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江苏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4 位作者 唐晟凯 张增 王超群 穆欢 王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3条COⅠ序列检测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94~0.66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9~0.0019,总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576和0.0012,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表明6个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9.39%),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6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228~0.0445,遗传距离为0.0012~0.0027,表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在6个群体中混杂分布,未形成特定的湖泊分支。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表明,整个鳙群体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趋于同质化,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鳙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体型差异个体转录组与miRNA的联合分析
2
作者 邓玉婕 朱文彬 +4 位作者 傅建军 罗明坤 王兰梅 梁政远 董在杰 《水产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3,共13页
【目的】探究影响鳙体型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以正常鳙个体(CK组)和缩骨鳙个体(PG组)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和miRNA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25327个Unigenes和8325个miRNA,鉴定到93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146个差异表达miRN... 【目的】探究影响鳙体型差异的分子机制。【方法】本实验以正常鳙个体(CK组)和缩骨鳙个体(PG组)为研究对象,进行转录组和miRNA测序分析。【结果】共获得25327个Unigenes和8325个miRNA,鉴定到930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146个差异表达miRNA(DEMs),包括473个上调和457个下调基因,44个上调和102个下调miRNA。对DEGs和DEMs的靶基因联合分析,获得了140个重复基因,功能富集到细胞周期(ko04110)、DNA复制(ko03030)、黏着斑(ko04510)和ECM受体相互作用(ko04512)等信号通路。其中,鉴定到如exo1、mcm4、ccna2、smc2和ccna2等16个参与骨骼形成发育的基因,推测可能与鳙的体型差异形成有关。此外,通过mRNA-miRNA网络互作分析,挖掘到如apob、tgfbr2a和col2a1b等基因,miR-34a-5p、miR-252a和miR-6547-5p等miRNAs;分析上述基因可能在调控和维持鳙的体型中发挥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实验发现,表达差异趋势与RNA-Seq和sRNA-Seq数据结果一致。【结论】研究发现的DEGs、DEMs和富集到的代谢通路可能与鳙的缩骨体型差异存在关联,实验结果可为后续深入揭示鳙影响体型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型 骨骼发育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表达m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t b基因的江苏省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3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3 位作者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朱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6期11-16,共6页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鳙群体遗传资源现状,科学地开展鳙增殖放流,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6个湖泊群体、223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23条Cyt b序列共有10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鳙群体遗传资源现状,科学地开展鳙增殖放流,采用线粒体Cyt b基因,分析了6个湖泊群体、223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223条Cyt b序列共有10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725±0.017)和(0.00191±0.00080),整个鳙群体呈现出高Hd和低Pi的遗传多样性模式。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625±0.077)~(0.771±0.03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59±0.00027)~(0.00221±0.00011)。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97.17%),总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283。群体间Fst为-0.0258~0.0907,遗传距离为0.0016~0.0022,表明6个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中性检验结果和错配分布分析表明,鳙群体保持稳定,未经历群体扩张。指出,鳙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趋于同质化,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 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增殖放流 江苏省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泽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鲢、鳙食性及鱼产力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子萌 冯民权 +3 位作者 杨锐婧 刘果果 史喜胜 吴文平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2-399,共8页
为探究漳泽水库中鲢、鳙放养对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于2022年7月研究了漳泽水库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同时于2022年春夏及2023年秋季进行了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调查和鲢、鳙鱼产力评... 为探究漳泽水库中鲢、鳙放养对富营养化控制的效果,基于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技术于2022年7月研究了漳泽水库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同时于2022年春夏及2023年秋季进行了浮游生物的群落组成调查和鲢、鳙鱼产力评估,探讨鲢、鳙控藻效果。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对鲢、鳙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68.5%和68.8%,浮游动物对鲢、鳙的平均相对贡献分别为31.5%和31.2%,用来控藻的鲢、鳙均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而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所增加,蓝藻代替2019年的绿藻成为新的优势种,水库富营养化未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浮游生物生物量估算鲢的鱼产力为732.521 t、鳙的鱼产力为310.106 t。本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湖库中鲢、鳙控藻效果及生态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稳定同位素 鱼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BMP基因家族成员的鉴定、进化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武艳红 周小雨 +2 位作者 陈庚 俞小牧 童金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5-1094,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基因(Hyn-bmps)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征,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yn-bmp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qRT-PCR法检测其在不同... 为了深入研究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基因(Hyn-bmps)的结构、功能和表达特征,实验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yn-bmps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水平的鉴定,利用qRT-PCR法检测其在不同组织和快/慢速生长差异个体中的表达模式。在鳙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出不均匀地分布于13条染色体上的18个BMP家族成员。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将BMP划分为5个亚家族;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和保守基序的分析结果不仅表明Hyn-bmp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也为鳙亚家族的分类提供了证据。18个bmps在鳙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群体中极端快/慢速生长差异个体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绝大部分Hyn-bmps的高表达与快速生长呈高度正相关,提示它们在鳙机体生长和头部发育中具有正调控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表明BMP基因家族在鳙生长与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也为鳙选择育种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 基因家族 基因特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IGFBP1分子特征及基因表达模式研究
6
作者 张正 俞小牧 +2 位作者 陈庚 邹钧 童金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26-1933,共8页
从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基因组中获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基因序列,并对其蛋白质理化和进化特征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鳙IGFBP1开放阅读框(ORF)为789 bp,编... 从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基因组中获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1)基因序列,并对其蛋白质理化和进化特征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鳙IGFBP1开放阅读框(ORF)为789 bp,编码26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8139.23 u,等电点(pI)为7.42,具有1个信号肽但不具有跨膜结构,推测其为亲水性分泌蛋白。鳙IGFBP1蛋白具有两个保守的IB和TY结构域,与鲤形目鱼类IGFBP1有较高的序列同源性。鳙IGFBP1的基因时空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体节期表达量显著上调,出膜后表达水平迅速下降;成鱼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皮肤、肠、性腺等组织也有一定的表达,其余组织的表达量较低。对群体中具有显著生长差异的个体进行IGFBP1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极大个体与极小个体的肝脏组织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该基因在鳙快速生长中发挥了正调控作用。研究结果对鳙生长调控分子机制研究及遗传改良研究具体理论和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1 分子特征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鱼头骨胶原多肽的制备及理化性质
7
作者 杨勤子 陈丽丽 +3 位作者 张照森 吴思雨 汪冰涛 赵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127,共12页
为提高鳙鱼骨的高值化利用,实验以鳙鱼头骨粉为原料,胶原多肽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水解蛋白酶,进行鳙鱼头骨胶原多肽的工艺优化,并对骨胶原多肽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粒径、电位、显微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胰蛋白酶... 为提高鳙鱼骨的高值化利用,实验以鳙鱼头骨粉为原料,胶原多肽得率为指标,筛选最佳水解蛋白酶,进行鳙鱼头骨胶原多肽的工艺优化,并对骨胶原多肽的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粒径、电位、显微结构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胰蛋白酶为最佳水解酶,骨胶原多肽的最佳酶解工艺为:初始pH 8,酶添加量2.5%,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0℃,料液比1∶10(g/mL),胶原多肽得率为52.19%。骨胶原多肽水解后含有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6.15 g/100 g,其中酸性氨基酸含量较高。鳙鱼头骨胶原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在5000 u以下,占比高达97.81%,表明主要为小分子肽,其平均Z-粒径为(399.90±2.70)nm,多分散指数(PDI)为0.40±0.01,表明物质分布较均匀,并且骨胶原多肽粒子表面呈负电荷状态,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研究表明,鳙鱼头骨胶原多肽营养物质较丰富,其小分子肽易于人体吸收,疏松多孔的结构也有利于肽钙螯合物的制备。本研究不仅为鳙鱼骨类产品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新型钙制剂的制备提供优良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骨 胶原多肽 氨基酸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花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白花鳙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评定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品红 王志陶 +4 位作者 夏德斌 李梦军 谢春华 刘良国 王文彬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4,共6页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新选育品种黑花鳙和白花鳙F2代的含肉率、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二者的含肉率分别为77.47%和77.53%;鲜样中肌肉生化成分分别为:水分80.56%和79.38%,蛋白质17.01%和17.67%,脂肪0.87%和1.20%,灰分... 采用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新选育品种黑花鳙和白花鳙F2代的含肉率、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二者的含肉率分别为77.47%和77.53%;鲜样中肌肉生化成分分别为:水分80.56%和79.38%,蛋白质17.01%和17.67%,脂肪0.87%和1.20%,灰分1.25%和1.35%,比能值4.43kJ/g和4.72kJ/g;干样中黑花鳙17种氨基酸总含量(81.32g/100g),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40.05g/100g),四种呈味氨基酸含量(29.13g/100g)均小于白花鳙(86.63,42.04,31.57g/100g),但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49.25%)以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0.97)均大于白花鳙(48.53%,0.94)[以上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者的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亮氨酸和苏氨酸。黑花鳙必需氨基酸与总氮的克数比(2.62)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77.98)均小于白花鳙(2.67,79.6),但都大于湖北等产地的鳙鱼。两种新选育的鳙鱼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花 白花 含肉率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鳙和黑鳙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飞 孟昱林 +6 位作者 韩志琦 夏虎 杨品红 周工建 陈克忠 李梦军 杨福忠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采用国标(GB)检测方法,依据FAO/WHO的评价规定,对2010年发现于常德珊珀湖后经人工选育的金鳙和2015~2016年采样于常德珊泊湖的黑鳙(Aristichthys nobilis)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金鳙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 采用国标(GB)检测方法,依据FAO/WHO的评价规定,对2010年发现于常德珊珀湖后经人工选育的金鳙和2015~2016年采样于常德珊泊湖的黑鳙(Aristichthys nobilis)进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金鳙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灰分水平分别为76.1%、20.6%、0.52%、1.1%,黑鳙的相应指标为76%、19.8%、0.48%、1.2%,其中两者间粗脂肪含量有显著性差异。金鳙和黑鳙的肌肉干样中17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88.69 g/100 g和87.68 g/100 g、鱼类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3.2 g/100 g和42.63 g/100 g、呈味氨基酸含量为32.52 g/100 g和32.32 g/100 g,没有显著性差异。两者肌肉氨基酸含量高低的排序也一致,含量最高的均为Glu,其次为Asp、Lys、Leu,含量最低的为Pro;必需氨基酸中含量最高的是Lys、Leu,最低的是Met。两种鳙鱼间除2种含硫氨基酸(Met、Cys)和组氨酸(His)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从AAS和CS评分值可见,两者的限制性氨基酸均为Val、Ile或Thr。两者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0.47和80.13。研究说明,人工选育的金鳙具有与天然水域鳙鱼相当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ichthys nobilis)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鳙及其杂交鱼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诗照 王荣泉 +4 位作者 傅建军 沈玉帮 宣云峰 李应森 李家乐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0-322,共3页
将草鱼、鳙进行二二人工繁殖,获得了草鱼、鳙、草鱼(雌)×鳙(雄)等3个F1组合。运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这3个组合1龄阶段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在可数性状中,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在这3个F1组合中都... 将草鱼、鳙进行二二人工繁殖,获得了草鱼、鳙、草鱼(雌)×鳙(雄)等3个F1组合。运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和框架分析法分析这3个组合1龄阶段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在可数性状中,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在这3个F1组合中都一致。对其他可数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草鱼与草鱼(雌)×鳙(雄)在背鳍数、臀鳍数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们与鳙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草鱼、鳙、草鱼(雌)×鳙(雄)在胸鳍数、腹鳍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上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对这3个子代组合的可量性状与框架数据进行体型参数的比较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草鱼(雌)×鳙(雄)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草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草鱼(雌)×(雄) 杂交 形态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主养饲料鳙试验
11
作者 张皓迪 马卉佳 +1 位作者 黄金凤 张富什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18-19,共2页
鳙是滤食性鱼,主要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细菌团)为食,也可投喂人工饲料。在传统水产养殖中,鳙主要作为搭配养殖品种,和鲢一起作为调水鱼净化水质。然而随着市场对大规格鳙消费需求的扩增,以及受水产养殖行情的影响,传统鳙配... 鳙是滤食性鱼,主要以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生物絮团(细菌团)为食,也可投喂人工饲料。在传统水产养殖中,鳙主要作为搭配养殖品种,和鲢一起作为调水鱼净化水质。然而随着市场对大规格鳙消费需求的扩增,以及受水产养殖行情的影响,传统鳙配养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市场对鳙需求量越来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需求 水产养殖 有机碎屑 人工饲料 净化水质 滤食性 养殖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池塘应用膨化配合饲料主养鳙试验
12
作者 晏明瑶 任晓斌 +3 位作者 朱远远 杨玲 杨桓 刘小华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05-707,共3页
为了探讨在重庆地区池塘使用膨化配合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可行性,研究选取了初始体重为(185.40±3.63)g的鳙7406尾和初始体重为(115.40±3.47)g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1955尾,进行了为期近19个月的... 为了探讨在重庆地区池塘使用膨化配合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可行性,研究选取了初始体重为(185.40±3.63)g的鳙7406尾和初始体重为(115.40±3.47)g的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1955尾,进行了为期近1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鳙的增重率为(1329.86±26.84)%,存活率为90%;鲢的增重率为(2021.00±75.45)%,存活率为80%;亩利润为3273.59元。这表明使用膨化配合饲料投喂可以提高鳙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可为池塘主养鳙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ichthys nobilis) 池塘养殖 膨化配合饲料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团移核鱼LDH、MDH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桂珍 齐福印 +2 位作者 苏秀兰 闫美荣 刘庆平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0-33,共4页
对二龄鳙鱼细胞核和团头纺细胞质配合的核质杂种鱼-鳙团移核鱼及其亲本,供核体鳙鱼和受核体团头纺肌组织LDH、MDH同L酶进行了研究试验。鳙团移核鱼和供核体鳙鱼肌组织LDH同工酶均具有LdhA2B2一条谱带;受核体团头纺... 对二龄鳙鱼细胞核和团头纺细胞质配合的核质杂种鱼-鳙团移核鱼及其亲本,供核体鳙鱼和受核体团头纺肌组织LDH、MDH同L酶进行了研究试验。鳙团移核鱼和供核体鳙鱼肌组织LDH同工酶均具有LdhA2B2一条谱带;受核体团头纺的则具有LdhA2、LdhA3B1、LdhA2B2、LdhA1B3、LdhB4等五条谱带。移核鱼和供核体鳙鱼肌组织的MDH同工酶都各具有二条港带:S-mdhA2、S-mdhAB;受核体团头纺的则具有三条谱带:S-mdhA2、S-mdhAB、S-mdhB2。表明鳙团移核鱼肌组织的LDH、MDH同工酶与供核体鳙鱼相似,不同于受核体团头鲂。即表明移核鱼的这些生化特性是受了细胞核的影响。异源细胞核可诱导遗传性状的变异,鱼类后期生长主要受细胞核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移核鱼 团头鲂 同功酶 LDH M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鲢、鳙对微囊藻的消化利用 被引量:66
14
作者 陈少莲 刘肖芳 +1 位作者 胡传林 田玲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9,共11页
1980年—1985年7—8月在水温30℃,溶氧8mg/L以上,pH值7—8,光照度2800lx的限制摄食量条件下,鲢、鳙鱼种对微囊藻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29.45±4.37、26.07±2.15%;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9.20±3.44、33.71±2.93%;脂肪... 1980年—1985年7—8月在水温30℃,溶氧8mg/L以上,pH值7—8,光照度2800lx的限制摄食量条件下,鲢、鳙鱼种对微囊藻干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29.45±4.37、26.07±2.15%;蛋白质消化率分别为39.20±3.44、33.71±2.93%;脂肪消化率分别为34.03±5.38、30.29±2.16%;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分别为36.61±4.15、30.39±2.81%。鱼种对微囊藻日需量分别为其体重的54.44和60.53%。鱼的生长与其生活水体中藻类的初始浓度有密切关系:(1)藻类浓度在0.4—0.8g/L时鲢、鳙分别增重1.55—7.41和0.78~6.21%;(2)藻类浓度在1.0—1.3g/L时鲢、鳙分别减重2.0—5.9和2.2—8.3%。0.8g/L为鲢、鳙滤食微囊藻的最大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消化利用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鲤、鲢、鳙和尼罗罗非鱼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活性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25
15
作者 倪寿文 桂远明 刘焕亮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60-168,共9页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 草鱼、鲤、鲢、鳙肝胰脏和肠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8.7、8.7、7.6、7.6和8.4、8.7、8.0、8.4。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比肠的高;鲢和鳙的肝胰脏蛋白酶的活性却比肠的低;尼罗罗非鱼胃的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肝胰脏和肠的。草鱼、鲤和尼罗罗非鱼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明显高于鲢和鳙的;5种鱼的肠蛋白酶活性,鲤最高,尼罗罗非鱼最低,草鱼、鲢、鳙和尼罗罗非鱼间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差异。草鱼、鲤、鲢和尼罗罗非鱼的肠蛋白酶活性由前向后递减,而鳙的则以中肠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尼罗罗非鱼 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鳙在不同保藏温度下的鲜度变化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慥 郭大钧 +3 位作者 冯媛 张钟兴 袁国强 骆肇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3-119,共7页
为了阐明不同保藏温度对淡水鱼类鲜度变化的影响,采用K值、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检定等 4种鲜度指标,对鳙在 20℃~-3℃范围的 5种不同温度贮藏中的鲜度变化进行比较系统的测定和考察。结果表明:(1)鳙的鲜度变化。在20℃和10℃常温下... 为了阐明不同保藏温度对淡水鱼类鲜度变化的影响,采用K值、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检定等 4种鲜度指标,对鳙在 20℃~-3℃范围的 5种不同温度贮藏中的鲜度变化进行比较系统的测定和考察。结果表明:(1)鳙的鲜度变化。在20℃和10℃常温下速度很快,保鲜期从数小时到4天;在 0℃前后的3种低温下速度变慢,保鲜期最长的可达 11天。(2)4种鲜度指标中,以感官的一、二、三级为基准,K 值的一、二级鲜度大体高于或等于感官的一、二级;而 TVB-N 一、二级鲜度(也包括细菌总数)则大体相当于或低于感官二、三级,显示了K值作为代表鱼体死后早期高鲜度等级的特征。(3)计算K 值变化速度常数 k_f 值表明 20℃的 K值变化速度较 10℃高6.3倍,而10℃较0℃仅高3.9倍,显示保持接近 0℃的低温,能明显抑制K值的变化,保持较好的鲜度。文中并指出了在5℃以下的低温范围,由于TVB-N 的数量水平偏低,似不适于作为鳙一类淡水鱼鳞度指标,认为在我国采用 K 值鲜度指标更适合淡水鱼高鲜度质量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度 温度 保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冻藏过程中鳙肌原纤维蛋白冷冻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36
17
作者 薛勇 薛长湖 +2 位作者 李兆杰 刘艺杰 王进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7-641,共5页
从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在蛋白溶液中加入10%(W/V)蔗糖、山梨醇混合物(质量比1∶1)或10%(W/V)海藻糖。蛋白溶液在-18℃下冻藏30 d,测定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活性巯基含量、总巯... 从鳙(Aristichthys nobilis)肌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在蛋白溶液中加入10%(W/V)蔗糖、山梨醇混合物(质量比1∶1)或10%(W/V)海藻糖。蛋白溶液在-18℃下冻藏30 d,测定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活性巯基含量、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变化和冻藏结束时的SDS-PAGE。测定结果表明,蔗糖、山梨醇混合物和海藻糖都抑制了冻藏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巯基含量的降低和表面疏水性的升高,延缓了鳙肌原纤维蛋白的冷冻变性。海藻糖比蔗糖、山梨醇混合物有更好的抗冷冻变性效果。[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37-6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糖 冷冻变性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龄鲢和鳙血液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7
18
作者 林光华 张丰旺 +1 位作者 洪一江 胡成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6,共8页
以115尾二龄鲢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类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 以115尾二龄鲢和91尾二龄鳙为材料,测定了血液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脆性值、比积及比重,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分类计数值及各型血细胞大小等正常值.结果显示:红细胞和白细胞值,比积值及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值均是鲢高于鳙,而红细胞沉降率和中性粒细胞值却是鳙高于鲢,在鲢上,其血液指标值也存在雌雄差异,上述血液指标值也存在周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指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谷氨酰胺酶对鳙鱼糜热诱导胶凝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贾丹 刘茹 +2 位作者 刘明菲 黎玉彬 熊善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7-41,共5页
以鳙鱼糜为对象,测定添加不同转谷氨酰胺酶(TGase)量的鱼糜在热加工过程中凝胶动态流变特性、胶凝温度、凝胶形成活化能、分子质量分布、凝胶强度和溶解性的变化,以研究TGase对鳙鱼糜热诱导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鳙鱼糜在热诱导凝... 以鳙鱼糜为对象,测定添加不同转谷氨酰胺酶(TGase)量的鱼糜在热加工过程中凝胶动态流变特性、胶凝温度、凝胶形成活化能、分子质量分布、凝胶强度和溶解性的变化,以研究TGase对鳙鱼糜热诱导胶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鳙鱼糜在热诱导凝胶形成过程中,其胶凝温度(Tgel)和胶凝活化能(Ea)随着TGase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而溶解度和肌球蛋白重链(MHC)条带百分比随着TGase添加量的增大而降低后趋于稳定。添加TGase可降低鱼糜发生胶凝所需的能垒,使MHC之间更易形成ε-(γ-谷氨酰)赖氨酸共价键。而鱼糜凝胶的破断强度、凝胶强度、持水性和储能模量(G′)则随TGase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TGase添加量为28.08U/100g鱼糜时,其凝胶强度最高、失水率最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TGase 28.08U/100g鱼糜的鳙鱼糜凝胶强度提高2.7倍,失水率减少46%,G′提高2.5倍。当TGase添加量超过28.08U/100g鱼糜,鳙鱼糜凝胶的G′、破断强度、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下降。适当添加TGase可降低Ea和Tgel,明显提高鳙鱼糜的凝胶强度和持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转谷氨酰胺酶 热诱导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在东湖生态系统的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被引量:82
20
作者 陈少莲 刘肖芳 华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26,共19页
我们研究了鲢、鳙在停食状况下氮、磷的排泄量及在有鱼及无鱼的水环境中鱼类及微囊藻的氮、磷释放率。结合有关参数进行换算,从量的方面评价了鲢、鳙在东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①鲢、鳙摄食过程加速了水体氮、磷释放进程(有鱼... 我们研究了鲢、鳙在停食状况下氮、磷的排泄量及在有鱼及无鱼的水环境中鱼类及微囊藻的氮、磷释放率。结合有关参数进行换算,从量的方面评价了鲢、鳙在东湖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所起作用:①鲢、鳙摄食过程加速了水体氮、磷释放进程(有鱼水体氮、磷释放率分别为无鱼水体的1.88和1.41倍),但其释放量(粪便的氮、磷释放量分别为水体氮、磷总含量的11.45%和3.4%)不足以左右东湖水体初级生产量的变动;②鲢、鳙摄食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对初级生产量的利用率,而另一方面却通过鱼体积贮从水体中移出大量氮(52.20吨)、磷(11.36吨),分别占水体浮游物总氮、磷的3.01%和5.28%;③鲢、鳙大量摄食浮游动物,降低了被摄食种群的密度,缩短被摄食种群生物量周转期(1982年被摄食种群的生产量为1981年的1.05倍,鲢、鳙放养量为1981年的7倍;这两年鱼摄食量分别占其被摄食种群产量的31.73%及0.63%,被摄食种群的ρ/B系数分别为67.92及48.01);这样水体中浮游动物产量的相对稳定,也就促使浮游植物产量相对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