,卫生部门应加强宣传,提示居民在接触禽类/鸟类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积极与畜牧部门、林业部门做好联防联控,降低家禽感染鹦鹉热衣原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调查处置 自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
8
作者 李兆才 刘萍 +4 位作者 李赟辉 张淮瑜 肖乾 刘春国 周继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23-828,共6页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 目的对疑似鹦鹉热衣原体感染鸭进行检测、病原分离培养和基因型鉴定。方法从山东某鸭场采集病鸭肺脏,进行衣原体荧光PCR检测;将阳性样本匀浆和无菌处理后,接种L929细胞,连续传代培养,通过Giemsa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衣原体包涵体的形成;提取分离株DNA并测序,分析16S rRNA、16-23S IGS和ompA基因序列进行种属鉴定和基因分型。结果成功分离到1株鸭源鹦鹉热衣原体,基因型鉴定为A型。结论鸭源A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离鉴定扩大了对A型菌株感染宿主范围的认识,为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控技术及公共卫生等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细胞培养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表现
9
作者 王迪 胡维娟 +2 位作者 贾科峰 叶玉冰 吕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93-15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mNGS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经mNGS确诊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及1个月内胸部CT表现。结果:48例均有发热症状,其中40例(83.3%)有禽类... 目的:探讨经mNGS确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胸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0月在本院经mNGS确诊的4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及1个月内胸部CT表现。结果:48例均有发热症状,其中40例(83.3%)有禽类接触史;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12例(25%),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3例(68.8%);C反应蛋白升高42例(87.5%),其中29例(60.4%)C反应蛋白>100 mg/L。首次胸部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下叶41例(85.4%),35例(72.9%)累及单个肺叶,均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最常见表现为实变(97.9%,47/48),且实变多伴随空气支气管征(97.9%,46/47)及晕征(74.5%,35/47),18例(37.5%)有细网格征,18例(37.5%)病变同侧可见胸腔积液。经抗生素治疗后45例复查CT显示病灶好转30例(66.7%),10例(22.2%)出现纤维灶,18例(40.0%)晕征及14例(31.1%)细网格征吸收消失。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多表现为下叶为主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及周围磨玻璃影,常合并细网格征及胸腔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CT表现特征
10
作者 杨登法 郭宇闻 +3 位作者 杨婷 陈建华 许晓琴 罗建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经宏基因二代测序(macrogene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技术确诊10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图像。结果7例(70%)患者与鸟(禽)类或其粪便有接触史。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团片状渗出实变影,均位于单肺,其中累及单叶8例(80%)、双叶2例(20%);10例(100%)均伴有支气管充气征,9例(90%)有磨玻璃影,8例(80%)局部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隔增厚;1例(10%)病灶呈“扇形”改变,1例(10%)病灶见“反晕症”,9d内复查9例(90%)有进展,表现为病灶融合增大呈更大范围实变或新出现病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鸟(禽)类接触史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
11
作者 朱巧 任翠 +1 位作者 李美娇 王晓华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分析肺内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外影像表现。结果:2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15例肺内病变表现为大叶性肺炎,5例表现为斑片结节,2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常见伴随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12例)、小叶内网状影(11例)、铺路石征(6例),少数可见晕征(3例)、反晕征(1例)、小叶中心性结节(1例)、支气管壁增厚(2例)、支气管牵引性扩张(1例)。所有病变均未见坏死或空洞。肺内病变分布:累及单肺19例,双肺3例;累及上肺区6例,下肺区13例,上、下肺区同时受累3例;外周分布12例,支气管血管周围分布4例,弥漫分布6例。10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伴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表现以大叶性肺炎最多见,典型者表现为斑片状实变伴空气支气管征,多合并磨玻璃密度影,常伴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网状影及铺路石征等间质受累表现,可见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特点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许建钢 段建民 刘江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2020年9月~2021年7月我院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分析5例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病理、治疗及预后,分析鹦鹉...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总结2020年9月~2021年7月我院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联合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诊断的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分析5例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胸部CT、病理、治疗及预后,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文献复习。结果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中3例有鸽子接触史,2例有糖尿病病史。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2例患者伴有咳嗽,1例患者出现腹痛。入院时患者的C-反应蛋白、血沉炎症指数水平均升高,胸部CT特点为实变影伴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4例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增多;4例患者的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病理结果:炎性渗出、纤维素渗出、泡沫细胞浸润,1例伴机化。治疗使用多西环素或莫西沙星及其联合治疗,5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对于有禽类接触史、白细胞、降钙素原不高,淋巴细胞减低、低钠低氯血症、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影伴磨玻璃影患者需警惕鹦鹉热衣原体肺炎,BALF送检联合mNGS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发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鹦鹉算法的光伏多峰值MPPT控制
13
作者 魏业文 邱天一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90,共8页
针对光伏阵列在光照不均条件下呈现多峰突变,导致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失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鹦鹉算法的MPPT控制。首先考量Halton序列进行种群初始化,使多样性变化显著;其次选取切线搜索算法中的切线飞行机制减少动态跳跃,克服... 针对光伏阵列在光照不均条件下呈现多峰突变,导致传统的最大功率点追踪失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鹦鹉算法的MPPT控制。首先考量Halton序列进行种群初始化,使多样性变化显著;其次选取切线搜索算法中的切线飞行机制减少动态跳跃,克服早熟和局部极点问题;后期通过鹦鹉翻筋斗觅食策略进行二次更新,减小自适应范围,加速收敛。对比传统鹦鹉算法、金豺算法以及灰狼优化算法,测试结果显示,改进的鹦鹉算法的MPPT控制跟踪效率分别为98.23%、97.26%、96.91%和96.81%,跟踪时间分别为0.077 s、0.112 s、0.127 s、0.156 s,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跟踪精度和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功率点追踪 光伏阵列 局部遮阴 改进鹦鹉算法 Halton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14
作者 陈明诚 郑彩云 余丽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1期1-6,共6页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综合分析25例确诊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为高效诊治鹦鹉热,降低并发症,提高重症患者的生存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2月由我院收治的2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要点。结果25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中位数年龄为69岁(41~8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咳嗽、气喘、乏力,均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从起病到就诊时间为4 d(1~10 d)。患者白细胞基本正常,常规CRP、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15例患者进行细胞免疫检查,其中13例CD4、CD8细胞数量降低。气管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气道中痰液较少。患者存在低氧血症,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医师对患者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及时调整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后病情好转,缩短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时间和病程。结论有鸟类或家禽类接触史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利用mNGS可提高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的准确性,尽早启动以四环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但仍需警惕在病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多西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8例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蒋榕 汤渝玲 +4 位作者 文隆 孔祥龙 李慧 姜迪譞 周志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48-1352,共5页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 目的分析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p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确诊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1日至2022年4月1日长沙市第一医院采用mNGS诊断的28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诊治情况。结果28例病人中10例为女性,18例为男性,中位年龄60岁;27例病人有明确禽类接触史,1例无。重症病例占32.1%,多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或尿毒症等基础疾病病人。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畏寒(28.6%)、咳嗽、咳痰(71.4%)、气促(53.6%)。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范围,96.4%的病人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淋巴细胞比例降低;96.4%病人PCT升高,所检测病人中ESR和CRP升高者达100%;分别有71.4%和50%病人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增高;有82.1%的病人谷草转氨酶增高,有78.6%的病人白蛋白降低。胸部CT表现单侧病变25例、其中右肺病变19例,常见影像改变是斑片状阴影(78.6%)、大片实变(21.4%),26例伴有胸腔积液。治疗情况:单用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或者左氧氟沙星)治疗9例,单用多西环素治疗2例;联合用药13例,其中青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联用喹诺酮类有10例,青霉素类联合多西环素3例。有2例病人初始选择青霉素类加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无效,改用多西环素或联用多西环素后症状缓解。28例病人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人的职业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肺部CT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对可疑病例应尽早行mNGS检测,快速过渡到精准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 鹦鹉衣原体 喹诺酮类 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鹦鹉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16
作者 段瑶 王逸群 《江苏卫生保健》 2024年第1期86-87,共2页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鸟类(如鹦鹉、鸽子、金丝雀等)或家禽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病人在发病前多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呼吸道是常见传播途径。其临床表现各异,以发热、咳嗽为主,...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一种感染鹦鹉热衣原体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带菌鸟类(如鹦鹉、鸽子、金丝雀等)或家禽以及被污染的环境。病人在发病前多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呼吸道是常见传播途径。其临床表现各异,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他特征不显著,少许病人可迅速进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危及生命。过往由于医生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且缺乏快速确诊方法,“鹦鹉热”确诊例数较少且易漏诊。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得到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症状 预防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
17
作者 刘琪 赵天天 +2 位作者 狄苗淼 夏宇 张业清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46-0049,共4页
通过系统性分析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完善对该疾病的认知,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住院期间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 通过系统性分析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完善对该疾病的认知,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2月期间住院期间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一般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 确诊患者中男性有5例,女性有4例,年龄范围在43-75岁,中位年龄为6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体温超过39℃,咳嗽咳痰、乏力、胸闷气喘。其中发展为重症肺炎4例,伴有呼吸衰竭1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所有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炎症指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的胸部CT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实变影、斑片影或者磨玻璃影,其中4例病变累及两肺,3例以左肺为著,2例以右肺为著,6例其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7 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1例伴有少量心包积液。患者的肺泡灌洗液、外周血或者痰液均送检mNGS,检测结果见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特异性DNA片段。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为以四环素类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联合应用其他抗生素,其中3例患者加用喹诺酮类,3例患者加用碳青霉烯类,3例患者加用青霉素类,其中1例合并隐球菌感染,予氟康唑、奥马环素联合治疗。结论 人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主要是通过接触鸟类及鸟类的排泄物,病程中常伴有高热、气喘等急性症状,疾病进展快,诊断过程困难,经验性治疗往往没有明显疗效,应尽早送检mNGS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精准治疗,抑制病程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四环素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及治疗
18
作者 罗干 黄志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71-73,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下腹痛9天”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感染、实变,初步考虑为右肺感染,多为社区获得性肺...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下腹痛9天”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感染、实变,初步考虑为右肺感染,多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给予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并出现肝功能损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样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立即停用激素,调整使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mNGS可及时明确诊断,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衣原体肺炎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阿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的海岸带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以鹦鹉洲湿地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睿 陈雪初 +1 位作者 由文辉 屠佳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8-78,共11页
鹦鹉洲湿地自建成以来已开展了连续5年以上的实地调查和监测,结合长期监测数据构建科学系统的修复成效评价体系对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调研、科学监测和查阅文献,搜集所需相关数据,构... 鹦鹉洲湿地自建成以来已开展了连续5年以上的实地调查和监测,结合长期监测数据构建科学系统的修复成效评价体系对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采用能值分析方法,通过实地调研、科学监测和查阅文献,搜集所需相关数据,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能量分析结构图和能值指标体系,对自然资产、生态服务等主要能值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不同修复时期湿地的功能表现.研究结果表明:2021年,鹦鹉洲湿地自然资产总能值为8.92×1016 sej,相当于能值–货币价值22.47万元,湿地生态服务总能值为8.88×1017 sej·a^(-1);实施生态修复后,鹦鹉洲生态质量明显改善,其自然资产和生态服务能值分别是修复前的5.01倍和5.73倍;鹦鹉洲湿地生态系统的能值自给率(emergy self-support ratio,ESR)为0.47,能值产出率(emergy yield ratio,EYR)和能值可持续指数(emergy sustainable index,ESI)分别为28.29和25.03,表明湿地产出效率高且可持续发展空间较大.研究显示:基于长期监测数据,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可较好地反映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所构建的评估体系及方法可为类似海岸带修复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生态修复 成效评估 能值分析 鹦鹉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聚集性鹦鹉热4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蒋秋婷 朱鑫敏 +3 位作者 胡少华 钱凤飞 朱源 周华娟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6期41-43,共3页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宿主是禽类,传染源包括但不限于观赏鹦鹉在内的病鸟或病原携带鸟,人类通过吸入被感染动物的羽毛粉尘、干燥粪便、尿液或其他分泌物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而感染。感染可导致高热、畏寒、头痛、... 鹦鹉热是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宿主是禽类,传染源包括但不限于观赏鹦鹉在内的病鸟或病原携带鸟,人类通过吸入被感染动物的羽毛粉尘、干燥粪便、尿液或其他分泌物的气溶胶或直接接触而感染。感染可导致高热、畏寒、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严重可导致呼吸衰竭、重症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并发症[1],引起肺部炎性病变并可累及肝、脾、心、肾、中枢神经系统等脏器,其中非典型肺炎是最常见的表现[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聚集性 鹦鹉 鹦鹉热衣原体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