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文永华 杜登文 +3 位作者 赵鹏 陈小凡 任丽萍 冯超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23期123-130,共8页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铅锌矿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以及二叠系下统地层中,矿化岩石为碳酸盐岩型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以富液包裹体和纯液体包裹体为主,局部少量发育气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83~357℃;盐度为0.35%~23.18wt.%NaC...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铅锌矿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以及二叠系下统地层中,矿化岩石为碳酸盐岩型类型。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包裹体以富液包裹体和纯液体包裹体为主,局部少量发育气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为83~357℃;盐度为0.35%~23.18wt.%NaCleq.。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中盐度流体。矿石中方铅矿组成的δ^(34)SCDT值变化介于-0.7‰~19.9‰之间,极差为20.60‰,平均值为8.92‰。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206)Pb/^(204)Pb=8.115~19.146,平均18.634;^(207)Pb/^(204)Pb=15.737~15.881,平均15.801;^(208)Pb/^(204)Pb=38.324~39.471,平均38.958。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草坝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特征;白家坝铅锌矿、简草峪铅矿、窝使洞铅矿矿石硫具有深源硫和壳源硫双重硫源特征,矿石硫源与造山带作用有关,来源于深部的硫在造山带作用过程中与壳源硫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硫源;埃山铅锌矿、郭家坡铅锌矿矿石硫具有壳源硫特征,同时受到造山带热液硫的干扰。矿石铅主要源于上地壳来源。郭家坡铅锌矿属于初始沉积成矿,成矿时代为晚寒武世—早奥陶世,经后期热液改造更为富集。其他矿床(点)为热液成矿,与燕山期伸展构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峰-宣恩-咸丰地区 铅锌矿 包裹体 同位素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秀平 牟传龙 +2 位作者 肖朝晖 陈尧 王启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0-66,共17页
来凤-咸丰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外侧相邻的鄂西地区,其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暗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根据6条露头剖面和3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测,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等对来凤-咸... 来凤-咸丰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外侧相邻的鄂西地区,其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暗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较低。根据6条露头剖面和3口钻井岩心的详细观测,通过借助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和有机碳含量分析等对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矿物组分以石英和粘土矿物为主,发育大量的粉砂级碎屑颗粒,岩石类型以富有机质的粉砂岩、泥页岩为主,由底向上依次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炭质(含)粉砂质页岩段、含炭含泥(质)粉砂岩段、含泥粉砂岩段及含炭粉砂质页岩段。在对比四川盆地相应层系页岩气富集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物、岩石特征与元素地球化学的指示,认为来凤-咸丰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较短时期的缺氧还原环境、快速变化的海平面和较小的沉积速率,使其在较高的生物产率条件下,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厚度和有机质的丰度相对四川盆地明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分 岩石类型 五峰组-龙马溪组 来凤-咸丰地区 四川盆地 中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丰地区咸地2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岩石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翔 张号 何俊 《中国煤炭地质》 2019年第A01期47-54,共8页
湖北咸丰地区咸地2井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获得较好的页岩气显示。咸地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沉积厚度大、含气性高等特点。通过系统观察与描述咸地2井岩心,采集样品和开展薄片鉴定、X衍射实验,然... 湖北咸丰地区咸地2井在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获得较好的页岩气显示。咸地2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有机碳含量高、沉积厚度大、含气性高等特点。通过系统观察与描述咸地2井岩心,采集样品和开展薄片鉴定、X衍射实验,然后进行矿物成分和岩石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岩性可划分为四段,即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二段、三段。沉积水体由下往上在五峰组时期为快速海侵阶段,至龙马溪组一段处于稳定期,龙马溪组二段处于动荡期,龙马溪组三段处于海退期,水体变浅。五峰组-龙马溪组矿物组分以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总体上脆性矿物含量高。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相呈现由硅质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变化规律,总体上具有硅质含量逐渐减少、炭质含量逐渐增加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峰组-龙马溪组 矿物成分 岩相 岩石学 咸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