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源大肠杆菌对磷霉素的异质性耐药特征研究分析
1
作者 陶志华 《今日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5-8,共4页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源大肠杆菌对磷霉素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本研究通过对多株鸡源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相关酶活性等实验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磷霉素(0.125~128μg/mL)的M-H肉汤培养基对鸡源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观测,进一步测试不同浓度...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鸡源大肠杆菌对磷霉素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本研究通过对多株鸡源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及耐药相关酶活性等实验方法,采用含不同浓度磷霉素(0.125~128μg/mL)的M-H肉汤培养基对鸡源大肠杆菌进行培养观测,进一步测试不同浓度磷霉素对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磷霉素浓度升高,耐药菌株数量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高浓度磷霉素环境下,原本敏感的部分菌株会转变为耐药菌株,使得耐药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逐渐上升,而鸡源大肠杆菌对磷霉素的耐药相关酶活性在不同浓度磷霉素作用下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当磷霉素浓度为16μg/mL时,酶活性平均值高达60.2 U/mL,而当磷霉素浓度大于16μg/mL时,使用高浓度磷霉素治疗可能会大幅增加治疗成本,并且可能导致鸡肉或鸡蛋中的药物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因此最优磷霉素浓度为16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磷霉素 异质性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地区产ESBLs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与优势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曲志娜 刘红玉 +5 位作者 王娟 赵思俊 李玉清 黄秀梅 盖文燕 王君玮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58-2066,共9页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试验,了解青岛地区肉鸡养殖场产ESBLs大肠杆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分析ESBLs流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 【目的】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和基因型检测试验,了解青岛地区肉鸡养殖场产ESBLs大肠杆菌菌株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征,分析ESBLs流行基因型和基因亚型,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产ESBLs菌株的感染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249株大肠杆菌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试验,采用CLSI推荐方法进行ESBLs表型检测和确证实验,采用PCR方法、序列测定以及生物学分析软件进行ESBLs耐药质粒的DNA扩展和基因型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对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83.13%(207/249)的鸡源大肠杆菌菌株产ESBLs;产ESBLs菌株对7种抗菌药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中对庆大霉素、大观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等5种药物差异显著(P<0.05),而产ESBLs菌株对四环素和氟苯尼考2种抗菌药的耐药率显著低于非产ESBLs菌株;产ESBLs菌株多重耐药程度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多重耐药率分别为99.03%和92.86%(P=0.035);CTX-M型、TEM型和OXA型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9.52%和47.83%,未检测出SHV型ESBLs菌株;产酶菌株分属于10个基因亚型,TEM-1型、CTX-M-65型和CTX-M-55型、OXA-1型是优势基因亚型,并首次从健康家禽中检测到基因重组嵌合体CTX-M-123和CTX-M-64。【结论】产ESBLs鸡源大肠杆菌菌株在青岛地区广泛流行和传播;产ESBLs菌株耐药相对非产ESBLs菌株严重;相比国内其它地区,CTX-M型和TEM型同样成为青岛地区产ESBLs鸡源大肠杆菌菌株的流行基因型,但基因亚型存在差异,TEM-1型、CTX-M-65型和CTX-M-55型、OXA-1型分别是各基因型的优势基因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耐药性 ESBLS 基因型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栓江 杨汉春 +2 位作者 王建舫 郭鑫 查振林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耐药性 监测 埃希氏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贾艳华 李凤娟 +3 位作者 刘建华 胡功政 莫娟 余军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 为探讨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耐药机制,采用改进的平板培养法建立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用液体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了鸡源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菌、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克拉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等1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检测了细菌生物被膜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结果表明:浮游菌和脱膜菌对同种药物的敏感性几乎相同,而生物被膜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性比后两者显著增强,并且2株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浮游菌在形成生物被膜后产生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由此说明,生物被膜菌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生物被膜这种特殊结构造成的,同时,由于生物被膜的存在,促使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生物被膜的形成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鸡大肠杆菌生物被膜耐药的两个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生物被膜 耐药性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扬 陈丽鹏 +4 位作者 吴华 赵金凤 许瑞 贺志沛 胡功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4-96,106,共4页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 用肉汤稀释法测定32株鸡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等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并用ERIC-PCR方法分析试验菌株间的克隆关系。结果显示:32株大肠杆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4%、75%,tetA和tetB阳性率分别为78%和25%。总tet基因阳性率为90.6%,与对四环素、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基本一致。携带1种或2种tet基因的临床分离菌,不仅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还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新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试验菌共分为A^O 15个ERIC型,tetA和tetB几乎均匀分布于不同ERIC型菌株中,表明其在试验菌株间水平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稀释法 四环素耐药基因 鸡源大肠杆菌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冰醋酸诱导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影 魏忠彬 钱爱东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5-648,共4页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 利用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以及RT-PCR方法检测了经低浓度冰醋酸作用的鸡源大肠杆菌活细胞,并对其进行了复苏。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LIVE/DEAD试剂盒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均能检测出较高数量的活菌数;RT-PCR法也能检测到活细胞信号分子-mRNA,并扩增出"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的cDNA片段。这些均显示细菌已进入VBNC,且在吐温80作用下又恢复为可培养状态,从而证实大肠杆菌具有"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低浓度冰醋酸 诱导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华 张林波 +1 位作者 沙里金 林雁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8-341,共4页
以吉林省部分地区临床分离的43株鸡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药敏试验方法,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普遍耐药,耐药菌株大多数为多重联合耐药。本研究所采用的15种抗生素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兽... 以吉林省部分地区临床分离的43株鸡源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药敏试验方法,对其耐药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吉林省部分地区鸡源大肠杆菌普遍耐药,耐药菌株大多数为多重联合耐药。本研究所采用的15种抗生素中,抑菌作用最强的是兽医临床上尚未使用的头孢唑啉和丁胺卡那霉素,其次为头孢哌酮和卡那霉素;大肠杆菌对四环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等药物表现出100%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耐药性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鸡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6
8
作者 孟志敏 李连缺 +2 位作者 米同国 黄占欣 任亚琪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0-101,共2页
近年来,大肠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多表现为多重耐药性和交叉耐药性,增加了治疗难度,制约了养殖业健康发展。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增加反映了选择性压力对耐药菌的影响以及潜在耐药性基因的广泛传播。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河北省 交叉耐药性 分离 鉴定 多重耐药性 养殖业
原文传递
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 被引量:8
9
作者 苑丽 吴华 +2 位作者 刘智明 付秀玲 胡功政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28-130,共3页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1株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等6类共14个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四耐及以上的菌株占总受试菌的96%,76.5%菌株耐6~10种药...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1株河南省鸡源大肠杆菌对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等6类共14个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四耐及以上的菌株占总受试菌的96%,76.5%菌株耐6~10种药物,河南省养鸡场最常见的耐药谱为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恩诺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鸡源大肠杆菌 耐药性检测 ESCHERICHIA coli 微量肉汤稀释法 磺胺甲噁唑 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 药物 头孢噻呋 四环素类 庆大霉素 耐药现象 内酰胺类 菌株 甲氧苄啶 恩诺沙星 氨苄西林 耐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及多价灭活苗的研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丽荣 王三虎 +5 位作者 朱艳平 董永军 杭柏林 胡婕 杨井泉 司丹丹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19,共3页
从河南新乡市不同鸡场采集大肠杆菌病料88株,经鉴定56株为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别是O1O2,O5,O35,O78,O111,其中O1,O2,O78,O111为主要的血清型.将所分离的6种血清型大肠杆菌制成多价灭活苗,接种雏鸡,攻毒保护率达100%,免疫效果良好.
关键词 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 多价苗 分离鉴定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鸡源大肠杆菌喹诺酮耐药株中qnr基因的发现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居纯 吴聪明 +1 位作者 陈雅莉 沈建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共2页
本文从我国鸡源大肠杆菌质粒中发现了介导喹诺酮类耐药的qnr基因。从120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17株喹诺酮类耐药菌,以其质粒提取物为模板,PCR扩增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qnr基因,结果发现3株阳性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3株菌间qnr... 本文从我国鸡源大肠杆菌质粒中发现了介导喹诺酮类耐药的qnr基因。从120株鸡源大肠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17株喹诺酮类耐药菌,以其质粒提取物为模板,PCR扩增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qnr基因,结果发现3株阳性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3株菌间qnr同源性为100%,与GenBank注册序列(AY655485)同源性为95.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63%。3株qnr阳性菌对16~19种抗菌药物呈高水平多重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QNR基因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1型菌毛菌株粘附鸡呼吸道上皮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鼎震 赵永前 +5 位作者 侯继波 何家惠 戴建君 恽时锋 王晓丽 董晨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鸡大肠杆菌 (O78) 1型菌毛在不同温度中的表达情况。细菌在营养肉汤中 37℃培养 4 8h可表达大量的菌毛 ,而 18℃培养 4 8h则缺乏菌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7℃培养的鸡大肠杆菌可大量粘附鸡呼吸道上皮粘膜 ,而 18℃...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鸡大肠杆菌 (O78) 1型菌毛在不同温度中的表达情况。细菌在营养肉汤中 37℃培养 4 8h可表达大量的菌毛 ,而 18℃培养 4 8h则缺乏菌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7℃培养的鸡大肠杆菌可大量粘附鸡呼吸道上皮粘膜 ,而 18℃培养的同种菌则不能粘附 ,表明鸡大肠杆菌粘附鸡呼吸道上皮的过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1型菌毛菌株 粘附 呼吸道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鸡源大肠杆菌的交叉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煜 牛发良 薛瑞辰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交叉耐药性 临床分离 多重耐药菌株 致病性大肠杆菌 动物健康 大肠杆菌 多重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源大肠杆菌对24种抗菌药的药敏监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春光 蒋桂娥 +2 位作者 刘廷玉 张军辉 张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4-84,共1页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药敏监测 抗菌药 致病性大肠杆菌 耐药性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鸡源大肠杆菌的枯草芽孢杆菌鉴定及代谢产物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国宏 宋涛 +5 位作者 陆金荣 王效禹 张琪 曲恩玉 江国托 秦爱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18,共4页
本试验采用鸡源大肠杆菌O2作为指示菌,对29株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效果检测,获得了4株抑菌圈在15mm以上的芽孢杆菌;在此基础上,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谱的测定及理化稳定性试验,发现其中一株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及... 本试验采用鸡源大肠杆菌O2作为指示菌,对29株芽孢杆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了抑菌效果检测,获得了4株抑菌圈在15mm以上的芽孢杆菌;在此基础上,对其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谱的测定及理化稳定性试验,发现其中一株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及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理化性质稳定,对鸡源大肠杆菌抑菌圈达到20mm以上;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结果显示该菌为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枯草芽孢杆菌GD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抑菌谱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剑辉 熊惠军 +1 位作者 宋立 陈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3-34,共2页
喹诺酮类药物是兽医临床治疗动物细菌性疾病一类常用抗菌药物,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动物源大肠杆菌对其耐药性也随之逐渐上升[1]。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是染色体介导的靶位改变、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外排。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鸡源大肠杆菌 质粒介导 耐药基因 细菌性疾病 兽医临床治疗 抗菌药物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鸡源大肠杆菌iss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琛 徐旺烨 +4 位作者 曾庆华 王会 李燕 王雷 郭兴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2期5969-5971,共3页
采用鸡胚致死对HL11、HL32、SD27鸡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致病性进行测定,并检测其血清抗性及iss基因序列。结果表明,3株大肠杆菌为致病性、血清补体敏感菌株,iss基因序列与已知禽大肠杆菌iss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0%~99.7%。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ISS基因 致病性 血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和黄芪多糖对鸡源大肠杆菌的体外联合抑菌作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文举 宋艳画 吴伶俐 《中兽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8-10,共3页
采用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素和黄芪多糖对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黄芪多糖联用对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黄连素对各菌株的MIC分别为0... 采用倍比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连素和黄芪多糖对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素与黄芪多糖联用对4株鸡源大肠杆菌的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黄连素对各菌株的MIC分别为0.75、0.5、0.375、1.0mg/mL;单独使用黄芪多糖对各菌株的MIC分别为15、10、10、15mg/mL;两者联合使用时对各菌株的FIC分别为0.75、0.75、1.5、0.625,平均FIC为0.91。通过联合用药,使黄连素的抗菌潘性提高。T2~8倍,黄芪多糖的抗菌活性提高了1~2倍。黄连素和黄芪多糖联合使用,能够减少药物的使用量,可用于防治鸡大肠杆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黄芪多糖 鸡源大肠杆菌 最低抑菌浓度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第一季度山东省肉鸡集团公司鸡源大肠杆菌抗药性监测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玉庆 骆延波 +4 位作者 齐静 颜世敢 胡明 张秀美 吴聪明 《家禽科学》 2012年第10期41-43,共3页
大肠杆菌是肉鸡的主要致病菌,对其抗药性和毒力机制研究较为系统,但仍然无法找到一劳永逸的杀菌药物,因为决定抗药性毒力的基因储存在肠道和环境的菌群基因库中,是变异、流动的,且细菌还存在生理性适应。针对抗药性和毒力的动态变... 大肠杆菌是肉鸡的主要致病菌,对其抗药性和毒力机制研究较为系统,但仍然无法找到一劳永逸的杀菌药物,因为决定抗药性毒力的基因储存在肠道和环境的菌群基因库中,是变异、流动的,且细菌还存在生理性适应。针对抗药性和毒力的动态变化,除了增加药物种类,根本的办法是进行系统的抗药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药性监测 鸡源大肠杆菌 监测报告 集团公司 山东省 流行病学调查 杀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血清型为O34的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茂 李峰 +1 位作者 王艳 苗立中 《家禽科学》 2012年第8期41-43,共3页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某些血清型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可以引起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全眼球炎、气囊病、腹膜炎、输卵管炎、心包炎、肠炎、滑膜炎型等一系列病症,是危害...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某些血清型菌株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可以引起胚胎死亡、脐炎、败血症、肉芽肿、全眼球炎、气囊病、腹膜炎、输卵管炎、心包炎、肠炎、滑膜炎型等一系列病症,是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抗原、K抗原、H抗原和F抗原等,目前已知有O抗原173种,K抗原103种,H抗原60种,F抗原也陆续被鉴定中,这些抗原可组合成不同的血清型。在国内,其血清型呈地区性和多样性分布,且由于不同血清型之间交叉免疫保护率较低,对该病的免疫防控工作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血清型 大肠埃希氏杆菌 免疫保护率 大肠杆菌 O抗原 胚胎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